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币
《一枚金币》阅读题答案
![《一枚金币》阅读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b96a3302020740be1e9bc8.png)
《一枚金币》阅读题答案一枚金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故乡。
雷勃因为中了毒气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贫苦。
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有一年,他们在朱力斯家里聚会,朱力斯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
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金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
来客们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金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
忽然,朱力斯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
众座哗然,你是否明白,拒绝抄身意味着什么?金币主人不客气地追问。
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允许抄身。
雷勃回答。
尽管如此,抄身照样进行。
人们一个个把袋口翻开。
等着搜查。
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注意力转移到雷勃身上。
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吧?朱力斯问到。
雷勃默不作声。
主人气呼呼地走出房门,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下,狼狈地退了出去。
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
雷勃更穷了,不久,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人世。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朱力斯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古金币。
真相既白,朱力斯感到十分内疚。
于是,他急忙跑进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
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抄身呢?朱力斯嗔怪道。
雷勃那呆滞的目光停落在朱力斯的脸上。
不,我那时确实是一个贼呀,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和孩子美美地吃一顿啊!1.小说第一段最后一句说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这与结尾所写的是否矛盾?为什么?2.小说的结尾安排非常巧妙,初读感到意料之外,仔细想想又在意料之中,雷勃是因为偷了食品而拒绝抄身的。
对此,小说前文作了伏笔,请指出两处伏笔,并加以具体解释。
3.小说第一段文字有两方面作用,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类文阅读《一枚金币》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类文阅读《一枚金币》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68a01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1.png)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类文阅读《一枚金币》含答案一枚金币一位有钱人出门,从他的衣袋里掉下一枚金币。
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
它决心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找一个称心的新主人。
前方走来一个牧童。
金币想,牧童固然天真,但他什么都不知道,要把我当成瓦片随手扔进池塘,那我不就惨了。
所以,它赶紧滚进草丛中。
迎面又走来一个学者。
金币想,如果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一定会长很多见识。
但这种人自视清高,甚至会傻得“视金钱如粪土”,如果他把我扔了,岂不是自讨苦吃?所以,他第二次躲进了草丛中。
这时,富翁匆匆赶回来,好像在寻找着什么。
“噢,主人在找我!”于是,金币不假思索地又回到了富翁的衣袋里。
富翁把金币带到一个奴隶市场,放在一个孩子手上。
金币一看,这孩子不是那个牧童吗?牧童接过金币,递给了学者,然后牵着水牛给了富翁。
学者接过金币,走到一个贫苦老婆婆面前,把钱给她了。
老婆婆看着金币,泪水流了下来。
金币终于明白:富翁把它给别人是为了自己,他买下了牧童的水牛;牧童和学者把它给别人,则是为了救人。
1.金币从主人的衣袋里掉出来后心情怎样?为什么?请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刚掉出来的金币看见了,但它躲进了草丛里,是因为。
金币又看见,它又躲进了草丛里,是因为。
金币接着看见了,这一次它选择。
3.短文中的金币最后明白了它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了吗?请你用金币的口吻来回答。
参考答案:1.画:金币躺在路边的草地上暗自高兴,因为它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钱柜2.牧童牧童太天真学者学者太清高富翁(主人)回到富翁的衣袋3.原来我的价值是能够救人啊!。
一枚金币读后感
![一枚金币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a402f5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1.png)
一枚金币读后感金币,是一种被人们普遍认可的财富象征。
它的闪闪发光,让人们心生向往,渴望拥有。
然而,金币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我读完《金币的故事》后,深深感受到了金币的价值和意义。
故事开始于一个小村庄,村民们都非常贫困,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有一天,村子里突然传来了一则消息,村外发现了一座金矿!村民们闻讯后纷纷前往,希望能够从金矿中挖到一些金子,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他们发现金矿并不是那么容易挖到金子的,需要经过一番辛苦的劳作才能得到一枚金币。
在金矿中,村民们各自挖掘着金子,有的人因为挖得太累而放弃了,有的人因为得到了一点金子而沾沾自喜。
而有一位名叫杰克的年轻人却不同,他坚持不懈地挖掘着金矿,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
最终,他得到了一枚金币,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得到金币的人。
然而,杰克并没有把金币留在自己手中,而是拿到了村子的中心广场上,向所有的村民展示。
他告诉大家,这枚金币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村子的。
他希望通过这枚金币,能够唤起村民们的斗志和勇气,让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打造一个更美好的村庄。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明白了金币的真正意义。
金币并不仅仅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代表着拼搏、勇气、团结和希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把金币比作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无论是学业上的成功、事业上的成就,还是家庭幸福、社会进步,都需要我们像杰克一样,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而且不忘初心,将成果与他人分享。
在这个故事中,杰克的行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不仅拥有了金币,更重要的是他用金币唤醒了村民们的斗志和勇气,让整个村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让我深信,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当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时,就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这个故事,我也意识到了金币的另一层含义——分享。
金币不应该被一个人独占,而应该被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正如杰克所做的那样,他不仅拥有了金币,还把金币分享给了整个村庄,让大家都能够从中受益。
《一枚金币》
![《一枚金币》](https://img.taocdn.com/s3/m/85f39b0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f.png)
诚实是为人之本,守信是立身之道。我们应该始终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我们应该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追求真实与诚实
01
做真实的自己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真实,不虚伪、不 做作,勇于面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只有做真实的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 真诚与信任。
03
02
丽丽的情感线
04
与约翰的交锋
阿里在试图使用金币的过程中,与富商约翰 发生冲突,两人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金钱与 价值的较量。
丽丽对阿里的感情逐渐升温,她希望阿里能 够明白,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金币,而是在 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阿里的觉醒
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后,阿里终于明白,真正 的财富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人生的体 验、情感的真挚和精神的富足。他最终放下 了对金钱的执着,与丽丽共同创造属于他们 的美好未来。
欲望的无尽
金币代表了一种无尽的欲望,人们往往追求更多的财富和权力,却忽视了内心 的真正需要。这种无尽的欲望最终可能导致人们的堕落和毁灭。
价值观与道德观
价值观的体现
金币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在故事中,不同角色对金币的追求和态度展现了他们不同的价 值观,如贪婪、善良、无私等。
道德观的考验
金币作为一种诱惑,可能引发道德上的冲突和考验。角色在面对金币时的选择和行为,体现了他们的 道德观和良知。因此,金币也成为了一种检验人们道德品质的符号。
主要人物介绍
阿里
01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贫穷的青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
运。
丽丽
02
阿里的青梅竹马,善良美丽,对阿里有着深厚的感情。
一枚金币的故事
![一枚金币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64e4d3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6.png)
一枚金币的故事
《一枚金币的故事》
嘿,你们知道吗?我有一枚特别的金币。
那还是在我小时候呢,有一次跟着爸妈去逛集市。
哎呀呀,那集市可热闹啦,到处都是人,卖啥的都有。
我就这儿瞅瞅,那儿看看,兴奋得不行。
走着走着,我看到一个小摊上摆着好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我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在那东摸摸西摸摸的。
突然,我眼睛一亮,看到了这枚金币。
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
我连忙叫我爸妈:“爸,妈,快看这枚金币,好漂亮呀!”我爸妈走过来瞅了瞅,我爸说:“这有啥特别的,不就是个金币嘛。
”我可不干,就缠着他们非要买。
我妈笑着说:“哎呀,你这孩子,就知道要东西。
”我就一直撒娇,最后他们没办法,就给我买下来了。
我拿着这枚金币,高兴得像只小鸟,一路上蹦蹦跳跳的。
回到家,我还到处跟小伙伴炫耀呢,“看,我有一枚金币,多漂亮呀!”小伙伴们都可羡慕我了。
这枚金币就一直陪着我长大,虽然它不是什么特别贵重的宝贝,但对我来说,它有着特别的意义呀,它可是承载了我小时候的快乐回忆呢!现在我有时候还会拿出来看看,就会想起小时候在集市上的那一幕,想起爸妈当时宠着我的样子,心里就暖暖的。
这就是我那枚金币的故事啦,一枚普普通通却又让我珍视无比的金币。
你们有没有类似的宝贝呀?。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afa09a5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a.png)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一等奖1、《一枚金币》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简介: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
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教学目的要求:基础知识: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2、小结钱的重要性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
1、小组交流。
A 认识多音字:B 指导书写C 理解生字新词:辩解、筋疲力尽、懒惰、熊熊大火2、朗读课文,想一想:A 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件什么事?B 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教师小结,随机板书[板书]儿子父亲二、讲授新课:(一)学习1-8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二)学习9-26段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引导质疑;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
《一枚金币》课文原文阅读
![《一枚金币》课文原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b84a2445daef5ef7bb0d3c8a.png)
《一枚金币》课文原文阅读[北师大版第七册课文]10金钱一枚金币*从前有个老人,他有一个花钱如流水而且很懒惰的儿子。
老人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
到自己年老了,见儿子还是这样,再也受不了了。
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说:“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母亲听了非常难受,替儿子辩解道:“怎么——他哪能什么都不会呀?”老人坚决地说:“好,要是他行,就叫他挣钱去!哪怕挣一枚金币也好,我就把全部财产都给他。
”“好。
”妻子说。
她来到儿子跟前,给他一枚金币,教他说:“你到外面逛逛去,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
傍晚回来,把这枚金币交给你爸爸,就说是你挣来的钱。
”儿子就这样做了,傍晚回来,把金币交给爸爸。
爸爸接过金币,扔进火炉里。
“这不是你挣来的。
”他说。
儿子笑了起来,走开了。
妈妈又给儿子一枚金币说:“明天你到山里逛逛去,到傍晚,要跑两里路,跑得浑身冒汗,然后到你爸爸跟前,对他说:‘这枚金币挣来可不容易啊!’”儿子就这样做了,到傍晚,筋疲力尽、满头大汗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你看,我浑身都湿透了!这枚金币挣来可不容易啊!”爸爸接过金币,又把它扔到火炉里。
“别骗我了,孩子,”爸爸说,“这不是你挣来的。
”儿子又笑了笑,走开了。
妈妈晓得事情不行了,就说:“不,孩子呀,不能再骗爸爸了,你得自己挣钱去,找活干,哪怕一天挣两文钱也好,把挣来的钱交给爸爸,他会相信你的。
”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
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
老人接过金币,仍然把它扔进火炉里。
“不,孩子,这也不是你挣来的!”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这时老人说:“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为格鲁吉亚童话。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54304fe45c3b3567ec8b44.png)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课文,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课文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一遍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刻画了那两个人物?父亲儿子(板书)(二)默读思考文中提到了两次“受不了”,一次是父亲受不了,一次是儿子受不了。
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父子俩受不了的句子,体会一下他们为什么受不了。
1、你从哪体会到父亲受不了了?父亲是一个省吃俭用,辛勤的人与儿子是一个花钱如流水,懒惰的人形成对比,体会老人受不了的心情。
抓住“再也受不了了”一句体会老人寒心、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带着悲哀、痛心、无奈、失望的语气读这部分课文。
“老人坚决地说”读出毫不犹豫的语气来。
对于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惯了的儿子,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呢?2、儿子为什么受不了了?儿子把金币给了父亲,父亲把金币扔掉了,儿子受不了了,父亲只扔过这一次金币吗?扔过几次?每次儿子都是受不了了吗?3、分角色朗读课文9-20段。
儿子两次把金币给父亲,父亲两次扔掉了金币,儿子都是笑了笑走开了。
儿子为什么笑了,心里会怎么想呢?在儿子眼里这是一枚()的金币。
父亲辛劳了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金币,儿子却一点也不在意,父亲当时说话的语气会是怎么样的?4、父亲第三次扔金币时,儿子的态度和前两次是不一样。
快速默读21-28自然段,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在书上做好批注。
读“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一句,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表演,体会:儿子这回是眼睁睁地看着爸爸把自己辛辛苦苦亲手挣来的一枚金币扔进火里,正因为这枚金币的来之不易,所以儿子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一枚金币
![一枚金币](https://img.taocdn.com/s3/m/0de1278efd0a79563c1e725d.png)
一枚金币
课后反思:
《一枚金币》是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勤劳、节俭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花钱如流水,万般痛心与无奈,用一枚金币教育儿子要懂得珍惜的故事。
执教《一枚金币》的确让我对语文有了更深的感悟。
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抓住线索,理清脉络。
课文以物为线索,“一枚金币”贯穿全文。
第一部分写老人受不了懒惰又花钱如流水的儿子,但是还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去挣一枚金币,此时在老人心中,这是一枚寄托希望的金币。
第二部分写儿子把妈妈给的金币交给老人,老人将它扔进火炉,儿子笑着走开,此时在儿子眼中,这是一枚微不足道的金币。
第三部分写老人把儿子千辛万苦挣来的金币扔进火炉,儿子受不了了。
此刻,在儿子眼中,这是一枚无比珍贵的金币。
在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条线索,每学完一部分,都引导学生去思考:此时,在他们眼中这是一枚怎样的金币?力求主线清晰。
二、培养质疑、关注疑点、以学定教。
课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在中年级段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我们设计的自读作业就体现了这点,横着看是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学生初读成果,)引导学生纵向观看表格,教给学生围绕主要人物,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质疑。
学生围绕事情的起因和经过提出问题,我再引导学生进行梳理,然后从起因问题开始学习,这也是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习和阅读是有序可循的。
因为我在学生自读。
第十单元:一枚金币
![第十单元:一枚金币](https://img.taocdn.com/s3/m/f99f1812f12d2af90242e67b.png)
第十单元:一枚金币——老人的“不信”与“信”一、微课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老人一开始为何“不信”,到后来为什么又“信”了。
二、微课内容(一)微课导入:(点击呈现)幻灯片1:一枚金币——老人的“不信”与“信”(点击呈现)幻灯片2:同学们,在课文《一枚金币》中,儿子共给了躺在床上的老父亲三次金币,但是,前两次老人都不相信金币是儿子挣的,第三次却相信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通过老人的“不信”与“信”,又告诉我们什么呢?(二)微课过程我们先看老人为什么要儿子去挣金币:(点击呈现)幻灯片3:老人为什么要儿子去挣金币“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母亲听了非常难受,替儿子辩解道:“怎么——他哪能什么都不会呀?”老人坚决地说:“好,要是他行,就叫他挣钱去!哪怕挣一枚金币也好,我就把全部财产都给他。
”老人年事已高,只能躺在床上了。
但是他对不争气的儿子却始终不放心,不肯把财产留给儿子,担心儿子很快就会把财产败光。
于是,老父亲想让儿子体验通过劳动挣钱的艰辛,懂得金钱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留给儿子的财产。
而对儿子,这位老父亲“恨铁不成钢”,让儿子去挣钱,可以说是“用心良苦”。
但是,妈妈对儿子很溺爱,教给儿子“糊弄”父亲的办法。
我们来看:(点击呈现)幻灯片4:第一次:她来到儿子跟前,给他一枚金币,教他说:“你到外面逛逛去,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
傍晚回来,把这枚金币交给你爸爸,就说是你挣来的钱。
”第二次:妈妈又给儿子一枚金币说:“明天你到山里逛逛去,到傍晚,要跑两里路,跑得浑身冒汗,然后到你爸爸跟前,对他说:‘这枚金币挣来可不容易啊!’”妈妈教给儿子的办法看似很“高明”,但是却没有能骗过爸爸。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看爸爸前两次看到儿子拿回来的金币后的言行:(点击呈现)幻灯片5:第一次:儿子就这样做了,傍晚回来,把金币交给爸爸。
爸爸接过金币,扔进火炉里。
“这不是你挣来的。
”他说。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bf94e052d380eb63946dcd.png)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故乡。
雷勃因为中了毒气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贫苦。
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有一年,他们在朱力斯家里聚会,朱力斯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
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金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
来客们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金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
忽然,朱力斯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
众座哗然,你是否明白,拒绝抄身意味着什么金币主人不客气地追问。
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允许抄身。
雷勃回答。
尽管如此,抄身照样进行。
人们一个个把袋口翻开。
等着搜查。
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注意力转移到雷勃身上。
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吧朱力斯问到。
雷勃默不作声。
主人气呼呼地走出房门,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下,狼狈地退了出去。
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
雷勃更穷了,不久,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人世。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朱力斯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古金币。
真相既白,朱力斯感到十分内疚。
于是,他急忙跑进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
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抄身呢朱力斯嗔怪道。
雷勃那呆滞的目光停落在朱力斯的脸上。
不,我那时确实是一个贼呀,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和孩子美美地吃一顿啊1.小说第一段最后一句说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这与结尾所写的是否矛盾为什么2.小说的结尾安排非常巧妙,初读感到意料之外,仔细想想又在意料之中,雷勃是因为偷了食品而拒绝抄身的。
对此,小说前文作了伏笔,请指出两处伏笔,并加以具体解释。
3.小说第一段文字有两方面作用,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主题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枚金币》
![《一枚金币》](https://img.taocdn.com/s3/m/0cab8a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6.png)
行为表现
金币在故事中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毅 力,他不断地寻找机会,希望能通过 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其他角色分析
父亲
金币的父亲是一个严厉的人,他 对金币的期望很高,但也很尊重 金币的选择。他的角色为金币的 性格形成提供了支持和鼓励。
母亲
金币的母亲是一个温柔的人,她 对金币充满了爱和关心,但在金 币决定离开家去寻找机会时,她 感到很无奈和不舍。她的角色为 金币的情感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安 慰。
经过一段漫长的旅程,主角和同伴们终 于找到了金币的来源
最后,主角决定将一部分财富用于帮助 当地的穷人和建设公共设施,而他自己 则过上了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在享受这些财富的同时,主角也 深刻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明白了真正 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金币的来源是一个神秘的宝藏,宝藏中 还有许多其他的财富和珍宝
多重叙述者
故事由多个叙述者讲述,他们的视角和口吻各不相同 ,使故事更具真实感和可信度。
巧妙转场
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巧妙地进行场景转换,使故事情节 得以自然流畅地展开。
语言风格
01
02
03
生动形象
作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将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 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幽默诙谐
作者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 风格,使故事情节更加引 人入胜。
抒情笔调
作品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人 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使读 者更易产生共鸣。
象征手法
金币象征财富
作品中的金币不仅是财富的象 征,也代表着对财富的追求和
欲望。
水塘象征人生困境
作品中的水塘不仅代表着主人公的 困境,也象征着人生的艰难和挑战 。
老人象征命运之神
作品中的老人形象代表着命运之神 ,他掌握着主人公的命运,揭示了 人生无常、命运不可抗拒的主题。
一枚金币的读后感
![一枚金币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6971fe628ea81c758f57842.png)
一枚金币的读后感一枚金币的读后感(一)昨天,咱们教了《一枚金币》,那篇课文。
那个故事次要通知咱们要教会用逸动去挣人民币,不克不及只费钱。
尔感觉若是儿子没有进来挣人民币,依然呆着,产业失没有到,早晚会饥死,以是他被-迫必需进来,那是白叟为了让儿子辛勤起去的一个计策,高一步便看儿子的人民币了,否老婆对孩子太宠嬖,没有舍失让孩子湿活。
给了一枚金币,让他逛来,早晨归去把人民币给女亲,是念让女亲知叙他未湿了一地活。
否女亲睹他乏过,试探把金币抛入水炉面,果为女亲知叙只要本人的人民币被无前提抛了才会熟气,只睹儿子啼了,走了。
而母亲其实不抛却,又给儿子一枚金币,让他到山上逛,归去并跑步,目标为了让女亲看没儿子谦脸净,借流了汗,置信是儿子本人挣的。
早晨,女亲异样试探了一次。
儿子啼了啼借是走了。
那归母亲大白了,于是让儿子本人来挣人民币,于是儿子地地正在里面帮人湿活,一个礼拜末于够了一枚金币。
交给女亲,女亲再次试探,孩子即刻用脚从水炉面把金币抓没。
那时白叟置信了。
听了那个故事,您是否是念到:咱们应该多为怙恃作野务活,那样整费钱去的才有意思。
一枚金币的读后感(两)几地前,咱们教习了格鲁凶亚的一篇课文,名鸣《一枚金币》,那个故事很熟动,尔一会儿被呼引住了。
那篇文章次要引见了一个节衣缩食的白叟有一个好逸恶劳、费钱如流火的儿子,女亲睹儿子老是那样,便把老婆鸣过去说:“尔是没有会把产业给儿子的。
”老婆辩护叙:“他哪能甚么皆没有会啊?”颠末重复磋商,女亲让儿子来挣一枚金币。
否妈妈太宠嬖儿子了,前二次挣去的金币皆是妈妈给的人民币,终极被女亲识破了。
正在第三次时,儿子实邪为他人湿了一个礼拜的甜差事,末于挣去了一枚金币,也失到了女亲的承认。
读完那个故事,尔深深天堕入覃思,那是一名用口良甜的女亲,为了证明那枚金币是否是儿子本人挣去的,他决然把金币烧失落了。
要知叙,那对付一个一辈子节衣缩食的人去说,是一件如许疾苦的事啊!尔念对文外的儿子说:您要念活高去,便必需靠本人的逸动来挣人民币。
一枚金币的读后感
![一枚金币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0ca7e5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e.png)
一枚金币的读后感一枚金币的读后感1今天,我们学了《一枚金币》,这篇课文。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劳动来挣钱,不能只花钱。
我觉得如果儿子不出去挣钱,仍然呆着,财产得不到,迟早会饿死,所以他被迫必须出去,这是老人为了让儿子勤劳起来的一个计谋,下一步就看儿子的钱了,可妻子对孩子太溺爱,不舍得让孩子干活。
给了一枚金币,让他逛去,晚上回来把钱给父亲,是想让父亲知道他已干了一天活。
可父亲见他累过,试探把金币扔进火炉里,因为父亲知道只有自己的钱被无条件扔了才会生气,只见儿子笑了,走了。
而母亲并不放弃,又给儿子一枚金币,让他到山上逛,回来并跑步,目的为了让父亲看出儿子满脸脏,还流了汗,相信是儿子自己挣的。
晚上,父亲同样试探了一次。
儿子笑了笑还是走了。
这回母亲明白了,于是让儿子自己去挣钱,于是儿子天天在外面帮人干活,一个星期终于够了一枚金币。
交给父亲,父亲再次试探,孩子马上用手从火炉里把金币抓出。
这时老人相信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想到:我们应该多为父母做家务活,这样零花钱来的才有意义。
一枚金币的读后感2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题目是《一枚金币》。
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一位父亲看到儿子花钱如流水,而且很懒惰,感到非常的心痛。
后来父亲就想让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让他懂得金钱来之不易。
老人一连三次把儿子给他的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那枚金币是他自己挣来的。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我有点象“那个儿子”。
我以前在花钱方面也是大手大脚的。
每天我都要给妈妈要零花钱,如果给少了,我就很不情愿,非要妈妈再给点,不管需要不需要,每天放学后我都要跑到学校对面的小商店里去买点东西。
想一想自己以前做的`太不对了。
爸爸、妈妈每天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地工作着,为我挣钱,抚养着我,省吃俭用,给我买故事书,给我零花钱,给我买新衣服时还要花一大笔钱,而我却把爸爸、妈妈好不容易挣来的钱,随随便便地乱花掉,一点也不心疼,变成了一个花钱如流水的孩子。
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金钱的来之不易。
《一枚金币》名师精讲
![《一枚金币》名师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9f943b0fed630b1c59eeb5a4.png)
自己创造的幸福才会珍惜
《一枚金币》记叙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儿子通过劳动终于懂得金钱来之不易的故事。
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受不了”,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呢?
王光荣:第一次是父亲面对儿子的失望与痛苦而感到“受不了”。
这位父亲,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
可儿子懒惰,不参加劳动,他不知道金钱来之不易,“花钱如流水”,这样下去就是有再多的财富也有花完的那一天。
因此父亲“再也受不了了”。
张学志:第二次是儿子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感到伤心与气愤而“受不了”。
之前儿子交给父亲的两枚金币,没有经过自己的劳动,当父亲扔到火炉里时,儿子都是笑着走开了。
因为这两枚金币不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的,他不知道珍惜。
第三枚金币是他替人家当牛做马,干了一星期的苦差事挣来的,他知道这枚金币来之不易,因此他倍加珍惜。
当父亲把这枚金币扔到火炉时,他竟从熊熊大火中把金币出来,可见他真的“受不了”了。
季老师:通过两个“受不了”,我们明白了一切获得都要靠自己去亲手创造,靠勤劳去获得的幸福才会倍加珍惜。
一枚金币观后感
![一枚金币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48136d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b.png)
一枚金币观后感最近在电影院看了一部名为《一枚金币》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因为一枚金币而经历了一系列离奇而惊险的冒险故事。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和引人深思的情节所折服。
电影一开始,主人公无意间捡到了一枚闪闪发光的金币,他在心底默默许下一个愿望。
然而,很快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看似无法脱身的循环之中。
他不断遭遇各种意外和险境,但每当他将金币还给别人,他的愿望就会实现一次。
这引发了我的思考:金币是如何成为一个诱惑和危险的物品?首先,金币象征着财富和权力。
在电影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愿望,而金币则被视为实现这些愿望的唯一途径。
无论是对于富人还是穷人,金币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诱惑。
对于富人而言,金币代表着已经拥有的财富,而对于穷人来说,金币则是他们渴望得到的东西。
电影通过展示人们为了金币而不择手段的行为,揭示了金钱对人性的影响和腐蚀力。
让人不禁反思,当我们面对金钱的诱惑时,我们会不会也迷失自己?其次,金币背后隐藏着各种利益纠葛和欲望。
电影中,主人公的愿望实现的同时,却引发了一系列意外和冲突。
每个人对于金币的觊觎和追逐,使得原本平静的生活变得混乱不堪。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贪婪和欲望往往使人们失去了道德和原则,甚至不惜倾家荡产,最终陷入恶果之中。
金币作为诱因和纽带,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它使人们展现出各种丑陋的本性,也让我们反思自己在面对金钱时是否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
然而,电影也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金币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和觉醒的代表。
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最终明白了金币的真正含义。
我想起了一句经典的名言:“最可贵的是深得到东西的并不是拥有的人,而是无意中尝到的那些人。
”电影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觉醒,传递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我们应该更关注内在的价值和成长,而非片刻的纸醉金迷。
整部电影的节奏紧凑,情节扣人心弦,让观众对人性的复杂和金钱的微妙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枚金币读后感
![一枚金币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4a632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c.png)
一枚金币读后感金币,是一种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物品,它不仅代表着财富和权力,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而《一枚金币》这篇文章,通过对金币的描写和赞美,向我们展示了金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深感受到了金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在价值。
文章以一枚金币为主题,通过对金币的形态、材质、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描绘,展现了金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金币是一种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物品,它不仅代表着财富和权力,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金币的珍贵和独特性,使得它成为了人们追逐的对象,也成为了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者。
金币不仅是一种货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象征。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对金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金币不仅仅是一种货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金币的珍贵和独特性,使得它成为了人们追逐的对象,也成为了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者。
金币的魅力和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物质本身,更在于它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的内涵。
金币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交换财富,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文化,为了见证历史和传递价值观。
通过阅读《一枚金币》,我对金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金币不仅仅是一种货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金币的珍贵和独特性,使得它成为了人们追逐的对象,也成为了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者。
金币的魅力和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物质本身,更在于它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的内涵。
金币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交换财富,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文化,为了见证历史和传递价值观。
通过对金币的描写和赞美,作者向我们展示了金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金币不仅仅是一种货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金币的珍贵和独特性,使得它成为了人们追逐的对象,也成为了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者。
金币的魅力和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物质本身,更在于它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两个“受不了”的意思,体会父子不同的心情。
2.围绕“当牛做马”、“苦差事”引发学生想象,说说儿子挣金币艰辛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挣钱的不易。
3.通过对比父亲三次扔币后儿子的反应,来体会父亲的用心良苦,从而使学生懂得珍惜劳动创造的财富。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第三次父亲扔币后儿子动作和语言中的关键词,让学生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说
出想象中儿子挣钱的艰辛的过程,从而懂得珍惜劳动创造的财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入境:(4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我们先来写几个易错字。
【幻灯片出示】挣钱辛勤懒惰省吃俭用
师:对照大屏幕改正自己的错误。
“懒”这个字最容易错的是右边的负。
竖心旁表示心里的想
法,不约束自己,不负责任的什么也不做,人就懒了。
师:都会写这些字了,学得踏踏实实就好。
再请大家用上这几个词语说说围绕一枚金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观察这几个词你有什么发现(意思相反)
这样的父亲年老了看到儿子还是花钱如流水,懒惰,父亲的心情怎么样?和课文里那个词的意思一样。
(受不了)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重点生字,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反义词的应用。
学生也从中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相反的性格特点,也为理解父亲“受不了”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二、品词析句体验情感
1.感受父亲的受不了(7分钟)
(1)找全父亲受不了的原因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父亲受不了的?打开书100页,轻声读1----8自然段,画出父亲受
不了的句子,圈出来受不了的词语。
学生自读课文,动笔勾画。
师:渐小的声音告诉我你们画好了。
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词语,你读出什么?
学生汇报。
读出父亲复杂的心情。
师:把红色的字连起来读读,爸爸的话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子?(太懒了,不挣钱)
读书中那些帮助我们理解内容的词句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用符号标记出来。
再联系上下文读,体会更深入了。
儿子懒惰、花钱如流水、还不会挣钱。
这样的儿子父亲再也受不了啦,坚决地说,读——
【设计意图: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文本,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同时对学生进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训练,这样较深入地体会父亲受不了的心情。
】
2.体会两次扔金币,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师:儿子应父亲的要求给父亲一枚金币,父亲却把这枚金币扔了。
第一次扔儿子的反应是——出示句子,读书中的句子
第二次扔儿子的反应是——出示句子,读书中的句子
儿子为什么要笑?(这是母亲给的,不是自己挣的。
)
找出书中母亲给儿子金币的句子。
“给”、“又给”,透过这个给字,我们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母亲,一个什么样的儿子。
难怪父亲受不了。
一个“笑”字,让我们仿佛听到儿子心里说:“--------------。
”好一个不在乎,这就是那个花钱如流水的儿子。
两个字中我们读懂的
更多了,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设计意图: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文本中表述相近的段落的要点整理出来,训练学生处理信息和吸收信息的能力,同时继续对学生进行理解关键字词的能力练习。
】
3、感受儿子受不了。
师:当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了,儿子的反应是——。
默读22---28自然段,画出儿子受不
了的句子,圈出儿子受不了的词语。
也像刚才那样抓住关键的词语,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默读,勾画句、词。
出示金钥匙,进行小组学习。
而后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升华理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但这一过程需要教师训练、引导,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金钥匙的内容:“做重点发言人,事先要做好准备,想想说什么,怎么说。
”对学生进行此项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
抓住“当牛做马”、“苦差事”、“整整”等词体会儿子干活挣钱的艰辛和不易。
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
他帮这个收割庄稼,又帮那个盖房子……
才挣来一枚金币!
师:除了书中介绍的活,想象儿子还做了什么工作,受了哪些苦。
自己想一想,可以和同桌说说。
【幻灯出示:】
我还帮别人——————,———————————————。
师:他这样苦挣一文钱,那样累一文钱,一文一文地攒,好不容易才攒够一枚金币。
一个“才”字看出了孩子的——,却被父亲无情地扔进了火炉,这时你就是这位儿子,你怎么做?指名读25段。
火再大点,抓的狠点,跑的快点。
注意在动词加重语气。
读的在疯狂点。
他大声对父亲喊道:“爸爸,你疯了……引读26自然段。
叫喊声中有什么?这些感受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受不了”。
此时父亲说出:“————”。
为什么相信?比较中见真情,这种写
法叫对比。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在这一星期里吃了哪些苦,受了哪些罪,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从而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文章的中心也会凸现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金钱”这个主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三、书写内心拓展延伸(9分钟)
(1)看板书,你说父亲扔的仅仅是金币吗?(教育)
儿子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对比体会中我们也明白了父亲的用心良苦,此时的儿子能对
父亲说些什么呢?让我们把心中的想法汇成几句话写下来吧!(生动笔写,师行间辅导,纠正坐姿及行文中的错字)【幻灯片:儿子()地对父亲说:“——————————————————————————————————。
”】
(2)这是格鲁吉亚的一篇民间童话故事,对比中,我们看到了人物的内心变化,抓词品味中,我们明白————道理。
我国也有许多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小故事有大道理,有兴趣
的孩子们用我们课上的学习方法来读读,相信你们的收获会更多。
下课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学生在阅读中应多联系实际,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发表见解,并且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所以让学生动笔写,一方面写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从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从读学写的能力,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