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东岳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学情检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安市东岳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题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表述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分值120分。

2.请将第1卷(选择题)答案全部答在第II卷(表述题)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20分,每小题2分)
1. 选出下面加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烂漫.(màn)诘.(jié)责文绉.(zōu)绉广袤.(mào)无垠
B. 禁锢.(gù)匿.(nì)名眷.(juàn)念冥思暇.(xiá)想
C. 稽.(qǐ)首荷戟.(jǐ)旸.(yáng)谷鞺.(tāng)鞺鞳鞳
D. 叱咄.(duō)朔.(shuò)方负箧.(xiá)曳屣鸢飞戾.(lì)天
2. 选出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油光可鉴.(鉴别)不逊
..(隐藏)
..:无礼匿名
B. 下流
..(日出的地方)
..(卑劣、不道德)睥睨
..:眼睛斜着看旸谷
C. 脂粉奁.(柜子)器宇
..(质问)
..:气概、风度诘责
D. 稽首
..:束缚,限制广袤.(东西长度)
..(一种跪拜礼)禁锢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对于分裂分子的种种行为,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

B. 地震救援过程中,许多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

C. 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与别人的争执中锋芒毕露
....。

D. 救援工作人员要有锲而不舍
....的精神。

4. 下列古诗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D.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5. 对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 下列句子主干确定正确的一项是
A. 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主干:日光强烈)
B. 总理那高大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主干:总理浮现眼前)
C. 船长本已经不耐烦我父亲的那番谈话。

(主干:船长耐烦谈话)
D. 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主干:水和二氧化碳是原料)
7. 与下面的诗句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朋友,不要说地上是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

A. 抬起你的头,大步向前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背后。

B. 挺起你的胸,昂起你的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背后。

C. 抬起你的头,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背后。

D. 挺起你的胸,誓死不回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背后。

8. 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一棵树还没倒下,好像有一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着一人高的下一半截。

(拟人)
B.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他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比喻)
C.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的接近哪!(比喻)
D. 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反问)
9.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回过头问说:“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
B. 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10.下列对文学常识判断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茨威格。

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B. 《雷电颂》选自历史剧《屈原》。

C. 《水调歌头》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苏轼,号子瞻,宋代文学家。

D. 《再塑生命》作者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

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藤野先生》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1 - 15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l. 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为自己生在这样的国家而伤心。

B. “中国是弱国”,因自己的国家不像日本那样强大,对清政府生发愤怒之情。

C. 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深受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日本“爱国青年”把中国人看作“低能儿”的极为“愤慨”的感情。

D. 作者身在日本,受到日本“爱国青年”的影响,表达作者对中国人的蔑视。

12. 对选文中划曲线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是被动地观看枪毙中国人,这实在是自己遭到的一种不幸和厄运。

B. 作者在幻灯片里看到了中国人的不幸命运,那惨不忍睹的场面让他感到不幸。

C. 作者在幻灯片里看到了被枪毙的那个中国人的命运。

D. 学生们在课堂上观看幻灯片是一种不幸的命运。

13.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句话中的“他们”指的是
A. 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B. 日本所谓的“爱国青年”。

C. 影片中的俄国人。

D. 影片中的日本军。

14.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我”十分气氛。

B. 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 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D. 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幸灾乐祸,严重地伤害了“我”的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15.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意见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是低能儿。

B. 中国人不是低能儿。

C. 决定弃医从文。

D. 原来日本同学的看法是对的。

三、(IO分,每小题2分)
阅读《海燕》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6 - 20题。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

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16. 就全文而言,这段文字是表现
A. 暴风雨来临之前
B. 暴风雨逼近之时
C. 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
D. 暴风雨来临之后
17. 下列对第一段文中词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越……越……”这一紧缩句显示了暴风雨逼近的情景。

B. 乌云“暗”写出云块浓重。

C. 乌云“低”形容乌云直逼海面。

D. 乌云“压”表现乌云下降速度之快。

18. 选文第二段文字主要写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 象征反动势力对革命力量的疯狂镇压。

B. 象征反动势力在革命力量面前的溃败。

C. 象征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的力量对比。

D. 象征革命力量战胜反动势力。

19.“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这句话说明海燕所象征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具有
A. 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B. 乐观的态度和战斗的激情。

C. 夺取胜利的百倍信心。

D. 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20.“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此处破折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提示下文
B. 表示强调
C. 解释说明
D. 表转折
四、(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21 - 25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1. 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2.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直视无碍.(障碍)
B. 互相轩邈.(高)
C. 负.势竞上(凭借)
D. 从.流飘荡(顺、随)
23. 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4. 对下面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飞奔的马。

C.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D.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很好的休息自己的身心。

25. 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奔跑之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

C. 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

D. 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 -28题。

范伸淹作墓志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日:“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

”明日示尹。

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
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希文怃然日:“赖以示子,不然,吾几失之。


【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

2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尝:
②明日
..以示尹明日:
③诚.为清佳诚:
④此正起俗.儒争论也俗:
2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译文:
②赖以示子,不然,吾几失之。

译文:
28.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 -32题。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一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

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

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

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

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

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

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天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

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

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成为回荡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一首优雅迷人的轻音乐。

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
脾却又若有若无。

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

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

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

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

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

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

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

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

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

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

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

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

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

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

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

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

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犹如在阳光中回响着的一曲庄严华丽的交响乐。

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

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

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

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

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

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29. 洋槐在一年四季里有着不同的特征,作者选择洋槐作为描述对象,有怎样的用意?(4分)
答:
30.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中所说的“滋生出一种感动”,这个“感动”是什么?表现了洋槐怎样的品质?(4分)
答:
31. 情景交融是文中突出的写作特点,举出景物描写及感情表达的句子,简要分情景交融的表达作用。

(6分)
答:
32.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
答:
七、作文(40分)
33. 以“春天里的一抹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文体;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如果需要,请用“×××”代替。

【试题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1.C 2.B 3.C 4.C 5.D 6.D 7.C 8.A 9.B 10.C
二、11.C 12.A 13.B 14.D 15.C
三、16.B 17.D 18.A 19.D 20.B
四、21.C 22.B 23.B 24.D 25.A
【评分】每小题2分,共50分。

第II卷表述题(共70分)
五、(12分)
26. 【答案】①曾经。

②第二天。

③诚然、虽然。

④庸俗。

【评分】l4分,每词1分,共4分。

27. 【答案】①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因此,不可不谨慎啊。

②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几乎要失误啊。

【评分】l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8.【答案】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

著名文人的文章,会被后人作为可信的史料,所以应该谨慎。

【评分】4分,意思对即可。

六、(18分)
29.【答案】洋槐是生活现实中常见的树种,它在一年四季里有着不同的特征,作者借助于
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是要阐明事物都会在变化中成长,不管
多么艰难,都会经历磨练,展现新的面貌。

【评分】4分,意思对即可。

30. 【答案】夏日的洋槐,郁郁葱葱,生机勃发。

当暴风雨来临时,任凭狂风肆虐,它始终岿然;大雨之后表露出安详而平静,为此而滋生出一种感动。

歌颂了洋槐的不畏风雨、坚韧不拔的崇高品质。

【评分】4分,意思对即可。

31.【答案】景物描写举例:“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成为回荡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一首优雅迷人的轻音乐。

”写出了春天洋槐的充满生机,表达了对洋槐的喜爱;抒情句子:“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

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阐明了洋槐经历磨练有了新的变化,表明了文章主题。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文章内容与思想紧密结合,内容丰富,主题鲜明。

【评分】6分,举例2分,作用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32.【答案】举例:①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中变迁的,经历由旧我到新我的过程。

②写洋槐,实际也是写人,让人们具有洋槐的的品质,迸发出生机勃发、坚韧不拔的气质和精神。

③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很好的表达方式。

【评分】4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40分)
33.【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