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定要争气》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定要争气》
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定要争气》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给多音字“强”据词定音;理解“偏僻、勉强、资助、尝试、实际”等词语;理解“才”在本课几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2、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童弟周青年时代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感受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1、揭题,简介童第周。
2、听录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朗读。
3、课文写了童第周哪两个时期的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同一件事的?
4、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
5、自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6、正音“鄞”理解“偏僻”
7、理解句子:
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
8、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
9、作业:
《课堂作业》1—3
第2课时
1、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
理解并朗读三个“才”的句子。
用“再三”说一句话。
2、理解句子。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
重点理解“更加”、“发愤”。
3、从哪些句子可看出童第周发愤学习?
4、理解句子。
童第周看看成绩单,心想:“”
说说“努力”。
(稍慢、有力)
5、作业:
《课堂作业》4、6、7
第3课时
1、出示童第周第一次的话,说说为谁争气。
2、找出童第周第二次的话,说说为谁争气,与上一次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为什么要暗暗下决心为中国人争气呢?
4、童第周是用什么为中国人争气的?
5、这个实验难吗?从哪儿可看出来?
6、童第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7、再次朗读感受。
一定要争气。
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
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经过努力,也能办到。
8、作业:
《课堂作业》5
摘抄句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定要争气》教案篇2
教学要求:
⒈教育学生学习生物学家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可贵品质和他一定要争气的爱国思想。
⒉继续进行由节到段的训练,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按时间的推移给课文分段。
⒊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
⒋掌握主谓、动宾词组。
⒌能用争气、发愤造句,并能按才的不同意思写两句话。
⒍积累并理解本课词语。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审题
出示课题:6、一定要争气
⒈争气是什么意思?(发愤图强,不甘落后、示弱)
⒉在争气前加上了一定要三个字,表明了什么?(必须,决心)
⒊齐读课题,要注意读得坚决有力。
二、课堂预习
㈠预习课文
课文内容是围绕争气写的,那么写了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结果怎样呢?先自己预习,再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㈡检查预习
字词预习情况,先自由交流,再重点交流:
⒈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重点正音:鄞(yín)县厕(cè)所
⒉理解词义:
生物:自然界中由活质构成并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体。
生物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
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
生物界:生物生存的环境。
偏僻: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的山区,地点~)
尝试:试;试验。
(他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过各种方法。
)
先交流再出示勉强的解释,并造句。
勉强: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
(这项工作我还能~坚持下来。
)
②不是甘心情愿的。
(~答应下来)
③使人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他不去算了,不要~他了。
)
④不充足。
(这个理由很~,怕站不住脚。
)
⑤将就;凑合。
(这点儿草料~够牲口吃一天。
)
㈢交流课文内容预习情况
⒈回答问题;师简介童第周: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
生于1902年,1979年去世。
在比利时学习时获得博士学位。
他几十年如一日搞科研,取得了杰出成就。
⒉思考:课文写了童第周哪几个时期的学习情况?分别是课文哪几节?
(中学时:2-3节留学时:4-5)
⒊指导分段并自由读加以进一步体会和巩固。
一(1);二(2-3);三(4-5)
刚才,我们用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或者也可以说是地点的转换顺序)把课文分成了三段。
三、反复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⒈抄词语并家默;
⒉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分节读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
出示本单元的训练目标:了解段和段的联系
⒈默读全文并思考:第一段的哪一句话与第二、三两段在内容上有密切联系的?在文中用~~~划出。
⒉交流。
引读:
因为家里穷,所以(第2节);因为基础差,所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功课;因为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同学,所以;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⒊小结:正因为家里穷,他为自己争气,正因为中国人穷,在世界上没有地位,所以他为中国人争气。
因此,第一段与第二、三段在内容上有因果联系。
强调家境贫寒,为下文17岁才进中学和文化基础差作了铺垫。
三、出示表格,学习第二、三段。
⒈为自己为中国人
师:我们来分别学习这两段。
⒉学习第二段
⑴自己轻声读#2、3,说说中学时,童第周为什么要决心给自己争气?
板书填表:文化基础差
⑵师:这就是童第周决心为自己争气的原因。
请你再读#2,说说这一节中三个才字意思相同吗?
出示:
①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
②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费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
③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经他再三请求,才勉强同意让他再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一个是刚刚的意思,突出了他是入学晚,说明他家境贫困,因而才导致他文化基础差。
第二个是只有的的意思,强调了他成绩之差。
第三个是只好的意思,说明校长同意得不爽快,也告诉我们童第周为争取试读花了九牛二虎之力。
)
⑶请一人读#3,其他同学找能反映他发愤学习的词句加以说明。
板书填表:发愤学习
交流出示:
①天不亮就起床,路灯下面读外语。
②同学们都睡了,又到路灯下学习。
③被老师发现后,又到厕所外路灯下看书。
(通过分析,体会童第周早起晚睡,比别人多花了加倍的时间来学习,困难重重,但他逐一克服。
)
⑷教师引读#3第一句,生接读说说第一句与下文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总分)
师引读:功夫不负有心人,童第周
板书填表:终于赶上来了
师:这样的结果是多么来之不易啊!读板书①②③,这儿用上了哪一个词表示童第周经过大量努力,这成绩来之不易?(终于)读板书体会。
⑸师:如果你是童第周,当时会怎么想呢?
童第周当时是怎么想的?
板书填表:别人能办到的事,经过努力,我一定也能办到。
⑹读第2、3节,想一想:这一段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并分层。
(原因一→经过(行动)-→结果一→感想的事情发展顺序)
板书填表:原因经过(行动)结果感想
⒊学习第三段。
我们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即填表划分层次的方法)来学习第三段。
①自读填表划分层次。
②交流板书:
原因:贫穷落后,没有地位。
行动: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结果:终于做成功了
感想: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经过努力,我们中国人也能办得到。
③哪些地方看出童第周这一回为中国人争了气?
交流:
那位教授一直在做,几年也没成功
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
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④童第周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做成功了。
你能谈谈对终于一词的体会吗?(实验难度大,花的工夫深)
⑤童第周为什么在困难面前不退缩?读他的想法。
师:课文所写的这两件事中,两次想法相同和不同各在哪里?
相同:决心大(一定要争气)。
不同:我同别人比,为的是给自己争气。
我同外国人比,为的是给中国人争气,为自己的祖国争气。
表达了他的爱国思想。
⑥请你说说,童第周是一个怎样的人?
具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思想的人。
四、总结全文。
⒈本文为什么用一定要争气作题目?
(①与内容密切联系②与中心息息相关)
⒉说到内容,第2段和第3段分别写了两件事,能否颠倒?每一段中的几小节能否颠倒?(时间推移顺序)
⒊揭示单元重点训练目标:了解节和节之间的联系
本文:因果(强调原因,为下文作铺垫。
)
第三节采用总分的写法。
⒋指导造句:争气,发愤
五、布置作业
⒈完成练习册;⒉背诵课文。
六、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6、一定要争气
了解节和节之间的联系
为自己为中国人
原因文化基础差贫穷落后,没有地位。
经过(行动)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结果终于赶上来了终于做成功了
感想别人能办到的事,经过努力,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经过努力,
我一定也能办到。
我们中国人也能办得到。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定要争气》教案篇3
教材简析:
《一定要争气》是第六单元首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留学时,刻苦钻研,成功地剥离了青蛙卵的外膜的事,表现了中国人自尊、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
启示学生只有立下志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这是对学生进行理想、志向、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文本。
设计理念:
以“争气”为主线,借助读、议、说、演等方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沟通,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童第周刻苦实验为国争光的故事,学习他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努力,不怕失败的精神。
3、在阅读中结合上下文理解“熟练、耐心、细心、尝试、一遍又一遍”等词语的意思,感受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词析句中感受童第周立成志向、为国争气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一、课前激趣,引入课题
1、课前: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我们玉小最大的教室里上课,同学们心情怎么样?
有决心上好这节课吗?老师也有决心。
来我们一起加油吧!加油!
我们先来一个识字游戏。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挣、睁、筝”,读一读、认一认、找出共同特点,引出“争气”一词。
同学们能用“争气”这个词说一句话,表达一下自己对这节课的决心吗?
(我要()为()争气。
)
好,同学们的决心真大!上课!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争气”有关,我们来一起书写课题。
(板书:一定要争气)注意指导“ 争”字的写法。
3、来,齐读一下题目。
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板书:童第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童第周。
【课件播放童第周简介资料】
4、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结合刚才看到的关于童第周的资料,你有什么疑问吗?或者你们想在本课中知道些什么呢?
(预设:童第周要为谁争气呢?为什么要争气呢?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板书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要想弄懂我们刚刚提出的问题,就要走进课文。
让我们先把课文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要认的字圈出来,认为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再找出你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圈出来,好吗?(并请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自己圈出的词语)
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交流黑板学生板书词语。
读一读,认一认。
3、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纠正读音。
三、抓“ 争气” ,解决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含有“一定要争气”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课件】
2、默读课文【课件】出示学生质疑问题。
思考:童第周要为谁争气呢?他为什么一定要争气呢?他做了一件什么事为中人国争了气,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画出相关语句来理解。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
4、汇报交流。
预设:
A 为什么要为中国人争气?
生:由于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
师【课件】补充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1930 年童第周由亲友资助到比利时留学, 1931 年“ 九 ? 一八” 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对中国东北大举进攻,贫穷而且灾难深重的中国受人欺凌。
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蔑视的态度,说“ 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 。
和童第周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竟然公开说:“ 中国人太笨。
”)
师:他们侮辱的不仅是童第周个人,而是童第周所代表的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面对这样的侮辱,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怎能无动于衷?
师:童第周是怎么做的?
生:童第周暗暗的在心里下了决心。
师:什么决心?(童第周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要努力办到。
)【课件】(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全班读)
是啊,童第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争气,一定要为谁争气?(为自己争气,更为所有的中国人争气!)
B 那么,童第周是怎样为中国人争气的呢?【课件】
生:“从此,他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一遍又一遍,失败了再重做,终于把这项实验做成功了。
”
生:“当时,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
那位教授做了几年也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
”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你从哪感受到这项实验特别难做?(朗读指导)
到底是什么样的实验这样难呢?
这的确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课件】。
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象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
许多人都失败了,他们一剥开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给撕破了。
童第周也不例外。
这样难做的实验,光刻苦钻研是不够的,还需要哪些条件呢?【课件选词填空】
生: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术,还要有耐心和细心。
C 这样的条件,大多数搞科学研究的.人应该都具备。
尤其那位很有名的教授,但是为什么外国教授做了几年都没能成功,而童第周却做成功了呢?
师:就在所有人都为这项非常难做的实验一愁莫展的时候,童第周是怎么想的?
生:童第周暗暗下决心:
师:他又是怎样做的?
生:“ 从此,他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一遍又一遍,失败了再重做,终于把这项实验做成功了。
” 【课件】抓住关键词语指导朗读(一遍又一遍、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读出童第周决心的坚定。
(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全班读)
师:这项实验真的是太难了,童第周做了一次又一次,实验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可是想起外国学生对自己,对中国人的嘲笑,他想(我一定要争气)他继续(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然而,实验又失败了,可是想起自己的祖国仍然贫穷落后,他想(我一定要争气)他继续(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实验还是失败了,可是想起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的灾难中,他想(我一定要争气),他继续(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
多少个不吃不喝的白天,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童第周一直在想(我一定要争气),童第周一直在继续(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
D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实验终于成功了!此时,童第周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生:这件事震动了整个欧洲生物学界。
教授激动地【课件】
师:想想教授的话应该怎样读?
师:这件事也震动了比利时,想想当初嘲笑中国人的那些外国留学生会对童第周说什么?
师:这件事更震动了全世界,想想,和童第周一样在外国留学,曾被外国人瞧不起的中国留学生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之后,又会说什么?
同学们,你又想对为国争光的童第周说些什么呢?
四、拓展升华,激发情感
1、【课件】补充阅读:童第周上学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童第周说些什么呢?
2、你有过被别人瞧不起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做的?
3、学习了这课,你今后打算怎样去做?【课件】
五、总结
同学们,作为中国人,童第周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勇于在逆境中成长,不怕困难,刻苦努力,一定要为自己争气,为父母争气,为祖国争气!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定要争气》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童第周勤奋学习,为祖国人民争气的精神。
2、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培养、锻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结合童第周两件正气的事来理解争气的含义:一是要有志向,二是要有信心,三是要肯努力。
教学方法:
讲解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挂图放大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 5、一定要争气
二、让学生读课文,说说:
“一定要争气”是什么意思?是谁心里想的?
三、让学生再借助汉语拼音,观察课文插图及借助字典来克服阅读上的困难,能够读懂课文的基本内容。
四、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是讲童第周家里很穷,小时候没有受到学校的正规教育。
第二自然段讲童第周上中学晚,学习跟不上,经过再三请求,校长才同意让他试读。
第三自然段讲童第周勤奋学习,赶上了别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第四自然段讲童第周受到亲友的资助出国留学,外国人瞧不起中国、留学盱衡,童第周下决心要为中国人争气。
第五自然段讲童第周刻苦钻研,做成了外国教授几年没做成功的实验。
第六自然段讲童第周实验成功,震动了欧洲生物界,为中国人争了气。
五、让学生讨论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分两段:
第一段(1、2、3自然段):讲童第周上中学学习成绩跟不上,经过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想:一定要争气。
第二段(4、5、6自然段):讲童第周出国留学,做成了外国教授几年没做成功的实验,为中国人争了气。
六、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第一段(1、2、3自然段)
1、让学生读第一段。
2、思考并讨论,教师小结。
童第周四干什么的?他出生在哪里?他小时侯家庭条件怎么样?读过书吗?
童第周多少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学习成绩怎么样?校长是怎么处理他的?
第二学期,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结果怎么样?他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回答,教师小结)
3、结合挂图理解童第周发愤读书学习的情景。
4、指导指示有表情地朗读这一段。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讲了童第周上中学时学习跟不上,经过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
他想自己要争气,不比别人笨。
我相信我们班的几个同学经过努力,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大家要向童第周那样有信心,肯努力。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并讨论,师小结。
(1)童第周28岁时到哪个国家去留学?跟谁学习?外国的人瞧不起中国留学生的情况下,童第周是怎么想的?
(2)那位教授在做一项什么实验?成功了吗?最后是谁最成功的?教授怎么说?
(3)童第周做成了实验后怎么想的?
(学生认真读课文,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3、结合后挂图理解内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二、让学生读课文,回答“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1、课文中几处讲到“一定要争气”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后小结。
)
课文中三处讲到“一定要争气”。
第一处是他上中学经过努力成绩赶上来时他心里想的;第二处是他到比利时留学时。
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时他心里想的;第三处是在他做成外国教授几年都没做出来的实验后想的。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校长要他退学,经过再三请求,才同意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再”三是什么意思?他”再三请求“说明了什么?)
(2)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
(“发愤“是什么意思?童第周是发愤学习的?)
(3)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教授为什么夸奖童第周?)
(学生思考问题,提名回答,教师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