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名人名言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名人名言短句
1、出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意大利)亚米契斯
2、历代不少诗人,留下不少菊花的诗句,有白居易的《咏菊》,王安石的《咏菊》,苏轼的《赵昌寒菊》,陆游的《菊》,董必武的《菊花》,陈毅的《秋菊》等等,这些菊花的诗句真是秒不行言啊!
3、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
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阳日寄浙东诸从事》唐李郢
4、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5、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重阳阻雨》唐司空图
6、咏菊诗虽不始于陶渊明,但陶翁的爱菊,由于宋人《爱莲说》的推许而更出名,有人甚至推陶为菊花的护花神。
7、祝融峰下逢嘉节,相对那能不怆神。
烟里共寻幽涧菊,樽前俱是异乡人。
遥山带日应连越,孤雁来时想别秦。
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
——《九日陪董内召登高》唐廖匡图
8、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雨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认真看。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9、少逢重九事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
今日蜀州生白发,瓦炉独试雾中茶。
——《九日试雾中僧所赠茶》南宋陆游
10、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很多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九日》唐杜甫
11、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
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12、我没有祖母,甚至今日也没有;祖母没有了牧师,没有了剩下的岁月。
两个人,一生多相。
13、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14、孔子说:孝道、天经、地义、人之道。
15、与其批判你的孩子,不如以身作则。
16、萧飒秋声楼上闻,霜风漠漠起阴云。
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
风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
心忆旧山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
——《九日北楼宴集》唐权德舆
17、长辈如同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
18、中唐时白菊还是如此珍稀,到晚唐李商隐笔下,便是“霜天白菊绕阶墀”了。
相应地咏白菊诗也多了起来。
司空图对白菊怀有偏爱,写有《白菊杂书四首》和两组《白菊三首》。
19、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重阳夜旅怀》唐郑谷
20、苦痛的时候,母亲是阳光;失落的时候,母亲是土壤;跋涉的时候,母亲是清泉;欢快的时候,母亲是海洋。
21、白菊可算是后起之秀。
最早咏白菊的当推刘禹锡和白居易。
令狐楚家中有白菊,刘一再见诸吟咏:“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花的雪白有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花的娇贵使得“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
”白居易回忆经受的杭州、洛阳、苏州“三处菊花同色黄”,晚年见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时,不由得既兴奋又感慨。
22、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
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
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
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唐严维
23、对父母哺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敬重。
——佚名
2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格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
25、万里飘落两鬓蓬,家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重阳》南宋文天祥
26、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貌。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
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很多新”。
——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年轻。
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27、要挟泰山要超过北海,这不能也,不是不行;断枝为老,不为也,不能也。
28、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9、老去登临兴未删,便乘小艇放溪湾。
高原水浅苗初出,密树霜浓叶渐斑。
——《九日放舟山塘》清施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