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每课一测-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2020·江苏盐城市·高二学业考试) 斯蒂芬·科恩认为,在苏联倡导的“新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于保守的官僚力量不愿放弃行政命令式的领导方式”,阻挠了经济改革的施行。倡导“新经济体制”改革的领导人是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
17.(2020·宁阳县第四中学高三期中)下表反映了1953年、1965年苏联集体农庄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苏联
A.走出战争阴影,重塑大国形象B.消除战争影响,承担历史责任
C.淡化战争记忆,满足政治需求D.联合欧洲国家,应对冷战形势
20.(2020·全国高二)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取向和制度选择的意识形态冲突已告终结,因为“自由民主已克服世袭君主制、法西斯与共产主义这类相对的意识形态”,于是自由民主成为“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这一观点形成的背景是
C.霸权主义政策彻底失败D.两德统一是民心所向的结果
3.(2021·河南高二期末)1990年11月21日,有34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新欧洲巴黎宪章》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东欧剧变引起的变动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世界格局的剧烈变动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0.(2021·河南许昌市·高一期末)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了对苏联的新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主旨是加强美苏合作,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这一政策( )
A.是冷战结束的标志B.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A.辩证地评价斯大林模式B.全盘否定苏联建设成果
C.认为苏联模式是一成不变的D.从发展的角度评价体制改革
5.(2021·山西吕梁市·高三一模)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观点:“不能把苏联演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建设没有搞好”"。经济没有搞好与苏联政局剧变之间“不是一种直接的、决定性的因果关系”。把苏联演变的原因归结为“经济建设没有搞好”,“会使人们在政治上得出及其危险的结论”。这种观点可以更好的说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从国际角度,分析导致该特征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过程。
25.(2021·福建三明市·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66年—1970年
(“八五”计划)
8.5%
5.4%
7.7%
1971年—1975年
(“九五”计划)
7.4%
4.1%
5.7%
1976年—1978年
(“十五”计划)
4.4%
2.8%
3.7%
A.改革重点转向工业B.“新经济体制”成效显著
C.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D.经济发展积重难返
14.(2020·河南高三月考)下表为1961~1982年苏联经济增长表(单位:%)。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1944-1949年波兰、南斯拉夫等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
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9年古巴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989-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01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据吴于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22.(2021·甘肃兰州市·高一期末)“两极中的一极自行坍塌,终于导致支配战后世界国际关系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最后崩溃”。“一极自行坍塌”指的是
A.华约解散B.两德统一C.东欧剧变D.苏联解体
二、论述题
23.(2021·江苏南通市·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外大事年表(部分)
1825年欧文创办新和谐公社
1961~1965年
1966~1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80年
1982年
社会总产值
6.5
7.4
6.3
4.2
3.3
国民收入
6.5
7.8
5.7
4.3
2.6
工业总产值
8.6
8.5
7.1
4.4
2.8
农业总产值
2.2
3.9
2.5
1.7
4.0
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A.二战结束B.“北约”建立C.欧共体建立D.苏联解体
21.(2021·全国高三月考)1955年8月,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工厂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基础上,可以自由接受其他企业和组织的订货,可自由出售多余的物资。"这一规定
A.旨在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秩序
C.给企业经营注入了市场因素D.推动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2)阅读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梳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三、材料分析题
24.(2021·开封北大培文东信学校高一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予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1300万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扩大国企的经营自主权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13.(2021·安徽省怀宁县第二中学高三月考)下表是苏联“八五”计划至“十五”计划期间经济增长率情况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时间
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
农业劳动生产率
国民收入年增长率
C.人民生活得到缓慢改善D.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15.(2021·江西省遂川中学高三月考)1968年,美国学者杜兰特在著作中指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寻求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B.开始对不合理经济环节进行调整
C.强化了市场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D.注意运用经济手段改善经营管理
A.美苏两国开始进入了关系缓和的时期B.欧洲联盟成立后不断东扩
C.雅尔塔体系确立的欧洲政治秩序崩溃D.欧洲内部社会矛盾已消除
4.(2021·山西高二期末)戈尔巴乔夫认为,斯大林时期苏联建成的社会主义,“占上风的是僵硬的甚至残酷的极权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当然是在演变的,在斯大林死后,它的残酷性略有削弱,变得缓和些,但它的实质依然没有改变”。戈尔巴乔夫
C.波兰的社会日益走向动荡D.波兰统一工人党成为非法组织
12.(2021·湖北武汉市·高二期末)下表是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该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类别
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年实际产量
钢
1.45亿
1.15亿
煤
3.9亿
3.35亿
肉
2500万
1230万
蔬菜与瓜类
4700万
C.使美苏实现战略和解D.促进苏联经济的发展
11.(2021·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高一期末)1989年8月,波兰议会通过决议,团结工会领袖瓦文萨任总理,出现了战后东欧第一个非共产党领导的政府。1990年1月,统治45年的波兰统一工人党宣告停止活动。同年的总统选举,瓦文萨成为总统。这表明
A.波兰的政治制度发生转变B.社会主义实践在世界的失败
材料 二战结束伊始,南斯拉夫建成了高度集权,行政管理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经过几年发展,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等弊端日渐凸显、由子苏联和南斯拉夫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巨大分歧,1948年,苏联宣布将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情报局,而且还采取严厉的经济封锁。加上自然灾害和为了对付入侵威胁而增加的军费开支,南斯拉夫出现了国内社会危机……南共首先进行了理论创新,以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的论点作为实行自治的理论依据,借鉴战时工人管理企业的经验,独立探索了一条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建立了一种以工人自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
时间
1953年
1965年
集体农庄数(个)
93300
36300
平均农户数(户)
211
426
平均农业用地(公顷)
4170
6100
A.经济模式进一步僵化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C.改革推动农业的发展D.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
18.(2021·辽宁葫芦岛市·高三期末)“如同社会发展是永远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样,斯大林去世后,消除斯大林个人给苏联社会主义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改革斯大林体制,都只能在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从当时苏联社会实际出发,逐步进行。”材料意在说明
A.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很有必要
B.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路线出了问题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
D.经济建设没有搞好是苏联解体的一个很次要的因素
6.(2021·广西北海市·高一期末)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席根·安·久加诺夫指出:“苏联和苏共的垮台是由于对财产、权力和真理的垄断。它断送了国家并导致国家上层的腐化和变质,直接出卖了民族利益。”据此可知,根·安·久加诺夫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据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A.社会主义阵营矛盾的激化B.领导人改革损害了人民利益
C.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D.美苏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7.(2021·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一模)从1954到1958年,苏联政府投资67亿卢布,动员数十万志愿者,共开尽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的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斯大林体制不符合时代要求B.赫鲁晓夫不想突破斯大林体制
C.苏联解体源于斯大林体制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源于时代环境
19.(2020·沧州市民族中学高三月考)1970年时任西德总理的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1995年统一后德国总理科尔再次跪在二战死难者纪念碑前,2013年大屠杀纪念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对纳粹罪行负有永恒责任”。德国领导人的行为有助于其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单选题
1.(2021·广东高三月考)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后,苏联共产党认为原有的体制已不需要改革,在经济体制方面就不用“改革”一词了,而改用“完善”一词,这种认识
A.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功B.导致苏联经济改革陷入停滞
C.顺应了世界的科技革命潮流D.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传统
2.(2021·江西抚州市·高一期末)1989年11月,东德政府发言人因口误将政府放宽私人出境限制的命令,说成“柏林墙”立即开放。此命令一出,民众如潮水一般涌向“柏林墙”,并高呼“开放边界,打开大门”的口号。边防军不知所措,顷刻间,人潮就推倒了“柏林墙”。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柏林墙倒塌导致苏联解体B.“冷战”结束改写了世界格局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A.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B.克服了农业集体化弊端
C.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D.农业领域成为改革重点
8.(2021·江苏泰州市·高二期末)克林顿曾说:“在新的危险与机会交替的时代里,我们最大的目标必须是扩大、强化全世界以市场为基础的民主社会。冷战期间,我们寻求遏制威胁,以保存自由体制。现在,我们寻求扩大生存在自由体制下的国家圈。”此言论主要是基于
A.中美关系的改善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日本经济的复兴D.德国的再次统一
9.(2021·河南驻马店市·高一期末)1990-1992年间,世界各地许多出版商感觉跟不上形势。他们发现有20多万个地名索引不得不去掉重排,有数百万张地图都已过时,而地图出版也不得不由五年一版改为一年一版。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
17.(2020·宁阳县第四中学高三期中)下表反映了1953年、1965年苏联集体农庄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苏联
A.走出战争阴影,重塑大国形象B.消除战争影响,承担历史责任
C.淡化战争记忆,满足政治需求D.联合欧洲国家,应对冷战形势
20.(2020·全国高二)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取向和制度选择的意识形态冲突已告终结,因为“自由民主已克服世袭君主制、法西斯与共产主义这类相对的意识形态”,于是自由民主成为“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这一观点形成的背景是
C.霸权主义政策彻底失败D.两德统一是民心所向的结果
3.(2021·河南高二期末)1990年11月21日,有34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新欧洲巴黎宪章》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东欧剧变引起的变动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世界格局的剧烈变动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0.(2021·河南许昌市·高一期末)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了对苏联的新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主旨是加强美苏合作,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这一政策( )
A.是冷战结束的标志B.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A.辩证地评价斯大林模式B.全盘否定苏联建设成果
C.认为苏联模式是一成不变的D.从发展的角度评价体制改革
5.(2021·山西吕梁市·高三一模)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观点:“不能把苏联演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建设没有搞好”"。经济没有搞好与苏联政局剧变之间“不是一种直接的、决定性的因果关系”。把苏联演变的原因归结为“经济建设没有搞好”,“会使人们在政治上得出及其危险的结论”。这种观点可以更好的说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从国际角度,分析导致该特征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过程。
25.(2021·福建三明市·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66年—1970年
(“八五”计划)
8.5%
5.4%
7.7%
1971年—1975年
(“九五”计划)
7.4%
4.1%
5.7%
1976年—1978年
(“十五”计划)
4.4%
2.8%
3.7%
A.改革重点转向工业B.“新经济体制”成效显著
C.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D.经济发展积重难返
14.(2020·河南高三月考)下表为1961~1982年苏联经济增长表(单位:%)。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1944-1949年波兰、南斯拉夫等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
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9年古巴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989-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01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据吴于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22.(2021·甘肃兰州市·高一期末)“两极中的一极自行坍塌,终于导致支配战后世界国际关系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最后崩溃”。“一极自行坍塌”指的是
A.华约解散B.两德统一C.东欧剧变D.苏联解体
二、论述题
23.(2021·江苏南通市·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外大事年表(部分)
1825年欧文创办新和谐公社
1961~1965年
1966~1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80年
1982年
社会总产值
6.5
7.4
6.3
4.2
3.3
国民收入
6.5
7.8
5.7
4.3
2.6
工业总产值
8.6
8.5
7.1
4.4
2.8
农业总产值
2.2
3.9
2.5
1.7
4.0
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A.二战结束B.“北约”建立C.欧共体建立D.苏联解体
21.(2021·全国高三月考)1955年8月,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工厂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基础上,可以自由接受其他企业和组织的订货,可自由出售多余的物资。"这一规定
A.旨在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秩序
C.给企业经营注入了市场因素D.推动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2)阅读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梳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三、材料分析题
24.(2021·开封北大培文东信学校高一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予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1300万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扩大国企的经营自主权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13.(2021·安徽省怀宁县第二中学高三月考)下表是苏联“八五”计划至“十五”计划期间经济增长率情况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时间
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
农业劳动生产率
国民收入年增长率
C.人民生活得到缓慢改善D.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15.(2021·江西省遂川中学高三月考)1968年,美国学者杜兰特在著作中指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寻求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B.开始对不合理经济环节进行调整
C.强化了市场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D.注意运用经济手段改善经营管理
A.美苏两国开始进入了关系缓和的时期B.欧洲联盟成立后不断东扩
C.雅尔塔体系确立的欧洲政治秩序崩溃D.欧洲内部社会矛盾已消除
4.(2021·山西高二期末)戈尔巴乔夫认为,斯大林时期苏联建成的社会主义,“占上风的是僵硬的甚至残酷的极权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当然是在演变的,在斯大林死后,它的残酷性略有削弱,变得缓和些,但它的实质依然没有改变”。戈尔巴乔夫
C.波兰的社会日益走向动荡D.波兰统一工人党成为非法组织
12.(2021·湖北武汉市·高二期末)下表是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该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类别
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年实际产量
钢
1.45亿
1.15亿
煤
3.9亿
3.35亿
肉
2500万
1230万
蔬菜与瓜类
4700万
C.使美苏实现战略和解D.促进苏联经济的发展
11.(2021·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高一期末)1989年8月,波兰议会通过决议,团结工会领袖瓦文萨任总理,出现了战后东欧第一个非共产党领导的政府。1990年1月,统治45年的波兰统一工人党宣告停止活动。同年的总统选举,瓦文萨成为总统。这表明
A.波兰的政治制度发生转变B.社会主义实践在世界的失败
材料 二战结束伊始,南斯拉夫建成了高度集权,行政管理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经过几年发展,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等弊端日渐凸显、由子苏联和南斯拉夫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巨大分歧,1948年,苏联宣布将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情报局,而且还采取严厉的经济封锁。加上自然灾害和为了对付入侵威胁而增加的军费开支,南斯拉夫出现了国内社会危机……南共首先进行了理论创新,以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的论点作为实行自治的理论依据,借鉴战时工人管理企业的经验,独立探索了一条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建立了一种以工人自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
时间
1953年
1965年
集体农庄数(个)
93300
36300
平均农户数(户)
211
426
平均农业用地(公顷)
4170
6100
A.经济模式进一步僵化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C.改革推动农业的发展D.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
18.(2021·辽宁葫芦岛市·高三期末)“如同社会发展是永远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样,斯大林去世后,消除斯大林个人给苏联社会主义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改革斯大林体制,都只能在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从当时苏联社会实际出发,逐步进行。”材料意在说明
A.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很有必要
B.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路线出了问题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
D.经济建设没有搞好是苏联解体的一个很次要的因素
6.(2021·广西北海市·高一期末)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席根·安·久加诺夫指出:“苏联和苏共的垮台是由于对财产、权力和真理的垄断。它断送了国家并导致国家上层的腐化和变质,直接出卖了民族利益。”据此可知,根·安·久加诺夫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据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A.社会主义阵营矛盾的激化B.领导人改革损害了人民利益
C.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D.美苏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7.(2021·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一模)从1954到1958年,苏联政府投资67亿卢布,动员数十万志愿者,共开尽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的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斯大林体制不符合时代要求B.赫鲁晓夫不想突破斯大林体制
C.苏联解体源于斯大林体制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源于时代环境
19.(2020·沧州市民族中学高三月考)1970年时任西德总理的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1995年统一后德国总理科尔再次跪在二战死难者纪念碑前,2013年大屠杀纪念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对纳粹罪行负有永恒责任”。德国领导人的行为有助于其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单选题
1.(2021·广东高三月考)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后,苏联共产党认为原有的体制已不需要改革,在经济体制方面就不用“改革”一词了,而改用“完善”一词,这种认识
A.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功B.导致苏联经济改革陷入停滞
C.顺应了世界的科技革命潮流D.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传统
2.(2021·江西抚州市·高一期末)1989年11月,东德政府发言人因口误将政府放宽私人出境限制的命令,说成“柏林墙”立即开放。此命令一出,民众如潮水一般涌向“柏林墙”,并高呼“开放边界,打开大门”的口号。边防军不知所措,顷刻间,人潮就推倒了“柏林墙”。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柏林墙倒塌导致苏联解体B.“冷战”结束改写了世界格局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A.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B.克服了农业集体化弊端
C.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D.农业领域成为改革重点
8.(2021·江苏泰州市·高二期末)克林顿曾说:“在新的危险与机会交替的时代里,我们最大的目标必须是扩大、强化全世界以市场为基础的民主社会。冷战期间,我们寻求遏制威胁,以保存自由体制。现在,我们寻求扩大生存在自由体制下的国家圈。”此言论主要是基于
A.中美关系的改善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日本经济的复兴D.德国的再次统一
9.(2021·河南驻马店市·高一期末)1990-1992年间,世界各地许多出版商感觉跟不上形势。他们发现有20多万个地名索引不得不去掉重排,有数百万张地图都已过时,而地图出版也不得不由五年一版改为一年一版。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