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工程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疫苗概念:一切通过注射或黏膜途径接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致病原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灭该致病原能力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
2按所用材料分类:
细菌性疫苗(旧称:菌苗)
病毒性疫苗(旧称:疫苗)
类毒素
3按疫苗研制技术分类:
传统疫苗: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用天然微生物的某些成分制成
新型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4有些微生物却危害人类的健康,引起各种疾病。

这些能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成为病原体(pathogen),人体则是这些病原体的宿主(host)。

5 我们把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大量繁殖所引起的一类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

6微生物的控制手段
意义: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防止微生物的污染,防止微生物引起的原材料变质和腐败手段:灭菌:利用物理或化学因子,使存在于物体中的所有微生物永久性地丧失其生活力,包括最耐热的细菌芽孢。

(干热灭菌、湿热灭菌)
消毒:杀死环境中一切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具体参考P53,表3-2)
防腐
化疗
7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治
原则:以预防为主
消毒灭菌
防止感染
免疫接种:人工主动免疫:输入抗原性物质(菌苗、疫苗、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主要用于疾病的特异性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如抗毒素血清)或其他免疫细胞抑制剂(丙种球蛋白和细胞因子),是立即获得免疫力,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8微生物感染的治疗
细菌感染的治疗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P56)
(1)影响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
(2)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多粘菌素)
(3)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4)影响核酸的代谢
9病原菌突破机体的某些防御机能,并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invasiveness)
10 构成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是:菌体表面结构(菌毛等粘附因子与细菌的致病有关、荚膜和类荚膜物质)、侵袭性酶类(A簇链球菌产生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又称扩散因子、DAN酶、血浆凝固酶)、其他
11 产生外毒素的细菌
主要为G+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白喉棒状杆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次要为G-菌:痢疾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
外毒素由细菌分泌到细胞外,而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外毒素由细胞溶解后才释放到细胞外12 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外膜中的脂多糖菌体死亡破裂或人工裂解后释放
内毒素结构:O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脂质A(引起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
13 内毒素检测方法:通常采用鲎(hou)试验(海洋节肢动物、其血液中的有核变形细胞能被内毒素所裂解)
14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1)杀细胞效应--无包膜病毒
(2)稳定状态感染:有包膜病毒
(3)包涵体形成
(4)细胞凋亡
(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15 疫苗开发的步骤
步骤内容
基础研究确定致病因素
研究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
确定候选疫苗
临床研究
一期临床疫苗一般安全性和抗原性的研究
二期临床疫苗扩大的安全性和抗原性研究,寻找合适的计量和免疫程序
三期临床检验疫苗的有效性
获准生产后研究
四期临床进一步确定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下一轮基础——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疫苗质量
16实例疫苗生产工艺流程
17临床试验过程中几个阶段的比较(P135)
阶段志愿者人数持续时间目的
第一阶段(Ⅰ期) 20~60 12~18个月安全性,免疫方案第二阶段(Ⅱ期) 50~500 2年不同免疫方案下的
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第三阶段(Ⅲ期) 2000~10000 3~4年安全性,功效
第四阶段(Ⅳ期) 5000~50000 不定安全性(所有情况下)
18疫苗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1)临床试验的有效性评价
疫苗的有效性
初步有效性的支持性研究(Ⅰ期~Ⅱ期)
核心有效性研究(Ⅱ期~Ⅲ期)
(2)疫苗效果的免疫学分析
能够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免疫原性检测、活菌数检测,病毒滴度测定……
(3)疫苗效果的流行病学评估
通过人群中使用后疾病的流行过程的变化来评价疫苗的效果
(4)影响疫苗效果评价的因素
上市前的临床考核(Ⅰ期,Ⅱ期,Ⅲ期)疫苗效果及常见副反应
上市后的临床考核(Ⅳ期)大量人群、不同年龄组中实际应用的免疫效果和罕见的严重副反应
19免疫佐剂的定义和类别
佐剂(新概念):凡是可以增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称为佐剂(adjuvate)。

佐剂(旧概念):当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或同时注射于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其辅佐作用的物质.
以前作为佐剂使用时没有免疫原性,但现在有所改变,如IL-2是佐剂和IL-8一类细胞因子佐剂却不一样, 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增强作用,单独使用时却具有免疫原性。

20佐剂的作用机理
(1)储存作用
(2)直接或间接作用于APC,增进抗原递呈作用
(3)刺激APC分泌免疫调节细胞因子
21异常反应
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22下列不属于预防异常接种反应
(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6)因心理因素发生个体或者群体的心理性反应
23转基因植物疫苗的优越性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完整的真核细胞表达系统
(3)诱导粘膜免疫反应
(4)生产简便、成本低廉
(5)接种简便
(6)安全性
24优化重组基因
①插入基因的3’端加上微粒体保留信号SEKDEL多肽序列
②选择特异的启动子
③密码子改进
④其他的方法
25无抗生素抗性的转基因植物
在转基因植物的再生过程中抗生素作为筛选标记被广泛应用
子代去除抗生素基因的策略
共转化(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具有抗生素标记的质粒和另一个仅含目的基因质粒同时导人同一农杆菌。

由于不同质粒的基因一般插入到植物基因组的不同部位,可以通过有性生殖而分
离,在子一代的植株中就可以筛选得到无抗生素基因而只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物。

)26粘膜的概述
是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中很重要的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生理防线
能将机体的内环境和外环境隔离开来,有效地将致病因子和对机体有害物质拦阻在外;
分泌液可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表面生长,并可通过排泄或咳痰等生理过程将它们清除出去27黏膜免疫的优点
(1)口服疫苗可在粘膜局部产生特异的抗体反应,来有效地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甚至将其杀灭和清除出体外
(2)通过口服或滴鼻接种疫苗,可以使机体全部的粘膜获得抵御相应传染病的免疫保护力。

(3)粘膜免疫也能产生很高的血清抗体效价,甚至能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活性。

(4)接种比较方便,副作用小,安全性好,生产方便,成本也比较低。

28黏膜免疫途径
鼻腔免疫和口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