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改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与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山区改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与思路
发布时间:2022-08-26T01:00:33.34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4月8期作者:曾进
[导读] 在公路建设或改建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确定路线方案,这对于提升公路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曾进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610000
【摘要】在公路建设或改建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确定路线方案,这对于提升公路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本人对山区改建工程勘察设计的实践经验,浅谈山区改建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特点与思路体会,重点介绍选线原则、平面线型设计、顺畅安全等内容。
关键词:山区公路;改建;路线设计;基本特点与思路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经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很多的公路服务水平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越来越多的公路需要改建扩建。
在这些需要改建的公路中,相当大一部分属于山区公路。
山区地形复杂多变,水文、地理条件等复杂,构造、结构活动频繁、工程地质条件脆弱。
同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分布广泛,对公路建设与运维影响极大。
以上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山区公路改建路线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复杂的环节,需要对项目总体进行把控。
要求路线设计人员不但要掌握设计思路,还要有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把握路基、桥梁、隧道等设计能力。
山路改建路线设计在整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需要总结山区改建路线设计经验教训,能够更好、合理、快速的完成公路勘察设计任务,提高公路工程建设质量。
1山区公路改建公路路线设计的思路与特点
1.1选线原则
根据项目特点及总体设计指导思想,以提高公路等级,改善行车条件,提高公路的总体服务水平,增强公路的抗灾能力为目的。
确保公路畅通、安全的运营条件。
路线布设在服从总的路线走向和主要节点的前提下,贯彻“标准选线、地质选线、地形选线、生态环保选线、安全选线”相结合的理念,正确运用技术指标,妥善处理公路建设与山区选线的关系;结合地物、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条件,通过综合研究分析,在控制造价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
设计中必须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结合实际条件,使项目在社会、经济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将公路与沿线地形、地貌、生态特征以及其它自然景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考虑。
充分贯彻从勘察设计、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通车运营全过程环保理念,设计过程中注重宏观和细节全方位的环境保护,从路线线位布设到路基填挖高度、桥梁等方案的选择,均充分考虑环保选线,合理利用有利地形,对平、纵、横进行综合考虑,尽量减少废方,减少水土流失。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利用,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和谐。
1.2选线和定线
选线和定线是公路路线设计中重要的环节,需充分掌握既有公路现状,结合既有公路技术标准,经充分论证后,合理选择在改建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充分利用老路进行改建。
根据各路段地形、地质的不同特点,应灵活采用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的采用应与所在区域地形、地质条件相适应,并注重全线技术指标运用的协调性、均衡性、连续性,避免突变。
对于不涉及安全、非强制性的技术指标,经过经济技术论证以及行车安全检验后,可以适当降低。
在特殊困难地段,若采用极限或降低技术指标,可极大的减少工程量,故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后可合理采用,但同时应加强安全设施的设置。
在强调线形的连续均衡的基础上追求线形组合,使之构成舒顺、流畅的立体线形,并注重路线与桥梁等构造物以及沿线景观协调,融公路线形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尽可能降低对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
1.3平纵线型设计
公路建设是人为构造于大自然的产物,想要实现公路高质量建设及公路使用价值最大化,需要将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地物相结合,融为一体。
因此平面线型设计应在结合地形、地貌等基础上充分利用相关技术,合理设计组合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等重要线型要素,以曲线去拟合、适应地形、地物和绕避不良地质,避免深挖路堑、高填路堤,达到线形连续、均衡,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协调。
平面线型尽可能采用基本型,尽可能减少特殊曲线,在地形复杂地段,应论证采用技术指标,并做好局部段落的安全设施设计工作。
结合老路纵面、桥涵等构造物的布局,结合路线沿线地形、地质情况,确定合理路基设计高度,做到纵坡既不频繁起伏,也不过于平缓。
纵面设计应尽量重视土石方平衡。
同时改造道路要尽量做到少挖多填。
1.4局部方案的选择
因为受到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地形条件的影响,山区改建公路路线确定方案往往比较单一,但是单一的路线方案中可以存在多种结构物设计方案。
比如加宽路面时是进行边坡挖掘还是加宽外侧路基,在外侧加宽时是采用半边桥还是采用高档墙等等。
因此,在考虑线路设计中平、纵线型同时需要注意结构物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在不良地质路段时,是采用新建道路绕避方案,还是采用对不良地质路段进行治理方案,应综合考虑自然因素、技术标准、工程投资等,进行认真分析,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案。
1.5如何使山区公路行车舒畅,安全
山区公路路线多是平面适应地形,平面曲线较多。
对于山区改建公路建设来说,需要强调以曲线为主的路线设计思路,做到线路与地形、地貌等相和谐统一,因此合理选择圆曲线的半径和设置缓和曲线长度就显得非常的关键。
圆曲线设计要考虑适应地形、有效避开地物、路线与地形相协调。
因此,最好控制其半径不小于极限最小半径的3倍,使超高控制在4%以内,对于行车安全、舒适度而言均能满足。
公路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回旋线能够很大程度的符合汽车的缓和行驶轨迹,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与地形的融合度也较高。
因此,在采用小半径时,要设置好缓和曲线的长度。
在满足规范要求下尽可能取大值,其长度为定值的2~3倍为宜。
较长的缓和曲线不仅可以获得圆滑顺适的线型,也使超高过渡段增长有利于行车安全。
1.6原路保通
山区公路一般路网单一,由于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施工时将不可避免的出现施工断道现象,保通问题尤为突出。
路线设计时,遵循单
侧加宽的原则布设,且原路路基较好,可采取分段半幅施工的保通方式,施工中应采用半幅施工并限制车辆单向通行,对于大挖方路段,设置临时便道后,先施工新线路段,安排施工进出场地,适时调整通行方案;对于高填方路段,应先作涵洞及前端挖方,设置临时便道后再行填筑即可;对无法修建便道的路段,也可采用分段半幅施工的保通方式;对于高挡墙段落,挡墙基础开挖可能影响到老路的保通,考虑采用控制开挖的方式,并采取锚喷支护临老路侧开挖面,确保老路通畅及过往车辆通行安全。
2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展山区公路建设以及对现有旧公路进行改建能够有效解决山区经济滞后的问题,对于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共苦建设者,应当肩负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精心设计、尽心施工,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公路工程地质与勘察,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