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五(四)科学探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小组内有同学认为
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
(3)实验Ⅲ滴入 Na2CO3 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
的 CaCl2 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 现象。由实验Ⅰ、Ⅱ、Ⅲ得出
结论:CO23- 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 Na2CO3 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探究活动名称:
。
所需仪器和试剂:蜡烛、澄清石灰水、火柴、 等。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点燃蜡烛,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
杯,过一会儿,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 (1)烧杯内壁变模糊,有水珠生成
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
重难疑点,一网打尽。
4.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5.为了探究 燃 烧 的 条 件,小 军 查 阅 资 料 得 知:白 磷 的 着 火 点 为 40℃,红 磷 的 着 火 点 为 240 ℃,五 氧 化 二 磷 会 刺 激 人 的 呼 吸 道。他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 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盛有80℃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 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2
九年级化学(下)
(1)试写出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刘同学用图 A 装置做钠跟氧气反应的实验,观察到生成物中出现黑色固体,则该
黑色固体是 (填化学式),试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为了探究黑色固体的成分,小刘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
探究反应中 CO2 的来源:
猜想①:CO2 来源于 ;猜想②:CO2 来源于 。
7.(1)作 催 化 剂
(2)有 气
泡产生
2H2O2
MnO2
2H2O+O2↑ 水 (3)氧气
8. (1)2Na+2H2O2NaOH+H2↑
(2)C 4Na+3CO2
△
2Na2CO3+C
(3)①空气 ②酒精燃烧(或①酒精燃烧 ②空气)
②或①(注意前后对应) 验证空气中 CO2 是否参
加反应或验证猜想
。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 溶液也能 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 OH- 。
那么 Na2CO3 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下图3个实 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1)实验Ⅰ可以证明 。
九年级化学(下)
(四)科 学 探 究
开心自主预习,轻松搞定基础。
1.科学探究一般存在以下 几 个 阶 段:① 制 定 (实 验 )研 究 计 划 或 步 骤;② 从 实 践 中 发 现 问
题、提出问题;③经分析得出结论、评价结论;④通过实验等收集各种信息和证据。你认
为它们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在上述两种来源中, (填序号)是 CO2 的主要来源。用图 B和 C 装置实验
的目的是
。
稀有气体
自然界的“惰性气体”,是因为这些气体基本上没有活性,在一般情况下
不和其他元素发生反应。现被称为“高贵气体”,则是因为这些气体并非“懒
惰”,而是有选择性地发生化学反应,故应是“高贵”。这些气体只占大气组成
8. 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是热 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是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 882.9℃。将金属钠放入水中,可以反应生成 NaOH 和 H2;钠跟氧气混合加热生成淡 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钠跟 CO2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单质碳。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法)罗曼·罗兰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由现象
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
的0.94%,因此又被叫做“稀有气体”。稀有气体能够制造出都市里最真实
的梦幻———绚烂绮丽 的 霓 虹 灯。 光 管 型 霓 虹 灯 充 入 氖 气,霓 虹 灯 发 出 红 色
光;荧光型霓虹灯充入氩气及汞,霓虹灯发出蓝色、黄色等光。
3
(四)科 学 探 究
1.D 2.D
3.蜡烛组成元素的 探 究 烧 杯 蜡 烛 组 成 中 一 定 含 C、H 元素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2.人们长期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工作,感到头昏气闷。据此,需要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与
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以下猜想、假设不合理的是( )。
A.氧气含量不同
B.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C.水蒸气含量不同
D.一氧化碳含量不同
3.某小组为了验证蜡烛的成分,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补充完整。
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 OH- 。”你认为 Na2CO3 溶液中存在 OH- 的原因是
。
源于教材,宽于教材,举一反三显身手。
7.某学生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的双氧水,由于标 签已部分受损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所以他将该瓶溶液带到学校,进行了如下研究。试 回答: (1)放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2)如果该溶液未变质,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若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说明该瓶双氧水 已经变质成 。 (3)将未过期 的 这 种 双 氧 水 滴 在 伤 口 上,会 迅 速 出 现 大 量 气 泡,你 认 为 该 气 体 可 能 是 。
4.C
点燃
5.(1)4P+5O2 2P2O5 (2)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 空气(或氧气)接 触 (3)关 闭 燃 气 灶 阀 门,火 焰 熄
灭(或打火机没燃料后打不着火或森林起火设置隔
离带,火势不再蔓延或木柴燃烧而石块不燃烧)
(4)白磷燃烧没有在密闭装置中进行,生成的五氧
化二磷会污染空气
6.(1)Na+ 不会使酚酞试液变红 (2)探究水分子是 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酚酞试液中就有水分子(或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3)白色沉淀 (4)Na2CO3 与 H2O 发 生 反 应,使 溶 液 中 产 生 了 OH- (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