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返校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漳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返校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2018·丹东) 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A .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是指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古代表降职的词语还有“左迁”等。
B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午”是古代地支纪时法中的“午时”,即现代时间的十一至十三点。
C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D .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
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二、综合题 (共1题;共3分)
2. (3分)(2018·南通)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是chóng shàng英雄、成就英雄 A 英雄辈出的民族。
历久弥新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今天,中国正发生着 B (日新月异/日积月累)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
让我们míng jì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从英雄身上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páng bó力量。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óng shàng míng jìpáng b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处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处。
B处的词语是________。
(4)文道中学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活动。
【活动一】读英雄
英雄就是为了实现美好理想,艰苦奋斗,长期坚持,战胜一切困难的人。
①请结合《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中的具体内容,谈谈孙悟空或保尔为什么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活动二】访英雄
②根据下面材料,以小记者的身份,向英雄机长刘传健提两个问题。
川航3U8633航班飞行途中,风挡玻璃突然爆裂。
机长刘传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其实那时候我真没把握,我当时心里也是喊‘完了,完了’。
”然而,他临危不乱,凭借手动和目视操纵飞机安全备降,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活动三】学英雄
③下面是“我也可以成为英雄”主题班会主持人的结束语,请将它续写完整。
同学们,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英雄细胞,学英雄不是要你做力所不能及的
事……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
3. (9分) (2017八上·渠县期中) 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2)刘桢的《赠从弟》中,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以此来赞美松柏的刚劲、不屈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有些人到老的时候,常常感叹时光流逝,无所事事。
其实生命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活着,衰老的骏马,还有奔驰千里的志向,何况人呢?正如曹操的《龟虽寿》中“________,________”所写。
(4)争渡,争渡,________。
(《如梦令》李清照)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4. (7分) (2016八下·兴化期末) 阅读陆游的《夜泊水村》一诗,完成问题。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①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②。
【注】①老子:等于说老夫,诗人自称。
②汀:水边平地,小洲。
(1)
首联运用的典故“燕然未勒”,意思是,范仲淹《渔家傲》中含有这个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
(2)
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3)
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怅惘。
“羽箭久凋零”,足见其闲居的郁闷。
B . 颔联抒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愿,表达了对那些面临外寇侵凌却无所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指斥。
C . 尾联点破诗歌题面,想像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痛苦之情。
D . 全诗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5. (17分)文言文阅读,回答1-5题。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
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
及达主所,鱼已枯毙。
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
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
”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
” 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
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
”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
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
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
③飨:用酒食款待。
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
⑤筲斗(shāo dǒu)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
筲斗,小水桶。
⑥铛臼(chēng jiù):煮茶用具。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走送之走:跑
B . 自念所赠颇不粗劣念:思念,怀念
C . 手自烹进手自:亲自用手
D . 贵官执盏一拱曰执:拿着,握着
(2)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A .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B .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D .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3)
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B . 山峦为晴雪所洗出(《满井游记》)
C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 .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4)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
B . 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 . 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 . 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
________
⑵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0分)
6. (21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画家和他的孙女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
六岁的孙女叫婷婷。
婷婷也喜爱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不对。
”
停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粗呢?”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还粗呢?”
他说:“那就不是树了。
”
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
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
”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
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
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
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
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
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你画的那马不对。
”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马有翅膀吗?”
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
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
婷婷说:“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
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
老母鸡下了一个蛋,那蛋比老母鸡还大。
婷婷就拿那画去参加西班牙的一个国际儿童画展。
结果,婷婷得了一等奖。
(1)如果将画家的“树枝怎么能比树干粗呢”一句话改成“树枝与树于应该哪个粗呢”或“树枝是不能比树干粗的”,好不好?为什么?
(2)婷婷性格中最突出、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这一性格特点的语言描写的句子。
(最少找出两句)
(3)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小说中“画家”这一人物的看法。
(4)小说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如画家祖孙两人对“画”’的看法。
试从小说中再找出一例,并简单分析其作用。
(5)从深化小说主题的角度为小说选择一个最好的结尾()
A . 画家望着孙女的获奖证书,傻了。
B . 画家心里就犯嘀咕:“这洋人,怎么跟小孩子没两样呢?”
C . 画家望着获奖证书,勃然大怒:“这不是把孩子引人歧途吗?”
D . 画家拿着获奖的画会问婷婷:“蛋怎么会比鸡大呢?”
7.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上天种的花
古草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朵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
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
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
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
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它终于成熟了。
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
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
”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
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
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⑪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
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我们从不争不抢,你推我让。
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⑫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方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双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手足和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⑬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1)
选文第②段描写“狗尿苔”的样子,有什么作用?
(2)
选文第③段“简直不可思议”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
体会第⑤段“终于”一词的表达效果。
(4)
选文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
选文第⑪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
选文第⑨段和第13段中“上天种的花”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8. (12分)(2020·青浦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倾听”闲话
①什么是闲话?顾名思义,多半指的是闲暇时非正式场合说的话。
对待闲话,如果能养成“倾听”的习惯,是个不错的主张。
②围炉烹茶,茶水孰涩孰香,全凭火候。
“倾听”者置于“闲话”,急缓轻重,深入浅出,也得拿捏分寸。
如此,一席“茶座”才有了意趣盎然的味道。
③所谓“倾听”,涵养三则,不知是否亦然。
④其一,,气定神闲。
与人“闲话”,能够安安静静把别人的话听完,几乎是常人眼中的准君子。
这其中,听者的姿势态度很重要。
李太白同朋友酒酣诗云:“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倘若岑夫子、丹丘生之辈衣冠不整、斜躺歪坐或借酒撒泼,对言者不xiè一顾,横竖插一杠子的话,我们也许就听不到“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千年遗响。
⑤“倾听”既是尊重言者,更是尊重自己。
□□闲话难听,□要正视言者,洗耳恭听。
⑥其二,,养心助听。
多读书以达世事洞明,有助于“倾听”。
会“倾听”的人,多半浸淫于读书养心,营造知书达理、独立判断的心界。
读书滋养思想,温润心灵,用耳朵听实乃是用心在品,“心顺”方“耳顺”。
书读得多了,识见必旷达,鉴赏也精明,好话坏话自然一听就懂。
闲话十有八九“含金量”不会太高,“倾听”过后,自不会作茧自缚。
⑦读书之于“倾听”,好比为自身的耳感官按上一架“搅拌榨汁机”,剔去的是余渣残滓,留下的才是提神益脑的“精华”。
⑧其三,闻过则喜,闻喜则警。
闲话其实不“闲”。
有的“闲话”难听,闻过则喜尚属不易;也有“闲话”似美言,闻喜则警就更难。
倾听者若飘乎乎而不知其所止,一旦痴迷于喜,甚而癫狂,众叛亲离也就不远了。
微信时代,不少人生活在朋友圈里,把眼睛充当了耳朵,“倾听”的闲话全是点赞,浏览其间,权当顺耳悦心,如果成天沾沾自喜,岂不成了“机不可失”的痴呆子?
⑨《礼记·乐记》有言:“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德者,得也。
”
⑩对待闲话,以德“倾听”,必有大得。
(作者戴民选文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不xiè()一顾
(2)填入第⑤段方框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 只要……才
B . 如果……就
C . 既然……也
D . 即使……也
(3)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能够“倾听”闲话是尊重言者、尊重自己的表现。
B . 善于“倾听”闲话是知书达理、独立判断的结果。
C . 微信时代,“倾听”朋友圈闲话点赞让人顺耳悦心。
D . “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是说不要和不懂音乐的人讨论乐理。
(4)有人认为,第②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
(5)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作者提出涵养“倾听”闲话的三点主张是:其一,________,气定神闲;其二,________,养心助听;其三,闻过则喜,闻喜则警。
②本文论点是________。
七、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
9. (6分)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
10. (5分)(2012·义乌) 名著阅读。
(1)
有一部外国文学作品,描写了这样一个人:①她在家做饭,缝衣裳,在菜园和花园里刨刨地,她像一个大陀螺,被一条看不见的鞭子抽得整天乱转;②她给人家接生,和解家庭纠纷,给孩子治病,能背《圣母梦》;③她经常在花园和院子里转来转去,到邻居的女人们那里,有时在别人家一连坐几小时,喝茶,不断地讲各种故事。
这部作品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
今年恰逢农历龙年。
在《水浒传》108条好汉中,有数位好汉的外号与“龙”有关,其中与“智多星”吴用等人一起“智取生辰纲”的是“入云龙”________(人名)。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七下·重庆期中) 从以下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完成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出现具体的人名、
校名和地名。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遇见,是一个神奇的词语。
古往今来,无数次遇见,带来无限美好的故事。
宗璞因为遇见盛开的紫藤萝花,于是重新唤起对生活的希望;海伦凯勒因为遇见安娜莎莉文老师,她的生命才创造了奇迹……
请你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故事,可以抒发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总有一样东西会深深地留在你的心中,让你念念不忘,或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段音乐,亦或是一条河,一棵树,一种风景。
请以“心中的”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综合题 (共1题;共3分)
2-1、
2-2、
2-3、
2-4、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
3-1、
3-2、
3-3、
3-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4-1、
4-2、
4-3、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5-1、
5-4、
5-5、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0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7-4、
7-5、
7-6、
8-1、
8-4、
8-5、
七、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
9-1、
10-1、
10-2、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