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退位不放权,嘉庆蜗居小迷宫,从一件事看出嘉庆什么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隆退位不放权,嘉庆蜗居小迷宫,从一件事看出嘉庆什么态
度
乾隆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他执政六十年的时候禅让皇位给嘉庆,可是并没有退居二线,放权给新皇帝,乾隆还是以太上皇的名义总揽朝政;而嘉庆只好蜗居在自己的“小迷宫”,做着乖儿子;对此嘉庆表示自己并不是无能和软弱,他最后办了一件大事,表示自己也不是一个好欺负的人、没脾气的皇帝;在乾隆退位之后,嘉庆都有怎样的故事和心理呢?下面我们来看看!seo外链代发
乾隆二十五年,嘉庆诞生于圆明园行宫,他是乾隆的十五子,取名“永琰”;自雍正朝后,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九子夺嫡”的惨局,清朝皇帝都不预立太子,将写有继位人的圣旨放在“正大光明”匾背后;永琰14岁被内定为下一皇帝的人选,37岁时由乾隆禅位登上帝位,成为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据《清史稿》记载,乾隆六十年(1795),他在紫禁城养心殿内的勤政殿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册立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为了避讳,将永琰改名为顒琰;并定于第二年元旦举行禅让大典,传位于顒琰,改元嘉庆。
《清宫档案》详细记载了当时禅位大典的细节,整个过程从当天零点开始,经过拈香拜佛——祭祖——接印——换服,最后由官员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继位诏书,目的是将新皇登基之事公布天下;中国封建社会在以前有过禅让,但是清朝皇帝都是在国丧中登基,之后再没有出现过禅位大典;嘉庆帝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禅位制度的最后见证人。
乾隆帝身体极好,他作出禅让举动的原因是,在位年数不愿超过祖父康熙;但是退位以后,乾隆不愿意放权,并没有住在事前为养老修整的宁寿宫,而是继续住在养心殿;新皇帝嘉庆就只好从他居住的撷芳殿搬回他5岁时居住的皇子宫——毓庆宫;这“一日两帝”是千古奇闻,很明显,掌权者还是乾隆;他和之前的生活没什么两样,照例上朝接受朝贺,遇到筵宴则以太上皇名义正座,嘉庆在一旁侍坐;乾隆还命礼部选择上好的玉料,用于镌刻“玉册”和“太上皇帝之
宝”,以及“归政仍训政之宝”。
面对父皇对权力的热衷,嘉庆无力、也不愿反抗,他在居住的毓庆宫里“躲迷藏”,自娱自乐;毓庆宫是紫禁城有名的“小迷宫”,宫内装修非常特别,尤其是后殿内以隔断分成小室数间,其门有真有假,构思巧妙;毓庆宫为历代皇子们的居所,所以小巧有趣,而嘉庆已经快四十岁了,住在这里难免尴尬;但是嘉庆并没有沮丧,他在小迷宫里回忆和寻找童年的时光,写了很多诗文做成贴落,挂在墙上欣赏;书写“知不足斋”匾额一方,悬挂在自己的住处;另写“味余书室”挂在书房;意思是:勤学者有余, 怠慢者不足;表达了嘉庆帝好学的习惯以及平和的心态。
面对一个已经八十多岁、时日无多的老父亲,除了让他开开心心走完最后几年,自己又怎么忍心和他争权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嘉庆是一个软弱可欺的皇帝;在乾隆驾崩的第二天,嘉庆就一道圣旨将父皇的宠臣,大贪官和珅拿下,其雷厉风行、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震惊了朝中所有人;一方面因为他亲政了,而和珅是一个大贪官,抄家没收了数不尽的财产,为自己的治理国家奠定了经济基础;一方面则是告诉所有人,如今改朝换代了,杀和珅也是震慑朝中贪官污吏。
嘉庆在乾隆发丧期间急于处死和珅,说明他不是软弱可欺,却是杀伐决断的皇帝,这是他一生之中最果断、最大快人心的事;而之前对太上皇恭敬有加也让人看到了嘉庆的心胸和修为。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