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及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九、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Cháo shī
bí zi
liè rén
chì bǎng
(
)(
)
(
)(
)
(二)、照样子,写词语。
1.雾蒙蒙(ABB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闻了又闻(×了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最后,在引导学生“我茫茫然地望着凝(nínɡ)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wù)立的父亲。” 这一句话的时候,根据学生喜欢表演、善于模仿的天性,我运用情境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扮 演“茫然的我”和“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迎合了孩子们喜欢表演、善于模仿的天 性,于是他们很主动地投入到情境的表演中,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理解了“茫茫然、凝 神静气、兀立”这三个词的意思,同时还体会到了父亲和“我”的情感,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一 个自由表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和创造能力。
这一环节我重在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语和句子。
首先,抓住重点句“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 了又闻。”我引导学生对重点词“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这三个词语进行品析,让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自己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从而领悟到这三个词语表现了父亲观察的 认真细致。
接下来品读“‘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和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 怕惊动鸟。”,我主要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等朗读指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品读 ,鼓励学生读出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读中 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这样的读书过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性、张扬学生的个 性。
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潮湿 鼻子 猎人 翅膀 (二)、1.示例:白茫茫 绿油油 亮晶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父亲、树林和鸟》板书
看鸟 动
闻 鸟 味 爱护动物
听 鸟 歌 保护大自然
知鸟
快活与危险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三)、细读探究,体会情感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 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 多样,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 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三)、用“√”选出括号里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浓(雾 务)
发(科 抖)
(猎 借)人
(汲 吸)收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息。(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你的理由。
(1)父亲喜欢树林和鸟。具体理由见上面的“问题概括”。
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 【教法]: 首先,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 重点运用朗读指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和解读,激励学生 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并感受人鸟亲如一家的美好情境。
[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 准》的要求,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 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情境表演法,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 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课外延伸,明理导行
这一环节,我布置了两个任务,第一是读一读,第二是写一写。
1.读一读:课文接近尾声时,我让学生带着对鸟和对父亲的喜爱再次朗读课文。目的是让学 生从整体上再次感受以及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2.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使学 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想对课文中的父亲、作者、 树林或者鸟儿说的话写下来,然后一起来分享。并在轻松、愉快的配乐中结束这节课。(配 乐班瑞拉《大自然情诗》)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三课时《 父亲、树林和鸟》。这 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但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保护 鸟或是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描写父亲对树林里的鸟的认真观察的过 程以及父亲和“我”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树林里的动静、闻树林里的气味 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使我们感受 到人与鸟是那么地亲密无间,领略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把金钥匙,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走进求知的殿堂。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配乐读诗,欣赏《画》景(配乐 班瑞拉《大自然情诗》)。(这首诗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可以引导学生复 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之作,简单而又耐人寻味,诗中有山 有水,有花有鸟,构建了一幅“人来鸟不惊”的图画。我将从彼“人来鸟不惊”之画引 到此“人鸟合一”的画面,起到以旧知带新知的作用。
二、说学情
孩子们已经有三年的学习经历,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在阅读和习作过程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的习惯,具备了朗读课 文的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体会重要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本课词语,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父亲爱鸟的情感。
本节课 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大胆想象,创意表达
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用 各种不同方式表扬、鼓励学生。比如,用眼神、动作、激励性的语言等。
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的方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 能动性。我通过课题,启发学生谈话,促使学生开始进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处于一种最佳的 学习状态中。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 情入境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读和交流中独立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熏陶作用”,在体会鸟的快活、欢歌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课 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鸟儿欢叫的场景,融入树林和鸟的世界,同时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融洽。
此外,在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情感之后,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亲和“我”的对话。这充分展 现了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更增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多音字: 朝cháo (朝着)zhāo (朝夕) 六、近义词: 喜欢一一喜爱 幽深一一幽静 舒畅一一舒服 快活一一快乐 惊愕一一惊讶 一瞬间一一 一刹那 七、反义词: 喜欢一一讨厌 黎明一一黄昏 潮湿一一干燥 沉重一一轻松
八、我会写:
朝cháo(唐朝、朝代、朝前) 雾wù(大雾、迷雾、雾蒙蒙) 蒙méng(雾蒙蒙、空蒙、蒙蒙细雨) 鼻bí(鼻子、鼻腔、鼻孔) 总zǒng(总是、总结、汇总) 抖dǒu(抖动、发抖、精神抖擞) 露lù(露水、露珠、白露) 湿shī(湿气、湿地、湿淋淋) 吸xī(呼吸、吸烟、吸尘器) 猎liè(猎人、打猎、猎物) 翅chì(展翅、翅膀、插翅难逃) 膀bǎng(翅膀、肩膀、膀大腰圆) 重zhòng(沉重、重量、稳重)
2.“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两 句话中的“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前面一个是父亲听到鸟的歌唱时说的,表明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 后一个是我对父亲的赞扬,赞扬父亲深深地爱鸟情怀。
3.父亲是怎么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的?
没有风叶子却在动,说明树上有动物。鼻子闻到有鸟味,说明树上的动物是鸟,还 很多。
作者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上上下下” “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形象的表现出 父亲观察得非常仔细,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十分熟悉,为下文做出铺垫。
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父亲比作直立的树,形象表现出此时 一动不动的父亲聚精会神的样子,与我的茫茫然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对鸟的喜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感受“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的具体体现, 激发学生爱鸟护鸟以及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
解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激发学生爱
二、课文主题:
本文叙述了父亲带“我”从滹沱河岸上的树林表走过,亲身感受到父亲喜欢树林和爱歌唱的鸟 的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三、我会认: 黎lí(黎明、黎民、黎民百姓) 凝níng(凝视、凝神、凝结) 畅chàng(舒畅、畅谈、畅所欲言) 瞬shùn(一瞬间、转瞬、瞬息万变)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概括父亲一生最喜欢的树林和歌唱的鸟。 第二部分(2-23):具体写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
十一、问题归纳:
1.文中关于“我”没有看到鸟飞、没有听到鸟叫、没有找到动着的叶子、更 没有闻到鸟味的几处描写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这几处描写是表现我通过自己的观察来验证父亲说的话的反应,我的 一无所获衬托出父亲对鸟的了解、熟悉,表明这是父亲经常的、仔细地观察 鸟的经验积累,深切真实地体现出父亲对鸟的热爱。
(二)、回顾课文,整体把握
由于上节课已经和学生初步感受了这篇课文,于是我便开门见山地提出要求:请同学 们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充分发挥了学 生的总结概括能力,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这一回顾,也让学生重温了上节课所学内容,牢 固所学知识。
2023-2024年部编版语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三课时《 父亲、树林和鸟 》说课稿和知识点汇总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三 课时《 父亲、树林和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 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及答案这九个 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九、理解词语: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幽深 :(山水、树林、宫室等)深而幽静。 凝神静气:集中精神,静下心来。 兀立:直立。 热腾腾:形容热气蒸腾的样子。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一瞬间: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惊愕:吃惊而发愣。
十、句子解析:
1.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 又闻。
2.看了又看 说了又说 想了又想 (三)、雾√ 抖√ 猎√ 吸√ 四、1.我闻到气息。
2 .示例:秋雨像圆圆的珍珠,敲敲打打落在地上。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三课时 《父亲、树林和鸟》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一、作者介绍:
牛汉(1923—2013),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1940 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 执行副主编。曾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九、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Cháo shī
bí zi
liè rén
chì bǎng
(
)(
)
(
)(
)
(二)、照样子,写词语。
1.雾蒙蒙(ABB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闻了又闻(×了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最后,在引导学生“我茫茫然地望着凝(nínɡ)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wù)立的父亲。” 这一句话的时候,根据学生喜欢表演、善于模仿的天性,我运用情境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扮 演“茫然的我”和“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迎合了孩子们喜欢表演、善于模仿的天 性,于是他们很主动地投入到情境的表演中,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理解了“茫茫然、凝 神静气、兀立”这三个词的意思,同时还体会到了父亲和“我”的情感,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一 个自由表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和创造能力。
这一环节我重在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语和句子。
首先,抓住重点句“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 了又闻。”我引导学生对重点词“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这三个词语进行品析,让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自己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从而领悟到这三个词语表现了父亲观察的 认真细致。
接下来品读“‘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和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 怕惊动鸟。”,我主要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等朗读指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品读 ,鼓励学生读出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读中 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这样的读书过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性、张扬学生的个 性。
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潮湿 鼻子 猎人 翅膀 (二)、1.示例:白茫茫 绿油油 亮晶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父亲、树林和鸟》板书
看鸟 动
闻 鸟 味 爱护动物
听 鸟 歌 保护大自然
知鸟
快活与危险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三)、细读探究,体会情感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 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 多样,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 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三)、用“√”选出括号里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浓(雾 务)
发(科 抖)
(猎 借)人
(汲 吸)收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息。(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你的理由。
(1)父亲喜欢树林和鸟。具体理由见上面的“问题概括”。
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 【教法]: 首先,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 重点运用朗读指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和解读,激励学生 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并感受人鸟亲如一家的美好情境。
[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 准》的要求,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 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情境表演法,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 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课外延伸,明理导行
这一环节,我布置了两个任务,第一是读一读,第二是写一写。
1.读一读:课文接近尾声时,我让学生带着对鸟和对父亲的喜爱再次朗读课文。目的是让学 生从整体上再次感受以及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2.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使学 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想对课文中的父亲、作者、 树林或者鸟儿说的话写下来,然后一起来分享。并在轻松、愉快的配乐中结束这节课。(配 乐班瑞拉《大自然情诗》)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三课时《 父亲、树林和鸟》。这 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但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保护 鸟或是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描写父亲对树林里的鸟的认真观察的过 程以及父亲和“我”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树林里的动静、闻树林里的气味 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使我们感受 到人与鸟是那么地亲密无间,领略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把金钥匙,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走进求知的殿堂。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配乐读诗,欣赏《画》景(配乐 班瑞拉《大自然情诗》)。(这首诗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可以引导学生复 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之作,简单而又耐人寻味,诗中有山 有水,有花有鸟,构建了一幅“人来鸟不惊”的图画。我将从彼“人来鸟不惊”之画引 到此“人鸟合一”的画面,起到以旧知带新知的作用。
二、说学情
孩子们已经有三年的学习经历,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在阅读和习作过程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的习惯,具备了朗读课 文的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体会重要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本课词语,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父亲爱鸟的情感。
本节课 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大胆想象,创意表达
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用 各种不同方式表扬、鼓励学生。比如,用眼神、动作、激励性的语言等。
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的方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 能动性。我通过课题,启发学生谈话,促使学生开始进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处于一种最佳的 学习状态中。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 情入境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读和交流中独立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熏陶作用”,在体会鸟的快活、欢歌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课 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鸟儿欢叫的场景,融入树林和鸟的世界,同时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融洽。
此外,在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情感之后,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亲和“我”的对话。这充分展 现了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更增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多音字: 朝cháo (朝着)zhāo (朝夕) 六、近义词: 喜欢一一喜爱 幽深一一幽静 舒畅一一舒服 快活一一快乐 惊愕一一惊讶 一瞬间一一 一刹那 七、反义词: 喜欢一一讨厌 黎明一一黄昏 潮湿一一干燥 沉重一一轻松
八、我会写:
朝cháo(唐朝、朝代、朝前) 雾wù(大雾、迷雾、雾蒙蒙) 蒙méng(雾蒙蒙、空蒙、蒙蒙细雨) 鼻bí(鼻子、鼻腔、鼻孔) 总zǒng(总是、总结、汇总) 抖dǒu(抖动、发抖、精神抖擞) 露lù(露水、露珠、白露) 湿shī(湿气、湿地、湿淋淋) 吸xī(呼吸、吸烟、吸尘器) 猎liè(猎人、打猎、猎物) 翅chì(展翅、翅膀、插翅难逃) 膀bǎng(翅膀、肩膀、膀大腰圆) 重zhòng(沉重、重量、稳重)
2.“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两 句话中的“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前面一个是父亲听到鸟的歌唱时说的,表明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 后一个是我对父亲的赞扬,赞扬父亲深深地爱鸟情怀。
3.父亲是怎么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的?
没有风叶子却在动,说明树上有动物。鼻子闻到有鸟味,说明树上的动物是鸟,还 很多。
作者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上上下下” “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形象的表现出 父亲观察得非常仔细,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十分熟悉,为下文做出铺垫。
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父亲比作直立的树,形象表现出此时 一动不动的父亲聚精会神的样子,与我的茫茫然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对鸟的喜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感受“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的具体体现, 激发学生爱鸟护鸟以及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
解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激发学生爱
二、课文主题:
本文叙述了父亲带“我”从滹沱河岸上的树林表走过,亲身感受到父亲喜欢树林和爱歌唱的鸟 的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三、我会认: 黎lí(黎明、黎民、黎民百姓) 凝níng(凝视、凝神、凝结) 畅chàng(舒畅、畅谈、畅所欲言) 瞬shùn(一瞬间、转瞬、瞬息万变)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概括父亲一生最喜欢的树林和歌唱的鸟。 第二部分(2-23):具体写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
十一、问题归纳:
1.文中关于“我”没有看到鸟飞、没有听到鸟叫、没有找到动着的叶子、更 没有闻到鸟味的几处描写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这几处描写是表现我通过自己的观察来验证父亲说的话的反应,我的 一无所获衬托出父亲对鸟的了解、熟悉,表明这是父亲经常的、仔细地观察 鸟的经验积累,深切真实地体现出父亲对鸟的热爱。
(二)、回顾课文,整体把握
由于上节课已经和学生初步感受了这篇课文,于是我便开门见山地提出要求:请同学 们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充分发挥了学 生的总结概括能力,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这一回顾,也让学生重温了上节课所学内容,牢 固所学知识。
2023-2024年部编版语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三课时《 父亲、树林和鸟 》说课稿和知识点汇总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三 课时《 父亲、树林和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 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及答案这九个 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九、理解词语: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幽深 :(山水、树林、宫室等)深而幽静。 凝神静气:集中精神,静下心来。 兀立:直立。 热腾腾:形容热气蒸腾的样子。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一瞬间: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惊愕:吃惊而发愣。
十、句子解析:
1.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 又闻。
2.看了又看 说了又说 想了又想 (三)、雾√ 抖√ 猎√ 吸√ 四、1.我闻到气息。
2 .示例:秋雨像圆圆的珍珠,敲敲打打落在地上。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三课时 《父亲、树林和鸟》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一、作者介绍:
牛汉(1923—2013),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1940 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 执行副主编。曾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