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总复习策略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总复习策略及建议
复习教学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复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如知识掌握不牢、遗忘率高,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差,不易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内容多而时间少等困惑。

要化解这些困惑,就必须使复习教学变得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方向明确、找准区位。

一句话,就是要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一、挖掘试题内涵,探寻命题特征
总复习应该有新任务,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冷饭重炒”。

研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中考导向,是必做的事。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既是真题也是范题,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认真研究这些考题,有益于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复习方法、整合复习内容,更有益于挖掘内涵、明确目的、总结规律以便结合实际指导复习。

试题类型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具有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课改精神等特点。

考查的内容,突出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严格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行命题。

考查的能力要求,侧重考查识记和理解,而运用能力也占——定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考查,也随着课改的推进而逐步加强了。

如试题渗透了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思想的考查,重视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的考查,重视科技史和改革史的考查,让学生从中体会人类文明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而发展又是普遍联系的和多样的,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有积极的作用,改革创新对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同时,试题还反映出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关于慕尼黑阴谋及“二战”的爆发等就是例证。

另外,试题覆盖面广,涵盖了思想文化史、军事科技史、改革史、外交史、战争史、经济史、政治史、宗教史等内容,体现时代性,加强了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尤其是设计的开放性题目,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对初中历史教学朝着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多元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的方向发展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综观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以上特征都有不同程度地体现。

这就要求总复习要有相应的策略,应该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挖掘试题内涵、探寻命题特征的目的,正在于为历史复习提供经验,明确复习方向,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教学的质量。

?
二、全面系统复习,注意知识连贯
初中历史的范围广、内容多,复习要尽量做到全面系统,关键要注意古今联系、中外联系。

一是注意整体把握。

历史知识是一个知识网络,孤立地掌握零碎的知识,难记也难理解,无法学好历史。

复习时必须注意知识的点、线、面、体,注重整体把握。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

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7月发表的《独立宣言》;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康华利投降;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线,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

如复习世界近代史的内容时,就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进行教学:一是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俄、日改革,美国内战,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等“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条线。

二是英国的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等“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第二条线。

三是血腥的资本积累、“南美的解放者”、印度民族英雄等“点”,连点成线,又构成了殖民地人民抗争的第三条线。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

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的“面”。

又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即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也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初中历史学习总体。

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止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

中国历史体就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

在初三上复习课时,就是要围绕这些体、面、线、点来展开,以便系统全面、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
二是注意纵横联系。

没有纵横联系与比较,历史则不成体系,是一堆乱麻。

复习时必须通过纵横联系,用多样的比较视角,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了解人类历史全貌。

???
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

如由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发展,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发展等。

纵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可以古今联系,为的是鉴古察今、学史明理。

如在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各朝经济发展原因,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政策或措施,历代经济发展表现及结果,然后探究规律,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稳定则兴,动乱则衰;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横,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分析关联点,以便多角度解读历史。

如复习边疆危机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从方位顺序展开联想:东北——日本觊觎朝鲜和东北;西北——英国和沙俄企图侵略新疆;东南——日本侵略台湾。

在时间上找出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废除科举制、《定军山》、京张铁路开工建设等;通过这样的归纳与复习,既能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深化教材内容的关联,又能启发学生比较与联想思维,提高迁移与运用能力。

应该指出,中外比较,是纵横联系最重要的一个视角,最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学习内容的深化,因为对比分析,求同找异,既可强化记忆,更可加深认识。

如复习戊戌变法,引导学生联系对比日本明治维新;复习1861年俄国改革时,引导学生联系美国内战和中国洋务运动,讨论这些事件是否符合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等。

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思路,就能加强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是大有好处的。

这样的历史复习有利于形成一个立体的复习交叉网学生由此增强的不止是应考能力。

三、科学命题训练,力求实际成效。

训练可以把上面所讲的一切落在实处。

但训练的效果,同时又取决于训练题的质量与数量,不能没有选择,更不能搞题海战术。

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
1.进一步探研考试说明,明确复习方向。

所设计的训练题应该反映新的方向,以便把新精神及时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中。

当然考试说明中的样题是值得参考的,因为这或多或少使我们明确了大体的命题方向与难易程度。

2.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业考试命题涉及四册《中国历史》和两册《世界历史》的内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

因此,命制的模拟试题,必须依据考试说明中要求的知识点及其能力目标要求,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一是便于减轻学生负担,二是便于学生正确把握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的知识,而对三个不同层次知识的明确定位,显然可以帮助学生抓主干知识,在回答问题时也就心中有数了。

3.立足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和目标。

不同学校的学生和同校的学生在素质上是有一定差异的,总复习中教师应明确这些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复习目标和方法,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

对优秀生应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运用能力要求;对中等生应在重点内容上下工夫,提高迁移能力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立足学科基础,提高知识掌握要求。

具体到模拟题的命制与训练,就是必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地有针对性的选择内容来组织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发展。

?
4.加强训练,夯实基础。

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目标,以所用的教材为本,熟悉课本,全面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认知的基础上,养成能力与情感。

选择与命制训练题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注意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作答的信心和体验,提高学习成绩。

四、关注每个学生,重视全员提升。

在复习教学中,我们要始终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应着力于以下三方面。

一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学科被视为“副科”,教与学普遍不受重视,学不到位、教不到位是常有的事,师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距离,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还影响教学预期目标的实现。

故此,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历史复习有序、高效的前提。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关心全体学生,舍得对每位学生进行感情投入,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给予足够的温暖、鼓励,挖掘每一位学生最大的潜能;尊重学生,虚心诚恳的向学生学习,及时听取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尽力贴近学生实际。

二是增强学生“分分”必得的意识。

由于中学的历史学科长期被视为“副科”,学生不重视也已习以为常,而总复习要涉及六本书的内容,量大时间紧,更使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无所谓的态度。

对此,必须加强学生“分分”必争、“分分”必得的意识,克服麻痹、无所谓、患得患失的思想。

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说明历史素养与历史学科成绩也是决定考场胜败的重要砝码之一,甚至是决定下一步学习环境的重要砝码之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重新认识历史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是指导学生作答,切忌马虎应付。

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要认真审题,在脑海中产生印象、形成思路。

在教学与训练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做选择题时要力求速度和准确率,但不盲目求快;做判断题时要克服“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的思想,冷静思考、明辨是非;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然后与课本内容“对号入座”,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同时还要强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简洁,没有错别字。

?
五、对总复习的几点建议
根据上述总复习的四大策略,从整体上复习的思路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结合课标要求进行第一轮复习;第二个层面,结合专题板块进行第二轮复习,包括复习学案的编写以及综合训练;第三个层面,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及训练。

1、第一轮结合课标的复习,时间大致是25课时,一课时大致复习3-4节教材,因为今年考试容量特别大,而复习时间比较短,所以考试的内容只能是课标中规定的基础知识,
不用过于深入和延伸。

所以课标是确定每节复习内容的重要依据,教师要依据课标对课本进行逐册、逐章、逐节的制定复习目标,又要注意复习课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特别是在编写复习学案时,要概括出每节、每单元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知识点。

为突出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可用表格的形式显示,这样便于学生记忆。

例如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其中有许多可比性(异同点),是考试的重点。

用表格的方式可以将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起至时间、爆发标志、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法律文件、影响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

另外在第一轮复习还要特别注意课本中的图片与文字材料,注意材料与知识点的联系和理解。

引导学生触类旁通理解知识点。

如:结合圆明园遗址图、法国作家雨果的评论,联系圆明园兽首拍卖的热点新闻去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开放性思维的训练。

并让学生做好知识点目录。

然后配以相关的练习进行训练,来巩固复习的基础知识。

2、第二轮结合专题的复习,时间大致是10课时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对知识进行综合,扩大课堂容量。

专题复习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的工作,将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即备课,不是指狭义的写教案。

而是指老师要建立“板块意识”,通过比较、提炼,对重要知识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压缩”,把精华的东西集中到课堂上来,让课堂物超所值。

一方面要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把已复习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例如复习到日本改革这一板块时,日本明治维新时,纵的话,上可以复习到大化改新,下可以复习到甲午中日战争,横的话,左可以复习中国的戊戌变法,右可以复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又如,祖国统一板块:台湾、香港这一专题,可以把日本侵略台湾、“大陆政策”与今天台湾两岸“三通”的实现结合起来。

香港可以把它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及后来的瓜分狂潮联系起来;同时台湾、香港问题还可联系一国两制及其实践等相关内容。

再比如战争这一板块,中国史可以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作为一个板块,世界史可以将两次世界大战作为一个板块,放在一起比较着学,使学生认识到战争板块需要从交战双方、原因、导火线、爆发标志、过程、签订条约、结果、影响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以此让学生对学过的中国史、世界史知识进行纵横的比较、消化和巩固。

综合中国史与世界史具体分为以下专题:
A.世界史包括以下六个主题
(1)世界古代史专题:包括人类起源与古代文明、文化交流与传播
(2)近代思想文化专题:包括文艺复兴——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
(3)近代史中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专题: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4)世界大战专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包括:原因、经过(开始标志、重大战役、结束标志、结果)、性质、影响等,培养学生形成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现代意识。

两次世界大战与和平启示
(5)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重点放到发明家和重大成就,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
(6)美国的发展史专题:以时间先后顺序将美国的历史梳理成以下专题线索: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美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新政——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冷战的实施——“一超多强”时期的美国。

(7)地区及国际组织专题:包括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国际联盟;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联合国;欧共体和欧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8)国际会议专题:包括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26国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万隆会议;26届联大;上海APEC会议
(9)历史文献专题:包括《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法典》、《共产党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农奴制法令、《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国家工业复兴法》、《慕尼黑协定》、《联合国家宣言》、《北大西洋公约》。

B.中国史
(1)古代史中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专题
(2)古代科技发明与思想文化专题
(3)古代史中的反侵略事件
(4)近代史中的侵略专题五次侵华战争
(5)近代化的四次探索专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6)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与政权的巩固专题
(7)外交成就与祖国统一专题
(8)中共专题,包括几次重要的会议: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
3、结合解题思路的指导与模拟综合训练:时间大致是5课时。

这一时期所做的试卷要靠近中考模式,最好做中考样板试卷,让学生从形式上、时间分配上对中考有一定的了解,避免中考时产生陌生感。

二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涂卡练习和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

有些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但是不会审题,失分较多。

因此,要针对中考的题型和要求进行专项训练。

即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分析指导,特别是解题的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

并且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必须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如选择题可运用直选法、分析法、排除法、推论法进行选择;材料与问答题可以抓住“题干”和题中的关键字,读懂题意,理清题目考查的是哪一部分的知识点。

针对以往考试失分最多的材料题,训练中可以多为重点,材料分析题考查的内容,通常会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②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③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④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⑤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⑥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而考查的表现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那对于这两种题目的回答,可以指导学生的: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这就得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这就得指导学生用材料所给的信息去课本及资料找相关的答案。

这样,把中考题型的特点分析一下,学生的复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历史总复习应紧扣课标,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关注热点,加强板块练习,形成系统,理出规律,精讲巧练,讲练结合,通过优化内容,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