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
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
B. 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
C. 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
D. 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
【详解】很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不一定能够忽略,不一定能看成质点,如原子很小,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故A错误。

在研究行驶中汽车的运动轨迹时,不考虑汽车的具体形状,故汽车可以看作质点,故B正确;只有物体的满足条件后才能看作质点;并不是都可以看作质点;故C错误;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生活中并不存在;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2.下列物理量为标量的是()
A. 平均速度
B. 加速度
C. 弹力
D. 瞬时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平均速度、加速度和弹力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而瞬时速率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故选D.
3.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科学的研究,否定了亚里士多德错误论断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伽利略
C. 开普勒
D. 胡克
【答案】B
【解析】
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科学的研究,否定了亚里士多德错误论断的科学家是伽利略,故选B.
4.以下计时数指时间间隔的是()
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晚19:00开播
B. 北京八十中高中部早上7:30开始上第一节课
C. 老师没控制好时间,这节课上了41分钟
D. 我得早走,去赶6:00的头班车
【答案】C
【解析】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晚19:00开播,“19:00”是时刻,选项A错误;北京八十中高中部早上7:30开始上第一节课,“7:30”是时刻,选项B错误;老师没控制好时间,这节课上了41分钟,“41分钟”是时间间隔,选项C正确;我得早走,去赶6:00的头班车,“6:00”是时刻,选项D错误;故选C.
5.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B. 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D. 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一定大.
解:A、速度越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根据a=知,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C正确.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时刻,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6.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为v,加速度为a,根据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以下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 V>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B. V<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C. V>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D. V<0,a<0,物体做减速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v0 >0,a< 0,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反,所以物体是做减速运动,故A错误;v0< 0,a >0,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反,所以物体是做减速运动,故B错误;v0 >0,a >0,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所以物体是做加速运动,故C正确;v0< 0,a< 0,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所以物体是做加速运动,故D错误。

所以C正确,ABD错误。

7.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与t的单位分别是m与s,则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A. 和
B. 0和
C. 和
D. 和0
【答案】B
【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与质点的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相对比可以得到,物体的初速度的大小为,加速度为,C正确。

点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8. 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孤掌难鸣”说明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B. “鸡蛋碰石头”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力的作用
C. 人坐在软沙发上,沙发凹了下去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D. 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既可以成为动力也可以成为阻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孤掌难鸣”说明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A正确;“鸡蛋碰石头”,鸡蛋与石头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与物体的种类、质量、硬度等无关,故B错误;人坐在软沙发上,沙发凹了下去,是压力的作用效果,故C正确;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故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同、相反、不共线,故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既可以成为动力也可以成为阻力,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考点:力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相互作用,关键是明确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还要明确摩擦力可以是运动的动力或阻力,也可以不做功,基础题目。

9. 下列关于力的图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 为了形象地表示力,可以用一段带标度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某个力
B. 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C.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D. 有向线段的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答案】C
【解析】
解:力的图示是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因此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可以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表示出来,如图力的示意图只有作用点和方向,两者本质不同,故C错误,AB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力的图示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如何使用带箭头的线段形象、直观地表示力的三要素,为以后学习力的图示及相关知识做铺垫.
10. 如图,一个空心均匀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小孔,在水由小孔缓慢流出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A. 一直下降
B. 一直上升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D
【解析】
满水的球壳和水整体的重心在球心,随着水不断流出,重心位置不断下降,当水流完时,重心又上升,处于球心,故重心的位置先下降后升高,ABC错误,D正确,选D.
【点睛】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当水从小孔慢慢流出直至流完的过程中,球壳连球壳内中水的整体的重心将先下降,当水流完后,重心又上升.
11.竖直放置的玻璃管内有一根羽毛和一枚铜钱.现将玻璃管迅速翻转180°,如图所示,在玻璃管内是真空和非真空两种情形下,可以观察到羽毛和铜钱()
A. 都同时落到底部
B. 都不同时落到底部
C. 只有真空情形下,才同时落到底部
D. 只有非真空情形下,才同时落到底部
【答案】C
【解析】
有空气时,铜钱和羽毛都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但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和重力相比较大,影响了羽毛的下落,所以羽毛下落的比铜钱慢;真空中羽毛和铜钱都只受重力,下落时加速度相同,都为重力加速度,所以两者同时落地,故C正确;
点睛:虽然当时伽利略已经意识到空气的阻力将影响物体的下落,但是由于科学发展和仪器设备的限制,当时仍然没有办法用实验手段得到真空,所以并不能真正的完成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伽利略的研究也只能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部分,直到牛顿的时代,发明了抽气机,才由牛顿设计了钱羽管(又称牛顿管),真正用实验证明在真空中,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无关.于是,伽利略的理论终于从纯理论研究进入实验验证,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

12. 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弹簧的伸长量为x,则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Fx
B. 2Fx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弹簧劲度系数.
解:根据胡克定律得:当弹簧伸长了x时弹簧的弹力为F=kx,所以k=
故选:C.
1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不计,一切摩擦不计,重物的重力G=10N,则弹簧测力计A和B 的读数分别为()
A. 10 N,20 N
B. 10 N,10 N
C. 10 N,0
D. 0,0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A:由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 A=G=10N,则弹簧秤A的读数为10N。

对B:由左侧重物(或右侧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 B=G=10N,则弹簧秤B的读数为10N,故B正确,ACD 错误。

14. 书放在桌面上,会受到桌面对它的弹力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A. 书所受到的重力
B. 桌面所受到的重力
C. 书的形变
D. 桌面的形变
【答案】D
【解析】
解:AB、弹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不是由于物体的重力,与桌面的重力也无关.故AB错误.
CD、书放在桌面上,桌面发生向下的形变,由于恢复原状,桌面对书产生向上的弹力.所以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桌面的形变,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性形变是产生的弹力直接原因,不是物体的重力.15.如图所示,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测力计与水平桌面平行,拉力从零逐渐增大,拉力为8 N时,木块不动;拉力为12 N时,木块恰好被拉动;木块匀速运动时拉力为10 N。

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和最大静摩擦力f m分别是()
A. f=12N,f m=8N
B. f=10N,f m=12N
C. f=10N,f m=12N
D. f=10N,f m=8N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体刚要被拉动时需要的力为最大静摩擦力;当物体滑动以后,物体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再据物体的平衡态求滑动摩擦力大小即可.
【详解】拉力为12N时,木块恰好被拉动,说明最大静摩擦力为12N;木块匀速运动时拉力为10N,说明滑动摩擦力为10N;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睛】对于摩擦力问题,首先要区分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然后依据各自的求解方法去做;明确物体刚好被拉动时的拉力大小为静摩擦力的大小.
16.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如图所示,下列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f为空气阻力)()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明确物体和周围几个物体相接触,即每个力应找到施力物体。

【详解】足球飞在空中时,一定受重力,且竖直向下;同时由于空气的作用,受到空气阻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选B。

【点睛】本题解答时学生易错选D答案,原因是没有真正惯性的意义,同时应注意在受力分析时养成找施力物体的习惯。

17. 关于力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它们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B. 它们都根据力的效果来进行的
C.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D. 力的分解只能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时,要从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等效替代,进行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合力与
分力的大小关系,力的分解方法可以无数种.
解:A、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矢量合成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故A正确;
B、它们可以根据力的效果来进行的,但不一定都是效果进行的,故B错误;
C、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故C正确;
D、力的分解方向夹角不确定,故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D.
【点评】考查矢量性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掌握力的分解种类,注意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18.下列物理量在运算过程中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有()
A. 质量
B. 位移
C. 力
D. 加速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运算过程中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标量.
【详解】位移、力和加速度都矢量,在运算过程中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故BCD错误。

质量是标量,在运算过程中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遵守代数加减法则,故A正确。

故选A。

【点睛】矢量与标量有两大区别:一是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二是运算法则不同,矢量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运算遵守代数加减法则.
19.F1和F2是共点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F,作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即可解答.
解: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与两个分力共点的那条对角线所表示的力才是它们的合力,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 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等于()
A. G
B. Gsinθ
C. Gcosθ
D. Gsinθ+Gcos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即可.
解:重为G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对物体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合力为零,则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等于G,方向竖直向上,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直接应用,注意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不是斜面对物体得支持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1.如图所示,一个重60 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的力竖直向上拉物体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
A. 0N
B. 40N,方向竖直向下
C. 40N,方向竖直向上
D. 80N,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向上的拉力小于重力,所以物体仍然静止在地面上,分析受力可知支持力为mg-F=40N,方向竖直向上,故选C
考点:考查受力分析
点评:难度较小,处于静止的物体合外力为零,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22. 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 如果物体在运动,那么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可能改变
D.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速度的改变需要力在时间上进行积累才能达到.
解:A、力越大则物体的加速度越大,但速度可能很小,故A错误;
B、物体在运动时,若为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力为零或不受力,故B错误;
C、物体不受外力,则运动状态一定不变;故C错误;
D、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应明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但要注意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并不是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
23.一质量为m=1kg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沿直线水平运动,1s末撤去恒力F,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恒力F和物体所受阻力F f的大小是()
A. F=9N,F f=2N
B. F=8N,F f=3N
C. F=8N,F f=2N
D. F=9N,F f=3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线分别求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恒力F和阻力的大小。

【详解】由图线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 f=ma1,F f=ma2,
解得F=9N,F f=3N.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运用,通过图线得出加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24.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大的惯性小,质量小的惯性大
B.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C.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其速度大时惯性更大
D.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但不受力时惯性小
【答案】B
【解析】
ABC、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质量相同的物体,惯性大小相等,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故AC错误,B正确;
D.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与速度无关.
25.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可以写成m=F/a,对某个物体来说,它的质量m()
A . 跟合外力F成正比 B. 跟合外力F与加速度a都无关
C. 跟它的加速度a成反比
D.跟合外力F成反比,跟它的加速度a成正比
【答案】B
【解析】
只是一个计算式,物体的质量跟合外力和加速度无关,选B。

26.以下力学物理量,哪一组全部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
A. 力、质量、长度
B. 力、质量、时间
C. 长度、质量、时间
D. 长度、功、时间
【答案】C
【解析】
长度、质量和时间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而力、功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若一匹马拉一辆车,但没有拉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马拉车的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B. 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 马拉车的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 马拉车的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详解】没拉动,说明马拉车的力等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所以A错误;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B错误;马拉车的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知道从性质和作用的物体是一个还是两个来区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28.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

实验中装置长木板时,应在长木反上的不带定滑轮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 。

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C所示的图象,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而另一同学又得到如图D所示的图象,原因又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控制变量法(2). 平衡摩擦力(3). 平衡摩擦力过头(4).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考查实验原理的问题,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力为合外力,故消除摩擦力才能找到合外力;根据图像,分析原因.
【详解】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小车受到的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绳子拉力的合力,但由于小车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无法确定大小,故无法求出合外力,若小车受到的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零,那么小车的合外力等于绳子的拉力,为达到这个效果,将木板一端垫高,使重力的在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即平衡摩擦力.
由C图象可知,F=0时小车的加速度不为零,可知原因是木板的一端垫的过高,平衡摩擦力过头造成的;由图像D可知:当F大于某一值时小车才有加速度,可知是因为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造成的。

【点睛】教科书本上的实验,我们要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注意事项这几点去搞清楚.对于实验我们要清楚每一项操作存在的理由.比如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怎样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过头或者不够会造成什么结果等.
29.一个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内随电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当电梯匀速上升时,人对电梯底板的压力F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g;当电梯减速下降时,人处于__________状态,当电梯减速上升时,人又处于__________(填“超重”或“失重”)状态。

完全失重产生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等于(2). 超重(3). 失重(4). a=g
【解析】
【分析】
加速度向上时发生超重,加速度向下时发生失重,加速度a=g时完全失重.
【详解】当电梯匀速上升时,人对电梯底板的压力F等于mg;当电梯减速下降时,加速度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当电梯减速上升时,加速度向下,人又处于失重状态。

完全失重产生条件:加速度等于g。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30. 猎豹由静止开始起跑,经2s的时间,速度达到72km/h。

假设猎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猎豹的加速度是多大?这个过程位移多大?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依题意,,猎豹做的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根据速度时间公式,代入数据得:,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
代入数据得: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31.一滑块自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10m/s,试求:
(1)加速度大小;
(2)第7s末的速度;
(3)运动后6s内的位移。

【答案】(1)2m/s2(2)14m/s(3)36m
【解析】
【分析】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以及7s末的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6s内的位移.
【详解】(1)物体的加速度.
(2)第7s末的速度v=at′=2×7m/s=14m/s.
(3)物体的位移x=v0t+at2=×2×36m=36m
32.质量为m=4kg的木块,静止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对木块施F=40N的作用力,如图所示.木块运动2s后撤去力F到木块直到停止。

(g=10m/s2).求:
(1)木块所受摩擦力是多大?
(2)有推力作用时木块的加速度为多大?
(3)刚撤去推力F时木块的速度为多大?
(4)撤去推力F后木块运动的加速度为多大?
【答案】(1)20N(2)5m/s2(3)10m/s(4)-5m/s2
【解析】
【分析】
(1)根据F f=μmg求解摩擦力;
(2)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有推力作用时木块的加速度;
(3)撤去推力F时木块的速度为有推力作用时的末速度,可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解;
(4)撤去推力F时再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撤去推力作用时木块的加速度;【详解】以木块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1)木块所受摩擦力.
(2)力F作用时,木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 f=ma1
联立解得a1=5m/s2.
(3)撤去力F时木块的速度v=a1t=10m/s
(4)撤去力F后,木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ma2解得a2=-5m/s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