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日本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日本观
幕府的保守愚昧和社会上国民意识的觉醒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黑船事件”前后还有两件事情影响了日本未来的走向,一件是鸦片战争。
满清贵族当事人倒很快地“好了伤疤忘了痛”,人家日本上下却为此出了上百种通俗读物,如《鸦片始末》、《阿片乱记》、《夷匪犯境录》、《清英近世谈》、《鸦片风说书》等被大量翻刻,广为流传。
这些书籍的传播使日本上至幕府官员、大名诸侯、各级武士,下至普通民众将美梦做成了噩梦。
日本向推中国为“理想的国土”、“圣贤的国土”、“强盛之国”,然而,堂堂的“天朝大国”居然不堪一击,竟然被远隔重洋、曾被视为“夷狄小邦”的英国打败。
日本知识分子问道:“西洋各国精研学术,国力强盛,就是周公孔子之国,都被它们掠夺,你想这是什么缘故?”连幕府的奏折中,都要“……放弃历来称外国为犬羊夷狄的愚论;改良以往取法于中国的朝仪;依据万国通例所规定的仪节,召见各国代表”。
这些读物很好地在日本普及了一回“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育。
另外一件是《海国图志》。
1843年,50卷本《海国图志》之花在大清国的土地上开放。
魏源的《海国图志》涵盖了当时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没想到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1851年,一艘中国商船驶入日本长崎港,日本海关官员在对这艘船例行检查时,从船上翻出三部《海国图志》。
日本人如获至宝。
前后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到1859年,这部书的价格竟然比最初飙升了3倍之多。
当时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成了日本强盛的催化剂。
日本人有一个特点,一旦认准了一件事,便一条道走到“黑”。
当日本刚刚打开大门,也就是明治维新后的二百多天,人家就学着西洋国的做派来叩大清国的门了。
这
正像《筹办吏务始末》所说,“日本资本主义在一登场的时候,就扮演了帝国主义的角色”。
但是大清国的臣民对这个昔日的东夷还停留在过去的印象中。
《中国史中的日本像》一书中,将当时中国人的日本观从古至今进行了概括:隋朝以前朝贡时代的“宝物之岛”;遣隋遣唐使时代的“礼仪之邦”;元明时期的“海贼倭寇”;近代以来的“西学之师”。
本文摘自:《绝版李鸿章》,作者:张社生,出版社:文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