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规划管理中GIS技术的应用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网规划管理中 GIS技术的应用探讨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加强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配电网规划
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发挥GIS技术的功能优势,能切实提高配电网规划管理的科
学性、合理性,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供电服务。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管理;GIS技术;应用探讨
1 GIS技术的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的研发得益于计算机
技术的提升,通过构建不同的信息系统。
计算机已经应用于医学、药学、建筑学、航天、水利、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将地理信息
系统应用于配电网,在宏观调控下可以看出是对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电力调度,
将西部大量的电力资源通过配电网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促进东西部
经济共同发展;在小的基建方面,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模拟,可以将配电网的基
础建设工程、输送工程通过可视化系统呈现在计算机上,解决配电网调控的大问题。
1.1构建系统与处理数据
在系统开发之初,首先要考虑的是硬件和软件的配套问题,可靠的硬件系统
可以为软件系统带来稳定的运行流程。
输电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系统是一个大型
的信息系统,因为其复杂性在设计时要依靠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编写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研发人员的密切配合,测试人员的不断调试,运行人员的后期维护,才
可以保障地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为配电网的电力输送提供有力保障。
地理信
息系统的构建,需要将人和机器进行互通,通过人的指令来操作机械,这就需要
应用到远程的信息传送系统,远距离的遥控操作对海量的数据处理来说也是一大
挑战。
因为配电网的构成系统比较复杂,每天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这就对系统的
服务期要求比较高,要尽量避免堵塞停机造成的生产影响。
海量的电力数据对程
序开发的操作人员也有极大的专业要求,需要按时高效完成相关要求。
1.2地形勘察与模拟操作
电力系统的基础工程建设也是配电网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基础的组成。
由于受到河流山川不同的地形地貌的影响,在勘探电力输送线路、电力发电基建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靠人工去完成的实际测量,就需要借助远程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合作,在计算机可视化系统的加持下,实现地形的模拟操作。
通过建立矢量地理信息,进行智能的规划和权限,对输电线路中的矿场村镇及耕地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从中智能的规划和选择最优路线。
2配电网规划的内容及GIS技术的作用、功能
配电网是电力供应的基础设施,必须在配电网的覆盖之下,电力能源才能输送到达。
而我国的地域面积广阔、地形复杂,电力能源的需求结构多样、多变,这给配电网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只有提前做好科学的规划工作,才能确保配电网始终保持安全、高效的运行,满足社会生活、生产的用电需求。
因此,就配电网规划的内容来说,不仅需要考虑到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还要考虑到对负荷的有效承载,从而通过合理的分配与组织,使配电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要做到这一点,显然需要对诸多的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
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催生了诸多的具体实用性技术,GIS技术便是其中之一,其主要的作用和功能是全方位地采集、存储、管理现实世界当中的地理数据、空间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描述,降低原本数据、信息的抽象性,提高其“可读性”,发挥出这些数据信息的价值。
GIS涉及到了对多门学科如地理学、水文学、地球物理、大气学、经济学等的综合应用,不过它最为突出的特点,依然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所赋予的优势,如它可以通过对地理数据、空间信息的复杂分析,再可视化地显示出具体情况,为相关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就配电网规划中的GIS技术应用来说,在GIS技术的帮助下规划者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和了解地理位置信息,准确分析水文、地质、地貌,保证配电网能够完全地适应于周围环境条件。
3配电网规划管理中GIS技术的应用
3.1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规划中GIS技术的应用
空间负荷预测是配电网规划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其需要全面、详细和准确地了解区域用电情况、负荷性质等信息,并逐步缩小预测区域,进行
针对性的空间负荷预测。
在实际的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是负
荷密度法,其特点是能够有效地控制预测误差。
聚类分析法的应用也相当普遍,
其能够通过从不同因素角度出发,分析同类负荷受到的影响,从而为配电网的规
划提供更加详细、丰富的资料,增强规划的精准度,而且非常适合与GIS技术配
合使用。
如通过对GIS技术的应用,可以直观、准确地区分不同空间负荷,如居
民负荷、工业负荷、农业负荷等,使规划人员能够更加轻松、便捷地获得相关资料、数据,提高其工作效率,减少其工作量。
再者,通过GIS技术平台,规划人
员还可以对各个规划区域进行更加微观的划分,采集小区中与各类负荷有联系的
历史数据,以此作为依据来预测未来的负荷分布情况,计算、修整各个分区的负
荷密度,准确计算出总负荷量。
3.2配电网地理位置与容量规划中GIS技术的应用
在基本确定了配电网的各空间负荷之后,便需要进一步分析、判断未来的负
荷发展容量需求,使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具有适应性。
在这
些工作中,GIS技术同样可以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如在GIS技术所绘制的地形空
间图形之下,结合对空间负荷的预测结果,就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备选变
电所位置的规划,使配电网不论是从地理环境角度还是从运转负荷角度来讲,都
能够得到配电网拓扑结构的优化,控制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成本,满足生活、生产
用电需求。
3.3网络结构优化、短路容量校核与无功规划中GIS技术的应用
如果要在配电网规划中,实现对网络结构的优化,就需要应用到模型库,借
助其优势,来建立起相关非线性规划模型,设定规划目标年的高压状态中的网络
结构,保证所有的配电网性能需求如变电站的容量、位置,空间负荷,以及投资
和运行费用都得到满足。
通过GIS技术的有效应用,对规划中各个目标年的短路
容量与务工电压进行计算与分析,在短路容量校核系统的帮助下对相关参数进行
校正,确保其设备容量与系统需求相适应,并且电能质量能够与标准相符。
在确
定了各个阶段的规划之后,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可以相当直观地将网络结构显
示出来,同时还可以非常简便地进行相关信息如线路型号、长度投建以及改建年分等查询。
这样对配电网的规划以及管理都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参考、依据支撑。
3.4新式测绘技术与GIS技术的配合使用
当前,可见光激光点云技术与倾斜摄影技术的使用日渐广泛,其能够与GIS 技术相互配合,建立出更加准确的三维空间模型,为配电网的规划、管理提供便利。
如可以综合可见光激光点云数据、无人机倾斜摄影数据,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地理空间数据信息收集,然后再与GIS平台中的坐标算法进行转换、匹配,从而在GIS系统中,构建出更加直观、详细,更加符合人为认读、识别的配电网网架和设备三维空间模型。
有了这样的三维空间模型作为技术支撑,不论是配电网的规划还是管理,都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安全。
4结语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配电网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配电网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运转效率也越来越高,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国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新建、改建配电网。
为此,应当将GIS等信息化技术应用到配电网的规划管理中来,利用其功能,借助其优势,帮助提高配电网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以使配电网能够更加符合未来社会的生活、生产需求。
参考文献
[1]姜磊,常德龙.GIS技术在配电网规划管理中的应用[J].农村电
工,2020,28(04):40.
[2]王静宜.GIS系统在配电网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J].祖
国,2018,(14):117+120.
[3]田普州.GIS在配电网规划建设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
场,2017,24(05):111+113.
[4]戴理龙.GIS在配电网规划建设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3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