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节选)》课件22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三桩誓言逐一应验有什么作用?
●阅读第3部分,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 的是什么?
誓愿顺序 第一桩
誓愿内容 所用典故
誓愿实质
血溅白练 苌弘化碧、 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 望帝啼鹃 冤屈
第二桩 第三桩
六月飞雪 飞霜六月 因邹衍
亢旱三年
东海曾经 孝妇冤
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 在上天得到反应
不过有一点让窦娥又陷于不利了。张驴儿声称,窦娥也承认,毒死张父的汤的确是窦娥做的。尽管这并不能证 明窦娥下了毒,但毕竟表明窦娥更有机会下毒。尽管张驴儿也有机会下毒,但常理来看,他的机会要小得多。
在公堂上, 张驴儿还大言不惭地称蔡婆婆是自己的后母,他的理由是:“大人详情:他自姓蔡,我自姓张,他 婆婆不招俺父亲接脚,他养我父子两个在家做甚么?”这的确是明摆着的事实,窦娥虽然否认他们的关系,却 也百口难辩。
一位母亲的艰难维权之路
2016年11月3日凌晨,在日本东京中野区公寓,就读于日本东京法政大 学的中国留学生江歌,被闺蜜刘鑫前男友陈世峰用匕首杀害。江歌是替同 住的女室友刘鑫挡住她的前男友而被杀的。江歌的母亲介绍,江歌脖颈处, 身上多处刀伤,刀刀致命,惨不忍睹。
2017年12月20日下午3点,江歌被杀一案,在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 当庭宣判,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和恐吓罪判处被告人陈世峰有期徒刑20 年。2021年4月15日9时,江歌母亲诉刘鑫生命权纠纷案开庭,被告刘 鑫答辩称,江歌的遇害是陈世峰行为造成,被告依法不承担任何责任。 12月31日,江歌母亲江秋莲诉刘鑫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一案 将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宣判。2022年1月10日,山东省青岛 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对原告江秋莲与被告刘暖曦生命权纠纷案作出一审 判决:被告刘暖曦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江秋莲各项经济 损失496000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0元,并承担全部案件受理费。
最后,窦娥出于利他主义为救助蔡婆婆采取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也变成对她不利的证据。按照刑 讯次序,窦娥首先受到严酷逼供,但窦娥挺住了,坚称不是自己下的毒药。这时,窦娥实际上已经 熬过了死刑的可能。楚州太守接着吩咐:“既然不是,你与我打那婆子。”如果蔡婆婆也能挺住刑 讯,那么依据当时的法律,就要对张驴儿施刑,或只能对她们“取保放之”。就在这个时候,窦娥 赶紧说,“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窦娥不仅承认自己下了毒, 而且承认张父是自己的公公,这与她之前的矢口否认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突然的转变, 尽管很高尚, 也是情不得已的背锅,但在常人看来,则不太近人情,且前后矛盾。毕竟这种利他主义的风险太大: 为了免除一个并无直接血缘关系的长者不受刑讯,窦娥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和名誉,这是一个可以 理解却不大明智的行动,超出了(包括今天的)一般人可能理解和接受的情理范围。而且要知道她 的这一承认,对于她格外珍惜、誓死捍卫的名节来说,也是前功尽弃。
这是一种社会的“连带责任”或“集体责任”。从心理学上看,只有一个感 到自己被整个社会冤屈和放逐的人才可能对社会有这种强烈抗拒和挑战,才 会有这种愤世嫉俗。(毕竟前两个誓言是窦娥被杀的瞬间就发生了的,楚州 人当时就应该知道窦娥是被冤枉的,但是楚州人在这三年里没人为窦娥伸冤。 用今天的话说,他们都是沉默的旁观者。)
6.为什么给窦娥冤平反的是他的父亲窦天章? (参考楔子和第四折内容)
● 悲剧:表现个人与群体对抗时的无力(个人力量到达极限,仍然改变不了命 运,需要借助外力。
● 外力1:鬼混——超自然力量2.钦差——权威力量)
● 为什么不直接向仇人复仇?
● 因为此案已经没有任何其他人提起申诉,只有让窦天章出场,这场申诉才可 能起诉,这场冤案才有可能洗雪。
子在当时所能获得的一切帮助(同时也是观众所能想到的所有办法) ● 窦娥的好品质,孝顺和贞烈。对婆婆孝顺到了极点,为了不让婆婆受
皮肉之苦认下了谋杀罪。临死前还在顾虑婆婆的感受恳求刽子手走后 街。赚的所有女性观众的眼泪 ● 守寡,不肯改嫁 ● 在衙门里被打昏过去三次依旧不肯认莫须有的罪名 ● 临终的誓言带有强烈的执念(博得男性观众尤其是士人阶层的好感)
窦娥冤
窦娥冤
关汉卿
假如窦娥来到了现代, 窦娥的维权之路会怎样? 她是否能成功为自己洗脱冤屈?
1.窦娥难道没有别的方式为自己鸣冤了吗?她真的 只有死路一条了吗?如果你是窦娥,你会怎么做?
从了婆婆 找自己的父亲
2.从根本上说,窦娥到底冤在何处?
坚守封建妇道和孝道,却被封建官制所害; 遵从封建道德,遵守封建秩序, 却死在封建官府的刀下。
2.从根本上说,窦娥到底冤在何处?
明确:坚守封建妇道和孝道,却被封建官制所害;遵从封建道德, 遵守封建秩序,却死在封建官府的刀下。这就是窦娥的冤屈所在。
3、为何要把窦娥设定为寡妇?
● 一步苦情戏,如何最大程度地激发观众对角色的同情? ● 关汉卿赋予了窦娥传统社会一切美好的的品质,再剥夺了他一个弱女
女性的维权之路穷且艰难
施剑翘:为报杀父之仇,十年磨一枪 成功逃脱死罪,一场情与法的博弈
8.关汉卿创作这出戏是为了反封建吗?
● 窦娥是完美无缺的至善形象 ● 张驴儿是流氓无赖的至恶形象 ● 蔡婆婆、桃杌太守和夭地对窦娥的死各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是助恶形象 ● 而窦天章虽是窦娥一切悲剧的起点,但因其承担平反任务而成为助善形象 ● 关汉卿创作这出戏不是为了反封建 ● 从女性角色角度:“要你三从四德” ● 从官员角度:要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 从法律角度:方显王家法不使民冤” ● 旨在宣传某种道德立场
● 只有父亲才会更关心自己女儿的生前死后的命运,哪怕是死后的名誉,也是 只有父亲才更能相信自己亲生女儿的诉说。
● 为了自己前途,出卖亲生女儿,换取路费。功成名就,想到对女儿的愧疚。
● 代表“亲”的帮助的回归。
● 官员平反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代表着官民的和解,对窦娥来说则代表着 “官”的帮助的回归。
● 恰恰因为窦娥诅咒官吏,诅咒自然,乃至诅咒同胞,才更具 有艺术的感染力也更真实。因为不论这悲剧究竟是出于官吏 的腐败、无能还是其他,我们都不可能、也不应当指望一个 旧时代的、童养媳出身的弱女子在这种生死关头有着并始终 保持着,苏格拉底死亡前的那种高度理性、冷静和博爱。在 这种时刻,一个受了冤屈的普通人,一个急于求生却找不到 任何求助对象的人,更可能受当时流行的民间观念及民间因 果律的影响,指责一切她认为应当为自己的冤屈承担责任的 人和物,包括指责这个社会。
从普通人的立场看,此案中的张驴儿至少提出了“优势证据”。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境下, 楚州太守 认定是窦娥投毒杀人。这个判断确实是错误的,但显然并非官吏无能或腐败的产物;因为当时可以 被认作证据的一系列信息都不利于窦娥,尽管按照今天的标准看来,这些信息是非常不充分的, 值 得辩驳的。
可见,窦娥的悲剧不完全是法官贪污腐败或昏庸无能的产物,而主要是由于语境的条件, 限制了裁判者的认知能力;传统司法鉴定技术不发达,也带来实现正义的局限。当代语境 中的“铁证如山”、“无罪推定”、“刑讯逼供”等法律问题在历史场景中都有另外的意 义。
● ——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从角色角度:窦娥当时已经极度孤立无援,不会再考 虑什么他人死活了。全世界都欠我的。
●从创作论角度:所有的预言都必须实现,否则就是无 用的情节
●从文化观角度:古人价值观里天灾是对人祸的警示, 天灾发生是存在人祸最强有力的证据。
●从普遍人性角度:如果皇帝(观众)听说了这件奇事, 一定会很期待想等等看第三件事会不会发生。
●(天和神并不在事情发生前主动干涉人间事,因为人自有其命运 和果报
●神只对人真诚的善良的诉求给予回应,但也不直接出手解决问题。 因为人间本就是有善恶的,没有恶和不公的世界叫仙界、天堂或 极乐世界)
5、你如何看待窦娥的第三桩誓愿?让楚州百姓受苦的 “亢旱三年”是否与窦娥善良的本性矛盾
因其诅咒而受“亢旱三年”之苦的并不仅仅是官吏,而主要是楚州当地百姓。
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 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 天能够惩治邪恶。
不屈的窦娥
4、三桩誓言逐一应验有什么作用?
●因为窦娥(以及据作者关汉卿)都认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已经 没有任何其他办法证明窦娥无辜或令其他人相信窦娥只窦娥之死 带来的超自然现象才有可能震惊人们,证明窦娥的无辜和冤屈° 超自然现象的发生代表着“天”的帮助的回归。
2022年12月30日,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江秋莲与刘鑫生命权 纠纷案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刘鑫现已改名刘某曦。二审 案件受理费10760元,由上诉人刘鑫负担。判决依法向双方当事人送达。
9.当处于弱势地位时,我们该如何合法维护自身 权益?
1.拥有知识和文化,始终保持清醒和独立的意识。
2.知法、懂法、合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合理利用网络舆论为自己发声。
4.一切言行都要以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为前提。
7.假如窦娥来到了现代?她有没有可能为自己成功鸣冤?
①成功鸣冤的前提是窦娥生在法制健全的社会:出现窦娥冤 的根本原因是下级官员拥有了死刑裁判权,如果死刑裁判权 在高层,关于死刑的复核需要逐级上报,窦娥被冤死的机率 会大大的减少。
②成功为自己鸣冤的前提是有人愿意去为她伸冤,提出法律 诉讼,这个人得是专业律师或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名人(借助 媒体效应)推动舆情发酵,她自己和她婆婆势单力薄都不行。
本案的证据是否充足?司法程序是否有问题?猜想一下张驴 儿和窦娥的辩词对谁更有利?
究竟是谁毒死了张驴儿的父亲? 如果从桃杌或其他非该事件经历者的立场上看,即从旁观者的立场上看,张驴 儿在公堂上提出的证据和理由更有道理。最重要的一点是,死者是张的父亲。一般说来,儿子毒死亲生父亲的 可能性,要比窦娥或蔡婆婆毒杀张父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正如张驴儿所言:“我家的老子,倒说是我做儿子的 药死了,人也不信。”这就是现代司法所谓的“不存在合乎情理之怀疑”。张驴儿准确地把握了普通人的心理, 知道所有的普通人包括审理案件的官吏,在这一点上会更倾向接受自己的指控。最关键的信息是,窦娥做的汤 本来是要给婆婆吃的,根本没有想到张父要吃。窦娥对此在法庭上也作出了明确的辩解。张驴儿言之凿凿地说, 我怎么会毒死自己的父亲,那么,根据这一事实,窦娥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反问,我怎么可能毒死自己相依为 命多年的婆婆?此外,窦娥在受拷打时申诉说“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但桃杌听而不闻,没有就这紧 要关节“哪来的毒药”进行盘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