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2016)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花之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花之歌》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花之歌》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篇课文,也是本册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诗人通过花语的淸新流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

本文表而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另外,本课是一首散文诗,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诗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这是本册书的第一篇自读课文,一方而需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另一方而教师也要把握“放手”的方向和标准,注重提供给学生一些具有现实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学习策略或建议,如设计自主学习卡等,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自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英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作者笔下的花的形象。

教学难点:
. 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

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淸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生日宴会上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魂,校恫花坛里的白牡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

今天我们就来加深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鲜花的。

(板书课题:花之歌)
二、初读课文
1.介绍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纪伯伦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朗读时画岀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苍穹坠落孕育冠冕
赠予祭献摇曳旖旎
馥郁凝视琼浆婆娑
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2)词语解释。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

朋,伦比。

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

形容一心向往或思慕之极。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

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淸髙,自我欣赏。

孤,单独。

孤芳,单独的一枝花。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歌颂花的形象美。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歌颂花的精神美。

2.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3.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4.重点句子分析。

(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从哪些地方看出“我”是花?
两个“又”写出了花儿们周而复始、四季轮回的生命旅程。

大自然说出来花开
又收回去隐喻花落
然后又说一遍这个过程循环往复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有什么体会?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星星,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突岀花的髙洁夺目。

(3)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冇: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这句话?
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岀了花的成长与芬芳,暗示了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既展示岀了诗意的浪漫,也写出了现实的情景。

(4)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宛,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交往的"礼品”是什么呢?
在之后的句子中做出了解释:"婚礼的冠冕”“最后的祭献”,以淸新的笔触写出了花在
生活中的用途。

仿写:我是大海的叹息;我是天空的泪水;我是田野的微笑。

(雨)
(5)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淸风中呼吸,使淸风芬芳馥郁。


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睹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原野上摇曳、淸风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凝视中醒来” 写岀了花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表而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6)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瞅、歌唱;我婆婆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髙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饮朝露、听鸟鸣、舞婆娑”,花的生活精彩纷呈。

人生有开花就有结果,写出了花的积极乐观态度。

诗人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这就是诗人的貞•正意图。

②读完最后一自然段,你能槪括一下花的精神吗?
积极乐观,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四、总结感悟
想一想,这首散文诗,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
*⅛” 贝 O
五、拓展阅读
1.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想象奇特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在叙述中加上奇特的想象,让文章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3.类文阅读
浪之歌(纪伯伦)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別那么过分的炽热。

淸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她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而,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用绕她们跳过舞; 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壺: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喀哈哈,它竟而无笑容。

我曾从海中托尼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呜呼!彻夜不眠让我而容憔悴。

因为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