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缨杜鹃种子萌发与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缨杜鹃种子萌发与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本研究以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为试验材料,从种子萌发和组织培养两方面探索马缨杜鹃繁殖的有效途径。
种子萌发采用不同浸种方式和贮藏条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宜马缨杜鹃种子的浸种方式和贮藏条件;组织培养以马缨杜鹃茎尖、茎段及无菌苗的茎尖、茎段、叶片、根为外植体,着重研究培养需要的最适培养基类型和培养程序,以及培养过程中防止污染和减轻褐变的措施,建立起马缨杜鹃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体系。
马缨杜鹃种子萌发及组织培养体系各环节的研究结果如下:(1)0.5%硼酸溶液、室温蒸馏水、30℃蒸馏水浸种24h均能提高马缨杜鹃种子发芽率,但以0.5%硼酸溶液浸种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71.08%和22.9%,同时,在相同浸种处理下,以马雄山居群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对马缨杜鹃种子进行短期贮藏时,室温贮藏条件是较适合的方法,长期贮藏时,冷藏贮藏条件是较适合的方法。
(2)种子无菌发芽的最适培养基为:1/4MS + KT 1.0mg/L +水解酪蛋白300mg/L,其中蔗糖25g/L,卡拉胶5g/L,45天后发芽率为73.33%。
(3)细胞分裂素的筛选:1.0mg/L的6-BA和KT能促进外植体的顶芽伸长和腋芽萌发,但未见增殖,而且在试验中未发现6-BA对马缨杜鹃有毒害作用;0.2mg/L 的TDZ虽然不能促进马缨杜鹃茎段腋芽的萌发,但能够使其它外植体直接诱导出丛生芽和形成较多愈伤组织。
(4)外植体选取:以幼嫩无菌苗为接种材料时,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的成活率和增殖率高;而以野生马缨杜鹃植株为外植体时,枝条中部及下部腋芽作为外植体,对减轻污染有较好的效果,外植体采集最佳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切取茎尖时,较大的组织效果较好。
(5)外植体消毒:马缨杜鹃种子萌发的小苗,采用0.1%升汞+吐温2~3滴溶液
消毒15min;野生马缨杜鹃茎尖,先用70%酒精表面消毒20s,再用0.1%升汞+吐温2~3滴溶液深层消毒10min;野生马缨杜鹃茎段,先用70%酒精表面消毒30s,再用0.1%升汞+吐温2~3滴溶液深层消毒15min。
(6)继代增殖:WPM + TDZ 0.8mg/L + IBA 0.2mg/L + KT 0.0mg/L为诱导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比,60天时丛生芽平均增殖倍数可达6.22。
(7)适合无菌苗茎尖及茎段丛生芽诱导的培养基配方组合为:WPM +
TDZ0.8mg/L + IBA 0.2mg/L + KT 0.0mg/L,60天时丛生芽平均增殖倍数可达6.51。
(8)适合无菌苗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配方组合为:WPM + TDZ 0.1mg/L + IBA 0.2mg/L + NAA 0.2mg/L,60天后,诱导率为62.22%;适合诱导无菌苗叶片愈伤组织出芽的培养基配方组合为:WPM + TDZ 0.2mg/L + IBA 0.4mg/L + NAA 0.0mg/L,60天后,出芽率为70.59%,平均芽个数为7.25个。
(9)适合丛生芽伸长培养的培养基配方组合为:WPM + KT 0.5mg/L + GA3 2.0mg/L + AC 0.1%,45天后,芽平均生长量为3.3cm。
(10)适合丛生芽芽苗壮苗培养的培养基配方组合为:WPM培养基。
(11)适合马缨杜鹃组织培养苗生根的培养基配方组合为:1/2WPM + NAA
0.5mg/L + IBA 2.0mg/L + AC 0.2% +蔗糖10g/L,90天后,生根率为100%,平均根数为16.6条,平均根长为2.92cm。
(12)炼苗移栽基质以腐质土:园土:珍珠岩=1:1:1效果最好,移栽存活率可达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