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学府,毓秀西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灵学府,毓秀西政
作者:曹猛
来源:《求学·文科版》2012年第08期
群山逶迤,两江回环,巍巍学府,屹立西南。
西南政法大学位于最大也是发展最迅速的直辖市——重庆。
在这座长江嘉陵江两江环绕的山城,西南政法大学(以下简称“西政”)兼有山的沉稳和水的灵动。
之所以选择求学于西政,并非是外因驱使,只因选择了那种令人欣赏的学术态度和精神底蕴。
“论辩文化”是西政最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培养政法人才的能力可以总结为“两子”:嘴巴子、笔杆子,而辩论无疑是达成这个目标的最佳途径。
在“2010——创想青春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世博辩论赛”力挫北京大学赢得全国总冠军后,在西政校园内,在十余年的成长和积淀中,辩论渐渐发展为拥有“官方”和“民间”赛事结合、校级与学院、年级论辩活动互补、竞技辩论与论坛活动相互促进的完整体系。
应当说,“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不仅构成了西政论辩文化尊重与挑战并存、兼容与批判精神并重的优良质素,更演化为西政特有的学术品质。
西政学子接触和吸收到了新鲜的知识,自然就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听到不同的见解自然就要争论。
唇枪舌剑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分个输赢,而在于深化了争论双方对问题的认识,锻炼了争论双方的脑瓜子和嘴巴子。
所以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西政学生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
西政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坚持“实务教育”。
“知行合一”作为求学、为人的不二法门,一直是西政人坚持的准则。
这里的学生,几乎每个都参加或者观看过模拟庭审活动,在活动中扮演当事人、法官、律师的角色,感受庭审现场的氛围,同时将课上所学应用于实践。
这里还有学生组织的“法律诊所”,为外界提供法律援助,从接手的一个个案件中体悟法律人肩负的责任。
为了进一步推进实务教育,学校实施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这个计划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造就一批卓越法律职业人才。
西政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她得天独厚的法学教育,望着校园里那一尊立在教学楼旁的独角神兽,法律的精髓要义无法抑制地在心中激荡,不觉吟出了“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这句古语。
法律在西政,不只存在于课堂中,更融会在西政人的生活中观念里。
民法老师会说,男的说“嫁给我吧”那是要约,女的说“该死的,全听你的”那是承诺;婚姻法老师会说,“非婚生子女,是有错的结合,无错的结果”;面对期末图书馆自习室占座现象严重的情况,西政学生自行修订了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政法大学占座法(草案)》。
点点滴滴,无不诠释了西政人对法律至高无上的推崇。
可能是由于西政的法学太过著名,以至于掩盖了其他学科的光芒。
西政普通本科现拥有21个专业,学科门类涵盖了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和工学6大门类,包括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拥有经济法学、诉讼法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近年来,学校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类专业发展十分迅速,各学科教学和科研实力都在不断增强。
所以,曾有一位新闻学专业的同学在校园论坛上写道,“我们已经打造出了一个法学界的‘黄埔军校’,随着学校的发展,我相信我们可以另外造出一个刑侦界的‘西点军校’,一个新闻界的‘普利策’,一个经济界的‘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