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波吉与贝丝》的创作背景与艺术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波吉与贝丝》的创作背景与艺术价值
美国作曲家、钢琴家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898年至1937年)出身贫寒,童年没有受过正规音乐教育,12岁始学钢琴,14岁开始学习和声、对位与配器。

格什温音乐创作的最大价值是把美国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有机地结合,创立了美国所特有的音乐风格,即所谓交响爵士乐,成为美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他的音乐精致典雅,曲调热情而富有魅力,旋律精深,乐思清新。

格什温的歌剧《波吉与贝丝》是一部全部由黑人演出的《卡门》式的作品,反映了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鲶鱼港的贫民生活,剧中音乐以爵士乐为主,还引进了黑人的灵歌,旋律悦耳动听,颇显才气,与其弟艾拉提供的优美诗句,相得益彰,辉映成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1 创作背景
原作小说《波基》的作者海沃德(DuBose Heyward,1885年至1940年)是出生在查尔斯顿的美国南方白人知识分子。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跟黑人在一起,深切同情他们的遭遇和痛苦。

他根据亲身体验和真实情况写成了小说《波基》。

此书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畅销的程度在那个时代只有1937年的《飘》可以与之相比。

由于当时的海沃德正陷入相当严重的财政危机,所以他想把他的书加以继续利用。

于是在海沃德的一再推动下,纽约贵德剧院和格什温签订了关于《波基》音乐版的合同。

格什温把自己对《波基》的创作目标看作是一部歌剧,而不是一部音乐喜剧。

由于种种原因,这部歌剧将不在大都会歌剧院上演。

因此,格什温并没感到惋惜,因为他已经拥有了30年不遇的豪华阵容;而涂上黑色的白人在他的观念中是不存在的。

海沃德开始撰写脚本,而格什温则将时间用于作曲。

两个艺术家之间进行了频繁的书信来往,他们讨论的最重要的一点,与歌剧的形式有关。

海沃德倾向于德国歌唱剧及法国喜歌剧的类型,也就是一种带有对白的编号歌剧;他想借助这种手法把情节加以浓缩,加快他的进行速度。

而格什温则认为,虽然自己是歌剧界的新手,但应该具备不加矫饰的戏剧本能来装备自己。

正如他在1934年7月7日致海沃德的信所写的那样,是想“建立您所能想象的一种《卡门》式的戏剧和浪漫曲与《名歌手》的美之间的联系。

”虽然这种表述十分天真(格什温并不知道《卡门》是一部带有对白的编号歌剧,或者他只知道由欧内斯特·基罗后来谱写宣叙调的这部作品的版本),但它也具有追求高质量的意识,至少使他倾向于这种通谱的宣叙
性结构。

因为他的歌剧咏叹调十分接近于歌曲的性格,所以一直存在着《波基》作为整体与音乐喜剧相近似的危险。

小说《波基》的故事发生在海沃德的家乡。

因此,格什温与1934年6月中旬到查尔斯顿附近的福莱岛(Folly Island)体验生活。

他在这里与生活在毗邻的詹姆斯岛的古拉赫人进行了接触;这些人的生活习惯要比非洲原始文明中的其他黑人部落更适应时代。

作为作曲家,格什温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长久地面对一种非城市文化,它在他的创作中留下了值得注意的痕迹。

在那里,他参加了黑人的宗教礼仪,和黑人一起唱“呐喊调”(Shouting),并在街头聆听和记录了大量民歌。

因此,他被强烈地激发去谱写那些对他来说轻而易举的东西。

之后,他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歌剧音乐的写作。

他所获得的印象在他的歌剧中可以找到直接的反应,但同时又没有流于自然主义的模仿。

作曲家在总谱的最后一页标明的日期是“1935年8月23日”。

这时正式的标题已经改为《波吉与贝丝》,以此把歌剧和海沃德的戏剧相区别(在此歌剧之前,《波基》作为戏剧上演过)。

该剧于1935年9月30日在波士顿首演。

2 剧情大意
剧中男主人公波吉是一位瘸脚的乞丐,每日乘坐一辆由山羊拉着的小车沿街乞讨。

他深深地爱着故事女主人公贝丝。

性情软弱的贝丝是装卸工人克朗之妻,虽然爱着波吉,但又害怕自己的丈夫。

村里有个毒品小贩也在追求贝丝,经常劝她一起去纽约。

贝丝的丈夫在赌博中杀了人,逃到离村不远的小岛上去了。

一天大家为死者举行葬礼并进行野餐,克朗偷偷找到贝丝并把她留在岛上。

几天后,贝丝躲进鲶鱼港与波吉同居。

后来,克朗到村里来找贝丝,被波吉缢死。

波吉因此被捕入狱;等他回来时,发现贝丝已跟毒贩走了。

波吉唱了最后一首咏叹调《噢,贝丝,我的贝丝你在哪里》,并前去寻找他所爱的人。

3 艺术价值
《波吉与贝丝》上演之后并没有取得格什温和海沃德所期望的成功。

在经济上,这部歌剧没有带来任何利润。

格什温必须自己承担10000美元的誊写费用。

但即使就这部作品在风格上的特殊性而言,它也没有得到承认。

直到格什温去世以后,特别是通过苏联、土耳其、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还有在二战后穿越德国的世界范围的访问演出(演出都是由有色人种原班人马进行的),这部歌剧才理所当然的得到认可。

这部歌剧通过对波吉这位丧失了劳动能力、被蹂躏的黑人主人公的描写,以及对他真挚的感情、淳朴憨厚的性格的歌颂,反映了美国社会底层的黑人生活,表现了作者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艺术上,《波吉与贝丝》是继《蓝色狂想曲》之后,进一步成功地运用和发挥了爵士乐的特点,成为采用美国黑人民间音乐风格创作的又一优秀范例。

剧中全部音乐都没有直接运用现成曲调,但它悦耳感人,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剧中有不少优秀的片段,如摇篮曲《夏天》,黑人哀歌《走了,走了,走了》、《我的男人已死去》,灵歌《哦,耶稣博士》,劳动歌曲《到那边很费力》,民间叫卖调《卖草莓的妇女》、幽默曲《未必如此》以及爱情歌曲《我一无所有》、《贝丝,你现在是我的女人了》、《噢,贝丝,我的贝丝你在哪里》等等。

格什温曾说:“不同民族的音乐本来并无多大区别,区别只在那具有个性的感觉上……因为是写的关于美国黑人的生活,这就把过去从未出现过的题材和形式带到歌剧的领域中来了。

而我以我的方式运用这个民族的戏剧性、幽默感、迷信、宗教热情、他们的舞蹈和难于表达的高度的民族精神等诸多材料进行创作。

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我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将歌剧与戏剧相结合了的话,那么,这种形式是直接自然的来源于上述的生活材料的”。

而他对黑人音乐的感觉则把握得十分准确,在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今天,《波吉与贝丝》已经是格什温最杰出和质量上最有价值的作品;当然它也不可能与其他不同类型的东西进行比较,它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格什温来说,对一部作品中的形式和内在的统一,即创作的逻辑的严格要求,从未像《波吉与贝丝》那样被加以讨论。

格什温的创作在美国人民的生活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正如作曲家、指挥家伯恩斯坦说的:“那些眼光过高的评论家没有把格什温列入杰出作曲家的名单上,这很可惜,也很糟糕,因为格什温实在是美国音乐界产生的真正天才之一……他的歌曲已经成为我们语言的一部分,而且他们正在被全世界的人民普遍哼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