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高考复习精品试题汇编(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皇帝,处于对当时政治机构的不信任,往往会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
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进而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

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A。

秦始皇设置御史大夫B。

汉武帝设立中朝
C。

宋太祖设置参知政事D。

雍正设立军机处
25.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我国古代某项经济制度时说:“(其)
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政府推行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社会生产以增加财政收入 B.抑制土地兼并以安辑流亡百姓
C.剥夺地主土地并划归农民所有 D.发展农耕经济向封建制度转型
26. 清朝前期实行“文字狱”,知识分子为躲避迫害,致力于古籍
的整理和考证,“训诂考据”成为学术的主流;清朝后期,“经世致用”则成为学术主流。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内乱不止外患又至B。

反清复明思想抬头
C.西方科技传入中国D。

科举考试制度废除
27. 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曰:“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
际,君臣交祸之据,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
而浮尸者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A. 强调近代转型必然导致流血牺牲
B. 反对法国革命采取暴力手段夺权
C.揭示法国政体演变的曲折过程
D.规劝光绪皇帝主动变革防止社会动荡
28.针对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国舆论多希望日胜俄败,如有人在《中外日报》上撰文指出:“我国十余年来,每言及专治立宪之问题,辄曰:专职既不足以立国,何以俄国人富强如此?自有此战,而此疑释矣。

”其用意在于
A。

遏止革命浪潮B.驱赶欧洲势力C.推动清朝革新D.维护清朝统治
29。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进行革命总结时认为,“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一样扭扭捏捏地搬进了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

这表明他主张中共应
A。

在农村开辟根据地B。

积极开展武装斗争
C。

独立领导中国革命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0.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

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人民政府
A.实行统购统销
B.加快土地改革
C.兴办公共食堂
D.实行三大改造
3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尽管强调妇女教育的重要性,但新教仍然强调妇女生理和精神方面的缺陷与软弱,强调她们在婚姻中的顺从地位……而且,文艺复兴时代的国家认为,对父亲的遵从是对国家法律和社会治安的一种担保。

父亲是家中的头,如同君主是国家的头一样.这说明
A.中学西传以后儒家主流思想影响西欧
B。

传统思想浓厚尚未形成男女平等意识
C.神权高于君权影响到当时的家庭关系
D.经过思想解放人文主义观念深入人心
32.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这表明
A.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府取代的必然性
B.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
C.美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
D.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
33.列宁曾说:“我们(俄国)的革命是开头容易,继续困难;而西方的革命是开头困难,继续容易。

”俄国十月革命“开头容易”
的原因是
A.各种矛盾激化B.民主政治完备C.专制传统深厚D.工业革命完成34.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和苏联都发生了农民大规模屠宰牲畜的行为,这些现象
A.都是政府决策失误的表现B.都对当时产生了消极影响
C.都是经济危机的发生所致D.都与国家政策的调整有关
35.右图为1973 年某国际组织成员国示意图,下列关于当时该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欧元是各成员国内部使用的统一货币
B. 是美国用以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工具
C.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D。

成员国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合作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

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 摘编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材料二这些哲人(欧洲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

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更准确地说,哲人们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地决定人类的命运这种传统的信仰。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和各自强调的侧重点。

(不得照抄原材料).(8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欧洲启紫运动的主要思想成果(不得照抄原材料),说明它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11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思想家主张的相同点及在各自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6分)
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冷战结束后》相时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的力量呈现出两幅画面.第一幅是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西方是唯一在其他各个文明或地区拥有实质利益的文明,也是唯一能够影响其他文明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的文明.其他文明中的社会通常需要西方的帮助来达到其目的和保护其利益。

关于西方的第二幅图画却与这第一幅画面大不相同。

那是一个衰落的文明,相时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力量正在下降。

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

西方越来越关注其内部问题和需求,因为它面临看很多社会问题.经济力量正在迅速转移到东亚,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开始向东亚转移.其他社会很快不情愿接受西方旨意和容忍其说教,西方的自信和支配意志也会随之消失。

一摘编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地位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5 、46 、47 、48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作答时,请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编号后的方框涂黑。

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16 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 倍。

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诸侯们几乎都从路德的理论中读出了政府权力和威信的扩张。

一个在德意志的一个小角落里进行的宗教研究,竟然和许多群体的利益及其热望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材料二试看欧洲的宗教革新运动的历史。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约翰高尔文(John Calvin)等人起来革新宗教,本来是因为他们不满意于罗马旧教的种种不容忍,种种不自由。

但是新教在中欧、北欧胜利之后,新教的领袖们又都渐渐走上了不容忍的路上去,也不容许别人起来批评他们的新教条了……宗教革新运动原先的目标是要争取“基督教的人的自由"和“良心的自由”,何以高尔文和他的信徒们居然会把一位独立思想的新教徒用慢慢的火烧死呢?何以高尔文的信徒柏时竟会宣扬“良心的自由是魔鬼的教条"呢?
-- 胡适《容忍与自由》(l)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9 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
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 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丈献一《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

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 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等权利。

第三、四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

第五章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l)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的进步性.(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不同点。

(9分)
47。

(15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35 年立法规定强制性武器禁运,对任何军事冲突中的入侵方和受害方一视同仁,并授权总统警告美国公民,乘坐参战国船只旅行风险自负.……1936年的中立法延长了这些条款的期限。

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
——摘编自布林克利《美国史》等材料二总统认为有利于国防时,他在能取得生产所需要的资金范围内,可以批准为任何国家的政府生产和采购任何防御物资;只要总统认为该国的防御对美国的防御是必不可少的,(总统也可以)出售、划拨、交换、租借或另行处置任何此类防御物资给任何此类政府。

—-美国国会第1776 号案(《租借法案》)(1941年3月11日)(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和修改中立法的原因。

(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修改中立法与实施《租借法案》的影响(7 分)
48。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贞观元年,关中大饥,斗米值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太宗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

及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 《贞观政要》材料二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唐太宗感觉长安夏天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

七月,他又嫌宫室狭小,不能尽显大唐威仪,又重修了玉华宫。

玉华宫的建筑是“苞山络野",耗费以亿计。

―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存百姓”思想的形成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简评唐太宗.(6 分)
(1)共同点: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分)
各自侧重点: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天下祸乱之源;顾炎武反对中央(天子)过分集权;王夫之抨击家天下(或权利世袭)的弊端。

(6分,不得照抄原材料)
(2) 思想成果:主张自由主义;反对教会独裁,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等.(6分,不得照抄原材料)
说明: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使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准备。

(5分)
(3) 相同点:都对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带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2分)作用:前者为后来的社会转型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2分)后者则全面描绘了资产阶级的国家蓝图,推动欧美主要国家完成从专制到民主的社会转型.(2分)
41.(12分)
评分说明:观点准确3分,史实论证9分,列举至少3个史实。

示例1:冷战结束后,西方仍将在很长时期里处于世界优势地位并影响其他文明。

史实举例:主宰国际经济秩序;高科技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军事实力强大;冷战结束后,东欧和苏联的瓦解,消除了西方战后以来最强劲的对手。

示例2:相对于其他文明的崛起,西方力量呈现出发展的颓势。

史实举例:面临着经济增长缓慢,巨大财政赤字,经济风险加大;失业、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职业道德下降;吸毒犯罪等社会问题。

示例3:文明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逐步的、无情的、也是根本的变化.史实举例:亚洲经济持续增长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印度、中国、东盟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俄罗斯强势回归大国行列;拉美和亚洲也在加快发展步伐.
45。

(15分)
(1)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罗马教廷与世俗封建主争夺对德国的控制权;天主教会控制着人民的思想.(6分)(2)冲击了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思想障碍;新教也为人们设立了新的思想权威和精神枷锁。

(9分)
46.(15分)
(1)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人民的权利,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
以君主立宪制代替君主专制;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
进程.(6分,任答3点即可)
(2)前者是在民主革命风潮背景下由清政府颁布的,后者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背景下,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
前者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后者的目的是确立民主共和制度,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前者内容具有专制色彩,后者确
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前者维护了君权,后者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民主共和与责任内阁制.(9分,任答3点即可)
47。

(15分)
(1) 实施原因:长期以来奉行“孤立主义”思想的影响;中立自保,避免介入欧洲战事。

(4分)修改原因;法西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越来越大;保障美国自身利益的需要。

(4分)
(2) 1939年修改中立法,实际上为掌握着制海权的英国购买军火提供了方便;1941年的《租借法案》施行与反法西斯国家,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7分)
48。

(15分)
(1) 吸取隋亡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
维护统治的需要;自然灾害严重。

(9分,任答3点即可)(2)前期与民休息,励精图治,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大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后期滋生享乐意识,大兴土木,消耗了财力。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