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措施:一是利用前面情景图所提供的乘车素材引出两位数加法计算;二是充分利用一年级所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旧知识,从口算过渡到笔算,有利于密切口算和笔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中感受两位数加整十数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三是利用小棒图协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进位加法部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二是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

例3仍然利用了乘车的素材,为了突破进位的难点,教材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小棒10根变成1捆的过程,非常直观地反映出个位上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

教科书还在第11页的虚线框里说明个位上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以后怎样在和的个位上写数。

教材这样编排,一方面突出了进位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又将在前面不进位加法中学习的对位、从个位加起和进位等贯穿起来,为后面总结笔算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

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直接表现计算法则的做法,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由大家共同从前面的实际计算中总结出计算方法。

这样不但总结出从个位加起,学生在讨论中还发现“也能够从十位加起”,从而体现出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材没有给出加法法则的名称,而是提示学生思考“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其目的在于淡化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而注重学生对两位数加法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编排。

本节包括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和使用100以内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三方面的内容。

在两位数减法以前,教材安排了一幅“北京赢了”的情景图,画面上不但有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场面,同时还有四个申办城市所得的票数。

情景图一方面为实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良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为后面教学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提供了实际背景,将枯燥的数据赋予振奋人心的实际意义。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有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基础,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所以教材只安排了一道例题,例题重点解决如何对位和计算顺序的问题。

例题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从口算引入笔算,一方面体现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现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

为了突出列减法竖式的重点,教材在例1的编排上采用三个措施:一是安排了直观图,让学生从图上直观地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法;二是用虚线框表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顺序,让学生全面了解“56-22”的笔算过程;三是在例题计算后面让学生思考“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进一步提示学生列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

退位减法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其计算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例2和例3的重点都是突出如何退位的问题,例2通过小棒图向学生完整地体现出“56-18”的笔算过程,在其计算过程中配合小棒图着重向学生介绍退位的方法,例3则着重解决被减数个位是
0如何退位的问题,让学生切实懂得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10减4”。

对于笔算减法计算方法的总结,教材仍然采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实行,同时淡化了法则的文字表述,重点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提醒学生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教科书第23页安排了用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内容,通过学生观察黑板上不同班得小红旗的统计图引出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把统计知识和计算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编排。

本节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加减法估算。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的综合使用,除计算顺序外没有多少新知识。

加、减法估算主要是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加减法估算,并培养估算的意识。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并且根据摘西瓜和运西瓜的事件引出两道例题,这样编排既能够突出连加、连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有利于学生了解连加、连减之间的联系,并从整体上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教材在例1中把统计和连加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连加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材在全面反映连加法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突出了连加竖式的简便写法,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连加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例2通过运西瓜的情景图引出连减计算,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连减计算。

在例2的计算中教材把口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既有利于增强口算和笔算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的计算中,当某一步能用口算时可直接用口算,不必写出竖式。

这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水平和思维的灵活性是十分重要的。

加减混合计算,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情况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

学生一般都有乘车的亲自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

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这样安排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加减法估算,教材在编写上采用了两个重要措施:一是例题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并用这种事例在实际生活中通常也是通过估算去解决的,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二是通过交流各自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到:估算的方法并不唯一,要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用估算方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估算思路,只要恰当合理都能够。

(4).整理和复习的编排。

教材突出了单元知识的整理,在全面整理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练习七,以全面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提升计算水平。

整理部分主要是整理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且将加法和减法笔算方法联系起来整理,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教材在整理部分也安排用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这主要是进一步突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练习七是一组综合性的练习,重点在于巩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进一步提升计算水平。

【课标要求】
课标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对这个学段提出了具体目标,涉及本单元的主要
在数的运算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3.能实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4.能结合具体情境实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能使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实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

本单元教材除安排了大量的插图外,在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之前还专门安排了情景图,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情景图的作用,用情景图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更是直接建立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上。

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一年级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原有知识基础,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思路直接迁移到笔算中来。

这样,不但能够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去突破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难点,还能够促动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联系,让学生获得100以内减法的整体理解。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理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根据这个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材的编排,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两位数加、减两
【第4课时备课】
北京2008年奥运会盛况空前,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北京申奥时的那段历史吧!那是2001年7月13日,几个申办城市的投票结果出来了(出示画面)
通过画面我们能够看到哪个城市得票最多?(北京)由此说明:北京赢了,我们成功了,这是我们的骄傲。

根据这张统计表,同学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多少票?
教师提问:
该怎样解答呢?
56+22=78
这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你说的非出示金牌榜统计表,观察图,问: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情预测:北京和美国一共得多少块?北京和英国一共得多少块?…美国比俄罗斯多得多少块?美国比北京少得多少块?…. 学生列式,能够用笔算加法解决。

学生计算。

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1)56能够分成50和6,22能够分成20和2,50减
20等于30,6减2等于4,30加4等于34。

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方法,非常好,你真棒!
哪个小组还有其他方法?
(2)22能够分成20和2,56减20等于36,36减2等
于34。

也是采用转化的方法,很好。

其他小组呢?
(3)还能够用数小棒的方式得出结果。

用数小棒的方法,简单易行,非常好!
(4)还能够像加法一样列竖式计算:
5 6
- 2 2
3 4
很好用竖式计算直接,清楚。

那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应注意将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一一对应去减。

(设计意图:遇到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交流,使学生在合作
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掌握。


从同学们的几种方法来看,无论哪种方法,都是用个位
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只要认真思考我们就能找到解决
方法,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是多样的。

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那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单呢?
列竖式算起来容易。

无论那种方法只要同学们能准确计算就达到学习的目的
了。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
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的问题,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解决了。

北京比多伦多多出34票。

原来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北京,是北京的美丽,中国的逐渐强大,才会取得如此的胜利。

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为我们的国家建设出一份力。

(设计意图:在学生展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总结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无论口算还是笔算,都是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减。

在总结的同时,回应前面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一个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同时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 课本18页例1
2. 课本18页“做一做”第1题。

学贵以致用。

既然同学们已经研究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就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几道笔算减法,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生争先恐后解答)
(师指名板演,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及答案)
3.课本18页“做一做”第2题。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48元 36元
你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吗?
(学生认真思考解答)
师巡视并即时指导个别同学。

生板演,解答好的师给予表扬,存有问题给予指正。

3.□里能够填几?2、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小组内交流算法。

3、完成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5、小英捡了32个贝壳,小勇捡了21个贝壳,小英比小勇多捡了多少个贝壳?
开放题:五一节,建强量贩店庆促销,每件玩具优惠6元,几种玩具的价钱如下:
25元 30元 18元根
据上述信息,你能解决什么
问题?
【第5课时备课】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情境图。

师:昨天我们交流了相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了。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

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
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教师有选择的实行板书:
(1) 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教学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会准确计算。

1、计算:43-23= 89-62= 59-5= 92-71=
【第6课时备课】
题图)
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比较了北京和多伦多的票数以及北京和巴黎的票数,我们知道了北京比多伦多多34票,北京比巴黎多38票,除此以外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1)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
(2)多伦多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
你们真棒,提这么多问题,咱们一起来解决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好不好?
你们谁会列算式?
22-18=
你们会列竖式计算吗?
先独立解决,再同桌交流,然后学生板书。

= 59-5= 92-71=
2、出示主题图。

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中国比美国多得多少块金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回答。

.
2 2
- 1 8
4
谁来说一下怎样算?
先从个位算起,2减8不够减从十位借1当作10,10加2等于12.,12减8等于4,在个位上写4,十位上2被借去1还剩1,1减1得0省略不写。

22-18等于4。

你们真棒!老师再找几个同学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引入新知
同学们,这道题我们从十位借1以后个位我们算的几减几呢?
个位算的是12减8。

那你们看这样一道题,
5 0
- 2 4
(设计意图:通过北京申奥这样一个现实情境生成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并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同学们你们先来观察这个题目和上个题目有什么不一样呢?
被减数的个位是0。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被减数个位上是0的退位减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二)1、试练:67-39= 35-8= 81-56= 50-24=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
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与实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课本p19做一做后两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找同学黑板板演。

2.说一说下面各题蝴蝶盖住的是几。

9 4 9 1 9 0 9 0 -2 4 -2 5 -7 0 - 7
0 6 0 3
3. 你们能帮小鸡找到他们的妈妈吗?
先让学生分析题意,然后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10、11题。

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应用环节让学生从基本应用、综合应用实行练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水平,另一方面提升了4、第21页第10题:夺红旗,计时,看那组最快又准确5、第22页第11题:计时做再连线,全班订正
6、青蛙妈妈:我吃了58只害虫。

小青蛙:我才吃了24
16 +27
62
- 19
44
+41
98
- 13
90
- 5
36 +49
91
- 72
30
- 11
90
- 47
19
+24 85 19 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