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检测:第四单元 17与妻书 Word版含答案 (1).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与妻书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

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

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一曲如泣如诉的“诀别”感动了多少热血男儿。

英雄的背影渐渐远去,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已渐渐远去,但先烈们的浩然正气依然充塞天地之间,激励后人。

人生就像一个五彩线团,不论什么时候,只要顺着时光轻轻抽出一缕来,你就会从这往昔生活的经纬上发现人生的各种折光。

最令人留恋的要算它的开头——你一无所知地降临于这个世界,睁开眼,展开耳廓,你激动了。

这世界居然这般明朗宽敞!比之那温暖却混沌的母体美多了。

那时你的心中满是花的馨香,草的清新,还有母亲摇篮旁充满爱心的低唱。

【课内挖掘】
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写信时,他“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

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

真爱爱国与爱家诀别真情大义无畏生与义
精彩运用
为造福天下,他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和生命;为造福别人,他与心爱的人洒泪相别。

林觉民用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大爱之歌。

大爱,不仅仅是与亲人之间的爱,更重要的是博爱:爱祖国,爱人民。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人生于世,当“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为天下人而死,虽死犹生;只为自身利益而祸害他人,虽生犹死。

无数革命烈士、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安宁,抛头颅,洒热血,浩浩的历史长河中,镌刻着他们鲜活的形象,传颂着他们不屈的精神。

【课外运用】
与妻书
亲爱的老婆:
你是否已经过了那座拥挤的奈何桥?你是否已经喝了那碗能忘却前世的孟婆汤?你是否
已经忘记了我们那“一生一世,白头偕老”的约定?你是否已经想不起那个深爱着你的我?
老婆,过去失约的经常是我,有多少次,我答应你一起过春节,但是一个电话便让我踏上了返回部队的列车。

我知道,你很难过。

有时候,你也会哭,也会跟我闹。

但是擦干了眼泪,你还会放我走,因为你明白,作为一名军人的妻子,这都是你要接受的现实。

老婆,但这次,是你失约了!我们约定“一生一世,白头偕老”,但是,你走了,为了保护你的两名学生,你走了,并且带着我们还未出生的孩子。

你是勇敢的,也是伟大的,所有人都这样夸你。

但是,只有我明白,危难关头,你根本没有想过勇敢和伟大,你只知道,保护孩子是你的天职。

老婆,在天堂,你还好吗?那里应该没有突如其来的灾难。

或许不久,我就会来找你,但是到那时,老婆,你还认识我吗?老婆,在天堂,你看到了吗?我领着我的士兵奔赴在前往汶川的道路上。

大雨算什么!泥石流算什么!地动山摇又算什么!我们身后是13亿人民的力量,我们前方是灾区父老的期待!我们不是说过,一个小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是爱的海洋;一次天大的灾难除以13亿就变得可以承担;所以艰难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老婆,你有没有看到,我们抬着受伤的孩子跋涉在危机四伏的山路上。

你有没有看到在经过三天三夜的掩埋后,那个从废墟中爬出的孩子明澈的眼睛?老婆,这些你都看到了吗?
老婆,不要怪我没有去找你。

作为老师,保护学生是你的职责;作为军人,克服一切困难抢救人民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到废墟中伸出的那些无力的手,看到水泥板缝隙中那些渴望生存的眼睛,我们还能怎样?我们要救!我们要坚强,我们都不能放弃!
老婆,在天堂,你是不是在领着那群孩子做游戏?告诉孩子们,没有危险了,不用操心明天还要收作业,可以安心自由地玩了。

老婆,告诉我们自己的孩子,爸爸是一名军人!老婆,你一定要记得我的样子,因为来生我们还要一起走!
永远爱你的老公
5月15日
(高考满分作文) 赏析:在汶川那场大地震中,无数英烈为了他人的生命,结束了自己宝贵的一生。

妻子为了保护她的两名学生,带着自己尚未出世的孩子去了天堂,丈夫擦干眼泪,义无反顾地奔向灾区,在废墟上穿行、搜寻。

职责、责任,让大灾面前的每一个人的灵魂得以升华……文中作者抒发了军人对妻子的深深的怀念和崇高的敬仰,又表明自己发扬妻子的精神,去履行军人义不容辞的天职的坚决意志。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会晤./悟.道眷.属/誊.写称.心如意/称.呼
B.啼.泣/缔.结婉.解/手腕.蓦.然回首/模.拟
C.禁.受/禁.锢悲恸./痛.心妻离子散./散.漫
D.虐.待/戏谑.毋宁./宁.静不肖.子孙/肖.像
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wù,juàn/téng,chèn/chēnɡ;B项,读音分别为tí/dì,wǎn/w àn,mò/mó;C项,读音分别为jīn/jìn,tònɡ,sàn/sǎn;D项,读音分别为nüè/xuè,nìnɡ/nínɡ,xiào。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冬之望日前后适:正,恰逢
B.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第:仅,但
C.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抑:难道
D.使之肖.我肖:相像,类似
解析:C项,抑:抑或。

答案:C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作此书.时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B.吾尝语.曰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C.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日不出门
D.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解析:B项,告诉;A项,信/写信;C项,完毕/从头至尾;D项,最终/完成,终结。

答案:B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意洞手.书B.不可数.计
C.瓜.分之日可以死D.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解析:D项,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D
5.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汝不以.无侣悲
B.或.又是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C.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且以汝之.有身也
D.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解析:A项,介词,因为;B项,或许/不定指代词,有的;C项,代词,代“吾衷”/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所字结构/名词,地方,处所。

答案:A
6.对下列文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句:仁慈的人“尊敬我家的长辈以及别人的长辈;爱护我家的晚辈以及别人的晚辈”
B.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译句:试问从古以来什么时候见过破镜能重圆?那就是比死还要苦呀,怎么对待这种逆境呢?
C.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句:江州司马的青衫湿了,我不能学那些修养高超的人忘怀于世理人情。

D.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译句:即使可以不死,但是彼此离散不相见,只能使两地望眼成穿,身子变成空望对方的石头。

解析:A项,以及:来推广到。

答案:A
二、迁移发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与陈伯之书
丘迟
①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

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②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

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

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

将军独腼颜借命,腼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③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

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烂。

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④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⑤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

白环西献,楛矢东来。

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
蹶角受化。

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

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

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

丘迟顿首。

7.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因:因为
B.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与:嘉许,赞赏
C.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猜贰:猜忌有二心
D.吊.民洛汭,伐罪秦中吊:慰问,抚慰
解析:A项,因:顺着。

答案:A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②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③沉迷猖獗,以.至于此④汉主不以.为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②“以”为连词,相当于“而”,③“以”相当于“以致”,④“以”和“为”搭配,意为“把……当作……”。

答案:B
9.下列各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B.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C.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D.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解析:结合上下文,大致了解文意,把握所断句子的基本意思,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

其次抓住一些主要的标志性词语。

答案:C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信一开头,作者就首先回顾了陈伯之的才干和往昔的功名显赫。

然后笔锋一转,写陈伯之“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指出陈伯之弃梁投魏
的错误。

B.第②段作者引经据典,极论梁朝的宽大政策,远引历史上著名事例,近举陈伯之切身私事,层层论证,以打消陈伯之的疑惧。

C.第③段作者进一步陈述现实的利害,指出魏内部相互猜忌、自相残杀的现状,说明陈伯之在北魏如同“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的危险。

D.第④段大着笔墨写醉人的江南春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实际上也表达了作者对陈伯之弃梁奔魏的斥责!
解析:D项,“作者对陈伯之弃梁奔魏的斥责”不对,应该是动之以故国之恩、乡关之情来规劝。

答案:D
1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何况将军并无朱、张之罪,而以功勋被当世人所看重。

(2)马上就要受缚至京城蛮邸,悬首级于藁街,而将军却如鱼游于烧沸水的釜鼎之中,像燕子筑窝巢于飞动摇荡的帐幕之上,不是太令人迷惑不解了吗?
参考译文:
丘迟拜上:陈大将军足下,(一向)安好,万分荣幸。

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应世的豪杰。

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

当初(您)顺应机缘,(改换门庭),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才)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得以封爵称孤,(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拥有雄兵,号令一方,又是多么雄壮、显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显得)多么卑劣下贱!
(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的当时,并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在外受到谣言的挑唆,(一时)执迷不悟(不辨是非)行动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这个(局面)。

圣明的梁朝廷(能)宽赦(过去的)罪过而重在要你立新功,不计较过失而广为任用(人才),以赤诚之心对待天下之人,让所有心怀动摇的人能消除疑虑安定下来,(这)您是都清楚的,不需我再一一细说了。

(记得)朱鲔曾参预杀害汉光武帝的哥哥刘縯,张绣曾用刀刺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张绣归降以后)待他仍像过去一样。

况且,您既无朱、张二人的罪过,功勋又见
重于当代呢!误入迷途而知道复返,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做法),在过错还不十分厉害的时候而能改正,这是古代经典中所推崇的(行为)。

梁武帝废法加恩,连像吞船的大鱼这样罪恶深重的人都可漏网;您家的祖坟未被损毁,亲族戚属也都安在,家中住宅完好,妻子仍在家中。

您心里好好想想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现在,(梁)满朝功臣名将都各有封赏任命,井然有序;结紫色绶带在腰,怀揣黄金大印在身的(文职官员),参预谋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轻车竖旄旗,接受着保卫边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杀马饮血设誓,(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

唯独您还厚着脸皮,苟且偷生,为异族的统治者奔走效力,岂不可悲!
凭南燕王慕容超的强横,(终至)身死刑场;凭后秦君主姚泓的强盛,也(落得个)在长安被反缚生擒的下场。

因此明白,天降雨露,分布各地,(只是)不养育外族;我中原姬汉古国,决不容有杂种同生。

北魏霸占中原已有好多年了,罪恶积累已满,照理说已将自取灭亡。

更何况伪朝妖孽昏聩狡诈,自相残杀,国内各部四分五裂,部族首领互相猜忌,各怀心思,(他们)也正将要从(自己的)官邸被绑缚到京城斩首示众。

而将军您却像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来游去,像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自寻死路),(这)不太糊涂了吗?
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

(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上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这就是(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

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弃暗投明。

当今皇上极其开明,天下平安欢乐, (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措木箭。

(西南边远地方的)夜郎、滇池两国,解开辫发(改随汉人习俗),请求封官,(东方的)朝鲜,(西方的)昌海两地的百姓,都叩头接受教化。

只有北方的北魏野心勃勃,(横行在)黄沙边塞之间,作出执拗不驯的(样子),企图苟延残喘罢了!(我梁朝)全军统帅临川王萧宏,德行昭明,是梁武帝的至亲,总揽这次北伐军事重任,到北方安抚百姓,讨伐罪魁。

倘若您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等我们拿下北魏时)才想起我的这一番话,(那就太晚了)。

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丘迟拜上。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客夜
杜甫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注:这是杜甫于公元762年秋流落梓州时所作。

这年七月,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送到绵州奉济驿,正要返回,适逢徐知道在成都作乱,只好避往梓州。

这时他的家仍在成都草堂。

12.金圣叹评赞此诗首联和颔联“四句中并一无‘苦’字而其苦无限”。

请说说这两联是如何体现无限之“苦”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认真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仔细揣摩作者在诗歌语言上的技巧,可以从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

本诗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委婉含蓄,但是感情却是至深的。

答案:(1)首联“客睡何曾著”一句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自己流落他乡后未曾睡着过,诗人正是内心焦虑,愁苦无奈,才夜不成寐;“秋天不肯明”一句采用拟人手法,通过写秋天的夜好像有心与人作对,偏偏不肯亮,来表现自己彻夜盼天亮,心愁夜永,长夜难挨。

颔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因为愁苦失眠,才久久望月并真切地听涛声,景之真实则情至苦。

13.尾联中“应悉未归情”的“应”字,蕴含着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鉴赏诗句“应悉未归情”中的“应”时,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做到联系作者和时代背景,同时还要注意注解对表达思想感情的提示作用。

答案:①应,应该,含“不确定”之意,表“担忧”之情。

山高路远。

战事阻隔,诗人虽已给老妻写了书信,但不确定能否到达,担心家书不通,担忧家人挂念。

②应,应该,含“推测、想象”之意,表“挂念”之情。

诗人借书信已向老妻解释,想象着她收到书信后,了解情况不会再过于担心自己了。

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对家人的思念,更多的是设身处地、细致入微的关爱。

③应,会,含“肯定”之意。

此句借诗人的口,侧面写出了老妻时刻在关注着自己的情况,诗人的每一封信每一个字她都会认真阅读,她总在挂念他,并且一直理解他。

一个“应”字,生动地体现了诗人与老妻相知相爱的深情。

(答出两条即可。

如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
三、创新语用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据我想来,一位作家的才华是一回事,他的作品的文学价值也许是另一回事。

好比一个人天生一副能成为歌唱家的好嗓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才华的作家,你只要让他写五千字以上,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怕他一遍遍告诫自己千万别流露才华。

但我们看出他的才华的同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

首句谈到作家才华与其作品价值两者的关系,表明了文段谈论的对象和观点。

①处可考虑作家对应文学作品,歌者对应所唱的歌;②处联系下一句便可得出答案;③前有转折联词“但”,所以应从“才华”与“价值”的不一致性来谈。

答案:①却并不意味着他唱的歌都是经典②他的写作才华必定有所呈现③并不意味
着他所写的都有重要价值
15.下图是同程旅游发布的《2016春节黄金周居民出游趋势报告》,请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从旅行社的角度为计划春节期间出游的居民介绍情况并提出建议。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同程旅游发布的《2016春节黄金周居民出游趋势报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简明、得体的能力。

以旅行社的口吻要注意敬称“您”的使用;概括两个图表的信息,要分别侧重春节前后和具体日期出行高、低峰。

答案:据同程旅游发布的《2016春节黄金周居民出游趋势报告》,已预订了春节出游线路的消费者中,选择在春节前出发的占到一半以上。

其中,选择在2月3日出游的人数最多,其次是2月9日;春节前2月5日和春节后2月1 2日以后出行人数相对较少,如果不受工作、假期时长等其他因素限制,又想避免赶上“除夕人潮”,您可以选择在这一时间“错峰”出游。

美文欣赏
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
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

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

阑珊灯火,映照旧阁。

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

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

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
7、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

流年为祭。

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

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

寂寞琉璃,荒城繁心。

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

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

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

那些碎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
8、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

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

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

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9、海浪在沙滩上一层一层地漫涌上来,又一层一层地徐徐退去。

我与你一起在海水中尽情的戏嬉,海浪翻滚,碧海蓝天,一同感受海的胸怀,一同去领略海的温情。

这无边的海,就如同我们俩无尽的爱,重重的将我们包裹。

10、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

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面下恹恹欲睡。

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

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

又轻柔的一缕缕编织着麻花辫。

她脸上写满笑意,似乎满心的慈爱永远装不下,溢到嘴边。

流到眼角,纺织进长长的。

麻花辫。

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散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

女儿乖巧地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把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美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索的冬景旋转出春天的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