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人类环境的特性
浅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特征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特征姓名:caohaichuan 学号:专业: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历久而恒新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并以其客观规律为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界。
在世界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全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使人们重新审视对自然的认识,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来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客观规律;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学术界研究中的一个永恒话题, 但由于人们的研究视角不同, 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人侧重从本体论的角度进行研究,强调“自然对人的先在性”;有人侧重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强调“人对自然界的解释与征服”;有人侧重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强调“人对自然有必然的伦理关系”[1]等等。
然而从纯粹的自然界上看,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保护自然资源,尊重自然规律,爱护自然环境,是改善生态环境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能够发展延续的前提条件,人类不能夸大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更不能忽视自然界的力量,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当务之急,如今社会的发展显现出各种各样的不和谐的迹象,不论是自然界本身,还是人类之间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都表现出很多不和谐的现象。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及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阐述。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从存在论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环境问题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各具有什么特点

一、环境问题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各具有什么特点?与人类文明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1、答:从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利弊角度来考察和研究环境,有以下特点:(1)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是部分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所形成的结构以及所呈现出的状态决定。
(2)变动性与稳定性:环境是变化的,具有变动性;环境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稳定性。
二者是共生的,相辅相成的。
(3)资源性与价值性:环境价值源于环境的资源性,环境状态影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向。
2、人类是生态环境的产物,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又是自然生态的改造者,通过社会性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是由人们的生存方式以及生存方式所创造的文明决定的。
不同生产方式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类型。
生态演变是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历史的主轴越靠近当代,导致的生态恶化的人为破坏越明显。
二、分析中西方古代环境保护思想1西方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1)古希腊是在肥沃土地上发展农业,创建文明体系。
大量植被破坏和过度放牧导致生态恶化。
公元前590年左右,梭伦提倡在坡地栽种橄榄、葡萄。
古雅典,种葡萄就发奖金。
(2)罗马共和国后期公元前60年左右,哲学家/诗人卢克莱修意识到意大利的土壤侵蚀及地力耗竭的严重性。
历史学家李维曾探讨过军队的口粮和给养来自何方,但没能从自然环境的破坏中找到原因。
3)西欧西欧文明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
西欧的生态环境一直没有遭到十分严重的破坏,未威胁到西欧文明的延续。
原因:西欧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十分有利于土壤的保持,西欧人长期努力,实施各种使用措施,加固他们的自然基础。
农业分布一直在较好的土地上,林地未被砍伐。
14~15世纪轮作制。
西欧城市环境有污染2.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1)中国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森林、水源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环境要素的特点有哪些

环境要素的特点有哪些
环境要素是指影响和制约一个地区或一个物种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它们共
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环境要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样性和复杂性
环境要素包括了地理、气候、生物、土壤等多个方面,每一个要素都具有自身
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生态网络。
2. 相互依赖性和互动性
不同的环境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互动关系。
例如,气候对生物的生长发
育有直接的影响,而生物通过呼吸、光合作用等过程又影响气候的变化。
这种相互依赖性和互动性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密切联系,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
3. 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环境要素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它们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演变。
气候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生物群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演替。
因此,环境要素的特点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突发的、难以预测的情况。
4. 可塑性和脆弱性
环境要素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即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然而,一旦超出了这个范围,环境要素就会变得脆弱,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甚至崩溃。
因此,维护环境要素的平衡和稳定性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环境要素的特点包括多样性和复杂性、相互依赖性和互动性、动态
性和不确定性、可塑性和脆弱性等方面。
只有理解并合理利用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维护和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浅谈人类环境的功能

浅谈人类环境的功能人类环境组成复杂多变,其性质难以说清,但总的来说有三大功能是其共有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纳污功能,三大功能与其组成及特性息息相关,下面就分条解释。
首先是资源功能,环境的资源性特性就决定了它具有资源功能。
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条件大都来自于环境,环境中含有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矿石等各类资源,自然环境是孕育各种资源的场所。
由于自然环境复杂多变且相对稳定,所以就为各种资源的产生提供了足够的外部条件,而且,环境的稳定性使得资源能够得到长时间的保存。
并且,环境自身也是一种资源,旅游行业的发展正是把环境看做一种旅游资源,环境的差异与特征使得旅游行业不断的发展。
但是有一定需要注意,其资源功能存在,但是并不是强大难以破坏的,因此我们需要小心适用,认真保护。
其次是生态功能。
环境的构成要素中,有很多都是各种生物生存的必备条件,比如阳光、土壤、水源、大气等。
并且,这些要素的变化都将导致生态环境的变化。
而环境构成要素中的植被等,自身就具有调节生态的功能。
所谓生态功能,就是指调节生态结构,促进生态健康积极发展。
环境中的许多要素都具有完善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使得环境自身就可以调节生态结构。
虽然人类环境自身具有生态功能,可以调节我们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的积极健康发展,但是它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被我们破坏的部分超出了它所能调节修复的限度,那么生态环境被破坏也是必然的。
最后是纳污功能。
环境作为一个空间概念,它的组成部分有许许多多。
纳污功能是指它收纳污垢,接纳污染的能力。
环境中的许多要素都具有这项功能,比如水、土壤、大气等,它们都具有纳污功能,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净化功能也很强大,所以小的污垢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现在广泛存在的土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都是由纳污功能降低,而污染物增多造成的。
环境自身具有纳污功能,但是这也是具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超出这一限度,污染增多,就会造成环境的破坏。
因此,我们应当提高环境的纳污功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与产生,从根本上防治污染。
环境的功能与基本特征

环境的功能与基本特征环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说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基本特征。
本文将探讨环境的各种功能及其基本特征,并为读者提供更深入了解环境的知识。
一、环境的保护功能环境保护是环境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环境通过自然界的各种调节和平衡机制,保护着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例如,气候调节,土壤保持,水资源供给等都是环境保护的表现。
环境的保护功能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并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发展。
二、环境的资源功能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来源。
地球上的水、空气、能源等资源都是环境提供的。
水资源对于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至关重要,而空气则是我们呼吸的基本需求。
此外,环境还提供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自然食物资源,满足人类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
三、环境的生态功能环境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生物体通过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维持着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而动物则通过食物链的关系,控制着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动态平衡。
四、环境的美学功能环境不仅是人类的生存资源,还是人类审美情趣的重要对象。
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启迪。
山水之美、园林景观、城市建筑等都是环境美学功能的表现。
人类通过欣赏和保护环境美学功能来满足自身的艺术和审美需求,并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五、环境的变化特征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也是它的一种基本特征。
自然界的气候、地质、生物等因素都在不断演变和变化。
而人类的活动也在改变着环境,例如城市化、工业化等对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环境的变化特征提醒我们要保持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六、环境的整合特征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系统。
例如,大气、水、土壤以及生物在地球上相互交织,构成地球生态系统。
这种整合特征使得环境具有多样性、协调性和相互关联性。
什么是环境环境的性质

什么是环境环境的性质环境的性质环境,作为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所有空间和条件。
它是我们周围的一切,包括大自然、城市、社交和文化环境。
本文将探讨环境的性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我们所处的世界。
**1. 多样性与复杂性**环境的首要性质是其多样性与复杂性。
地球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从森林、沙漠、山脉到城市、海洋和农田。
每个环境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和生态系统,这些特征可以影响到生物多样性、气候和地质特征。
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使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奇妙的可能性。
**2. 相互联系性**环境的性质之一是其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生物、地理、气候和人类活动都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例如,气候变化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而人类的行为则可以改变地球的气候。
这种相互联系性意味着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理解和保护我们的环境。
**3. 动态性**环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气候季节性变化,植被随着季节而生长和凋零,地质地形可能随着地壳运动而改变。
人类的活动也对环境产生持续的影响,如城市扩张、森林砍伐和工业排放。
这种动态性需要我们不断适应和调整以维护环境的稳定性。
**4. 脆弱性**环境也具有脆弱性,即它们容易受到破坏和干扰。
人类活动,如污染、过度开发和破坏性的土地利用,都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这种脆弱性意味着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维护环境的健康。
**5. 提供资源**环境还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包括食物、水源、原材料和能源。
这些资源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过度利用这些资源可能导致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和生态系统崩溃。
因此,我们需要谨慎管理这些资源以确保可持续性。
**6. 反映文化和价值观**环境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和价值观。
不同的文化对环境的看法和对待方式可能不同,一些社会强调保护和尊重自然,而其他社会可能更侧重于经济增长。
这种多元性需要我们尊重不同的观点,并寻求平衡各种需求。
**7. 全球性**最后,环境的性质是全球性的。
环境的诠释

环境的诠释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周围自然和社会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的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等自然要素的总体。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环境具有多样性。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十分复杂多样,包括了高山、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种地形和地貌。
不同的地理环境具有不同的气候、植被和动物种类,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自然环境具有动态性。
自然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气候、地质、生物等要素都在不断变化和演化。
例如,气候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地质构造会引发地震和火山喷发,生物种群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适应和演化。
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自然环境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遭受破坏。
过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过度开发资源等行为会导致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土壤退化和生物灭绝等问题,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性。
自然环境具有互动性。
自然环境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动物提供氧气;动物通过食物链的形式相互依存,维持着生态平衡。
除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制度、文化、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等要素的总体。
它对人们的行为、思维和价值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环境具有多元性。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社会环境具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
这些多样性使得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社会环境具有变动性。
社会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系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在不断变革和调整。
例如,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社会环境具有相互依存性。
不同的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相互依存、相互合作。
例如,人们通过交流和合作形成社会网络和组织,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分配。
环境的功能与基本特征

环境的功能与基本特征人类生活的环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环境不仅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还扮演着许多重要角色,为我们提供各种功能和基本特征。
本文将探讨环境的多重功能和其基本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我们与之相互作用的世界。
## 1. 生存的根本首先,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我们的生活所依赖的食物、水源和空气都直接受环境的影响。
土壤的肥沃程度、水质的纯净度以及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都是环境中的基本特征,它们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没有一个健康的环境,人类将无法维持生命。
## 2. 提供资源环境不仅提供了我们生存所需的基本要素,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我们的生活和经济。
森林、草地和水域等自然资源为我们提供木材、食物、纤维和能源。
这些资源是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形成了环境的一个重要功能。
## 3. 生态平衡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和生态系统共同维持了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是环境的一个基本特征,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当我们破坏这些平衡时,会导致生态危机,对我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产生负面影响。
## 4. 影响气候环境还在地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气、海洋、陆地和冰川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气候模式。
环境中的温度、降水、风向等基本特征决定了我们所经历的气候条件。
气候变化是当前环境问题中最紧迫的之一,它对全球社会和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
## 5. 支持文化与社会环境也在文化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土地利用、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都受环境影响。
此外,环境提供了娱乐和休闲的场所,例如公园、海滩和自然保护区,这些地方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 6. 影响健康环境的质量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空气和水污染、有毒物质的暴露以及生活在不健康的环境中都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因此,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对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 7. 提供美学价值最后,环境提供了美学价值,为我们的视觉和精神享受增添了丰富的元素。
《人类环境》 知识清单

《人类环境》知识清单一、什么是人类环境人类环境,简单来说,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它既包括自然环境,如大气、水、土壤、生物等,也包括社会环境,如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清新的空气让我们能够顺畅呼吸,干净的水源是生命必需,肥沃的土壤孕育着丰富的物产,多样的生物构成了生态平衡的链条。
社会环境则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发展方向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经济状况决定了物质生活的水平和质量,政治制度保障了社会的秩序和公平。
二、自然环境的构成与特点1、大气环境大气是地球的“保护罩”,它由多种气体组成,其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是主要成分。
大气不仅为生物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还能调节地球的温度,阻挡来自太阳的有害辐射。
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雾霾、酸雨等,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威胁。
2、水环境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都被水覆盖,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极为有限。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不仅是水资源的载体,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正困扰着人类。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用水安全。
3、土壤环境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为植物提供养分和生长的空间。
它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组成,具有保水、保肥、通气等功能。
但过度开垦、滥用化肥农药、土壤污染等行为,使土壤质量下降,土地沙漠化、土壤侵蚀等问题不断加剧。
4、生物环境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宝贵财富,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然而,人类活动导致的森林砍伐、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物种灭绝等,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的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社会环境的构成与影响1、文化环境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仰、习俗和传统。
环境的基本特性

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是指人类居住的自然界和人工环境。
它包括地球的大气、陆地、水域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城市、工业区等人工要素。
环境的基本特性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因此我们有责任保护和改善环境。
一、多样性环境的多样性是指地理区域内多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存在。
地球上的环境类型繁多,包括森林、草原、河流、湖泊等。
每个环境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生物群落。
多样性的环境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链的稳定。
二、稳定性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相对平稳的能力。
稳定的环境对人类生活非常重要,它意味着我们可以依赖可持续的资源供应和稳定的气候条件。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的稳定性受到了威胁,例如气候变化和资源匮乏。
三、可持续性环境的可持续性是指环境能够长期维持和支持生命的能力。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使其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人类的需求。
可持续性的环境管理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四、脆弱性环境的脆弱性是指环境受到污染、破坏和变化的敏感程度。
一些环境类型比如湿地和珊瑚礁等非常脆弱,对人类活动的干扰非常敏感。
我们必须对这些脆弱的环境保持尊重,并采取措施减少对其的破坏。
五、互联系统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互联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例如,气候变化可以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而生态系统的改变又会影响气候。
了解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环境。
六、有限性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有限性,并采取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和管理资源。
如果过度开采和浪费环境资源,将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失。
七、适应性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一定范围的变化。
然而,过度的环境变化超出了其适应能力范围,将会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
我们应该倡导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促进环境的适应能力。
结语:环境的基本特性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浅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特征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特征姓名:caohaichuan 学号:专业: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历久而恒新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并以其客观规律为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界。
在世界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全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使人们重新审视对自然的认识,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来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客观规律;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学术界研究中的一个永恒话题, 但由于人们的研究视角不同, 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人侧重从本体论的角度进行研究,强调“自然对人的先在性”;有人侧重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强调“人对自然界的解释与征服”;有人侧重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强调“人对自然有必然的伦理关系”[1]等等。
然而从纯粹的自然界上看,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保护自然资源,尊重自然规律,爱护自然环境,是改善生态环境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能够发展延续的前提条件,人类不能夸大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更不能忽视自然界的力量,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当务之急,如今社会的发展显现出各种各样的不和谐的迹象,不论是自然界本身,还是人类之间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都表现出很多不和谐的现象。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及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阐述。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从存在论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人类环境的基本特征

人类环境的基本特征
人类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多样性:人类环境包括各种自然环境要素,如大气、水、土地、生物等,以及各种社会环境要素,如文化、经济、政治等。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环境系统。
2. 有限性:虽然地球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但人类的需求和活动却不断增长。
这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威胁。
3. 整体性:人类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个环境要素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 动态性:人类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它既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等,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城市化、工业化等。
这些变化可能是缓慢的、渐进的,也可能是突然的、剧烈的。
5. 可持续性: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在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之间找到平衡。
这意味着我们要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总之,人类环境的基本特征要求我们认识到环境的多样性、有限性、整体性、动态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引导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环境的基本特性

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要素:环境中存在着大气、水和土壤等自然要素。
大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土壤则是生物生存和植物生长的基础。
2. 社会要素:环境不仅仅包括自然要素,还包括人类社会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等。
人类活动会导致大气的污染、水源的破坏以及土地的退化等问题。
3. 生物要素: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气体的平衡。
4. 资源要素: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许多资源,包括水源、矿产、森林、土地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过度开发和使用这些资源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5. 循环与平衡: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各种循环和平衡。
例如,水循环可以使水从海洋蒸发形成云,再降落为雨水,然后被植物吸收和蒸发,循环往复。
这些循环和平衡保持了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环境基本特性的简要概述。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展和深入讨论这些特性,以及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自然要素是环境中的基础。
大气、水和土壤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们提供了生物生活所需的气体、水和营养。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气被污染、水源被破坏和土地被退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保护自然要素是保护整个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基础。
其次,社会要素是环境中的重要因素。
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度的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导致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加剧。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森林砍伐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第三,生物要素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气体的平衡。
环境的基本特性

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是指周围事物和条件的总和,与生物和物体进行交互作用的外部空间。
环境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物质组成:环境由各种物质构成,包括气体、液体、固体等。
例如,大气中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地球表面由岩石、土壤、水等组成。
物质的组成直接关系着环境的性质和特点。
二、物理因素:环境的物理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湿度、压力等。
这些物理因素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不同温度下适合生存的生物种类不同,光照强度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行为等。
三、化学因素:环境中的化学因素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无机盐等。
生物体通过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进行作用来获取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同时,一些化学物质的浓度过高或污染会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
四、生物因素: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包括各种生物体的存在和相互作用。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例如,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使得不同物种之间产生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五、时间因素: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中的各个要素会发生变化。
例如,气候季节变化、潮汐的涨落等都是环境随时间变化的表现。
六、地理因素:不同地理位置的环境会有不同的特性。
地球上各个地区由于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环境特点。
例如,高山地区的气温较低,水资源相对较丰富,而沙漠地区的气候干燥,植被稀疏等。
总结起来,环境的基本特性涵盖了物质组成、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时间因素和地理因素等方面。
这些特性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环境系统,对生物和物体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以保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可持续发展。
描述一下环境的意义和性质。

描述一下环境的意义和性质。
描述一下环境的意义和性质
环境是指我们生活、工作和发展的自然和人造条件的总和。
它
包括了我们身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等方面。
环境的
意义和性质对我们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首先,环境的意义在于提供我们所需的资源和条件。
自然环境
为我们提供空气、水、土地等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源,这些资源是
我们生活的基础。
社会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交流、研究、工作和发展
的机会和条件,使得我们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工作环境提供了我们工作所需的设施和条件,使得我们能够高效地
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环境的意义在于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和发展
要求。
其次,环境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潜力。
一个良
好的环境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富饶的土地,使得我
们能够健康和舒适地生活。
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人际关系的
融洽和社交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会促进社会公正和公平的发展。
一
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供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积极的工作氛围,使得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因此,环境的性质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潜力具有重要影响。
总而言之,环境的意义在于提供我们所需的资源和条件,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和发展要求;环境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潜力。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和发展环境,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浅论人类环境的特性

浅论人类环境的特性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特性有四——整体性与局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以及多样性。
首先来看整体性与局域性。
整体性是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局域性是说,在各个不同层次或不同空间的地域,其结构方式、组成程序、能量物质流动规模和途径、稳定程度等都是具有相对的特殊性,从而显示出区域的特征。
这不难理解。
环境的构成多种多样——空气、土壤、水源、植被、大气、人文,而各要素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这些共同才构成了环境,环境不是一个局部的概念,它的组成要素决定了它具有整体性。
再说局域性,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南北差异。
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其环境差异极大。
经纬度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是否临海、是否有山川阻碍,这一系列的局域因素,使得各地方的环境的要素不甚相同,因此各地表现出的环境也就天差地别了。
这一点便是环境的局域性。
再来看环境的变动性与稳定性。
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而环境的稳定性是指,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它总是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
拿某一天来说,从早到晚,该地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空气、植被、人文,甚至这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山川高度也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不管它怎么变化,都始终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下。
这一点与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而环境的变动性与稳定性相互牵制,使得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稳定而又变化,更加适合生物的存在。
再看环境的资源性,它是指,环境中含有众多资源,甚至环境本身都可以作为一种资源。
环境作为一个大概念,很多情况下是被人作为各种资源条件来利用的。
比如煤炭、木材、石油,甚至是水源,山川。
环境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生物生存所需要的资源条件,环境是各类资源的产生地与聚居地,我们各类资源几乎都是从环境中取得的,因此资源性又是环境的另一大特性。
试论人的生态性特征(一)

试论人的生态性特征(一)论文关键词]人生态性特征论文摘要]人的生态性是指人在与其生存环境的互动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特性,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决定了人的生态性蕴含着自然生态平衡协调、社会生态和谐有序、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三层意思。
而其本质就在于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在现实性上,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及自我身心的关系。
一、“生态”的语境学阐释生态一词的涵义有着多种解释,如英国《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中将其解释为:“生物体与环境的适应性互动”。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以及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的反思,“生态”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学科术语,而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被使用,包含了更深层的意思。
(一)“生态”是一种观念。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进而唤醒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生态观念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生态观去思考问题、认识问题,通过生态途径去解决问题。
生态观正在成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自己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
生态观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运用标志着以研究生物为主体的普通生态学向以研究人为主体的人类生态学的扩展,也预示了哲学范式的转变。
人类生态学用生态观观察现实世界、理解现实世界,探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研究人与物理环境、生物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生态”是一种关系。
生态作为具有一定组成要素、按照一定规律动态发展的过程与系统,是生物体与生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关于生物生存条件的关系网,其中包括了生物间关系、非生物间关系、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进行,因此又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关系、空间关系与时空组合关系。
概括而言,所有这些关系可以表述为:在空间的整体上把握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在时间上把握生物体与其环境动态发展的时变关系;在时空关系上把握物种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种种互动关系。
环境问题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各具有什么特点

一、环境问题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各具有什么特点?与人类文明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1、答:从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利弊角度来考察和研究环境,有以下特点:(1)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是部分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所形成的结构以及所呈现出的状态决定。
(2)变动性与稳定性:环境是变化的,具有变动性;环境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稳定性。
二者是共生的,相辅相成的。
(3)资源性与价值性:环境价值源于环境的资源性,环境状态影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向。
2、人类是生态环境的产物,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又是自然生态的改造者,通过社会性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是由人们的生存方式以及生存方式所创造的文明决定的。
不同生产方式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类型。
生态演变是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历史的主轴越靠近当代,导致的生态恶化的人为破坏越明显。
二、分析中西方古代环境保护思想1西方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1)古希腊是在肥沃土地上发展农业,创建文明体系。
大量植被破坏和过度放牧导致生态恶化。
公元前590年左右,梭伦提倡在坡地栽种橄榄、葡萄。
古雅典,种葡萄就发奖金。
(2)罗马共和国后期公元前60年左右,哲学家/诗人卢克莱修意识到意大利的土壤侵蚀及地力耗竭的严重性。
历史学家李维曾探讨过军队的口粮和给养来自何方,但没能从自然环境的破坏中找到原因。
3)西欧西欧文明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
西欧的生态环境一直没有遭到十分严重的破坏,未威胁到西欧文明的延续。
原因:西欧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十分有利于土壤的保持,西欧人长期努力,实施各种使用措施,加固他们的自然基础。
农业分布一直在较好的土地上,林地未被砍伐。
14~15世纪轮作制。
西欧城市环境有污染2.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1)中国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森林、水源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环境特点及意义

(1)环境具有整体性。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由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组成的整体。
(2)环境具有区域性。
不同区域的环境,由于其组成要素不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3)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其中的诸要素在形成相互作用关系之后,会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在没有被破坏时,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4)环境变化的滞后性。
由于环境是多要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如果某一地区的环境受到干扰和破坏,需要通过整个系统的生态和物质循环逐渐表现出来,因此环境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这也是环保工作任务艰巨的原因。
(5)环境的脆弱性。
环境系统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因此必须重视环境保护。
环境的意义主要在于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环境包括人类生存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阶段性特征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阶段性特征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其生存和发展都一直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
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从自然环境仲获取物质和能量,然后又把利用过的物质与能量以废物的方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在不知不觉间,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逐渐构成了一个循环系统,其实质是一种新陈代谢系统,或者说是一种通过人类创造的社会经济机构,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和转化的系统,人们通常称之为人类社会生态系统。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或者说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跨度,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且以后两者的影响更大,甚至于跨越整个生物圈;经由大规模的自然地理环境改动,人类迫使其为满足各种不同需要而服务;但与此同时,人类又必须依赖于自然提供的一切生活资料来维持生产与生活。
人类社会生态系统(或者说是人类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虽然性质迥异于其他的生物生态系统,但是也同样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在该过程中,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模和强度,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效果,都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而变化;据此可将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历史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种植业产生前阶段(旧石器时代)当时古人类以狩猎、捕捞和采集现成食物为生,生活范围极其狭窄,使用的都是一些石器和竹木制作的粗糙的原始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生产活动只能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很小的影响,其中最大的也不过是纵火围猎,但那也是暂时性的,是可以在较短期的时间内慢慢恢复的;它既不会对人类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后果,也不会对人类生存构成任何威胁。
总体来说,在本原始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尚未建立,人类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方式也大体上相近与动物,同样都是依附着自然生存,人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还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人类环境的特性
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特性有四——整体性与局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以及多样性。
首先来看整体性与局域性。
整体性是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局域性是说,在各个不同层次或不同空间的地域,其结构方式、组成程序、能量物质流动规模和途径、稳定程度等都是具有相对的特殊性,从而显示出区域的特征。
这不难理解。
环境的构成多种多样——空气、土壤、水源、植被、大气、人文,而各要素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这些共同才构成了环境,环境不是一个局部的概念,它的组成要素决定了它具有整体性。
再说局域性,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南北差异。
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其环境差异极大。
经纬度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是否临海、是否有山川阻碍,这一系列的局域因素,使得各地方的环境的要素不甚相同,因此各地表现出的环境也就天差地别了。
这一点便是环境的局域性。
再来看环境的变动性与稳定性。
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而环境的稳定性是指,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它总是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
拿某一天来说,从早到晚,该地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空气、植被、人文,甚至这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山川高度也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不管它怎么变化,都始终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下。
这一点与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而环境的变动性与稳定性相互牵制,使得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稳定而又变化,更加适合生物的存在。
再看环境的资源性,它是指,环境中含有众多资源,甚至环境本身都可以作为一种资源。
环境作为一个大概念,很多情况下是被人作为各种资源条件来利用的。
比如煤炭、木材、石油,甚至是水源,山川。
环境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生物生存所需要的资源条件,环境是各类资源的产生地与聚居地,我们各类资源几乎都是从环境中取得的,因此资源性又是环境的另一大特性。
最后是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环境的种类多种多样,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这一点由环境的组成要素决定,不同的经纬度,不同的地理位置,甚至同一地点的四季,其环境都千差万别。
环境的构成要素多样且复杂,每一个构成要素的变化都会导致环境种类的变化。
也正因为构成要素众多,各要素间不同的排列组合对应这各类不同的环境条件。
因此,多样性也是环境的特性之一。
总之,环境的组成要素的复杂性与变化性决定了环境自身的四大特性。
那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四大特性呢?研究它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研究环境的整体性是为了全面的了解环境本身,站在全局的角度,只有对事情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提出解决方案。
而研究局域性是为了细致的了解环境,化大为小,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地域的特点,合理的提出解决方案。
研究环境的变动性与稳定性,可以知道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从而确定今后的环境保护限度。
环境的资源性是为了帮助人类更好的开采资源,方便快捷的找到满足自身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研究环境的多样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环境,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更好的保护环境。
环院2014级
赵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