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琵琶行并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 (从入仕 抱着“为民请 到贬江州 命”“兼济天下”的 司马以前) 宗旨。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品为 《卖炭翁》
后期
(即自贬 江州司马 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 时期,揉和儒家“乐 天知命”道家“知足 不辱”和佛家“四大 皆空”来作“明哲保 身”的法宝。悔恨 “三十气太壮,胸中 多是非”。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扇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白居易名句锦囊
11、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夜筝》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13、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与梦得》 1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15、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琶行》 1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 1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18、银屏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 19、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琵琶行》 2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一个是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知 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 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 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 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已超出 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 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 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 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 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慢慢的越 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 禁暗暗叫绝。
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 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 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 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 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 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 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 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 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慢慢的就听不见了 … …
延伸学习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 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 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 见可感
琵 琶 行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自幼聪慧、苦学文,有 “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 曾任左拾遗,作谏官,46岁上疏获罪, 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下《琵琶行》, 其后升任忠州刺史、杭州太守等,官 至刑部尚书。晚年政治热情减退, “独善其身”,少有佳作。
著有《白氏长庆集》,现存诗 3000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 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风清新自然、 通俗易懂。
读背第三段,思考这段的手法。
自诉身世苦是为了塑造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 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控诉众人的重色轻才 和丈夫的重利寡情,这一部分采用了对照的手法。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年轻貌美
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
独守空船
往日欢笑
今日辛酸
鲜明的对照
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
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歌 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 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反应了封 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 种“曾经沧海”,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 格的成熟美。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涣散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犹豫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 己的天涯沦落之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
白居易
自言本是京城女 出自京城 我从去年辞帝京
名扬京都女艺人 才华出众 才气横溢大诗人
年长色衰嫁商人 落泊失意 犯颜直谏贬江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
【天涯沦落之恨】
回顾全文,拓展主题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仍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以闲适诗和感伤 诗为主。感伤诗: 《长恨歌》《琵 琶行》
闲适诗:《赋得 古原草送别》
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 一种体裁。篇幅较长,句式灵活, 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富于变化, 可多次换韵。
课文分析鉴赏
小序
明年(第二年)
铮铮然(铿锵悦耳地)
年长(年龄增长)
色衰(容颜衰老)
遂(就 )
少小(年轻)
白居易名句锦囊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转徙(辗转迁徙 )
江湖间(各地)
始(才)
感斯人言(被这人的话感动了 )
迁谪意(被贬谪的失意之情 )
因(于是)
凡(共)
小序:扼要交代时、地、人和主要经过,概 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写作动机,定下 了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 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文章结构
浔阳江边夜送客 江心凝听琵琶曲 江上听闻诉身世 同病相怜起感慨 重闻琵琶湿青衫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嘈如急雨 急骤粗重
第一乐段 切如私语 急促轻细

珠落玉盘 纷纭清脆 对
琶 演
第二乐段
莺语花底 泉流冰下
婉转流畅 艰涩难通


声暂歇
第三乐段
银瓶水浆 铁骑刀枪
激越雄浑
曲终
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比喻描摹 声音特点
讨论: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乐声美好的?
1、描摹精彩,比喻形象生动。用一连串比喻来描
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不仅以读者 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 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 ,激发读者的联想 和想象。 2、拟声词让人声临其境。 3、侧面烘托,即通过听者的反应间接表现乐声的 美好,用景物烘托乐声的感染力。 4、情绪的感染。以声带情,以情传声。
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有情。
第一次 送客闻琴
第二次 彼此相见
第三次 却坐促弦
琵琶女三次演奏
(暗写)
(侧面烘托琴技)
“主人忘归客不发”
(明写) (详写)
运用比喻 侧面衬托
(明写) (略写)
(侧面烘托琴技) “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声音描写鉴赏
序曲 调弦 声调 神态 指法 曲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