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
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丁^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
样地自由。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天赋人权说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社会契约论
2.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
解是()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3.“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
制制度、以制度创新(使国家)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善的例子。
”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4.“1830年以后的英国,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短短数年内,铁路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
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
”关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内燃机的发明是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的先决条件
B.美国人为铁路交通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本身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是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环境
5.“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
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
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
”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B.卢梭和其人民主权说
C.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D.达尔文和其进化论
6.法国国歌《马赛曲》在俄国一度被禁止演奏。
但1891年法国舰队访问俄国港口时,俄国乐队高奏《马赛曲》,
连沙皇也破例脱帽向法国三色旗致敬。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法俄缔结军事协定B.英德矛盾激化
C.三国同盟的威胁D.英国光荣孤立政策的影响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曾引用过一句名言“有力量者应该有所获,能有所获者应该保持所获”,与此观
点类似的是()
A.相对论B.量子理论C.进化论D.牛顿力学
8.“(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
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
”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C.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9.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
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
”梁启超所指的产生于巴黎和会后的“这个东西”是
A.国际联盟B.对德和约C.《四国条约》D.美国霸权
10.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11.美国国防部官员阿兰·坎彭曾说: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
这说明()A.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使战争更加残酷
B.电脑网络技术的使用使战争方式发生变化
C.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D.高科技战争使核武器失去昔日的威力与作用
12.法国史学家马克布鲁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
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马克布鲁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C.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二、综合题
1.(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
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
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一一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
项收入更公正地分配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商企业的参与者和创立者。
……现在,这个国家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借贷货币、储藏商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
一一《今天美国的问题》
材料三而自里根始,美国进行了所谓的放松管制,从航空业开始,电信、电力、运输等行业,接二连三地进行改革,鼓励国有资本私有化,取消市场准入的禁令,规定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该产业,而无须行政审批,这样就引入了竞争,打破以前的行政垄断。
——《历史上美、俄经济政策概览》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出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的目的。
(10分)
(2)罗斯福新政期间,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10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里根政府的改革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这一改革产生了什么效果?(8分)(4)上述材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4分)
2.材料一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
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
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
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 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一一《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应用。
比如
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了煤
气照明公司的反对。
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一一《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美国在这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技
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
在第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著名的
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
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就达20多万。
一一《大循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
(不得摘抄原文)(6分)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英国对待科学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变化的原因。
(8分)
(3)材料三反映了美国“科技兴国”战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对其世界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广西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
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丁^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
样地自由。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天赋人权说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社会契约论
【答案】D
【解析】略
2.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
解是()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答案】C
【解析】略
3.“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
制制度、以制度创新(使国家)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善的例子。
”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A
【解析】略
4.“1830年以后的英国,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短短数年内,铁路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
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
”关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内燃机的发明是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的先决条件
B.美国人为铁路交通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本身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是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环境
【答案】C
【解析】略
5.“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
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
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
”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B.卢梭和其人民主权说
C.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D.达尔文和其进化论
【答案】C
【解析】略
6.法国国歌《马赛曲》在俄国一度被禁止演奏。
但1891年法国舰队访问俄国港口时,俄国乐队高奏《马赛曲》,
连沙皇也破例脱帽向法国三色旗致敬。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法俄缔结军事协定B.英德矛盾激化
C.三国同盟的威胁D.英国光荣孤立政策的影响
【答案】C
【解析】略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曾引用过一句名言“有力量者应该有所获,能有所获者应该保持所获”,与此观
点类似的是()
A.相对论B.量子理论C.进化论D.牛顿力学
【答案】C
【解析】略
8.“(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
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
”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C.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答案】C
【解析】略
9.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
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
”梁启超所指的产生于巴黎和会后的“这个东西”是
A.国际联盟B.对德和约C.《四国条约》D.美国霸权
【答案】A
【解析】略
10.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答案】D
【解析】略
11.美国国防部官员阿兰·坎彭曾说: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
这说明()A.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使战争更加残酷
B.电脑网络技术的使用使战争方式发生变化
C.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D.高科技战争使核武器失去昔日的威力与作用
【答案】B
【解析】略
12.法国史学家马克布鲁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
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马克布鲁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C.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答案】B
【解析】略
二、综合题
1.(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
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
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一一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
项收入更公正地分配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商企业的参与者和创立者。
……现在,这个国家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借贷货币、储藏商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
一一《今天美国的问题》
材料三而自里根始,美国进行了所谓的放松管制,从航空业开始,电信、电力、运输等行业,接二连三地进行改革,鼓励国有资本私有化,取消市场准入的禁令,规定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该产业,而无须行政审批,这样就引入了竞争,打破以前的行政垄断。
——《历史上美、俄经济政策概览》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出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的目的。
(10分)
(2)罗斯福新政期间,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10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里根政府的改革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这一改革产生了什么效果?(8分)(4)上述材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4分)
【答案】
【解析】略
2.材料一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
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
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
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 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一一《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应用。
比如
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了煤
气照明公司的反对。
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一一《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美国在这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技
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
在第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著名的
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
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就达20多万。
一一《大循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
(不得摘抄原文)(6分)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英国对待科学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变化的原因。
(8分)
(3)材料三反映了美国“科技兴国”战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对其世界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答案】
【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