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式折线统计图》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例2教学复式折线统
计图。

编排思路和复式条形统
计图相同。

单式折线统计图可
以清楚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化
情况,但在对两组或两组以上
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就不方便
了,由此自然引出复式折线统
计图。

(2)教材以老龄化社会为
题材展开教学。

先确定决定老
龄化社会的影响因素:出生人
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再通过对
某地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
数的抽样调查数据,绘制合适
的统计图。

教材以上海市为例,用单
式统计图分别呈现了2001~
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
人口数,让学生在比较两组数
据的过程中感受到单式折线统
计图的局限性,从而产生用复
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需
要。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明确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步骤。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影响老龄化的因素是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因此出生和死亡人口数是调查对象。

其次,体会抽样调查的作用,教材选取了上海作为样本来研究。

再次,根据研究需要选取适当的统计图表整理数据。

这些过程只让学生了解即可,其中数据的收集并不一定需要学生真正去采集,教师可在课前准
备好数据表格,让学生自行绘制单式统计图。

(2)在依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对比两组数据的过程中,感受引出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

要反映老龄化社会,需要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而用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两组人口数的对比不太方便,由此让学生感受到单式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体会到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学生已有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经验,自主地迁移到折线统计图中来。

编写意图
(1)引出复式折线统计
图。

通过讨论,明确绘制复式
统计图的注意事项:用不同颜
色的折线表示两组不同的数
据,用图例标明两条折线的含
义。

接下来将复式统计图补充
完整。

(2)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
特点。

通过观察,比较复式统计
图和单式统计图的不同点,从
而体会复式统计图的特点:不
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
况,而且便于比较两组相关数
据的差异和变化趋势。

接下来,借助复式折线统
计图进行数据分析,从上海出
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
趋势可以看到出生人口比死亡
人口少,只是差距越来越小,
进一步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这里,教材介绍了“人口自然增长数”和“人口负增长”两个概念,从这两个维度体会人口变化
的趋势。

最后,让学生结合全国的人口数据去发现规律(自然增长数逐渐减少),进一步感受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结合上海和全国的数据,感受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建议
(1)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完成复式折线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两条折线(可介绍虚线、实线的方式)?图例的作用是什么?以明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应注意的问题。

(2)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结合具体问题,如哪一年出生人口数相差最多?哪一年最少?哪段时间相差比较大?哪段时间相差比较小?对照单式和复式折线图进行回答,由此体会复式统计图便于直观比较两组数据变化的特点。

(3)充分解读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复式折线统计图既能反映各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又隐含着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

因此在分析数据时,既要注意显性数据的分析,又要重视隐性数据的挖掘。

如第(1)题通过观察两条折线,可以明显看到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

第(2)题则能通过两组数据之差体会人口变化趋势。

数据差的变化趋势比较隐蔽,需要通过观察、比较才能发现。

第(3)题中两组数据的差,即全国人口自然增长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减缓。

可以让学生计算每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差(887,829,777,…)来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