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对策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9智能环保NO.20 2020
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 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对策探究
冯 越 周启明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0)
摘 要:文章针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展开分析,结合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要点,通过研究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其目的在于缓解缺水地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提高地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关键词: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供水用水;水资源污染
全球超过70%的区域都被水资源所覆盖,但人们可以直接进行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不及4%。
受到前期发展时重视程度较低的影响,目前全球很多区域都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危机。
我国的缺水地区存在先天劣势,如果无法均衡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也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速度。
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内容论述
1.1 基本概念
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在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义的内容有以下几种:第一,在水资源发展过程中,能够和区域生态环境处于平衡发展的状态,同时也会和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发展相协调,使其能够满足发展期间的用水需求;第二,将科学技术作为基础条件,并且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基本目标,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应用体系,对水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且在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对其他水资源进行保护,使其能够在满足现阶段应用的基础上,保证未来水资源供给,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
本文在开展应用研究时,基于目前提出的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义的内容为“区域利用保持或者调整的方式,对区域现有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者进行统筹管理的一种状态”。
1.2 主要内容
推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区域水资源供给的持续性,在具体的内容分析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几部分内容:(1) 在对水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时,其应用的前提条件在于,所利用水资源具备了较高的可用性;(2) 对于水资源的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管理方式从“以供求定义需求”转型为“以需求来定义供求”,以此来提高管理方式的适用性;(3) 在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需要结合实际的应用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处理,并且对于水资源管理制度,也需要进行细节明确,完善满足现阶段水资源应用发展的模式;(4) 对于目前存在的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是在此过程中对其进行应用处理,起到保护区域水资源的作用。
2 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要点
2.1 区位基础条件
在对缺水地区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时,区位基础条件属于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如下:第一,区域的气候条件,缺水地区的气候条件多属于干旱少雨的气候,年降水量相对较少,在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区域缺水情况也会不断增强。
第二,区域地理位置,通常情况下,地区绿化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地区的水资源储备量也会比较充沛,反之,则会处于缺水的状态。
2.2 水资源存储量
在对缺水地区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时,水资源存储量也是参与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进行评测时的内容主要有地表水存储量和地下水存储量。
前者主要是对区域内的地表径流分布、流量大小、径流宽度、深度等内容进行调查,结合前几年的数据信息来评估水资源的变化情况。
而后者对区域内的地下水分布、流量大小、地下水深度、地下水存在形态(结合水、自由水、毛细血管水)及占比等内容进行调查,结合前几年的数据信息来评估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可靠度较高的评估结果。
2.3 供水用水情况
供水用水情况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也占有较高的权重。
根据供水用水的用途,通常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生活用水,区域居民生活期间的正常用水,记录平均用量,并对人口数量进行匹配。
第二,工业用水,在区域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用水情况。
第三,农业用水,在水资源损耗过程中,农业用水占有很大的应用比例,单位时间的灌溉量、灌溉频率、用水总量都属于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2.4 污水处理情况
与供水用水情况相对应的污水处理情况,在污水处理情况评价过程中,包括了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污水生成情况,包括了生活废水、工业废水、雨雪水等,对于区域居民生活期间的正常污水生成量进行记录,并对人口数量进行匹配,便于后续分析处理。
第二,对于区域存在的污水处理厂数量,每天的污水处理总量、处理后水质等级等内容做好了解。
而且需要对近几年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以此来明确区域污水的具体应用情况,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5 综合管理水平
在综合管理水平的指标采集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水资源供求情况的管理,若依旧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将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
第二,水资源污染问题的
140
智能环保
NO.20 2020
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
治理情况,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对水资源污染情况的治理效果和惩处力度,关系到缺水地区后续的发展速度。
3 缺水地区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常见问题3.1 节水意识相对较差
结合多组数据信息来看,目前很多缺水地区存在节水意识较差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 对于水资源的重视程度较低,认为节约用水只与经济承担能力有关,如果自身可以负担多余水费支出,并不需要进行供水的节约。
(2) 当地政府宣传力度相对较低,很多区域居民对于节水问题并没有形成系统认知,而当地政府也没有针对水资源匮乏问题的危害性进行强调,降低了居民的节水意识水平,限制了区域节水工作的开展速度。
3.2 水资源供求关系不平衡
从目前应用情况来看,还存在水资源供求关系不平衡的问题,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水资源使用量和补充量不平衡,一般情况下,补充量不小于使用量才可以维持当地水资源供求关系的平衡状态。
但实际应用状态下,多处于补充量小于使用量,使当地水资源存储量陷入恶性循环。
第二,供应量和需求量的不平衡,如果供应量和需求量基本持平,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正常使用,如果需求量超过供应量,也会陷入供求不平衡的状态。
3.3 水资源开发水平较低
部分缺水地区还存在水资源开发水平较低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 没有拟定可靠的水资源开发计划,部分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开发重心主要放在地表水应用中,过度开采地表水也会对地下水补给量带来影响,以此降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没有做好水资源开发情况的评估工作,在水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地表水开采率、地下水开采率、区域需求量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调整开发状态,但缺乏合理的评估应用,导致区域开发水平较低的情况。
3.4 已有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
在区域居民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污水处理厂的数量相对较少,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多,对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要求也在提升,由于前期缺少系统规划,导致污水处理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多采用降低处理等级进行排放,长期积累后加重了当地的污染情况。
第二,治理过程缺少监督,导致污染问题治理缓慢的情况,从而影响缺水地区的供水情况。
4 缺水地区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4.1 加强节水知识的宣传力度
通过加强节水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当地居民的节水意识,约束自身的不合规行为。
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提高水资源的重视程度,当地居民需要正确认知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2) 当地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区域居民对于节水问题形成系统认知,尤其是水资源匮乏问题的危害性,需要在日常宣传活动中,做好相应的强调工作,以此来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水平,加快区域节水工作的开展速度[1]。
4.2 拟定可靠的水资源利用方案
通过拟定可靠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
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对缺水地区的基本情况做好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来拟定相应的水资源开发方案,明确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合理进行水资源利用,从而提高开发方案的合规性和可靠性[2]。
4.3 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通过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平衡区域用水和供水之间的关系,维持区域供水状态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拟定可靠的水资源开发计划,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开发重心应结合区位调查情况进行决定,如选择地表水和地下水搭配开采的方式,维持区域水资源开采平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做好水资源开发情况的评估工作,在水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地表水开采率、地下水开采率、区域需求量进行评估,根据所得到的评估结果,调整开采方式比例,以维持稳定的开发状态。
4.4 做好水污染治理工作
做好水污染治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稳定水资源的应用环境。
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适当增加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多,需要根据城镇规划做好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工作,并且还需要在此过程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确保处理后的排放水质。
第二,治理过程加强监督,明确各阶段的污染治理目标,对于达不到标准所涉及的人员进行惩处,提高治理人员的重视程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节水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当地居民的节水意识,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平衡区域用水和供水之间的关系,做好水污染治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拟定可靠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对于提高缺水地区水资源供给稳定性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冰瑶,陈星,周志才,等.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
对策探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7,28(6):104-108.[2] 王帅,董卉.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贵州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8(3):115-118.
作者简介:冯越,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文与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