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经典复习题(提高培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以下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B.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C.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D.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D
解析:D
【分析】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催化剂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不仅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还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二氧化锰既可做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又可做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C.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D.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
解析:B
【分析】
考查催化剂的相关知识。

A、催化剂不仅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决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也不能增加生成物质量;不符合题意;
B、同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不是唯一的,二氧化锰可以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符合题意;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要满足“一变二不变”,化学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D、很多化学反应都不需要催化剂,如木炭、硫粉燃烧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催化剂特征“一变二不变”。

3.如图表示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反应过程中某物质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其中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与时间关系B.表示溶液中水的质量与时间关系
C.表示过氧化氢的质量与时间关系D.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与时间关系B
解析:B
A、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刚加入一瞬间并没有氧气生成,此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故A项错误;
B、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水和氧气生成,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在增加,当过氧化氢反应完全时,水的质量不再增加,故B项正确;
C、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少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的质量在减少直至反应完全,故C项错误;
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D项错误;答案:B。

4.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观察颜色
D.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B
解析:B
A、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闻气味无法鉴别,故A错误;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木条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故B正确;
C、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C错误;
D、空气、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有水进入的集气瓶中是二氧化碳,其余两个现象不明显,无法鉴别,故D错误。

故选B。

5.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D
解析:D
①、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会使装置内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所以使得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解释合理;
②、若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则会使实验装置漏气,那么外界空气就会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故解释合理;
③、若乙同学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解释合理;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解释合理。

故选:D。

6.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燃烧匙内红磷越多,钟罩内水位上升越高
B.进入钟罩中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装置不漏气)
C.钟罩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导致水面上升
D.反应结束后需冷却至室温再观察钟罩内的液面高度A
解析:A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掌握。

A、钟罩内氧气含量是一定的,并不是红磷量越多,水位就上升的越高;符合题意;
B、瓶内氧气被消耗,钟罩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水会被压入钟罩内,因此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就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
C、瓶内氧气被消耗,钟罩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水会被压入钟罩内;不符合题意;
D、钟罩内反应后需要等冷却至室温,再观察钟罩内液面高度,这样误差最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对该实验要有一定的掌握。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烟冒出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
解析:B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有白烟冒出,生成白色固体,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结论不是现象,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小张发现养鱼师傅向鱼中撒一种微黄色的过氧化钙(CaO2)固体鱼塘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小张为探究过氧化钙与水反应产生了何种气体,做了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Ⅱ.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钙,向烧杯和分液漏斗中加足量水,连接好装置。

Ⅲ.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P处,观察现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个。

①过氧化钙与水的反应一定不属于化合反应。

②若观察到P处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有氧气生成。

③若观察到a中导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④若实验室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相同。

A.1 B.2 C.3 D.4D
解析:D
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还有其它物质生成,一定不属于化
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若观察到P 处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有氧气生成,该选项说法正
确;
③若观察到a 中导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导致广口瓶中气体膨
胀,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若实验室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相同,是因
为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都不需要加热,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9.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酒精 + 氧气→点燃水 + 二氧化碳
B .镁 + 氧气→点燃氧化镁
C .碱式碳酸铜→点燃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D .氢气 + 氯气→点燃氯化氢A
解析:A
A 、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
应、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10.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的最佳方法是
A .测定气体的密度
B .闻气味
C .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D .伸入燃
着的木条D
解析:D
A 、测定密度虽然能区分这三种气体,但操作麻烦,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
B 、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根据气味无法区别三种气体,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很少,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不会有明显现象,氧气也不会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用澄清石灰水无法区别氧气和空气,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 、伸入燃着木条之后,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燃
烧现象不变的是空气,故D 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

11.实验室分别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氧气质量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 .完全分解所需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会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 .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得的氧气比高锰酸钾多D
解析:D
A 、由图中信息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完全分解所需时间较长的是氯酸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不能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但是能够加快反应速率,该选
项说法不正确;
D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为:232MnO 2KClO 2KCl+3O Δ↑,由此可知245份的氯酸
钾完全反应生成96份质量的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为:
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由此可知316份质量的高锰酸钾完全反应生成32
份质量的氧气,故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得的氧气比高锰酸钾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12.现有A 、B 两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 为纯净的氯酸钾,B 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
混合物。

将A 、B 分别放入试管中,并在两个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制取氧气。

当A 、B 均完全反
应后,如下图所示,得到的氧气的质量m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A
解析:A
【分析】
因为A 、B 是两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 为纯净的氯酸钾,B 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
混合物。

所以A 中氯酸钾的质量大于B 中氯酸钾的质量,因而A 产生的氧气比B 多,B 中
有催化剂二氧化锰,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的放出氧气,而A 却需要在较高的
温度下才能缓慢的放出氧气,因而B 先得到氧气,A 后得到氧气。

A 、分析图象可知A 产生的氧气多,并是在
B 产生氧气一段时间后生成,故选项正确;
B 、分析图象可知AB 反应产生的氧气一样多,与事实不符,故选项错误;
C 、分析图象可知A 反应从一开始就有氧气产生,比B 要先得到氧气,与事实不符,故选
项错误;
D 、分析图象可知A 产生的氧气多,但却是从一开始就有氧气生成是不正确的,应加热一
段时间后再有氧气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13.若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 .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B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C .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D .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五分之一C
解析:C
A 、因为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且氧气也不能全部耗尽,所以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不
是纯净的氮气,选项A 不正确;
B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火焰熄灭后不能立刻打开弹簧夹,要等到装
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气体受热膨胀,进入集气瓶的水体积偏小,选项B
不正确;
C 、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防止产生的热量使瓶内空
气受热逸出,影响实验结果,选项C 正确;
D 、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选项D 不正确。

故选C 。

14.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加热
氢气氧化铜水铜
B .→+加热氧化汞汞氧气
C .+→+点燃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D .+→点燃硫氧气二氧化硫D
解析:D
A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不符合题
意;
B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不符合题
意;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故选:D。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B.②C.③D.④D
解析:D
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A 错误;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所以虽然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故B错误;
C、需要加热一段时间氯酸钾才会分解,所以曲线的起点不应是原点,故图象不能正确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故C错误;
D、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故D正确。

故选:D。

16.下列气体中会污染空气的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D
解析:D
A、空气中含有0.03%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不会污染空气,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所以氧气不会污染空气,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会对空气和环境造成影响,不会污染空气,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以进一步生成硫酸,会形成酸雨,所以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氧气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一定是氧气
B.鱼虾等在水中能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
解析:C
A、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一定是氧气,如二氧化碳,A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B错误。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C正确。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D错误。

故选:C。

18.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以进行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氧气具有氧化性D
解析:D
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气,需要加热,A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B错误;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不是所有物质,C错误;
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说明氧气具有氧化性,D正确;
故选:D。

1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

选用45mL的18×180mm的试管和针筒注射器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

②图Ⅰ实验等到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0mL刻度处才停止。

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C
解析:C
①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图Ⅰ实验等到红磷熄灭后,不能立即打开止水夹,否则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集气瓶中部分气体通过导管逸出,测定结果偏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
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1
15mL45mL6mL
5
﹣=刻度处才停
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20.如图,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用量不足会造成结果偏小
B.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C.实验中可用铁代替红磷
D.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造成橡皮塞从瓶口喷出A
解析:A
A、红磷用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会造成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点燃红磷后应立即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缓慢伸入,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排出一部分,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铁代替红磷,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燃烧时,不能打开止水夹,要冷却到室温时打开止水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1.加热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反应中二氧化锰在此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w)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用图像表示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A.B.
C.D. C
解析:C
A、加热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一开始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为零,故A选项错误。

B、随着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的氧气不断逸出,物质的总质量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保持不变,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B选项错误。

C、一开始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为零,随着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的氧气不断逸出,物质的总质量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保持不变,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直至过氧化氢分解完,质量分数不再增加,故C选项正确。

D、一开始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为零,随着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的氧气不断逸出,物质的总质量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保持不变,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而不是减少,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22.有三份质量相同的氯酸钾,向甲中加入1g高锰酸钾,向乙中加入1g二氧化锰,丙中不添加其他物质。

然后同时加热,则产生气体最多的和最慢的是()
A.甲、丙B.乙、丙C.甲、甲D.乙、甲A
解析:A
三份质量相同的氯酸钾,向甲中加入1g高锰酸钾,向乙中加入1g二氧化锰,丙中不添加其他物质。

然后同时加热,甲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乙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丙中未加催化剂,分解速率最慢,故产生气体最多的是甲,最慢的是丙。

故选A。

23.化学概念间的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氧气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空气和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C
解析:C
A、物质分为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
B、氧气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是多种物质组成的,两者不是交叉关系,错误;
C、空气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所以空气和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正确;
D、氧化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也可能不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反应,也可能不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列关系,错误。

故选C。

24.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蜡烛燃烧
B.氧气是无色气体,铁生锈
C.胆矾研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白色浑浊
D.氮气难溶于水,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B
解析:B
A、酒精挥发是物质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氧气是无色气体是氧气的物理性质,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胆矾研磨是物质状态的变化,物理变化;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白色浑浊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氮气难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是高锰酸钾的化学性质,错误;
故选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