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宛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市宛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2017·泗阳模拟) 实验室内几种物质互相谈论,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试管:我被摔碎了
B . 铁钉:我在潮湿空气中最容易生锈啦
C . 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
D . 蜡烛:我受热融化,遇冷又凝固了
2. (2分)下列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A . 酸
B . 碱
C . 盐
D . 单质
3. (2分) (2016九下·农安期中) 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正确的()
A . 要大量施用化肥才能够获得高产
B . 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既施了氮肥又改良了酸性土壤
C . 硝酸钾属于盐,是复合肥料
D . 所有化肥都能全部溶于水
4. (2分)(2019·成华模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用甲醛浸泡食用海产品达到保鲜的目的
B . 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及水利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
C . 垃圾中的有些金属、塑料可以循环利用,因此生活垃圾要分类回收并处理
D . 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人体所需营养物质
5. (2分)上海世博会会园区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其奥秘是管道中使用了一种具有净水功能的PVC膜。
PVC膜属于()
A . 金属材料
B . 建筑材料
C . 天然材料
D . 合成材料
6. (2分)(2020·临沂) 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 . 白酒
B . 蒸馏水
C . 医用酒精
D . 生理盐水
7. (2分) (2017九上·深圳月考) 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氧气能和大多数金属、有机物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很不稳定的气体
B .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 . 给氯酸钾加热,若不加二氧化锰就不产生氧气
D . 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会失败
8. (2分)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
A . 氯酸钾分子由钾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构成
B .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 . 氧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中子和不带电荷的质子构成
D .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9. (2分) (2017九上·金堂月考) 试管在化学实验中常与其他仪器和药品同时使用(图中其他仪器和药品略去)。
如下图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A . 实验室加热固体
B . 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初始阶段
C . 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D . 给液体加热
10. (2分) (2018九上·蓬溪期末)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与“○”代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甲中的一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B .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C . 该反应可能是水的电解
D .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11. (2分) (2018九上·锦江期中) 今年4月,科学家在深海海底发现了大量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必需的元素―碲。
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碲是非金属元素
B . 碲的元素符号为Te
C . 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2
D . 碲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 g
12. (2分)(2013·盐城) 山梨酸(C6H8O2)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下列有关山梨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属于有机物
B . 由3种元素组成
C .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3:4
D . 1个山梨酸分子含有16个原子
13. (2分) (2017九上·瑶海期末) 核安全是2016国际外交的主题之一.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氙、锶等粒子和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A . 锶原子的原子质量是87.62
B . 图3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
C . 反应中锶元素易失去电子
D . 锶原子的中子数为38
14. (2分) (2016八下·河南期末) “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作法不会导致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
A . 用干冰保藏易变质的食品
B . 用硫磺熏制白木耳、粉丝等食品
C . 用甲醛浸泡易腐烂的食品
D . 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
15. (2分)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 . 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 .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 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则硫酸铵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D .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16. (2分) (2017九上·溧水期末)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和操作
A Fe(Mg)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O2(CO)点燃
C Al(NO3)3溶液(AgNO3)过量铝粉,过滤
D KNO3(NaCl)蒸发结晶
A . A
B . B
C . C
D . D
17. (2分) (2015九上·天水期末) 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 SO3
B . SO2
C . CO
D . H2SO4
18. (2分)(2019·河北) 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取样,加稀硫酸
B除去MnO2中少量的KMnO4加热固体混合物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蒸发
A . A
B . B
C . C
D . D
19. (2分) (2018·成都模拟)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 . 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 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 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都有晶体析出
20. (2分)(2020·安徽) 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证据结论
A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体积很小
B Cu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和Cu(NO3)2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的强
C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该固体一定是Na2CO3
D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氧气能支持白磷燃烧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共2题;共7分)
21. (5分) (2019九上·七星关期中) 用化学用语表示:
(1) 3个硫原子________;
(2)铵根离子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与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
(4)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5)标写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22. (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D.________ .
三、实验题 (共2题;共11分)
23. (4分) (2019九上·徐闻期中) 水是生命之源。
(1)如图是某同学所画的自制简易净水器示意图。
制作材料:见图标注,则a是________ , b是________。
使用说明: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关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
这时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石英砂和________,需要更换的是膨松棉和________
(2)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仪器除了烧杯、漏斗外还需要 ________,其作用是 ________。
(3)生活中常用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
(4)电解水实验如图2所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5)北京极度缺水,应提倡节约用水.下列节水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c.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d.使用节水龙头
24. (7分)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玻璃罩内充满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如图A所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小组同学用注射器从a处抽取气体,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
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
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
③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相似,其水溶液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其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钠,且碳酸钠易溶于水.
【方案设计及实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方法1:用如图B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将抽取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150mL的集气瓶中,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将点燃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体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进入液体的体积约为125mL.方法2: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抽取150mL的气体,缓缓地从b处通入装置中.
此时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c处气体为________,集气瓶中排出液体的体积约为75mL.
(3)【实验反思】
通过对比,该小组同学发现,两种方法所得实验结果差距较大,其中实验结果更准确的是________(填写“方法1”或“方法2”),该方法所测得氧气约占气体总体积的________ %.导致另一实验方法不合理的原因有________(至少写2点).
四、科普阅读题 (共1题;共6分)
25. (6分)(2017·宁城模拟) 生活处处有化学,下面的两个图是芝麻酱和普通的干电池.
(1)芝麻酱具有丰富的营养.图1为某品牌芝麻酱商标的一部分.其中钙、铁、硒是指(填字母序号)
A . 分子
B . 原子
C . 单质
D . 元素
(2)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铁制品表面刷含铝粉的防锈漆,这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自我保护,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有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废电池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非常严重,小芳从废干电池中回收有关物质并进行探究.
①她将图2电池中各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可回收的金属材料是________.(写一例即可)
②提取二氧化锰:除去二氧化锰中的少量碳粉(少量碳粉高温时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五、流程题 (共1题;共2分)
26. (2分)(2017·新疆) 废旧金属可以回收利用,用合金废料(含Fe、Cu和Al)制取FeSO4溶液和回收金属Cu.实验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
(1)合金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生活中铝比铁更耐腐蚀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
(3)步骤A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2Al+2NaOH+2R═2NaAlO2+3H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出R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步骤B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1分)
27. (1分)(2020·合肥模拟)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实验时,意外发现盛装NaOH溶液的玻璃瓶盖和瓶口粘在一起,无法打开,且在瓶口位置可以看到有一些白色粉末,请教老师后得知,玻璃的主要成分为SiO2 ,而SiO2可与NaOH反应产生胶状物Na2SiO3和水,该反应类似NaOH与CO2的反应。
而瓶塞和瓶口粘在一起就是因为发生了以上反应。
联想到不久前所学的碱的化学性质,该同学对白色粉末的成分展开探究。
(回顾旧知)请写出NaOH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中含有哪些成分?
(猜想假设)猜想一:Na2SiO3和NaOH;
猜想二:Na2SiO3和Na2CO3
猜想三:________
(查阅资料)Na2SiO3 ,化学性质与碳酸钠类似,其水溶液显碱性,可与CaCl2溶液反应。
CaCl2溶液呈中性。
硅酸钙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设计实验)
(实验延伸)该同学用pH计(一种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了上述反应后的废液,结果显示废液pH=7.8,他认为可能是仪器坏了,于是另换仪器重新测定,发现废液pH仍然为7.8,这意味着此时溶液显________性,但是酚酞却显示无色。
(反思交流)在向老师讨教后,该同学认识到,原来所有酸碱指示剂都有一定的变色范围。
例如酚酞,在pH 大于8.2时才会变为红色。
据此对酚酞检验后未变色的溶液酸碱性,你有何新的看法?________。
七、计算题 (共1题;共2分)
28. (2分) (2018九上·德州期末) 某校实验室开放日,晓丽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先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然后将30克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
试计算:
(1)共制得氢气。
(2)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填空题 (共2题;共7分)
21-1、
21-2、
21-3、
21-4、
21-5、
22-1、
三、实验题 (共2题;共11分)
23-1、
23-2、
23-3、
23-4、
23-5、
24-1、
24-2、
24-3、
四、科普阅读题 (共1题;共6分) 25-1、
25-2、
25-3、
五、流程题 (共1题;共2分)
26-1、
26-2、
26-3、
26-4、
六、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1分)
27-1、
七、计算题 (共1题;共2分)
28-1、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