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视野下的生态语言教学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和指 导 当代 语 言教 学与研 究的新兴教 学观 。 关键词 : 社会 文化理 论 ; 生态语 言教 学; 突现 ; 符担 性 中图分 类号 : 3 9 H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224 (09 0 .0 80 10 .63 2 0 )604 .6
Enr agn在 一 次 报 告 中谈 到 “ 何 语 言 与 i ue aH 任 他所 处环境 的相互 关 系” , 这种关 系 比作 特定 动 时 将
程不再被看成 是二 分 现 象 , 社会 化 和 语 言 习得 不再 从产生它们 的语言交 互环境 中剥 离 出来 。对二 语 习
经历从 社会言语 、 自我 中心言语 、 个体话语 到 内在言
收 稿 时 间 :090.5 20 -91
作 者简 介 : 文 (96一) 男 , 吴 17 , 汉族 , 庆 涪 陵 人 , 重 西南 大 学 在 读 博 士生 , 江 师范 学 院讲 师 。研 究 方 向 : 程 与 教 学 论 , 语 学 科 教学 论 , 态 长 课 外 生
1 2最 近 发 展 区理 论 .
机、 目的 、 到 目的 的 条 件 和 与 这 些 成 份 相 关 的活 达
语 言教 学 。
李森 (94一) 男 , 族 , tl 汉 人 , 16 , 汉 I) 宣  ̄ J 西南 大 学 教 授 , 士生 导 师 。研 究 方 向 : 程 与教 学 论 , 堂 生 态 学 及 中小 学 生 态 课 堂 建 设 博 课 课 与教 学 方 式变 革 。
48
语 的发展 。( 牛瑞 英 ,0 7 20 )
调节是 V gt y认知 心理 学 的核心概 念 。按 他 yo k s
的观点 , 切特殊 的人 类心理 过程 ( 称高级 的心理 一 也 过程 ) 是通 过诸如 信 号 、 号 ( 言 、 符 语 数字 … …) 等工
具调 节的 , 与成人 的共 同活 动 中, 在 成人 把这些工具
生、 教师 、 言 以及 与语 言学 习环 境 的相 互作用 及对 语
根本 上改变 了人 的 心理 结 构 , 而形 成 了人类 特 有 从 的高级 的、 被调节 的心 理机 能—— 认 知发展 。( 震 余
球 ,04 l )L 的认 知发 展 经历 从物 体 调控 , 人 2 0 :s J 童 他 调控 到 自我 调控 的过程 , 在这 一过程 中, 言的作用 语
植物 与其 生存 环境 之 间 的生 态关 系 。( 文 ,0 9 吴 20 )
至此 以后 , 语言生 态学 的隐喻用 法就 被广泛使 用 , 生
态语 言教学观更是 西方学 者近几 年将生 态学理 念加
入了 V gt y的社 会 文化 理 论 和 B kt yo k s ah n的对 话 理 i 论及 参与理论 元素 才 逐 渐形 成 的。作 为 系统 性 、 整 体性 、 协调性 和动 态 性 融为 一 体 的语 言 教 学与 研究 范式 , 态语言教 学 观 多视 角 考查 了语 言学 习中学 生
得者 来说 , 言发展 产 生于社 会交往 的过程 中 , 语 在社 会交往 中二语 学 习者 积 极参 与意 义建 构 , 通 过该 并
过程 习得第 二语言 。 ( 马俊波 ,0 8 调 节理论 、 20) 最近 发展 区和活 动理论是 社会 文化理 论 的核 心部分 。
1 1调 节 理 论 .
摘要: 随着社会 文化理 论成 为二 语 习得∞ 究的显 学, 研 有西方 学 者在社 会 文化 视野 下审视 生态语 言
教 学。社会 文化视 野 下的 生态语 言教 学观将语 言及 其生成 理 解 为 突现 , 语 言 学 习者 与学 习环境 把 的关 系诠释 为符担 性 , 并认为语 言 学 习过程 为 多维 时空尺 度 的流 变性 , 因此 构成 了一 个较 能全 面解
山东 外 语 教学
Sa dn oe nLnug eci or l hnogF rg agaeTahn Jun i g a
2O O 9年第 6期 ( 总第 13期 ) 3
社 会 文 化 视 野 下 的 生 态 语 言 教 学 观
吴 文 李森 ,
( . 江 师 范学 院 大 学 外语 教 学 与研 究部 , 庆 涪 陵 4 80 ; . 南 大 学 研 究 生部 , 庆 北碚 1长 重 000 2 西 重 40 1) 075
语言 习得 的 影 响。 因 此 , 造 性 地 运 用 突现 理 论 创
教给儿童 , 这些 工具 则 作 为 儿童 更 高级 的心理过 程
的调节 者在起作 用 ( 强 ,0 0 , : 邢 20) 即 信号、 符号 ( 言 、 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 数
人 类 世 界
(m r n s ) e e etm 对语 言 及 生成 进 行 了 整 体 的认 识 , g i 借 由符担 性 把语 言 学 习 者 与 学 习环 境 的关 系统 整 起
来, 并把语 言学 习过 程 阐释 成 多维 时空 尺度 的流 变
性, 从而 更全面 、 生态地 对语言 教学 与研究进行 了诠
调 节 作 用 ( 界 、 人 、 已) 世 他 自
调节 理论 是社 会 文 化 理论 的 核心 思想 , 基本 其
观点 可归 纳 为 : 类独 特 的高 级认 知 功能 ( 记忆 、 人 如 注意 和理 性思 维等 )是 依靠人 类 文化构 建 的辅 助工 具的调节 而发展 起来 的 , 言是最 基本 的调 节工具 。 语 ( 牛瑞英 ,0 7 这 些 语 言在 调节 人 的 活 动 的同 时从 20)
释, 也将更 加科学 地指导外 语教 学与研究 。 10社会文 化理 论 .
’
社会文化 理论在社 会交 互和语 言发 展 的关 系视
野下着 手研究 二语 习得 , 为我 们 提供 了一 个研 究 和
理解 二语 习得 的新 视角 。社会 文化 理论 与传统理 论
的根本 区别在 于语 言学 习 的社 会环境 和心理 语言过
Enr agn在 一 次 报 告 中谈 到 “ 何 语 言 与 i ue aH 任 他所 处环境 的相互 关 系” , 这种关 系 比作 特定 动 时 将
程不再被看成 是二 分 现 象 , 社会 化 和 语 言 习得 不再 从产生它们 的语言交 互环境 中剥 离 出来 。对二 语 习
经历从 社会言语 、 自我 中心言语 、 个体话语 到 内在言
收 稿 时 间 :090.5 20 -91
作 者简 介 : 文 (96一) 男 , 吴 17 , 汉族 , 庆 涪 陵 人 , 重 西南 大 学 在 读 博 士生 , 江 师范 学 院讲 师 。研 究 方 向 : 程 与 教 学 论 , 语 学 科 教学 论 , 态 长 课 外 生
1 2最 近 发 展 区理 论 .
机、 目的 、 到 目的 的 条 件 和 与 这 些 成 份 相 关 的活 达
语 言教 学 。
李森 (94一) 男 , 族 , tl 汉 人 , 16 , 汉 I) 宣  ̄ J 西南 大 学 教 授 , 士生 导 师 。研 究 方 向 : 程 与教 学 论 , 堂 生 态 学 及 中小 学 生 态 课 堂 建 设 博 课 课 与教 学 方 式变 革 。
48
语 的发展 。( 牛瑞 英 ,0 7 20 )
调节是 V gt y认知 心理 学 的核心概 念 。按 他 yo k s
的观点 , 切特殊 的人 类心理 过程 ( 称高级 的心理 一 也 过程 ) 是通 过诸如 信 号 、 号 ( 言 、 符 语 数字 … …) 等工
具调 节的 , 与成人 的共 同活 动 中, 在 成人 把这些工具
生、 教师 、 言 以及 与语 言学 习环 境 的相 互作用 及对 语
根本 上改变 了人 的 心理 结 构 , 而形 成 了人类 特 有 从 的高级 的、 被调节 的心 理机 能—— 认 知发展 。( 震 余
球 ,04 l )L 的认 知发 展 经历 从物 体 调控 , 人 2 0 :s J 童 他 调控 到 自我 调控 的过程 , 在这 一过程 中, 言的作用 语
植物 与其 生存 环境 之 间 的生 态关 系 。( 文 ,0 9 吴 20 )
至此 以后 , 语言生 态学 的隐喻用 法就 被广泛使 用 , 生
态语 言教学观更是 西方学 者近几 年将生 态学理 念加
入了 V gt y的社 会 文化 理 论 和 B kt yo k s ah n的对 话 理 i 论及 参与理论 元素 才 逐 渐形 成 的。作 为 系统 性 、 整 体性 、 协调性 和动 态 性 融为 一 体 的语 言 教 学与 研究 范式 , 态语言教 学 观 多视 角 考查 了语 言学 习中学 生
得者 来说 , 言发展 产 生于社 会交往 的过程 中 , 语 在社 会交往 中二语 学 习者 积 极参 与意 义建 构 , 通 过该 并
过程 习得第 二语言 。 ( 马俊波 ,0 8 调 节理论 、 20) 最近 发展 区和活 动理论是 社会 文化理 论 的核 心部分 。
1 1调 节 理 论 .
摘要: 随着社会 文化理 论成 为二 语 习得∞ 究的显 学, 研 有西方 学 者在社 会 文化 视野 下审视 生态语 言
教 学。社会 文化视 野 下的 生态语 言教 学观将语 言及 其生成 理 解 为 突现 , 语 言 学 习者 与学 习环境 把 的关 系诠释 为符担 性 , 并认为语 言 学 习过程 为 多维 时空尺 度 的流 变性 , 因此 构成 了一 个较 能全 面解
山东 外 语 教学
Sa dn oe nLnug eci or l hnogF rg agaeTahn Jun i g a
2O O 9年第 6期 ( 总第 13期 ) 3
社 会 文 化 视 野 下 的 生 态 语 言 教 学 观
吴 文 李森 ,
( . 江 师 范学 院 大 学 外语 教 学 与研 究部 , 庆 涪 陵 4 80 ; . 南 大 学 研 究 生部 , 庆 北碚 1长 重 000 2 西 重 40 1) 075
语言 习得 的 影 响。 因 此 , 造 性 地 运 用 突现 理 论 创
教给儿童 , 这些 工具 则 作 为 儿童 更 高级 的心理过 程
的调节 者在起作 用 ( 强 ,0 0 , : 邢 20) 即 信号、 符号 ( 言 、 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 数
人 类 世 界
(m r n s ) e e etm 对语 言 及 生成 进 行 了 整 体 的认 识 , g i 借 由符担 性 把语 言 学 习 者 与 学 习环 境 的关 系统 整 起
来, 并把语 言学 习过 程 阐释 成 多维 时空 尺度 的流 变
性, 从而 更全面 、 生态地 对语言 教学 与研究进行 了诠
调 节 作 用 ( 界 、 人 、 已) 世 他 自
调节 理论 是社 会 文 化 理论 的 核心 思想 , 基本 其
观点 可归 纳 为 : 类独 特 的高 级认 知 功能 ( 记忆 、 人 如 注意 和理 性思 维等 )是 依靠人 类 文化构 建 的辅 助工 具的调节 而发展 起来 的 , 言是最 基本 的调 节工具 。 语 ( 牛瑞英 ,0 7 这 些 语 言在 调节 人 的 活 动 的同 时从 20)
释, 也将更 加科学 地指导外 语教 学与研究 。 10社会文 化理 论 .
’
社会文化 理论在社 会交 互和语 言发 展 的关 系视
野下着 手研究 二语 习得 , 为我 们 提供 了一 个研 究 和
理解 二语 习得 的新 视角 。社会 文化 理论 与传统理 论
的根本 区别在 于语 言学 习 的社 会环境 和心理 语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