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骥主任治疗白癜风的经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家骥主任治疗白癜风的经验
作者:翟毓红,杨小洁,沈宇明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第04期
关键词:白癜风;沈家骥;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4-0001-
导师沈家骥主任医师是云南省第一批及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名中医。

导师在中医内科、皮肤科、妇科、儿科及男科方面颇有造诣,从医5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其对多种疑难皮肤病的诊治立足整体,内外兼调,疗效显著。

笔者作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导师治疗白癜风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现代医学对白癜风的认识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以青壮年多见,好发于暴露及摩擦部位,如颜面部、颈部、手背、腕部、前臂及腰骶部等,口唇、阴唇、龟头、包皮内侧黏膜亦可累及。

部分患者白斑沿神经节段单侧分布,少数患者皮损泛发遍及全身。

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自身免疫学说、黑素细胞自毁学说、神经化学因子学说、遗传学说、微量元素缺乏学说[1]。

2 中医对白癜风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白癜风的认识历史悠久,中医学中称为“白癜”、“白驳”、“白驳风”等。

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

宋代《太平圣惠方》曰:“夫肺有壅热,又风气外伤于肌肉,热与风交并,邪毒之气伏留于腠理,与卫气相搏,不能消散,令皮肤皱生白点。


古代文献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从风邪相搏、气血失和、脉络瘀阻,肌肤失养来认识。

《诸病源候论•瘿瘤等病诸候•白癜候》中有“……此亦是风邪搏于肌肤,血气不和所生也”;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疡医》:“夫白驳者,是肺风流注皮肤之间久而不去所致。

多生颜面,点点白斑,但无疮及不瘙痒,不能早疗,即便浸淫也”;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自面及颈项,肉色忽然变白,状如斑点,亦不痛痒,由风邪搏于肌肤,致令气血失和。

施治宜早,若因循日久,甚者遍及全身”;《普济方》:“白癜风是肺有壅热,风邪乘之,风热相并传流营卫,壅滞肌肉久不消散,故成此也”。

《素问•调经论》:“五脏之道,皆出入经隧,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

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白癜风是血瘀于皮里,服三五剂可不散漫,服三十剂可痊愈”,指出本病与血瘀亦有关系,并拟定通窍活血汤治疗。

3 导师治疗白癜风的经验
3.1 病因病机导师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有赖于气血功能的协调来维持。

血具有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血的濡养作用可通过面色、皮肤、毛发等方面反映出来。

气血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能生血,血能生气;精能化气,气能生精;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精血互可转化,肝肾阴血不足又常可相互影响。

因此,气、血、精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肤色的晦明存亡,既依赖于肝肾精血的濡养,又需要肾气的温煦和肝气的条达。

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血失和;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肝肾同源,精血相互滋生、转化不足,则肝肾不足。

另外,风邪入侵,阻于肌表而致病也不可忽视。

风性善行数变,导致白斑发无定处,泛发全身。

卫表不固,风邪侵入肌表,搏于皮肤,血气不和,肌肤失于濡养。

“风邪搏于肌肤”、“怫郁”、“血瘀皮里”之终极病理,皆为气血失和。

气血失和、肝肾不足,皮毛腠理失养则生白斑。

3.2 辨证论治导师依据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久病必瘀”、“气为血之帅”及阳生阴长,气旺血生的理论,及在整个病程中注重调节患者情志,加入疏肝解郁活血药,注意顾护脾胃气血生化之源等。

“有诸内必形诸于外”,表皮疾患通过内服中药治疗,导师常采用如下辨证分型施治。

3.2.1 风血相搏型皮损初发为乳白或淡红白斑,形态不一,边界欠清,皮损扩展较快,可有新发白斑,伴有瘙痒,心烦易怒,舌质淡红,苔薄,脉弦。

治以祛风、调和气血。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白芷10 g,僵蚕15 g,刺蒺藜15 g,羌活10 g,麻黄5 g,柴胡10 g,天麻15 g,川芎15 g,当归10 g,生地15 g,何首乌30 g,黄芪30 g,紫草10 g,甘草10 g。

3.2.2 气滞血瘀型白斑色白,单发或泛发于全身,散在分布,病情常随情志变化而加重,可有外伤诱发史,常伴有胸闷嗳气或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女性可见月经不调,痛经等,舌质晦暗或有瘀点,苔薄,脉弦涩。

治以疏肝理脾,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0 g,川芎15 g,生地15 g,黄芪30 g,刺蒺藜15 g,柴胡10 g,黄芩10 g,香附15 g,红花,紫丹参15 g,三棱8 g,莪术8 g,甘草10 g。

3.2.3 肝肾不足型病程日久,白斑面积较大,连成不规则大片,边界清楚,边缘颜色较深,白斑内毛发变白,有白癜风家族史,伴腰膝酸软,健忘,视物模糊,头晕耳鸣等,舌质偏红,苔薄,脉细或沉细数。

治以滋补肝肾,养血祛风。

方药:二至丸加味。

红参30 g,鹿茸10 g(打粉兑服),女贞子20 g,旱莲草15 g,枸杞,刺蒺藜15 g,黑芝麻20 g,补骨脂10 g,大枣,何首乌30 g,熟地20 g,甘草10 g。

3.3 衷中参西,辨病治疗导师临证时在辨证施治基础上结合辨病治疗,参考现代药理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合的药物,提高疗效。

药理实验证实治疗白癜风的某些药物具有以下作用:①光敏作用,如羌活、补骨脂、白芷;②激活酪氨酸酶活性,如女贞子、旱莲草、刺蒺藜、地黄、益母草、菟丝子等;③促进黑素形成的药物,如旱莲草、益母草;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方面的补益药,如补骨脂、女贞子、枸杞子、何首乌、茯苓、人参、生黄芪;⑤含有必需微量元素的药物,如自然铜、浮萍、珍珠母、牡蛎[2]。

3.4 注重调摄情志及日常生活导师十分注意患者日常生活调摄:饮食调节,少食刺激性食物,多食含铜量较多的食物,如豆类、黑芝麻、无花果、黑木耳、猪肝、茄子、芋头、胡桃肉、丝瓜等;不宜多服含维生素C的药物及食物;保持心情愉快及大便通畅,勿劳累;适当进行日光浴,有助于本病的恢复。

精神因素在白癜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导师十分强调医患沟通,正确地疏导和引导患者,保持乐观和舒畅的心情,树立信心,坚持治疗。

4 典型病例
刘某,男,21岁,于2009年6月2日初诊。

口唇周围发白斑1年半,白斑处胡须变白,并渐行扩散至眉间、鼻翼,无痛痒。

刻下心情焦虑,胸胁胀闷不适,饮食、睡眠、二便正常。

面色暗,舌质暗,边有瘀点,脉弦。

既往无特殊。

西医诊断:白癜风。

中医诊断:白驳风。

辨证属气滞血瘀,治宜疏肝活血,祛瘀消斑。

方拟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10 g,川芎15 g,生地15 g,黄芪30 g,刺蒺藜15 g,柴胡10 g,黄芩10 g,香附15 g,红花10 g,紫丹参15 g,三棱8 g,莪术8 g,甘草10 g。

7剂,水煎服,每日3次,2d 1剂。

2周后复诊,服药期间无明显不适,面色红润,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

守上方7剂,水煎服,14d服完。

二诊:(2009年7月1日)眉间、鼻翼、口周见多处芝麻片样[JP2]色素沉着之皮岛,部分白斑边缘色素增深,舌脉同前,上方加黄芪50 g,红参20 g补气养血。

每2天1剂,1日3次,水煎分服。

三诊(2009年8月25日):眉间、鼻翼处白斑消失,口唇周围白斑面积较前约缩小40%。

舌质淡红,苔薄,脉弦。

上方加枸杞30 g,大枣20 g,补肝肾,益精血,补脾胃以助气血生化之源。

每2天1剂,每天3次,水煎分服。

嘱其坚持用药以善后。

四诊(2009年11月2日):服药后无明显不适,眉间、鼻翼处未见白斑,口唇周围白斑面积较前约缩小70%。

守上方坚持用药。

按:导师全方配伍,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祛瘀与养血同施,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升降兼顾,既能升达诸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假以时日,诸症可愈。

5 讨论
白癜风是易诊难治的一种常见皮肤色素脱失性皮肤疾病,在人身暴露部位尤其是颜面或四肢远端部位的白斑,严重影响人们的外观形象,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传统医学对白癜风有着独特的理论认识和治疗手段。

中医药治疗白癜风有效率高,但治愈率低,治疗时间长。

今后尚需加强白癜风临床、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的实验研究,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衷中参西,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刘瓦利.白癜风[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10-1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