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学业水平测评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学业水平测评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二三四五合计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中考·咸宁)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

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
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
2.(2018·黄石)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利用声呐,可以测绘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B.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C.“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快
D.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3.(中考·荆门)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4.(2017·武汉)下列有关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斜射向平静的水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在视野不开阔的弯道口设立的反光镜是凸透镜
D.不论是反射现象,还是折射现象,光路都是不可逆的
5.(2018·鄂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 处,如图所示,在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 cm处逐渐移动到45 cm处的过程中,烛焰的像的变化情况是(忽略蜡烛在40 cm处的成像情况)(B)
A.先不成像,后所成的像变小B.成的像先变大后变小
C.成的像先变小后变大D.成的像一直变小
6.(2017·衡阳)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B)
A.称量前,应调节平衡螺母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称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
C.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D.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左盘加砝码
7.(2017·枣庄)下表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D)
t/℃0 1 2 3 4 5 6 7 8
ρ/kg·m
-3
999.84 999.90 999.94 999.97
1000.0
999.97 999.94 999.90 999.85 A.水在4 ℃时密度最大
B.水的温度在0 ℃~4 ℃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C.水的温度在4 ℃~8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D.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
8.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 g、60 g,体积分别为16 cm3、12 cm3。

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A)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 g/cm3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 g/cm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 g/cm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 g/cm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9.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cm__(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__3.10__cm。

10.(2017·重庆)“五一节”期间,很多外地游客乘坐重庆长江索道,体验重庆的“立体交通”。

如图所示,长江索道全长约1165 m,某次单程运行时间为233 s,则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__5__m/s。

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判断自己是__运动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1.(中考·广元)广元市为迎接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做了大量的工作,控制噪声污染就是其中一项,我们用__分贝(或dB)__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

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__传播过程中__减弱噪声。

12.(中考·济宁)如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

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

制作冻豆腐的过程经历了__凝固和熔化__的物态变化。

与新鲜豆腐相比,冻豆腐的密度将__减小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3.(2017·河池)小芳站在穿衣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2__m;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摄像头,它工作时成倒立、缩小的__实__(选填“实”或“虚”)像。

14.(2017·遵义)小红用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她将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只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__照相机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

实验后,好奇的小红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她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小红所戴眼镜的镜片是__凸__透镜。

15.(中考·绥化)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做直线运动,经过6 s,甲、乙两物体相距__30__m。

,第15题图),第16题图) 16.(2019·庆阳模拟)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若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 cm3,其质量是__40__g。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7.(1)(2018·黔南州)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第(1)题图),第(2)题图)
(2)(2017·乌鲁木齐)一束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3)(2017·枣庄)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符合要求的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8分)
18.(2018·南充)如图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你认为本实验小明应选择较__薄__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大小__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不能__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小明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5 cm,第二次将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 cm,再次放置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A与B的间距为__16__cm。

19.(2017·重庆)完成下列两个实验探究: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杨同学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将会呈现一个倒立、__缩小__(选填“缩小”“放大”或“不变”)的实像,如图1所示,此时的像距为__16.0__cm。

生活中的__照相机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样的成像规律。

(2)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2甲所示,为__36__℃;小宇画出了“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海波是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第10min时处于__液态__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态”)。

20.(2018·十堰改编)小天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中,实验的装置
如图甲所示。

(1)在图甲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__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__;
(2)图乙是小天三次观察温度计读数时眼睛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__2__(选填“1”“2”或“3”);
(3)改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小天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变大,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但需要酒精灯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吸热__;
(4)实验过程中,小天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得出结论:水的沸点为__98℃__,由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90 92 94 96 98 98 98 98
(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此时应向__右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2)天平调好后,将盛有食用油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添加砝码并拨动游码,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__73.4__g;
(3)将烧杯中食用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倒出的食用油体积为__40__mL;
(4)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为41.0 g,则该食用油的密度ρ=__0.81×103__kg/m3;
(5)若将食用油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沾上了少量食用油,则食用油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大__(选填“大”“小”或“不变”)。

五、综合应用题(6分+6分+6分=18分)
22.甲同学敲击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响声,若铁管长170 m,空气中声速为340 m/s,测得两次响声相隔时间是0.466 s,求:
(1)敲击铁管的声音从铁管一端由空气传到另一端的时间;
(2)铁管传播声音的速度。

解:(1)由v=s
t得: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1=s
v1=
170 m
340 m/s=0.5 s
(2)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为:t2=t1-Δt=0.5 s-0.466 s=0.034 s
则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v2=s
t2=170 m
0.034 s=5000 m/s
23.(2017·常州)小明用天平、玻璃瓶、水测量酱油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ρ水

1.0×103 kg/m 3)
问:(1)玻璃瓶的容积有多大? (2)酱油的密度多大?
解:由图知,空瓶的质量m 1=25 g ,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m 2=45 g ,瓶中装满酱油后总质量m 3=50 g
(1)瓶中装满水时,水的质量m 水=m 2-m 1=45 g -25 g =20 g
由ρ=m V 得玻璃瓶的容积:V =V 水=m 水ρ水=20 g
1 g/cm 3=20 cm 3
(2)瓶中装满酱油后酱油的质量: m 酱油=m 3-m 1=50 g -25 g =25 g 酱油的体积:V 酱油=V =20 cm 3
酱油的密度:ρ酱油=m 酱油V 酱油
=25 g 20 cm 3=1.25 g/cm 3
24.甲、乙两种材料,其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

(1)甲、乙两种材料的密度各是多少?
(2)用甲种材料54 g 制作某零件,如换用乙种材料制作同种零件,零件的质量将减少多少?
解:(1)由图知,体积为1 cm 3的甲的质量为2.7 g ,则ρ甲=m 甲V 甲=2.7 g
1 cm 3=2.7 g/cm 3。

体积为1 cm 3的乙的质量为2.2 g ,则ρ乙=m 乙V 乙=2.2 g
1 cm 3
=2.2 g/cm 3。

(2)用甲种材料54 g 制作某零件,如换用乙种材料,体积不变, 则
m′甲ρ甲=m′乙ρ乙
,即54 g
2.7 g/cm 3,解得m′乙=44 g ,
零件的质量将减少Δm =m′甲-m′乙=54 g -44 g =10 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