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进行分析,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上的应用结果。

结果:实验组在ST段、心肌酶谱回落等均优于对照组,胸痛症状相较对照组也有明显缓解,在死亡率上也远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大,P<0.05,表示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可广泛推广。

【关键词】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在近年来发病几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患者可出现剧烈胸骨后疼痛现象,疼痛时间较长,利用药物和休息也很难缓解症状,其并发症较多,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一旦处理不及时,极易造成患者死亡[1-2]。

常规急诊流程中,由于程序较多,经常出现延误最佳抢救时机而导致患者死亡现象。

而随着以人为本的不断普及,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近年来被广泛的运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其简化传统繁复抢救流程,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升患者抢救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作用。

本文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提升患者抢救效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进行分析,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

实验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大为74岁,年龄最小为45岁,平均年龄为(64.22±3.75)岁。

,从发病至入院消耗时间为40分钟-5小时,平均时间为(3.04±0.75)小时;梗死部位为间壁梗死10例,前壁梗死18例,下壁梗死7例,后壁梗死5例,侧壁梗死10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最大为72岁,年龄最小为47岁,平均年龄为(65.03±4.28)岁。

从发病至入院消耗时间为42分钟-6小时,平均时间为(3.59±0.47)小时;梗死部位为间壁梗死12例,前壁梗死15例,下壁梗死8例,后壁梗死7例,侧壁梗死8例;
全部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疾病干扰,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不存在对比分析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模式,患者在入院之后医生先行进行初步诊断,出现典型临床症状患者立即送入急救室,根据症状采取相关急救措施,及时进行穿刺和采血,送交检验科进行化验,之后根据病情采取相对应的诊疗措施。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取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具体实施措施如下:(1)患者一经入院直接利用绿色通道送往急救室,先行进行急救,然后要求患者家属办理挂号等流程;(2)护士和医生在30秒之内对患者采取连续观察和问诊,对患者的意识、面色以及呼吸情况进行观察,若患者意识较清醒,需询问患者胸痛胸闷具体部位以及疼痛持续时间,患者既往病史及服药情况等,及时并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立即采取常规检查措施,加大心电监护力度,关注患者病情进展;(3)减少不必要的流程,患者在进入抢救室后及时通知当班医生,2分钟之内为患者连接氧气和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护等设备,5分钟之内建立静脉通道,完成采血并送交检验科化验;医生需及时根据结果来判断患者病情,必要时
引入除颤仪,视病情给予抗血小板等药物来进行治疗,对抢救的全过程进行记录;转变以往文字记录方式,改成勾选方式来记录,提升记录效率;(4)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通知心脏内科以及介入科做好接入治疗准备,转运中观察患者监护设备,一旦出现问题需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
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在开始抢救2小时之后的各项指标情况,如st段回落情况、心肌酶谱回落情况、胸痛缓解情况以及患者死亡率,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100例患者资料均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S)采用T检验,以P值为评估标准:当P<0.05时,表示统计学研究结果有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开始抢救两小时后各项救治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在死亡率上也远低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存在对比意义(P<0.05)。

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在抢救两小时后救治情况对比(n/%)
组别


ST段回

心肌酶谱
回落
胸痛
缓解
死亡
实验组5042
(84.0%)
38
(76.0%)
42
(84.0%)
4
(8.0%)
对照组5030
(60.0%)
22
(44.0%)
25
(50.0%)
11
(22.0%)
X2-7.142910.666713.07
103.843 1
P-0.00750.00100.000
20.049 4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患者发病急,梗死几率较高,需及时进行抢救来提升患者生存率。

常规护理方式由于流程较为复杂,极为容易耽误患者黄金抢救时间,更容易出现预后不良情况[3-4]。

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急救流程,提升抢救效率,更减少患者死亡几率,帮助患者快速减缓不适[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救治情况中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也有明显下降,以上指标状况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临床价值较高,可积极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静.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评价[J]. 养生保健指南,2020(50):12.
[2] 陈珍妮,黄玲萍,林节娥.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价值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7):45-47.
[3] 陈柯,袁哲,张晓君,等. 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介入术后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2):157.
[4] 何媛. 急诊内科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饮食保健,2020,7(3):4-5.
[5] 白光英,刘佳.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1):72-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