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
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
《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
《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完全沦为)
《马关条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大特点:
第一,半封建第二,半资本主义
第三,半独立第四,半殖民地
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决定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近代中国革命包括:
P书上
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6:
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
——自为阶级)
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
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6
①领导力量:旧领导是资产阶级,新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

旧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
⑤结果不同。

旧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最终遭到了失败;新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经过了从没有经验,到有较多经验,从盲目的革命到认清革命的本质的曲折的发展过程,进而逐步形成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过程
1921-1927(大革命时期)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工人运动上。

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理论开始形成
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达到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及以后是进一步完善发展时期
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
中共党内四次提到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948年
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
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87年
1,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在:
A.土地革命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2,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2000年考研试题):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论人民民主专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四个方面)
革命性质革命对象革命动力革命前途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社会性质(半殖半封)、革命对象(帝、封、官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革命者(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大众)决定了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2000年考研试题)
答案要点: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的,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

(3分)这种主张混淆了中国革命的性质,(l 分)另外,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它还包括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分)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001年考研试题)
答案要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它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分)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它的目的又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3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特点:
(1)无产阶级领导(根本区别)
(2)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3)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4)以社会主义为前途方向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最凶恶的敌人)侵华西方列强
封建主义(最反动的敌人)地主阶级
官僚资本主义(属于反帝反封民主革命基本内容之一)
四大家族为代表(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
大资产阶级(即官僚资本主义)是革命敌人
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动力
辨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资产阶级是一个革命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具有两面性: 动摇性(妥协性、不彻底性), 革命性.
决定了对其既要团结又要斗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1、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中国资产阶级的缺点和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
2、为什么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通过中国共产党来实现
3、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意义
阶级关系的新调度
农民革命的大发动
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彻底性
由民主革命转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革命动力:
农民阶级(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小资产阶级(中国革命基本动力)
民族资产阶级(可以联合的力量)
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农民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
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动力
小资产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两部分(1998年考研试题)
答案要点: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或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

(3分)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劳动者。

不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

(2分)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1、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一,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了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二,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条
件。

第三,中国的国情以及国际环境不允许中国再走欧美资本主义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2、关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前途的不同观点
革命前途:
1)正确观点:无产阶级及其共产党领导,革命分两步骤,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2)错误观点:一次革命论,混淆两次革命界限“毕其功于一役”
二次革命论,把两次革命完全分开
注意: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有何不同?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社会主义国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