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
1. (2分) (2019高一上·吉林月考) 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从之②行李之往来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愿大王少假借之⑤天下之利匕
首⑥邻之厚,君之薄也⑦君之所知也⑧秦之遇将军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
A . ①④⑨/②⑦⑧/③⑤⑥/⑩
B . ①④⑨⑩/②⑦⑧/③⑤⑥
C . ①④⑨⑩/②⑥⑦⑧/③⑤
D . ①④⑨/②⑧/③⑤⑥⑦/⑩
2. (2分) (2019高一下·应县期末) 下列各项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 ①大王见臣列观②相如闻,不肯与会
C .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D . ①君何以知燕王②设九宾于廷
3. (6分) (2019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后者大体可以涵盖前者。

美育的整个过程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休戚相关。

因此,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史和艺术史知识,联系艺术作品产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乙)比如我们鉴赏西方绘画时,就必须掌握西方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我们欣赏中国绘画,就必须留意浸润着中华文化精神意境的空间留白、用笔运意、墨彩浓淡等手法。

文学鉴赏也是如此。

(丙)从孔子论《诗》的“兴观群怨”开始,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就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甚至现实政治的讽喻结合起来。

因此,儒家诗教传统深深地影响了诗歌的发展。

(1)文段中的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涵盖
B . 休戚相关
C . 迎刃而解
D . 甚至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4. (6分) (2020高一上·单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

现存的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

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

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才得以留存至今。

如刘眘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诗24首。

有些家族性、地域性的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

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有的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

二是批评史价值。

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著名的选本有引导性——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选《唐贤三昧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选《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

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文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

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序》主张“声律风骨”兼备,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

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拘检”,评高适“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均被后世奉为圭臬。

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现存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

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主要对象。

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

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两方面入手:
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

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还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

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

如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40年前的作品,且选诗数量明显偏少。

2013年出版的《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唐诗选本,该书集选、注、评、鉴为一体,学术性很强,通俗性稍有不足。

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久负盛名,但选诗与注释过分展现了学者的学术个性,选诗数量更少。

除此之外,还有一两种宋诗选本行世,但影响面有限。

建议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选》《宋诗选注》《唐文选》《宋文选》及著名诗人个人选本列入大中学生的参考书目,并推出导读系列丛书。

(摘编自丁放《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尽管现存的唐宋诗文选本价值很高,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B . 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中,辑佚的材料更丰富,其中不少异文对研究古代诗歌有重要意义。

C . 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D . 《唐诗选注评鉴》《宋诗选注》等选本体现了选者极高的学术水平,但通俗性稍有不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两方面阐述唐宋诗文选本的价值,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B . 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资料为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

C . 文章论证唐宋诗文选本的文化价值时,从不同角度展开,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结构严谨。

D . 文章在论证唐宋诗文选本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普及层面上推出新选本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宋诗文选本极大地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有着重要意义。

B . 唐宋诗文选本的序、跋文中的学术观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着当时的文坛。

C . 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唐宋诗文,这与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D . 我们通过整理唐宋诗文存世选本,不仅可从中获取学术资料,还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5. (12分) (2019高二上·伊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

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

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

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

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

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

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

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

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

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

”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

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

“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

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

“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

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

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

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

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

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
来给大家看。

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

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

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

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

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

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

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

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

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

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

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

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

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

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

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

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

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

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

年初,他含冤死去。

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描写集市广场的人物和气味,为人物出场营造背景,集市广场也是一个容器,是小说的结构要点,贯穿始终,成为小说的线索。

B . 小说通过叙述奥士高纳大爷捡到绳子,被冤家陷害,受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的故事,表现了人物的命运悲剧源自其自身性格的主题。

C . 本文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经过乡丁发布丢失皮夹子通知和对质、搜身后乡长还不相信等铺垫转折后,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交还皮夹子使情节发展到高潮。

D . 虽然是“克里格多村”的“老农民”的一推一吼,把高纳大爷最终推向了死亡境地,但他并非是导致高纳大爷死亡结局的最为关键的人物。

(2)请简要分析奥士高纳大爷的形象特点。

(3)阅读本文后,你在为人处事方面获得了哪些道理和启发?
三、其他 (共1题;共5分)
6. (5分) (2018高一下·乐清月考) 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20高三下·六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畋,字台文。

畋举进士,时年甚少,有司上第籍,武宗疑,索所试自省,乃可。

奏为宣武推官,以书判拔萃擢渭南尉。

李德裕高其才,辟署幕府。

宣宗时,白敏中、令狐绹继当国,皆怨德裕,其宾客并废斥,故畋不调几十年。

刘瞻为宰相,荐授户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俄知制诰。

会讨徐州贼庞勋,书诏纷委,畋思不淹晷,成文粲然,无不切机要,当时推之。

勋平,以户部侍郎进学士承旨。

瞻以谏迕懿宗,赐罢。

畋草制书多褒言,韦保衡等怨之,以为附下罔上,贬梧州刺史。

交、广、邕南兵,旧取岭北五道米往饷之,船多败没。

畋岁煮海取盐直四十万缗,市虔、吉米以赡安南,罢荆、洪等漕役,军食遂饶。

中和元年,贼将王璠率众三万来攻,畋使弘夫设伏以待。

璠内轻畋儒柔纵步骑鼓而前畋以锐卒数千当贼疏阵而多旗帜乘高伐鼓贼不测众寡阵未整伏发众皆嚣日暮,军四合,鏖战龙尾坡,杀贼二万级,积尸数十里,多获铠仗,威动京师。

时诸镇兵在寰内尚数万,无所归,畋招来之,厚加慰结。

弘夫取咸阳,以桴济兵渭水。

贼伏甲伪走,弘夫与宗楚乘胜入都门,为贼所覆。

畋数敕无轻进,二人不听,果败。

时田令孜恃权有所干请,畋不应。

陈敬瑄欲以官品居宰相上,畋曰:“外宰相安得论品乎?”卒不肯处其下。

令孜、敬瑄内常衔之。

贼平,帝将还,而李昌言自以袭畋而夺之镇,今畋当国,内不喜,故三人相结,而遣客上畋过咎。

帝得其情,不许。

畋乃引疾去位曰:“乘舆东还,供张顿峙,一委昌言,乃可安。

臣若以宰相从,彼且猜阻,非所以靖反侧也。

”帝以其诚,乃授检校司徒、太子太保,罢政事。

徙龙州,后卒,年六十三,赠太尉。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璠内轻畋儒柔/纵步骑鼓而前/畋以锐卒数千当贼/疏阵而多旗帜/乘高伐鼓贼/不测众寡/阵未整伏/发众皆嚣
B . 璠内轻畋儒柔/纵步骑鼓而前/畋以锐卒数千当/贼疏阵而多旗帜/乘高伐鼓/贼不测众寡/阵未整/伏发/众皆嚣
C . 璠内轻畋儒柔纵/步骑鼓而前/畋以锐卒数千当贼/疏阵而多旗帜/乘高伐鼓/贼不测众寡/阵未整/伏发/众皆嚣
D . 璠内轻畋儒柔/纵步骑鼓而前/畋以锐卒数千当贼/疏阵而多旗帜/乘高伐鼓/贼不测众寡/阵未整/伏发/众皆嚣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的“宾客”是指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非同宗的依附者。

B . 文中的“郞中”是官名,它的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C . 文中的“学士”是指古代对那些在国学里读书的学生授予的学位名称。

D . 文中的“赠”是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郑畋富有文学才能。

年轻时应试进士科并考上;讨伐徐州叛贼庞勋需要起草诏书,他不假思索片刻而成,而且所写无不切合机要,为时人推重。

B . 郑畋处理事情有办法。

当运粮供给交、广、邕南军队的船只经常损毁沉没时,他用从海水中煮盐的收入从虔州、吉州购买大量粮食来供给军队。

C . 郑畋有军事才能。

面对王璠贼军,他先设下伏兵等待贼军,再让士兵分散布阵,树起旗帜,让王璠摸不清官兵势力,最后伏兵杀出,获得大捷。

D . 郑畋有大局观念。

当李昌言等人对自己有意见时,尽管作为大臣应随皇上东还,但他称病辞职,让李昌言负责事务,皇上却根据实情没有同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畋草制书多褒言,韦保衡等怨之,以为附下罔上,贬梧州刺史。

②弘夫取咸阳,以桴济兵渭水。

贼伏甲伪走,弘夫与宗楚乘胜入都门,为贼所覆。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 (7分) (2019高一下·山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下列各句中对诗歌的理解、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 . 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 . 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 . 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2)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六、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9. (4分) (2017高一上·伊宁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走尽这雨巷。

(2)寻梦?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10. (1分) (2019高三下·浙江模拟) 请就“中小学校园内是否可以开设小卖部”的辩题,针对反方的辩词,
为正方写一段反驳反方的文字。

要求:①用到反问句;②不得少于100字。

反方:我方认为,中小学校园内不可以开设小卖部。

首先,可以减少乱扔垃圾的现象,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其次,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掉爱吃零食的坏习惯;另外,许多小卖部出售的食品不安全,取缔小卖部可以避免校内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11. (5分)(2017·曲靖模拟) 下面五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情境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陆亦可送给赵东来一本外国诗集《雏菊》,赵东来一边接过诗集一边说:“多谢美女,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情境三:凤凰卫视记者连线报道:“南城门天池公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央广新闻广播稿:近期的多场暴雨,造成泸沽湖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丽江。

情境五:收到曹文轩著作后的短信回复:您惠赐的大作已收到,定当惠存。

...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20高三上·和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学们,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份答卷,此刻,不知你对自己完成的答卷是否满意。

从小到大,我们需要完成无数的答卷。

我们生活当中,也处处是考场,需要我们交出各种各样的答卷。

每一个人都需要为自己、为他人交上一份答卷,同样,国家也需要为人民、为世界交上一份答卷,前不久,在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发表了专题文章——《2020中国给世界的答卷》。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如何完成答卷,值得我们深思……请以“答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答案:3-2、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考点:
解析:
答案:5-1、答案:5-2、
答案:5-3、
考点:
解析:
三、其他 (共1题;共5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考点:
解析: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答案:7-4、
考点:
解析: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答案:8-1、
答案:8-2、
考点:
解析:
六、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考点:
解析:
七、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答案:10-1、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2-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