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环境下教师应具备的观念和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经济环境下教师应具备的观念和能力
摘要:在新经济时代的特殊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这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调整教育理念和方向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和全球化。

这意味着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具挑战。

更新观念、提高能力成为学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

通过在新加坡南华中学的实地学习和考察,使我对新经济形势下学校所需人才的观念与能力有了新的认识,进而提出了在新经济时代的教师所应具备的观念和能力。

关键词:新经济;教师;观念;能力
一、新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新经济是强调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带动的以知识为基础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

其内涵是: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是指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为驱动,以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大调整。

新经济的特征是:新经济是知识化的经济;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新经济是网络化的经济;新经济是科技化的经济;新经济是持续化的经济。

(一)新经济时代教师应具备的观念
新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意即人才资源是新经济的主体。

新经济时代所需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
代学校需要教师拥有怎样的观念和素质呢?
1、教师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长期以来我们广大教师所形成的人才观过分强调共性,往往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要求所有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

这种人才观的存在不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难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

为此,教师必须破除这种观念,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标准。

一方面,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可靠的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把创造性、创新精神作为衡量、培养人才的一项核心内容,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大胆创新。

2、教师要改革教学的传统观念。

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是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的根本区别之一。

传统教学观认为,对知识记得越牢固越好,并把知识作为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来掌握,致使学生的学习没有积极性,其创造性、创新能力得不到重视和培养,长期下去就会受到压抑和扼杀。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教师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的教学观,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把学生身上蕴涵的创造潜能开发出来。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辅助者,再是领袖,而是教练。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与学的主角。

3、终身学习的观念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

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

”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4、全球观
面对日益逼近的全球化时代,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全球观念。

未来的人才必须在国际大环境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自觉站在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与手段。

这就要教师应该站在全球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高度去思考教育改革,增强积极进取的意识,提高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成功率。

教师要正确认识全球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引导学生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全球化、迎接全球化。

5、探索与创新观念
教师要一颗好奇心,一颗对教育教学未知领域的探索之心,并自觉地去实践、去创新。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正确而恰当地运用探索、研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经济对人才创造性的要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既要注意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他们的疑问;又要引导好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他们大胆地提问,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唯有做到全面的创新,才是保持教育人力资源不断发展更新的源泉,它包括思维创新、制度
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等。

6、要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教师健壮的体魄、健全的大脑、稳定乐观的情绪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那么,教师就应该在繁重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会保存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学会自我保健,合理用脑,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有超越自我、控制自我的能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把自己不愉快的心情带入课堂。

尽管每位教师的个人意志、性格各不相同,但都应该注意自身的人格、气质等方面的培养,要笑对人生,要对事业孜孜不倦、乐观开朗,保持稳定沉着的心态,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

7、合作精神
新经济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高度社会化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需要更紧密的联系和协作,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事业的成功。

也就是说,在新经济环境中,要从事科研、发明、创造,或从事生产与经营,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

美国学者比恩等人认为,竞争是工业社会的价值观,而新经济时代的价值观是合作。

因此,合作精神是新经济时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精神。

合作或许在学校、社区、家庭等多个机构间展开,或许在学校内部几个部门间展开,但不管怎样,作为教师,都需要以一种“蚂蚁”的精神去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拥有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一、新经济环境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教学能力
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教育,都把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最核心的考量。

它包含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所必须的能力:
(1)知识的传授,即教师对本科知识的掌握和认识。

(2)分析、思考能力。

(3)知识迁移的能力,特别是将书本知识与具有新经济时代特点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能力。

(4)创意教学能力。

2、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科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走入校园为现代教育服务,结合教师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学习、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使我们面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新环境,为我们迅速获取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在计算机网络中好的、有价值的信息与坏的、无用的信息垃圾同时并存,如何指导学生正确的利用有价值的信息,自觉抵制信息垃圾的不良影响就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

4、具备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

同时,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

教育是不仅涉及学校,同时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所以教师还应具备有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从而形成教育全面进行有效地工作。

5、EQ能力
EQ是指人的情商。

对于教师而言,其内在的价值观包含了:自信、耐力、抗压、控制情绪、自我调整等多个方面。

新经济环境下,社会竞争异常激烈。

作为教师不但要在这种环境下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还要用能力去应对不顺的处境和善于去自我调整,以适应竞争。

一个人的成功=20%的IQ+80%EQ,可见情商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大。

6.社会交往能力。

现代学校教育打破了校园的“围墙”,走向社会。

现在学校越来越开放。

所以我觉得现代教师应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形成多种社会关系,承担各种社会角色。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教师不能退而回避,必须具有现代社会的交往能力,善于协调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掌握时代脉搏,成为一名新型的、开放式的具有社会活动家风采的现代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