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狮子楼第一小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一)
狮子楼第一小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二)
狮子楼第一小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三)
王家庄小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四)
狮子楼第一小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五)
狮子楼第一小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六)
王家庄小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2013.3.6
王家庄小学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时间:2013年6月31日
情况存在的问题,我们在研究中必须做到:激发学生兴趣,改善外部环境,优化教学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自主读书。
(1)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我们在班级开展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美文点评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较好地激发了阅读兴趣。
同时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定期进行抽查。
(2)营造读书氛围,陶冶学生情感。
开放学校图书室,班级成立了图书角,学生自发把家中的书籍暂时存到班里来,由班干部登记造册,管理借阅。
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
教室墙壁上,贴满了学生自己的作品——剪贴、墙报、课文插图,给学生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加强评价激励。
各班开展了阅读之星、读书笔记展览的评比活动,学生课外阅读评语制度,积极的评价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积极探讨自主阅读的方法。
制定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
计划包含阅读总量、阅读书籍目录、阅读每本书所需时间以及自己每天运用什么时间,运用多长时间去阅读等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
阅读分精读、略读、浏览三种方式;随时写读书笔记,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把阅读中认为好的词句、片断、格言、谚语等分类摘录下来,高年级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中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心得体会;指导阅读迁移。
读书不能傻读、呆记,要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思想,智慧和语言化作自己的血肉,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练笔中去,从而在运用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5、注重行为训练,养成阅读习惯。
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其他阅读习惯,如爱护书籍的习惯,阅读卫生的习惯等。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与困惑:在深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一些喜悦,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我校地处农村,文化底蕴较差,读书氛围较为淡薄,家长的课外阅读意识不够强。
2、研究组成员在“自主阅读”理论学习方面还不够,理论水平不高,吸取外来经验较少。
3、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放学后又大多无人指导,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从真正意义上能够自觉阅读的学生不是很多。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所以我们的研究出来的方法还不够完善。
后阶段的研究设想
1、通过家长会的宣传,让家长明确阅读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并明确要求家长能够配合学校的工作,督促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建立起家校联系的长效机制,一起努力使得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监督的作用下逐步自主、逐步提高。
2、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
每节课前,让每位教师保证3分钟的读书交流时间,内容可为自己读过的精彩片段,读书中的心得体会,说一首古诗,一个故事等等。
定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3、继续营造人人参与阅读的良好氛围。
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推荐适合年龄特点的书籍,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书籍在同学间相互传读,达到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确保本课题研究顺利有效地开展完成。
4、鼓励教师做好课题研究,落实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如何有效衔接。
教师通过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
阅读可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
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极其要、缓解焦虑需要、放松的需要及消磨时间的需要。
由此可见,阅读本身能令孩子们身心愉悦。
我们应努力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
”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 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览,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实在是提高小学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一条必由之路。
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让他们把阅读看成是一种娱乐活动,我们应当切实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
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
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
如有个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
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
”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
”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
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不少学生因为年龄小,玩心重,自我约束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
有时侯,即使在老师或家长的监督下不得不坐下来手捧书报杂志,但也是“眼在书本心在玩”,这样是很难谈得上有阅读效果的。
前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因此,让小学生们能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不断地获得相关认识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作文及语文能力,增长各种知识,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1、言传不如身教。
老师的知识广博与孤陋寡闻都直接感染学生。
老师要多读一些内容充实、有意义的书,以身作则,而且在课堂上能恰倒好处地博古论今,会使自己成为学生们效法的对象,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2、学期定时举办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或朗诵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经验、体会和收获,讲述所看书籍中的动人故事或朗诵所看书籍中的精彩篇章,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带动。
3、开展摘抄或读书笔记展评。
对于学生摘抄所看书籍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所写的读书笔记,可定期进行展览评比,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二、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当同学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书显得异常重要。
为学生选择和推荐书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如以下几种: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
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
3、结合活动推荐选材。
为了配合社会、学校、班级开展的某一项活动,可以给学生选择推荐有关的书籍,如学校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主题活动,可在事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科学幻想、人类的起源、宇宙等方面的书籍。
三、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成年人不同,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所以我们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1、延伸相关文本,丰富阅读活动
在语文课本中,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类型的课文深受学生的喜爱。
每当遇到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学生们总是马上翻开书,一口气读下去,还经常几个小伙伴一起讨论其中的故事情节,或表演几个片段。
时间长了,这些生动的故事形象就深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2、课前收集信息,课后拓展文本
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我在课堂教学之前,总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课文的背景、作者等相关材料,为课堂教学作准备,这其实就是广泛的课外阅读。
3、通过个性阅读,培养创新能力
培根说过,“凡有所读,皆成性格”。
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感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
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
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的看法才能得到真切的表达,感悟才能得到真切的提高,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散。
四、汲取课外阅读营养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
1、认真阅读,熟记于心。
读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对读过的东西有深刻的印象,才会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2、学做笔记,日积月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课外阅读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读到好文章,要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记下来,把读后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会有阅读的收获。
总之,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让学生从中充分体验,入情感悟。
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