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1傅亚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傅亚敏
发布时间:2021-08-06T02:24:50.48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2期作者: 1傅亚敏 2王友良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投入工程施工中来,使得施工安全环境愈加复杂。
传统的施工安全管理形式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应对复杂严峻的挑战,需要新的管理形式。
在社会高度信息化背景下,物联网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将其引入施工安全管理中恰逢其时。
1傅亚敏 2王友良
1齐河县城市经营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2身份证号:37142519961215XXXX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投入工程施工中来,使得施工安全环境愈加复杂。
传统的施工安全管理形式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应对复杂严峻的挑战,需要新的管理形式。
在社会高度信息化背景下,物联网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将其引入施工安全管理中恰逢其时。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深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这不仅为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对建筑企业而言,要想使建筑工程顺利进行,就须重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安全是第一要素,任何施工环节都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安全为前提。
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等,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效率和质量,甚至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
因此,研究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探讨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其进严格安全管理及控制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保证建筑工程安全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二者是共存的。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人员以及工程安全是首要任务,因此,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设施在施工中规范应用,从而保证施工过程中安全性,保证工程质量。
其次,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近年来施工安全事故报道比比皆是,对施工企业带来很多不好影响,缺乏安全管理是导致事故发生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安全管控,对于减少施工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安全管理与控制,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也有极大促进意义,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2物联网技术的概念
物联网技术是正处于蓬勃发展中的互联网技术之一,其概念则是基于物品编码组织EAN.UCC的计算机实践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提出,其本质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输交换系统,即利用各种传感器,使用通信协议,将物体的各种信息及周边环境信息,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交换与传输,从而实现自动化识别、定位、监管、控制的网络系统。
物联网的基础虽仍然是互联网,但它又是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物联网将应用端扩展至物品与物品间,目标是实现万物互联。
3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建筑市场不规范
当前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建筑市场不规范的现象。
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中,大规模的工程一般采用招投标的形式分包出去,各施工企业共同完成整体工程项目。
在招投标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出现了贪污受贿、谋取私利的行为。
在建筑行业内部,部分建筑企业并未取得相应的工程资质,但是依靠资质造假等违法行为参与了建筑工程的建设,使建筑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在部分工程项目中,有些单位并没有相关的施工许可证及安全质量保证等手续,同样参与了工程建设,造成了安全隐患。
3.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国家在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当前大部分建筑企业已有安全管理制度。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安全管理非常粗
放,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导致建筑施工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在部分建筑企业中,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有关安全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业务流程都不明确,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
4物联网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4.1危险源监测功能
在各主要危险源布置大量传感器,实现对危险源的监测,如在高大模板区域布置大量的电子标签和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区域模板和脚手架的应力监测,在出现应力超过预设值后发出警报,同样在基坑边缘布置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基坑周边环境变化的检测,出现超过限值的变化时,提示管理人员及时处理相应的危险区域,通过各种传感器对施工现场各个区域的不间断监测,将施工现场由信息不透明的黑箱变成能随时感知各类信息的白盒,将检测到危险源的实时变化及时传递至监控室,直接帮助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及时调整资源配置、更改施工方案消除危险于萌芽状态,防止危险源进一步恶化,造成安全事故。
4.2警报功能
警报功能是基于实时的现场施工环境的检测来实现的功能,在场地入口处设置的读卡器,在无卡人员强行进入场地内时会发出警报,提醒入口处安保人员及时了解情况,设置在场区内的传感器在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发出安全警报,及时提醒处于危险源环境中的现场作业人员,立刻离开危险环境,在无法及时处理危险源的状况下,避免出现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害。
同时该功能还可以将不同作业区域设为警戒区,当不属于该作业区的人员进入该区域时,对该人员发出警报,并确定该人员身份,要求其立即离开该作业区,从技术上实现了作业区间的人员区隔。
4.3转变思维模式,提高信息化意识
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发展方向,应该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深入学习相关论述,以新时代网络强国战略为指导思想,以对标世界一流为出发点和切入点,加快思维向互联网、信息化转变,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公司成长中的作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统筹推进、因企施策。
以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建筑为目标,积极探索“云、大、物、移、智、BIM”等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促进技术、业务和数据融合,实现不同地区、部门及系统的协同管理模式。
4.4更新安全管理技术,提高信息化程度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能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力资源成本,促进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部分信息化设备能实现实时监控,为加强监督控制力度、杜绝违规操作提供有力支持。
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精确、及时地反映建筑施工各个环节的情况,方便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语
物联网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应用到施工现场的技术也越来越多,本文提出的系统是一个比较初级的现场安全管理系统,系统功能不完备,还存在大量的局限性,需要在将来进行不断的扩展改进,现阶段的布置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现场安全管理中是必然的趋势,这项技术通过大量的传感器的布置极大地消除现场信息盲区,对实现安全透明施工意义重大,同时大量有效的信息的获取,也极大地帮助了管理人员实现资源合理调配,降低了施工成本,当然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施工安全管理上,在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得到广泛应用,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工程施工全流程的物联网应用成果。
参考文献:
[1]董大旻,冯凯梁.物联网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2010(19):21-23.
[2]朱玮佳.建筑行业安全工程的管理与控制[J].居舍,2019(13):152+181.
[3]朱健立.安防行业是物联网真正的应用实践[J].中国安防,2017(0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