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手持轻物投掷单元教学计划设计说明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掷手持轻物投掷单元教学计划设计说明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投掷手持轻物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投掷时的动作协调性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
1. 投掷手持轻物的基本动作要领讲解与示范。
2. 投掷时的站位、姿势、用力顺序和飞行轨迹讲解与示范。
3. 投掷练习:原地投掷、助跑投掷、集体投掷比赛。
4. 投掷技巧的巩固与提高:变换投掷角度、距离和轻物的重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投掷手持轻物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投掷时的姿势、用力顺序。
2. 教学难点:投掷时的动作协调性和准确性,以及投掷技巧的变换。
四、教学方法:
1. 讲解法:教师讲解投掷手持轻物的基本动作要领、投掷姿势、用力顺序和飞行轨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投掷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比赛法:组织集体投掷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介绍投掷手持轻物的重要性和锻炼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技能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投掷手持轻物的基本动作要领,并示范投掷
动作。
3. 学生分组练习:学生按教师要求进行原地投掷、助跑投掷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投掷技巧巩固与提高:学生变换投掷角度、距离和轻物的重量,不断提高投掷水平。
5. 集体投掷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投掷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投掷动作,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评价:
1. 评价学生投掷手持轻物的基本动作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投掷时的动作协调性和准确性。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七、教学资源:
1. 轻物投掷器材:如实心球、羽毛球等。
2. 测量工具:如卷尺、测量板等。
3. 安全防护用品:如护具、标志物等。
八、教学安全:
1. 确保投掷器材质量合格,无破损。
2.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投掷动作,避免意外伤害。
3. 强调学生在投掷时的安全距离,防止误伤。
4. 配备适量的安全防护用品,如护具、标志物等。
九、教学拓展:
1. 组织学生进行投掷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增进家长对学校体育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3. 开展投掷项目的研究,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4. 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分享投掷教学经验。
十、教学反思: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
3.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手段。
4.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补充和说明:教学内容应从基础动作做起,逐步增加难度,保证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技能。
例如,可以先从简单的投掷动作学起,再逐渐过渡到助跑投掷等复杂动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补充和说明:重点应放在基本动作的掌握上,难点可以设置在动作的连贯性和准确性上。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投掷时动作连贯,且投掷物的飞行轨迹要准确。
四、教学方法:
补充和说明: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如设置投掷接力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注重个体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五、教学过程:
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学生遵守纪律,保持安全距离。
可以设
置专门的安全指导环节,确保学生了解并遵守安全规则。
六、教学评价:
补充和说明:评价应结合学生的投掷技巧、动作协调性以及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进行。
可以设置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
补充和说明:教师应确保投掷器材的质量和数量,满足学生的练习需求。
还应定期检查器材的安全性,确保学生练习时的安全。
八、教学安全:
补充和说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练习时能够遵守纪律,保持安全距离。
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九、教学拓展:
补充和说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十、教学反思:
补充和说明:教师应定期对教学进行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进度调整教学计划。
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