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高产制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高产制种技术
作者:梁伟仁
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7年第10期
摘要:本文通过几种不同的试验方法,分析了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制种技术。
由于近几年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与应用,对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试验的研究与数据结果的分析,发现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水稻母体中穂数的有效性,对水稻增穗、保粒方面的探究,能够促进杂交水稻异交的结实率。
高产制种技术的关键就是利用父本与母本的时差、叶差,科学合理的安排水稻的播种期,控制好播差期,掌握好1期父本大双行的合理行比,配套培养水稻秧,按不同的规格比例进行分厢插苗,再配合肥料和水分的浇灌,施“920 ”,做好防虫防害的相关工作,使水稻的授粉、结穗及花期等过程可以顺利完成,确保较高的结实率。
关键词:杂交水稻;水稻产量、高产制种技术
前言:进入20世纪下半叶后,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增加粮食的总产量、保证国家粮食的安全提供了有效途径。
杂交水稻作为农作物的主推品种,在我国很多地区进行推广,其制种面积的大小和制种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民的粮食生产水平和相关的企业效益。
文章通过试验的方式,对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和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分析,为稳定制种产量提供了保障,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粮食生产。
1.试验材料及方法
1.1试验材料
本实验选用的材料包括:母本珍汕97A、父本多系1号以及配制成生产用种汕优多系1号。
1.2不同父本母本行比试验
本试验采用对比的方式,将试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对比。
具体方法如下:设父母本行比分别为2:13 、2:15 、2:17、2:19 、2:21 五个部分,对这五个部分分别进行处理并随机排列,其厢宽的长度分别为234cm、260cm、286cm、313cm、339cm,厢长的长度都为20 m;五个大区的面积分别为130 ㎡、164 ㎡、180 ㎡、196 ㎡、212㎡。
父本的播种时间为4月2号,母本的播种时间为5月20号,经实践表明,父母本花期相遇比较合适。
其它栽培方式同大面积生产示范均一致。
定期处理定点系统,分别观察出父本及母本的出叶情况、分蘖消长情况以
及生育周期的变化情况;同时对父本及母本的单位面积的穂数、颖花数、穗粒数及穗实粒数等情况进行调查,待收获期所得的实割母本分别进行称量,并计算出其产量。
1.3不同父本播种期试验
试验采用不同大区进行简单对比的方式,设父本为3个播种期的部分共同构成,主要包括: 1期父本播种期的时间为4月1号;2期父本播种期分为4月1号与4月4号;3期父本播种期为4月1号、4月4号、4月7号,而其母本的播种日期都是5月20号,按照随机的方式进行排列,不允许出现重复的情况。
大区面积为180.8㎡,厢的宽度与长度分别是300cm与20m,每个处理栽3厢,父本与母本的行比为2:17[2]。
当进行父本移栽处理时,1期的父本制种在同一时间进行扯秧,在当天与次日分别栽种半数的秧苗;2期和3期的父本制种都在当天进行扯秧、播种机栽植。
1.4大面积生产示范
父本与母本的播种时间分别为4月2号与5月20号,父母本行比为2:17。
厢宽为
273cm,父本栽插密度是33.3 cm× cm;母本栽插密度是13.3 cm×13.3cm。
父本采用的育秧方式为温室两段育秧,1叶1心的方式寄插, 7.1-8.5叶移栽,秧龄为40-45d[3]。
在完成父本移栽工作7天后,追加施肥尿素3.5㎏/667 ㎡;15天后,在父本的根部间隙处进行再次施肥45㎏/667㎡(肥料的成分为尿素2.5kg、钙镁磷肥5㎏、三元复合肥(N:P:K=10:10:10) 5㎏667㎡、油枯7.5 kg/667㎡、拌细土25㎏/667㎡)。
母体进行移栽之前,应对整箱进行施肥,包括碳铵25㎏/667㎡、钙镁磷肥25㎏/667㎡,母体移栽7天后进行再次施肥,肥料成分为尿素7.5kg/667 ㎡、三元复合肥(N:P:K =10:10:10)10 ㎏/667 ㎡;幼穗分化5期时再次施肥,肥料成分为尿素2.5 kg/667㎡、钾肥2.5 kg/667㎡,并被称为保花肥。
母本抽10%-15%,在其叶面喷洒“920 ”15g/667㎡以及增效剂一个对于不同类型田块的观察,选择2-3丘定点系统,观察内容包括出叶速度、分蘖削长以及生育期的变化情况、成熟后抽样考察其经济性状、实割母体的总产量等。
2.试验结果与研究
2.1产量构成及变化分析:在父母本行比协调、花遇良好的成长环境下,发现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穂数、粒数及粒重,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见,杂交水稻的制种产量和单位面积的有效穂数、穗粒数、实粒数以及结实率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单位面积的有效穂数增加时,会引起穗粒数、实粒数以及结实率的降低,表现出负相关的联系[4]。
(2)不同父母本行比对产量构成的影响:对不同父母本行对比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为研究发现父母本的单位面积穴数和产量构成因素各不相同。
对表2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行比不同会影响单位面积的父母本的穴数和产量,随着行比的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父本的穴数、穂数以及颖花数都有所减少。
(3)对不同父本期数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产量构成与高产制种技术的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
由此可知,当单位面积穂数与父母本行比相同的
情况下,2、3期父本的制种、颖花比大于1期父本制种,颖花比比较适宜,有效颖花利用率高达88.8%。
2.2高产制种技术的相关分析
关于高产制种技术的相关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效安排父母本播差期是获取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基础。
由于受到父母本个体植株性状的影响,父母本搭配形成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水稻高产制种的重要因素。
(2)选取合适的父母行比是获取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前提[5]。
想要获得杂交水稻制种的高产,就必须采取合理的父母行比,使父母本搭配后能够形成高产群体的合理结构,保障单位面积制种产量的有效性。
由于父本个体植株和母本个体植株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的行比也略有不同。
(3)科学选取1期父本制种是获取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有效方式。
(4)科学使用综合高产配套技术是保障获取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重要方式。
通过培育壮秧、按照不同规格进行开厢、插足落田茎蘖苗处理,能够保障植株栽植的顺利进行。
同时,提高对父母本大田肥水浇灌的管理效率,能够进一步保证植株的稳定生长。
3.结论:本文通过试验的方法,对产量构成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不同父母本行比对产量构成的影响及不同父本期数对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对高产制种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随着杂交水稻的进一步推广,分析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与加强高产制种技术已经势在必行。
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有效的促进成产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我国农民的经济收益,稳定粮食的安全生产,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福亮.浅析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高产制种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34(01):19-21.
[2]谭长乐,王宝和,曹跃先等.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高产技术规范[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06):66-68.
[3]黄培英,谢海呈,王际凤等.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108高产制种技术[J].种子,2016,35(01):121-123.
[4]梁自顺,张上都,伍祥等.杂交水稻新组合川香优569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15,30(01):29-31.
[5]钟光跃,兰发盛,王小波等.优质杂交水稻川优6203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15,30(05):20-21.
作者简介,梁伟仁(1964-)男,汉族,广西桂平市人,中专,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种子培育,农技推广,农业科技教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