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制度
一、背景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建立的、以公益为宗旨、依法独立办事的非营利组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始涉足经济
活动,开展商业运营和服务,既为政府提供了一定的财政支持,又为公众提供了更广
泛的服务,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
因此,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制度显得至关重要。
二、意义
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制度能够达到以下几点目的:
1. 保障公共利益。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往往涉及公共资源的利用、服务公众的责任等方面,因此要开展风险评估,保障公共利益。
2. 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开展经济活动可为其提供财政支持,增加财务收入。
但各种风险也同时存在,需评估风险,制定相应措施,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3.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必须依据市场经济规律,通过竞争获取利益,鼓励其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需求,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三、流程
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定评估标准与流程。
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制度的评估标准和流程,包括形成评估指标和指标权重等,并分配评估责任人员。
2. 确认评估对象。
评估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某项经济活动,即需要评估风险的活动项目。
3. 收集、整合相关信息。
评估前应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包括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情况、业务特点等。
4. 制定评估方案。
根据信息资料,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方案,明确相关的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和评估流程等。
5. 开始评估。
按照评估方案进行评估,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针对各项指标逐一论证,计算风险值。
6. 风险分析与评估报告。
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报告,报告中应明确、详细地说明参考资料、评估结果、风险提示等。
7. 风险后续控制。
根据评估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并进行指导和检查。
四、注意事项
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制度需注意以下问题:
1. 对各类风险条目进行细分,分别分析影响力度,确定评估指标时需量化考虑各类风险的程度。
2. 整合银行等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评估指标,及时评估和对接外界的风险信息。
3. 确保风险评估流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4. 在实施风险评估的同时,不断完善和更新制度。
及时跟进风险预测,加强风险研究,完善风险救济措施。
五、结论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突出了风险防范、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需要。
只有在做好风险评估制度的基础上,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风险,才能更好地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