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旅游景点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溪旅游景点介绍
千年古刹--疏山寺:
疏山寺位于县城西郊28公里的疏山群岭之中,原名白云寺,由白云长老(名匡仁)于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始创,南唐时改名疏山寺。

疏山寺前濒抚河,后倚疏山,坐北朝南,林木苍翠,环境优美,景色壮观。

创建以后即成为我国佛教曹洞正宗传教胜地之一,鼎盛时期僧徒多至千名,朝鲜、韩国等国有不少弟子来疏山寺拜师求学,曹洞宗教义就此带入朝鲜半岛。

疏山寺庄严宏伟的气魄和秀丽幽雅的意境,也招来许多名人骚客。

宋太宗赵炅、真宋赵恒、仁宗赵祯、高宗赵构皆赐御书寺额,因此,寺庙山门上现在还书有古朴雄浑的“敕建”二字。

王安石、曾巩、陆游、汤显祖等相继到寺游览,并留下了不少名诗佳作。

陆九龄、陆九渊等均在此结庐筑室读书做学问。

在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疏山寺几经兴衰,重修多次。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疏山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曹洞宗第47代传人善道禅师(即白眉道长)重修。

高大的山门上,“疏山古刹”四个大字苍劲挺拔,“野渡无人流水急,疏山有主白云闲”石镌对联分列山门两侧。

进寺门,迎面是一尊乐哈哈、胖乎乎的弥勒佛,两边四大天王,横眉怒目,其造型之大,与杭州灵隐寺的四大天王不相上下。

背面是一尊身披铠甲、炯目而视的伽蓝菩萨。

大雄宝殿前正中央设有宝鼎一尊,鼎内终日香烟缭绕。

两边是大方坪。

西边方坪中曾有一株罗汉松,高十余米,绿荫如盖,三人难以合抱,相传为白云长老手植。

陆游曾用"老树苍崖多古色"来赞美这株松树。

可惜在二十世纪末,老树终不堪重负,訇然倒地,剩下一段树身被移至寺门一侧,奉为"树神",供人朝拜。

东西两廊辟有伽蓝殿、佛祖殿、会议室及香客、居士住房。

大雄宝殿上,释迦牟尼端坐中央,阿弥陀、药王分列左右,两旁的十八罗汉,有立者,有座者,有喜者,有怒者,有老者,有少者,个人栩栩如生。

背后是神仙岩,观世音、玉皇大帝、地藏王以及三十三天、九泉地府的菩萨,大大小小不下百余尊,姿态各异,蔚然大观。

大殿长廊上有对联若干副,最显眼的一副是:由东汉以来传教千载,自南唐而后寺历六朝。

可见疏山古刹的历史悠久。

大殿西侧,是一座宁静幽深的禅堂,这是长老和尚讲经说教的地方。

立柱上刻有"门前青猿来献果,屋后黄鸟听谈经"的对联。

拾级而上是"法堂"。

寺中藏有大藏经书十多箱。

大殿之东有一座宽敞的膳堂。

膳堂旁有一口古井,称三井香泉。

井底宽约一丈,泉水汩汩,终年不竭。

此井直通抚河旁的疏山潭。

据传,当年建寺时所需木料,均是从这口井中一根根升上来,木料齐全后,白云长老说"够了",刚好还有一根木料正待出井,被这一喝,便卡在井里不动。

若干年前,此木还作为古迹供人参观。

疏山寺东约二百米是“潜省居”,陆九渊(象山)先生读书之处。

公元1149—1151年,陆九渊和兄长陆九龄在此苦读三年,潜心钻研,怀疑省察,决不盲从,这种疑便有进的读书方法启迪后人,影响深远。

现"潜省居"内辟有陆子读书堂,供游人瞻仰观光。

过"潜省居"沿山径而上约200米,即到了"参公塔院"。

塔院掩映在苍郁松林中,为历代高僧骨灰存放之地,上下两层共有五座古朴雄浑的普同石塔,分别为匡仁、了如、道性、园光和善道等5位高僧之塔。

塔边圆石柱据说是匡仁祖师造塔之石。

当年有位青云和尚用一把竹伞挑着这个少说也有五六百斤的石砣砣,打老远的送来给祖师造塔。

匡仁闻讯,立即下山迎接。

时值暑天,匡仁祖师叫青云
和尚放下石砣砣歇歇。

他自己把手中折扇往下一插,就把石砣砣托了起来,然后一只手持扇,把这个石砣砣托到这里。

青云和尚在一旁只看得目瞪口呆,甘拜下风。

疏山寺对面是烟波浩渺的抚河,这条河流在明清时期曾是江南一条非常繁忙的交通要道,它直接孕育了千年古镇、明清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浒湾。

相传乾隆皇帝坐船下江南时,就曾路过这里,并错把浒(hu)湾读成浒(xu)湾,一直沿用至今。

抚河中间有一座小岛,形似熟睡的观音,我们称之为卧佛山。

旧时,江边曾有一座揖江亭,现已不复存在。

书铺街:浒湾前、后书铺街位于浒湾老街,沿抚河而建。

浒湾旧时以刻印书籍著称于世。

据《江西省地理志》载:“金溪浒湾男女皆能刻书,所有江西全省读本、经书小说皆由此出版,名曰江西版。

”以致民间流传有“临川才子金溪书”的俗语,就是称赞浒湾刻印出书之盛。

浒湾木刻印书,始于明,盛于清,热闹非凡,家家书版层刊,户户书籍盈栋,一部部有名的经、史、子、集、戏曲、唱词、小说、碑帖等在这里都能刻版刊行。

随着木刻印书的兴起,在浒湾先后盖起了便于刻版、搁版、印刷、藏书、经售的作坊、铺栈。

这些作坊、铺栈的建筑式样大同小异,均作纵深式加厢楼,高瓴格式,年深日久,发展成一种固定的街道格局——前、后书铺街。

前书铺街长240米,宽8米,有店铺住房31栋,街口有一座麻石砌就的拱门,门上嵌有“籍著中华”横方石匾额(文革中拆毁),拱门前不到10米处,有采用石柱、石板咬接为拱的洗墨池,面积广约半亩,源头导以活水,为当年洗涤木刻印版的地方,故池水常年墨黑,挖下去数尺的泥土仍黑及发亮。

洗墨池侧,有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所立的高六尺、宽三尺,并镌有如斗方大小的“聚墨”二字石碑,碑的上部横刻着“流芳百岁”四字。

池边还有一方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四月立的“严禁淫词小说”的禁书石碑,碑高约四尺、宽六尺,上面列举的禁书有二百种,如《水浒》、《西厢记》、《红楼梦》、《牡丹亭》、《今古奇观》、《笑林广记》等。

后书铺街长200米,宽8米,有店铺住房23栋,街口亦同前书铺街一样砌筑有一石拱门,上面至今仍悬嵌着清朝道光癸卯年(1843年)合坊鼎建的“藻丽嫏嬛”四字石匾一方。

后书铺街的余大文堂刻书房的廊柱上至今仍保留着三幅体现木刻印书行业的对联:“琅函宝籍徵对瑞,王检金泥广国华”;“宋艳班香开绮丽,韩潮联海溯渊源”;“雨粟从来多著述,结绳而后有文章”。

前后书铺街的铺栈、书店、作坊,大都首宅衔接,曲径相通,有利于沟通信息,开展业务。

竹桥古村:
竹桥古村位于千年古邑、象山故里——金溪县城北8公里处,是鹰潭龙虎山、资溪大觉山等国家级景区客源互送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

该村始建于元朝中期,因雕版印书业的发达而繁荣一时,是明清时期江南雕版印刷业的主要承印地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农村耕读文化、商贾兴村、一村一品的历史见证。

建村以来,全村科举仕宦近二十人,最高至吏部尚书。

历代遍及全国的著名商贸人物达百余人,其中,以从事雕版印刷业而富甲一方的就有80余人,其雕版印刷作坊、书铺开遍全国各地。

曾经繁荣一时的金溪浒湾书铺街,大部分书籍都出自竹桥村。

至今,村里还完好地保留着4座书院和2座古雕版印刷作坊。

该村也是赣鄱大地上一个保存完好、古风浓郁、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古代村落。

从外围远眺,古村形似一把折扇,地势由低渐高,既有利于排水,又有步步高升之意;全村有上中下三个门楼和一个总门楼,总门楼总束全村之气,门楼前三口古井呈“品”字型排列,寓意为人、为学、为商都注重品行;上门楼门框低
矮,形似官帽,骑马、坐轿之人需下马下轿才得以通过;上门楼内外青石板铺就的“人”、“本”二字通道,即告诫后人做人、做官不能忘本;村中散布水塘八方,中间一方是月塘,形成“七星伴月”的格局,使古村显得格外灵动。

该村还首次将牲畜圈、杂草房与人居建筑隔开,开创了人畜分离的历史先河。

村中现存古朴典雅的门楼、锡福庙、品字三井、古雕版印刷作坊、公祠、光禄第、文林第等明清古建筑109栋,房子门楣及屋内墙壁、门柱、窗棂、柱磉等雕绘精美,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其中,有三组建筑群最为出色,一为文林第,一为十家弄,一为八家弄。

三组建筑群均设有三门,即总门、巷门、大门,各有并排四五栋式样相同的房屋,房屋有耳门相通,十分考究。

村周有千亩茶园、万亩桔园、万顷稻田及漫山栀海,是个不可多得的集文化考察、生态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主要景点有:
品字三井位于村总门楼之前,一口建于乾隆壬戌年(1742)、一口建于乾隆21年(1856),均为四方禾斛井,可供几人同时打水,四周有石板栏杆围护。

《竹桥余氏宗谱》记载:“旧有二井,一名剑井,一名新井。

道光二十三年天旱,四月未雨,又开一井,亦名新井,自是三井品立,亦先人心计也。

农民睹之,知为人邪正固有品级之分;士子睹之,知贫可守而品不可坏也;商贾睹之,知当忠主任事品德不谬也。


总门楼总门楼总束全村之气韵,远案崇麓峰,近案黄婆岗。

面前稻田平坦,三井品立,丘壑屏列,缜密井然,溪渠回环,不见水出。

据说建于明初,为风水师廖瑀先生看地定向。

咸丰七年(1857年)太平天国军队至此,门楼被焚,后族人集资重建,慨遵原式。

现门楼侧墙上存有道光二年修整门楼捐资碑一块,道光十一年县令胡某批谕,禁止麻疯病人进村《禁碑》一块。

中门楼中门楼为石库门,较为低矮,据说是为促使文武官员到此下马下桥,故旁边亦设有系马石桩。

门楼前地面,竹桥先人以青石板构成一个大大的“本”字,门楼里的石板既像“人”字,也像“天”字,可能竹桥先人已经意识到“以人为本”了,所以极为重视读书育人。

“本”者,本份也,根本也,它告诉一代代的竹桥人,做人要本份,在外读书做官、经商致富都不可忘了根本,竹桥人的根就在这里。

落叶要归根,人不可忘本。

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所在。

因为这个“本”
字,家族才有一种亲和力,民族才有一种凝聚力。

竹桥中门楼这一文化现象极为难得。

镇川公祠(“对云”石匾) 镇川公为富甲一方的书商。

其子孙于咸丰八年之后,建造了这座宏大祠堂。

其面宽31米,进深31米。

大门砖雕石刻精美,“文化大革命”中竹桥群众怕遭到红卫兵和造反派“破四旧”的破坏,用石灰沙浆糊盖起来,保护至今。

祠前青石铺院,两侧是“培兰”、“植桂”书室,为延师教育子孙之所在,“培兰植桂”意即培植人材。

大门对面院墙上有一方石匾,上书“对雲”二大字,潇洒遒劲,笔法灵动,为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总编曹秀先所书。

上款是“乾隆丁丑年”、下款是“曹秀先书”,起首随形章“赐书堂”,落款二篆章,一为“秀先之印”,一为“地山”。

“对雲”二字寓意“对我生青云”,希冀培育人材,青云直上。

在乡村,石匾题刻甚多,但刻有姓名、印章、堂号的却极少见,故此匾弥足珍贵。

古代雕版印书作坊——养正山房、苍岚山房金溪是古代江西雕版印书中心,而以竹桥人开的“余大文堂”为最大最早。

竹桥人在康乾时期就在全国做卖书生意。

鼎盛时期,竹桥人余德昭在北京开书肆,“收罗古籍,兼理金溪嘉会试馆事”。

部分竹桥书商在外地卖书赚钱后,回乡里自开印书房,“刊书板置局于里门,昼则躬耕于南亩,暮则肆力于书局,以刻书鬻书为业”,可以说竹桥人开了金溪雕板印书的先河,养正山房、苍岚山房即为其重要遗存,乾嘉时期书板盈架。

八家弄、十家弄由两排高墙大屋连辍构成,青石街巷,整整齐齐,屋屋有耳门相通,显得庭院深深。

屋内花格窗棂、方砖地面,古色古香。

有的大门由透雕的石刻构成,人物楼台,栩栩如生,保存完好。

房子裙部多由3—4层青石板砌接而成,既牢固又防盗,显示了主人的富有。

有一舍屋门楣上题写“拜石”二字,“石”字中还多了一点,表现了主人不拘俗套,效法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爱石成癖,每见奇石便下拜称兄的故事,由此凭添了这一群建筑的文人气息。

屋内原有奇石一柱,今不知何在了。

仰山书院:
金溪县仰山书院位于金溪县城王家巷,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该院为南宋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讲学过的崇正书院遗址。

书院右侧“先儒
祠”是清代生员祭祀乡贤象山先生之所,现书院建筑面积1078平方米,构架保存完整,是江西省省级保护文物、县文博所办公之处。

经文化行政部门批准,仰山书院成立了“陆九渊纪念馆”,长期展出陆九渊生平图片,收藏了各种版本的《象山全集》和各地吟咏象山的诗、词、楹联等。

景点介绍
金溪县仰山书院前身为宋代“崇正书院”,朱熹与陆九渊会讲学于此,“反覆辩论如在白鹿”。

明末毁于兵火。

清乾隆二年(1737年)金溪知县阎廷佶在此倡建义学,改为“仰山书院”,寓含崇仰大哲陆象山先生之意。

该处为金溪“造就人才之区”,民国时作过县政府和民众教育馆,解放后作过县人民政府、县党校、政府机关宿舍等用。

1985年金溪县政府下文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正式划归金溪县文物管理所管理。

在省文物局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有识之士热心赞助下,书院得到较好的修葺和保护。

历史上,仰山书院(前为崇正书院)与白鹿、鹅湖书院先后辉映,名扬学坛,在临川文化史上占重要地位。

它历数百年风雨沧桑,幸存至今。

仰山书院属徽派建筑风格,如天井、庭院、房舍等均有其独特之处,百里留一,弥足珍贵。

陆九渊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两幅楹联是:“仰止揖清芬,白鹤尚存春帐暧;山峦萦淡霭,碧桃难觅晓笙寒”和“仰止高山怀陆子;心存大哲究天人”。

以陆象山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仰止高山怀陆子;心存大哲究天人”的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推开虚掩的大门,过了门房,就是一个天井,透过天井,前厅一览无遗。

前厅最前面柱子上是宋理学家朱熹题的楹联:’一家兄弟学,千古圣贤心”。

“千
古圣贤心”就不用解释了,“一家兄弟学”是指陆九韶、陆九龄和陆九渊三兄弟,即当时著名的“金溪三陆”。

前厅两侧是陆象山先生生平事迹图片展。

绕过前厅进入后堂,后堂与前厅结构不同,面积比前厅要大,东西各有两个厢房,各有一个天井。

由于厢房没有窗户,故东西两边各开了一个窗户,一是为了采光,二是为了空气流通。

东边厢房存放着一些石碑,壁上鑲嵌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砥中阁”三字。

这些石碑,原来是一些墓碑、墓志铭和记载书院兴废的碑刻。

金溪战役纪念碑
金溪战役纪念碑坐落在金溪战役遗址——金溪县浒湾镇大仙岭西麓。

1932年12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1933年1月,蒋介石集结了29个师约16万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向中央苏区进犯。

中路军12个师为“进剿军”,由陈诚任总指挥,陈诚把中路军分为3个纵队,其中赵观涛的三纵队向金溪浒湾地区集中,兵力为4个师。

为了粉碎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率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1、3、5军团约三万余人于1933年1月4日至8日,在金溪西南黄狮渡河浒湾地区与国民党军队第5师之13旅和第14师、第90师、27师之大部展开激战。

彭德怀、聂荣臻等军团首长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一举歼灭国民党一个旅,活捉旅长周士达,击溃了敌军3个师,俘虏了敌军4000余人,金溪战役的胜利,是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前声”。

金溪战役的胜利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等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身先士卒、亲临指挥的结果。

为了纪念金溪战役中红军英勇战斗事迹和缅怀先烈,1995年,金溪县
委、县政府在金溪战役遗址大仙岭上建立了金溪战役纪念碑,供人们瞻仰,并被抚州市评为第二批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但由于该碑占地面积较小,不能满足较多群众同时瞻仰,县委、县政府决定在金溪战役遗址大仙岭上新建金溪战役纪念碑。

2008年12月,新建的金溪战役纪念碑落成,碑高24.3米,屹立在浒湾镇大仙岭上,碑型设计为粉红色的两柄利剑,直插云霄,顶端为五角金星,四周青松环抱,碑名是参与并指挥此次战役的聂荣臻元帅题写。

象山公园:
象山公园总占地236亩,其中:人工湖面积约85.5亩,绿化面积约117.7亩。

公园以象山文化为主题,分八个区,分别为入口广场区、综合活动区、湖光云影区、古树保护区、老年健身区、林荫散步区、儿童游乐区、自然山水区及古塔观景区,是一个集文化、体闲、娱乐于一体的省级文明公园。

其中,锦绣塔通高76.69米,为江南第一高塔。

景点介绍
林荫对弈以围棋棋谱铺地,棋子亦可作休息座椅,纵横的道路亦是棋盘的延续,黑白的棋子和太极的黑白统一,“虚实相生,动静相宜,奇正组合,强弱相形”,看似几何的构图却是与传统的巧妙结合。

旱桥旱桥下的河床,是用鹅卵石铺设而成。

旱溪直达儿童戏水池,在炎炎夏日给人清爽宁谧之感。

逸波桥是连接公园南北两区的最便利也是最富诗意的通道,在大理石铺面的映衬下,万千湖水宛如玉珠落盘跳入眼帘,徜徉其上犹如凌波微步,与比邻的儿童戏水池相映成趣。

锦绣塔,塔身66.66米,基座6.03米,通高76.69米。

由青云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毛金荣先生出资兴建。

该塔以图文的形式系统的介绍了金溪县从古至今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是该县的一部立体县志,是镶嵌在象山公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目前江南的第一高塔。

鹅湖之会出自陆象山与朱熹的“鹅湖之会”的一段佳话。

两人“所学多不合”,曾在鹅湖展开过有关“理”与“气”的大辩论,双方争议了三天,虽然最终不欢而散,但从此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书信往来,论辩不已。

木质的双亭与亲水平台成为象山湖这段狭长岸线的一个亮点,游人在此驻足观景,亦可对弈小憩。

游船码头这里有游船、快艇、水上步行球。

在这里,您可以和亲朋好友,泛舟湖面。

当微风夹杂着些许清新迎面扑来的时候,坐在船上倾听微风呢喃,一种很惬意的感觉定会浮在脑海深处,就如同是在梦幻仙境一般……
象山阁包括文化馆、图书馆、长廊看台,整体以象山言论为主题,阁中刻有象山文化精华楹联,并刻有陆象山的人生四个精彩片断——“鹅湖之会”、“象山讲学”、“白鹿传经”、“荆门八政”。

阁中经常举办书法艺术会展及各种文艺汇演,是市民心灵休憩的2理想场所。

波尔山庄:江西波尔度假酒店,位于县城西郊316国道旁,总占地面积1300余亩,总建筑面积27800多平方米,是一家集吃、住、游、娱乐、会务为一体的按五星级建造的庭院式度假酒店。

酒店环境优雅,境区内建有170多亩的美丽西湖,栽有各种名贵古树及各种花卉千百余种的生态植物园,各种果园500多亩。

酒店配套项目有总统别墅楼、豪华套房、商务标房等135间(套),一次性可接待250人住宿;餐饮设施齐全,有独特风格的豪华包厢、连通包厢及豪华宴会厅、西餐厅,可容纳800人同时用餐;康乐设施规模宏大,拥有KTV、歌舞厅、豪华包厢、桑拿浴、棋牌室、健身中心、台球室、足浴中心、乒乓球室、篮球场、网球场、沙滩游泳池、水上娱乐区、垂钓区等。

酒店同时为您提供设施齐
全,便捷、满意的会议服务,会议中心有各类大、中、小型会议厅,豪华贵宾接待厅,可接待500多人的会议,适合单位举办商务会、联谊会、研讨会、行业会等各种类型会议。

徐坊:徐坊社区坐落于济广高速与金溪大道之间,是金溪县进出高速公路口的第一个村落社区。

社区现有人口268人,人均纯收入6980元,耕地面积362亩,原生态山林300余亩。

整个社区青山环绕,绿水相伴,道路交错,民风纯朴,人居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近年来,徐坊社区坚持“高、新、特”(高标准规划、新理念管理、特色产业带动,发展思路,在原有新农村建设基础上,充分挖掘区位资源、绿色资源、人文资源,着力打造全县新型文明生态示范社区。

该社区创新农村土地集约管理机制,大力度推进拆旧建绿、环境整治工程,努力做好水、绿、景三篇文明,致力发展精品特色“农家乐”,最终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美好目标。

目前已经初步规划农业观光区、休闲娱乐区、生态林园区三大主题区块,前期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进村公路、古建筑维护、人工湖、休闲长廊、苏式院墙等工程,农业田园化、森林保护工程也正在紧张实施当中。

该社区先后被评为省、市、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多次接待了中央及省市巡视组领导视察并得到了高度评价,2010年顺利通过了省“创建文明生态村”验收,2014年成功创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徐坊社区的空间层次感强,村庄南倚田园,东、北靠生态森林,西北为开阔荒地,空气的负氧离子含量高,夏季平均气温低于城市
3-6度,农林渔产品丰富,可开发土地相对较多,村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与示范效应,是一处难得的宜人宜居新农村旅游示范观光休闲目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