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区别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一、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原则1.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务员法》第五条规定: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
公开既是法规、政策的公开,也是行政行为的公开,要求向社会公开有关公务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向社会公开录用公务员、公开选拔公务员的资格条件、考试内容、考试成绩以及选拔录用结果;对公务员公开考核、奖惩、职务升降、工资福利、辞职辞退和退休等工作的标准、依据和程序。
所有这些,是公务员平等竞争的前提。
平等是指在法律上确认每个公民有平等的参与竞争的权利,凡具有法定资格与条件的公民都有申请报考公务员的权利,并有平等机会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以同一标准决定是否录取,不因家庭出身、民族、宗教信仰、性别等状况而受到歧视或者享有特权.在进入公务员队伍后,在考核、培训、奖惩、职务升降等方面同样机会均等。
竞争择优,是指在公务员的录用、公开选拔和职务晋升等方面,引入竞争机制.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择优,择优的前提是必须存在竞争。
《公务员法》在制度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了竞争择优这一原则。
2.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公务员法》第六条规定:公务员的管理,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对公务员的监督约束,既是对权力监督制约的需要,也是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工作作风问题的方法.《公务员法》从明确公务员的义务和纪律入手,规范公务员的行为;加强对公务员的考核,注重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的全面考核,重点考核绩;确立了惩戒制度;规定了辞职、辞退制度,确立了引咎辞职制;规定了回避制度;对公务员辞职、退休后的从业限制等作了规定。
在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的同时,《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激励保障制度。
《公务员法》明确了公务员的权利;规定了公员的奖励制度;在公务员的职务晋升中强调注重工作实绩;规定了公务员的培训制度;规定了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和保险制度以及退休养老制度,保障公务员的工资报酬;规定了公务员的申诉控告制度,以保障公务员的权利。
第五章政务与事务

第五章:政务和事务,two roads古灵姑娘说的极是,写帖子的目的在于方法在于实用。
年轻公务员发展才是硬道理,徒徒考虑理想,不如起而行动,反正是白纸一张、退无可退,怎样都是前进。
至于理想的建立和调整,可以在行动中进行,并行不悖。
今天就说说具体东西:路径选择。
第一还是设立目标。
起点是你,小兵甲。
终点呢?目标千万种,我们需简化。
普及一下公务员金字塔体系的基本知识,看领导,不但要看职级――从24级的科员到1级的国家总理;更要看岗位,一个地方的政治核心是党政班子,一个部门的核心也是党政班子;而部门和地方平级的情况下,一般地方主官权力、责任、义务、位置相对要重于部门(当然也有一些部门的主官是常委,则另当别论)。
比方说,市里,书记县长和市直局长都是处级,但位置就前后有别,这一点,党政机关通讯录也可印证。
说了这么多,是为这样一句话:一个地方的一把手是党委书记,二把手是政府长官。
如果你想要一个很大的平台为老百姓造福,想求进步,想在你的人生中留下一些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职场目标应该设定为地方党政班子,这就是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核心。
补充两点:第一,关于刚才说为百姓造福,我诚心实意说的这句话。
其实为公务员特别是为领导,理想真的不能放弃----无论是共产主义理想还是“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的儒家理想。
在地方主官位置上,如果抱着自己得实惠的思想,那我给你指引的目标和道路只会指向毁灭,从肉体到心灵,甚至到家庭的毁灭。
某种意义上说,做领导是高风险行业,而这种风险来自于内心。
第二,可能以后不少筒靴可能只会在一个部门里,为副股长、股长、副科长、科长这样的中层或底层职务尽全力打拼,我也一样。
但不知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我们得明白,真正的、核心的领导岗位在什么地方。
做公务员,行政体系是庞大的,个人位置是渺小的;过生活,命运是强大的,个人力量是渺小的,这种反差,足够我拿一辈子来敬畏和惊叹。
好,我们继续。
路径选择上,我们从表象到到实质。
美国公务员主要分两种

美国公务员简介:美国公务员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高级公务员,一种是普通公务员。
高级公务员,基本相当于政务官,普通公务员,则相当于事务官。
美国的各级政府首脑,均由竞选产生,这部分人员,并不在高级公务员序列,任何人,只要够竞选条件,均可以参选某一级行政首脑。
某个部长的级别待遇,远远高于一个县长或者市长。
他如果不想当部长而想当县长,任何人都无权任命,必须参加竞选。
但在行政主官之外,一些部门首长,比如国务卿,各部的部长等,则由政府首脑任命。
他们,就属于高级公务员。
美国的高级公务员,分为五个级别,如果用中国的级别套用的话,高I级相当于省部级,高日级相当于地厅级,高III级相当于处级,高IV级相当于科级,高V级就只能相当于股级了。
美国的这五级官员,并不属于终身制,官员并不带着级别走,而是级别和职位配套。
也就是说,美国总统任命你为国务卿,或者某部的部长,你就是高I级。
如果你先当某部的部长,后来又被总统任命为驻某国的大使。
外交机构属于国务院的二级机构,隶属于国务卿,国务卿也只是高I级,大使就只能是高II级,你原来的部长级带不走,只能就任高II级。
在中国,这无疑属于降级使用,但在美国,都属于高级公务员,不存在降不降级的问题,仅仅只是工作岗位的不同。
除此之外,美国各级政府部门,还有大量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属于普通公务员,也就相当于日本的事务官。
普通公务员分为十五个等级,每级又分十档。
美国的普通公务员,有一百五十个升职平台。
这些升职平台,最直接的体现,是工资,当然,也包括相应的吏级职务。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美国的公务员序列中,铁打的营盘是这些普通公务员,无论政府首脑怎么换,这些人,还是在为政府部门工作。
除非发生极其特殊的情况,这类公务员可以说捧上了铁饭碗。
当然,与此相对应的是,他们的收入水平也会低于全国平均工资。
美国公务员工资,是基本国定相对弹性的,所谓基本国定,是多年来,其工资均保持在相当稳定的标准之内,相对弹性,是指随着通货膨胀等,公务员的工资,差不多每年都会有微调,调整幅度,以通货膨胀指数为准。
政府办公室政务与事务的区别

政府办公室政务与事务的区别职责:(一)负责县政府日常文书处理和日常事务工作。
(二)协助县政府领导审核或组织起草以县政府、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布的公文。
(三)负责县政府各种会议的准备工作,协助县政府领导组织会议决定事项的实施。
(四)研究县政府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社会法人请示县政府的问题,提出拟办意见,报县政府领导审批。
(五)督促检查县政府各部门及直属机构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对国务院和省、市、县政府决定事项及县政府领导有关指示的执行情况,并跟踪调研,及时向县政府领导报告。
(六)协助县政府领导处理县政府各部门和各乡镇反映的重要问题,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报县政府领导决定。
(七)负责县政府的值班工作,处理人民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及时向县政府领导报告重要情况,协助县政府领导组织处理重要突发事件、重大灾情和重大事故。
(八)及时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为县政府领导决策服务。
(九)围绕县政府的重点工作和县政府领导的指示,组织专题调研,及时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十)负责县政府工作范围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与提案办理工作。
(十一)做好行政事务工作,为县政府领导服务。
(十二)负责县政府驻外办事机构和县政府办公室归口单位的管理工作。
(十三)办理县政府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政府办公室内设机构工作职责:一、县政府应急办、总值班室负责协调、督促《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实施;负责县政府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和县政府日常值班工作;协助县领导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负责编写县政府大事记等工作。
二、县政府督查室负责上级机关交办件、批办件,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指示件,县政府全体(扩大)会议、常务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督查工作;负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负责县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相关工作等。
三、秘书一科负责会务、大型活动联络、重要接待安排;负责人民来信来访工作;负责办公室内部文电收发、传阅工作;负责上传下达及综合协调办公室内部事务等工作。
各国公务员制度

一、公务员的概念1、英国:中央政府系统中非选举产生的和非政治任命的常任官员称为公务员或事务官。
2、美国:政府系统中的所有官员称为公务员3、法国: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军人及其他公共事业机构在内的所有人员。
4、日本:由国家财政支付工资的工作人员5、英美共同——政务官与事务官:前者指由选举产生,代表一定阶级利益;后者指在英国中央政府系统非经选举和非经政治任命的,不与内阁共进退,经过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没有过失可以长期任职的文职人员6、公务员传统定义:与其他专制服务于国家的机构相对应,如军队、司法、警察等7、现代定义:只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行政权力8、关于干部:干部和干部制度为政策术语和社会用语而非法律用语;从社会分层的角度看,干部是一种身份,干部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身份制度9、干部制度弊端:①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②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③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④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干部徇私舞弊,贪赃枉法⑤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二、公务员和公务员制度1、我国公务员定义: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主要有中共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三、公务员的范围1、公务员三重身份:国家性质,行政机关的权利代表;国家行政机关的雇员;社会普通公民2、公务员制度含义:现代国家为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而设定的一系列法规和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从管理过程来看分为:入口管理、在职和出口管理3、特征:①特殊性②稳定性③从属性④执行性⑤重要性4、地位:①完成国家和政府使命的必要工具和手段,②政府实施其施政目标的主要载体,③政府存在合法性的具体体现5、作用:①有利于国家政治和行政秩序的稳定②有利于防止吏治腐败③有利于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政府选拔人才⑤有利于政府为社会提供规范性服务6、基本精神:①竞争精神与常任原则的统一②法制精神与中立原则的统一③专业精神与分类原则的统一④科学精神与人本原则的统一⑤民主精神与效率原则的统一第二章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一、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1、18、19世纪西方工革兴起,为其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2、政治理论发展是西方公务员制度产生的思想基础(社会契约理论、主权在民理论、代议民主理论、权力制衡理论)3、中国科举制度为其提供了借鉴(克鲁兹的《中国游记》)4、政治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演进过程1、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①实行官职考试录用制度是英国文官制度的标志②颁布两个枢密院令宣告文官制度建立③文官制度确立事务官和政务官分途而治2、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①克服官吏制度中的腐败现象是建立文官制度的直接原因②《彭德尔顿法》奠定了美国文官制度的基础(确立了公开竞争,机会均等的原则;职位常任;政治中立)3、法国的公务员制度:①公务员制度建立始于拿破仑,草创了公务员制度雏形,建立等级制②19世纪到20世纪前半叶,法国政府陆续建立了文官管理制度③一战后,颁布两项重要法令,规定各县市政府公务员的选拔、升迁及惩戒等办法,制度初具规模④二战后,于1945年建立公职管理局⑤1946年10月,国民议会讨论通过了《公务员总章程》,从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公务员制度4、日本的公务员制度:①1885年,明治政府参照普鲁士法典,颁布了《官吏纲要》②1887年,颁布《文官考试试用机见习规则》③1893年,改革《文官用人令》,首建功绩主义原则④1899年,进一步修改《文官用人令》《文官资格保障令》《文官惩戒令》⑤二战后,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制定了《国家公务员法》《国家行政组织法》《关于国家公务员职阶制的法律》《地方公务员法》《国家公务员法》在多方面借鉴了美国5、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共同特点:①实行功绩制、录考制、职业化、依法管理、分类科学管理②公开考试,择优录用③立法比较完备,标榜中立三、我国人事制度的历史发展和改革古代时期发生阶段:原始社会贤能制——原始公社时期禅让制——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发展阶段:西汉时期察举制——东汉时期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成熟阶段:隋唐以后科举制1、历史背景:①新中国的人事干部制度建设的三个阶段,创立和发展阶段(1949-1966)、挫折阶段(1966-1976)、法制建设阶段(1976-1993)2、特点:①党管干部②党委和政府进行分工,分级部门进行管理③选贤任能,德才兼备④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缺陷:①老龄化,知识层次较低②干部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人和管事脱节③“国家干部”这一概念过于笼统,造成模式单一,官本位④原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⑤干部管理的不规范,重人治轻法治4、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1985-1989年,理论准备;1989-1993年,试点;1993年以后,全面实施阶段;2006年后,实行《公务员法》5、我国公务员制度特点:①坚持党管干部,反对政治中立,从实际出发确定公务员的范围,不实行两官分途②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6、与原来人事制度相比我国公务员制度特点:①分类管理原则②竞争激励原则③新陈代谢原则④廉政保障原则⑤勤政保障机制⑥健全的法规体系7、当前公务员制度实施中的问题:①全国的发展不平衡②动态的满足实践发展8、公务员制度改革长短期目标:短期目标——①增强制度活力②提高队伍素质③改进公共服务④完善管理制度;长远目标——①制度建设②能力建设③社区服务④电子政府9、我国公务员制度实施情况:①职位分类制度和人员过渡工作已全面完成②凡进必考机制基本建立③考核机制运行良好④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广泛推开⑤培训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⑥公务员队伍出口初步畅通⑦较为完备的公务员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四、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模式(一)传统划分1、官僚型的公务员制度——法德为代表①公务员经由公开竞争的方式选拔②公务员的社会地位崇高③强调公务员的专才作用④实行职务保障制度⑤在组织结构上实行韦伯的官僚制,强调上下级节制的关系⑥公务员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重视自己的利益甚于民众的利益2、贵族型的公务员制度——英国为代表①高级文官的考选,吸收的人员,大都出于上流社会家庭,贵族色彩浓厚②实行品位分类制度③实行通才教育3、民主型的公务员制度——美国为代表①公务员的大门尽可能向全社会各阶层的人员所敞开②实行以事为中心的职位分类制度③实行专才教育④实行功绩制⑤公务员流动性较高,相比而言,其在社会声誉地位较低⑥中央人事管理机构属于独立性机构4、社会主义类型——苏联为代表①实行党管干部原则,政治色彩浓厚②没有进入国家机关入口考试③有相应的工作评价规范,并订有职位说明书④有成文法典保障公务员的地位⑤工资的多寡视工人员的资历、资格及工作内容而定⑥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工作异动与升迁、均受到政治制度的严格规范(二)现代分类——基于政治发展程度(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欠发展国家)1、发达国家——以英美法日为代表①政府所有行政组织系统与公务员管理形态都以韦伯的理想型官僚体制为典范②管理的人力资源以专业型人才为主,重视启用专业人才③具有相应的职业保障制度,并建立了相应的保障体系,便于公务员的职业稳定④实行两官分途,保证行政工作连续性⑤实行公开考试,公平竞争的选录制度,文官的录用和甄选以注重才能为标准⑥公务员体制以有效的政策规划与严格的法治管理为支撑2、发展中国家——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①做官重于人事,权位取向明显,文官热衷于争取权势地位,却未必勇于任事②人情恩惠重于法治③身份观念重于职位观念④公务员素质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要求,各级行政组织中缺乏科技与管理人才⑤政治因素影响浓厚3、欠发达国家——尚未推行或仅在形式上推行公务员制度①传统的族群酋长权威与现代的功绩制观念相背离②政局不稳,动乱频生,行政体制在政治动荡的局面下毫无行政效率可言③其制度框架缺乏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离韦伯所说的理想型官僚体制相距甚远④极端缺乏各类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4、共同趋向:①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②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进而向民主制③在对公务员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④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第三章中外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原则一、中西公务员制度的共有原则①公平原则:录用机会均等、晋升机会均等、享受的待遇均等②公开原则: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录用公开、晋升公开③公正原则:过程的规范性、过程的充分性、过程的透明性、过程结果的公认性④法治原则;国家依法对公务员进行管理,公务员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国家公务员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依法对公务员管理机关和单位的监督二、西方公务员特有原则:①政治中立②两官分途③分权制衡三、中国公务员制度指导原则:1四项基本原则2党管干部3民主参与4德才兼备第四章公务员制度的环境制约因素一、政治与运行环境1政治环境2行政环境①行政体制——行政集权:优点:目标一致,政令统一、指挥方便、效率高;缺点:专制、下级唯上,限制下级创造性。
“政务官员”与“事务官员”

龙源期刊网 “政务官员”与“事务官员”作者:唐钧来源:《同舟共进》2012年第02期自从十三大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放在“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已进行了六次政府体制改革。
当初,改革的锋芒所向是“国家干部”。
十三大报告指出:“‘国家干部’这个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
”因此,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对‘国家干部’进行合理分解”。
从今天的眼光看,当年的“国家干部”,其职业就是“干部”。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当中是没有更精细的职业分工和专业取向的。
计划时代政府机关中的干部常常自嘲为“万金油”,意即抹到哪里都管用。
若从正面阐述,即是著名的“螺丝钉论”。
如果我们拿当年“国家干部”所履行的职责和国际通行的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相比较,可以发现,许多职责其实已经不再由公务员担当了,尤其是所谓“业务员”(十三大报告中的提法,相对“政务员”而言。
国际惯例是分为“政务官员”和“事务官员”):其一,他们不再参与立法,因为立法是國家权力机关的职责;其二,不再承担调查研究的任务,因为政府机关自己做调查没有公信力,所以这方面的工作都委托第三方“智库”,即研究机构或大学去做;其三,他们也不做群众工作,只是在政府机关中按照既定的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而所谓“群众工作”,就拜托社会工作机构或社会工作者了。
需要强调的是,实际上,在任何社会中,“群众工作”总是要有人去做的。
因为各项有关民生的社会政策如要“一个不能少”地惠及每个社会成员,就要由专门做“群众工作”的人员个别化、个性化地一一具体落实。
这种“传输机制”就是社会工作,与之相关的职业群体或专业群体就是社会工作者。
正因为如此,社会工作者队伍在发达国家都是十分“宏大”的,也正因如此,政府机关才能在编制、人员的数量上真正地“小”下去而不至于一再反弹。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中国古代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中国古代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安若⼦ 2009-09-22 摘编 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些⽂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之下万⼈之上的丞相,也有⼩⼩的负责开闭城门的⼩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郡的⾏政最⾼长官。
秦分三⼗六郡,⽐县⼤。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三州,刺史掌管⼀州军政⼤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
相当于最⾼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事部长。
8、光禄⼤夫。
皇帝⾝边顾问之⾂。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政院长。
11、车骑⼤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近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

近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一、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文官是西方国家权力系统的要素。
文官是指近代西方国家改革旧官吏制度以后的政府文职官员,它首先与武官和法官相区别,其次与政务官员相区别。
在近代时期,西方国家把政府行政部门的官员分成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务官:采用“选任制”,即由选举产生或从政治角度考虑任命;他们实行“任期制”,随政党和内阁进退;其职责是制定政策及承当行政,进行政治和国务活动。
事务官:即文官又称公务员。
他们采取“考任制”。
亦即必须经过公开竞争考试合格后择优录用;他们不受政党和内阁更迭的影响,实行“常任制”所以又称“常任文官”。
其职责是执行政策,从事行政和业务管理工作,他们是政府职能的实际执行者。
文官制度实质上是西方国家的一种较为完善和规范的人事管理制度,而且也是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14世纪末叶,由于城市手工业、商业、金融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西欧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府结构也随之开始发生变化:(1)西欧各国先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政府;(2)王权的加强促使政府管辖范围的相应扩大,继而出现了对君主负责的文职官员,这是西方最早的文官阶层。
从中世纪晚期文官阶层的出现到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经过了三个时期:“恩赐官职制”、“个人徇私制”、“政党分肥制”。
19世纪前,前两个时期“恩赐官职制”和“个人徇私制”这二个时期的基本特点相同。
具体说,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和资产阶级掌权初期,政府文职官员的官职的获得,大多是由国家当权者,根据个人印象而恩赐或凭借私人关系的亲疏相授予的。
进入19世纪后,伴随着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这一政党政治的形成和发展,“政党分肥制”应运而生,这种状况延续了约半个世纪。
近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确立起来的。
它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必然结果,是资产阶级革新吏制的重大成果。
(1)文官制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引起政府职能扩张的产物。
论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区别

從西方經驗與臺灣地區經驗中分析政務官與事務官的區別一、前言所謂的“政務官”主要的概念來自於英國,其內閣的閣員就是政務官,同時也相當於臺灣行政院會議之政務委員,政務官主要的職責是決定或參與決定國家或地區政策或行政之主要發展方向。
二、臺灣地區政務官之範圍臺灣目前並未對政務官做明確性的立法,故現今只能從一些相關法令中找出政務官的範圍,如果依照《政務官退職酬勞金給與條例》中來找尋政務官的範圍,仍無法窮盡政務官的範圍,並且對於臺灣地方民選首長是否屬於政務官的範圍,也產生一定的疑問,而根據《政務官退職酬勞金給與條例》中可知政務官的範圍包括特任及特派之人員、總統府秘書長、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各部政務次長、特命全權大使及特命全權公使、蒙藏委員會副委員長、委員及僑務委員會之副委員長等。
三、臺灣地區政務官與事務官之區別臺灣地區政務官與事務官之區別如下:1.就任務性質不同政務官:以制定政策或參與決定政策為任務事務官:以執行政策為任務2.就任用資格不同政務官:沒有資格的限制在英國由內閣總理基於其才能與信任度來選任,在臺灣則由行政院長選任之事務官:為行政專門化,需要通過一定的考試或檢核及格始可,事務官有一定的任用資格限制但享有一定的任用的保障3.就身份保障不同政務官:隨著上級長官共進退,並得隨時被任用、免職,其身分不受法律之特別保障事務官:非依照法律及法定程度,不得任意免職,並享有身分保障權4.就退休制度之有無不同政務官:無退休制度之適用事務官:有法定退休制度,並有其相關之退休事項之規定5.就懲戒種類不同政務官:在臺灣地區,政務官僅有撤職及申誡兩種,而實際上政務官應向人民負擔政治責任,故照理說應當由人民民意來決定去留,然而臺灣實際上完全不是如此,例如一向以意識型態主管教育部門之教育部長杜正勝,民意極低然而卻是內閣中地位最為鞏固之政務官事務官:在臺灣,事務官的懲戒則有撤職、休職、降級、減俸、記過及申誡等六種6.就升遷制度不同’政務官:無升遷制度,在臺灣只要政治正確,獲得長上的欣賞便可步步高升事務官:有一定的升遷制度,並有相關法律的規定四、小結就政務官的法律規範來說明顯不足,特別在任用上許多政務官產生許多不適任的情況及多成為政黨酬庸性質,任人為親為同派系,當然,政務官的素質就反映出該國家或地區的法制成熟程度及民主成熟的程度,筆者對於臺灣地區許多政務官的出任不敢恭維,臺灣地區的政務官們已經變成選舉的戰鬥內閣,此破壞法律制度的遺禍,在陳水扁政權一次又一次撤換內閣時,充分突顯出政務官任用產生問題,相對來說在事務官部分,規範情況就較為完善,西方經驗中對於政務官的任用,或許能給陳水扁政權在用政務官上一個借鏡與參考模式。
第二章、第三章西方主要公务员制度

主要内容 1、西方文职官员、恩赐官职制、个人 赡恩制、政党分肥制、政治中立两官分 途、政务官、事务官
一、我国公务员概况
• 2005年4月颁布《公务员法》,2006年1 月实施。 • 基本原则:公平竞争、党管干部原则、 功绩原则、依法管理原则。
二、政务官和事务官区别
1.就任务性质不同 • 政务官:以制定政策或参与决定政策为任务 事务官: 以执行政策为任务 2.就任用资格不同 • 政务官:没有资格的限制在英国由内阁总理基于其才 能与信任度来选任,在台湾则由行政院长选任之 • 事务官:为行政专门化,需要通过一定的考试或检核 及格始可,事务官有一定的任 用资格限制但享有一定 的任用的保障 3.就身份保障不同 • 政务官:随着上级长官共进退,并得随时被任用、免 职,其身分不受法律之特别保障 • 事务官:非依照法律及法定程度,不得任意免职,并 享有身分保障权
4.就退休制度之有无不同 • 政务官:无退休制度之适用 • 事务官:有法定退休制度,并有其相关之退休事项之 规定 5.就惩戒种类不同 • 政务官:政务官有撤职及申诫两种,而实际上政务官 应向人民负担政治责任 • 事务官:事务官的惩戒则有撤职、休职、降级、减俸 、记过及申诫等六种 6.就升迁制度不同 • 政务官:无升迁制度,在台湾只要政治正确,获得长 上的欣赏便可步步高升 • 事务官:有一定的升迁制度,并有相关法律的规定
项目一:假如你是管理学院团总支书
记你如何选出主要学生会干部?
• 实训目的:能用独立的思维思考干部选 拔制度。 • 实训方法:提交实训报告书 • 实训内容:通过已学理论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完成你得干部选拔方法。 • 实训时间:2课时 • 实训分数:10分(纳入总成绩)
小测试
外国行政体制比较

试论“两官分离”原则对我国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借鉴意义邱根长行管091班学号:7101009022【摘要】以“两官分离”为原则的文官制度奠定了现代美国政府公务员管理的高绩效。
从美国政府公务员管理的实践来看,“大部制”的机构设置解决了公务员管理的组织问题,而“两官分离”制度的确立保证了公务员工作的高绩效。
因此,分析“两官分离”制度将对我国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关键词】“两官分离”公务员管理2008年3月1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这次机构改革的重点在于按照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要求,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即坚持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避免“政出多门”问题的发生,以提高政府和公务员的工作绩效。
政府实行“大部制”的组织机构类似于西方国家政府管理的政府机构,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科学的组织结构设计。
但是,从公务员的管理角度来看,还欠缺一项重要的改革,即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合一”抑或“分离”的问题。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政府的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离原则在公务员管理实践中表现出了有效性,值得我们借鉴。
一、美国政府公务员“两官分离”原则的确立美国政府公务员的管理制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确立“两官分离”原则之前经历了一段摸索的时期,直到1883年在废除原先人们深恶痛绝的公务员制度,并通过《彭德尔顿法》后才正式明确地推行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离。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开始实行公务员管理的功绩制。
《彭德尔顿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文官制度进人了“功绩制”管理时期,其主要贡献在于建立了“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科学的公务员管理机制。
《彭德尔顿法》是根据当时美国国会参议院议员彭德尔顿的名字而得名的,其全称为《调整与改革文官制度的法案》。
该法案确定了政府公务员在录用、晋升、职位分类和行政身份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政务官员”与“事务官员”

大 多配有公 车 ,交通 能不 拥堵 城 市 ,如果 从武 汉到 南京修 筑
一
条 高铁相连 接 ,这 一线将穿
的离退休 老干部 也 多,这 些人 通衢 。其 东西 两头是 京广 、津 浦 两大铁 路干 线 ,东 有南 京 、 上 海 ,西 有武 汉 、重庆 等特 大 高 官扎堆 的地方 ,党 政军 高干 吗? 高校 多毕业 生也 多。2 1 01
告 中的提 法 ,相 对 “ 政务 员”
而言。 国际惯例是分为 “ 政务官 员” “ 和 事务官员”) 其 一,他 : 们 不再参 与立法 , 因为立 法是
周 围的房 租都 飙升 ,住 的 多是 都 的特质。 照顾病 人 的亲属 。 医院多且设 九 江 因京九铁 路 的开通 , 备 条件好 ,则 在高 干病房 住 院 谁 也不敢 赶他们 走 。北京 又是 已成为新 的交 通枢纽 ,乃 七省
较 , 以发 现 ,许 多职 责其 实 可 已经 不再 由公 务 员担 当了,尤 其是 所谓 “ 业务员”( 十三大报
一
“ 政务官员” “ 与 事务官员”
口 唐 钧 ( 北京 )
样 ,北京 因过度发 展 而导致
资 源枯 竭 ,资源过度 输入 又导
致 , 区域 生态更 遭到严 重
自从十 三大把 干部 人事制
务员制度 ”以来 ,以 “ 小政府 、 大社会 ” 目标 , 为 已进行 了六次
钟。
正好居 其 中。 “ 中驭 远 ,莫 居
若 九江” 。
作 为千 年古都 、历史 文化 随着 我 国经 济发 展和 改 革 名城 ,北京本 应 自我珍惜 并妥
向纵深推进,近年来屡 见将首都 由北京南迁长江流域的议论。 北 京现 已成 为 功能齐 全 的 超大型 国际性都市。然而,问题 也 随之 而来 : 规模超 大, 不堪重 善保 护城 市 。与汉唐 故都 长安
英国文官制度

从情景喜剧Yes, Minister 看英国文官制度Yes, Minister知情权的剧情概要:故事一开始,常务次官(英国公务员中的高级官员)汉福瑞·爱坡比爵士教导内阁大臣吉米·海克首席私人秘书伯纳特·伍雷,要洞晓政务官和事务官的职能区别,内阁大臣海克不应该插手和领导行政部门。
作为内阁大臣,海克应该履行的职能包括:制定政策;推行法律;保障财政部门的预算。
由此引发海克的知情权危机,具体体现在保护霍里克郡的灌的事件中,海克的女儿意图裸体抗议政府取消对野生灌得保护区政策,海克束手无策。
在汉福瑞的机智下,应对了海克的危机。
其中,海克争取的各项法令和工作效率的改善,都受到了英国行政部门的反抗,而且汉福瑞强调了海克有限的知情权。
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以汉福瑞为代表的文官获得了胜利。
在Yes, Minister这部剧中,集中折射出英国政治制度中的事务官与政治家的冲突和较量,反映出政治制度安排中政治与行政二分日益显现的缺陷与矛盾。
一,英国文官制度概述以及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冲突英国的文官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官僚任用体系中是最为典型的。
它于19 世纪70 年代根据《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确立下来, 延续至今①。
对其他国家的选官制度, 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官制度具体是指关于各级政府执行官员的考试、任用、管理以及相关权利和义务、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
它是以其特定的内容与形式规范文官进、管、出的法律制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政府效率,任人唯贤。
英国的政府机构人员是由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两部分构成的②。
政府官员包括:大臣( 部门首脑) 、国务大臣( 副职) 、政务次官和其他副部长。
政府中的其他人员均为公务员,其中职位最高的是常务次官, 其次是副常务次官、次官、助理次官、高级主管和主管。
在Yes, minister中,汉福瑞就是典型的常务次官。
他们与政府中各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密不可分。
常务次官、副常务次官和次官等直接与各自部长有日常接触, 构成了文官制度中的“高级公务员”。
管理学公共管理主观题考点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公共政策主要是制定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秩序和行为规则,通过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规定和引导,在总体上为一个社会中人们你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必需的环境,即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外在条件。
公共管理则是通过具体实施公共管理行为与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社会生活质量和实现公共利益。
联系:两者的基本属性都是公共性,即关注的是社会公共利益,涉及社会公共事务领域,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手段,以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为目标。
两者都有一个由确认问题到制定方案,最后实施和评估的相同的实施过程。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联系(1)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三种不同观点1、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学派2、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替代品3、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属概念(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内在的联系: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与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可以互相替代;但公共管理并不能替代公共行政的全部。
二者区别: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差别在于公共行政更加重视“设计”,公共管理则更加重视实现公共行政目标的具体“运作”过程;公共行政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公共管理则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公共行政更加关注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公共管理更加关注结果、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和外部取向。
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公共管理活动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公共管理活动离不开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提供方式会更加有效。
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和目标。
一般而言,公共产品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私人物品通过市场提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部门不直接提供公共产品,而是强调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营造环境。
论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区别

從西方經驗與臺灣地區經驗中分析政務官與事務官的區別一、前言所謂的“政務官”主要的概念來自於英國,其內閣的閣員就是政務官,同時也相當於臺灣行政院會議之政務委員,政務官主要的職責是決定或參與決定國家或地區政策或行政之主要發展方向。
二、臺灣地區政務官之範圍臺灣目前並未對政務官做明確性的立法,故現今只能從一些相關法令中找出政務官的範圍,如果依照《政務官退職酬勞金給與條例》中來找尋政務官的範圍,仍無法窮盡政務官的範圍,並且對於臺灣地方民選首長是否屬於政務官的範圍,也產生一定的疑問,而根據《政務官退職酬勞金給與條例》中可知政務官的範圍包括特任及特派之人員、總統府秘書長、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各部政務次長、特命全權大使及特命全權公使、蒙藏委員會副委員長、委員及僑務委員會之副委員長等。
三、臺灣地區政務官與事務官之區別臺灣地區政務官與事務官之區別如下:1.就任務性質不同政務官:以制定政策或參與決定政策為任務事務官:以執行政策為任務2.就任用資格不同政務官:沒有資格的限制在英國由內閣總理基於其才能與信任度來選任,在臺灣則由行政院長選任之事務官:為行政專門化,需要通過一定的考試或檢核及格始可,事務官有一定的任用資格限制但享有一定的任用的保障3.就身份保障不同政務官:隨著上級長官共進退,並得隨時被任用、免職,其身分不受法律之特別保障事務官:非依照法律及法定程度,不得任意免職,並享有身分保障權4.就退休制度之有無不同政務官:無退休制度之適用事務官:有法定退休制度,並有其相關之退休事項之規定5.就懲戒種類不同政務官:在臺灣地區,政務官僅有撤職及申誡兩種,而實際上政務官應向人民負擔政治責任,故照理說應當由人民民意來決定去留,然而臺灣實際上完全不是如此,例如一向以意識型態主管教育部門之教育部長杜正勝,民意極低然而卻是內閣中地位最為鞏固之政務官事務官:在臺灣,事務官的懲戒則有撤職、休職、降級、減俸、記過及申誡等六種6.就升遷制度不同’政務官:無升遷制度,在臺灣只要政治正確,獲得長上的欣賞便可步步高升事務官:有一定的升遷制度,並有相關法律的規定四、小結就政務官的法律規範來說明顯不足,特別在任用上許多政務官產生許多不適任的情況及多成為政黨酬庸性質,任人為親為同派系,當然,政務官的素質就反映出該國家或地區的法制成熟程度及民主成熟的程度,筆者對於臺灣地區許多政務官的出任不敢恭維,臺灣地區的政務官們已經變成選舉的戰鬥內閣,此破壞法律制度的遺禍,在陳水扁政權一次又一次撤換內閣時,充分突顯出政務官任用產生問題,相對來說在事務官部分,規範情況就較為完善,西方經驗中對於政務官的任用,或許能給陳水扁政權在用政務官上一個借鏡與參考模式。
政务官和事务官

政务官和事务官
一、性质不同
1、政务官:与“事务官”相对。
相对于政治系统中的政务官,事
务官在政治上必须保持政治中立,任期不由选举和党派转换所影响。
2、事务官:为文官公务员系统成员。
二、产生方式不同
1、政务官:或直接由选举产生,或由选举中的获胜者提名、任命产生,有权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并负有政治责任。
2、事务官:通常在一个系统工作甚至工作终身,不受大选情况变化
的影响。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
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
本法进行管理。
而其他的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
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法律责任,附则等等,包括退休,包括交流调动等待遇是一样的。
另外,其他的所有公务员管理的一切的法律法规如《新录用公务员之
相关规定(试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任何的公务员管理
条例里面都会加上一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录用工勤人员
以外的工作人员,参照本规定执行。
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革

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革、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先秦是中央官制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2.秦汉史中央官制的变革阶段——三公九卿3.东汉即魏晋南北朝,三公失权,尚书台、中书、门下省相继登台掌权。
4.隋唐至明清是中央官制的成熟阶段。
先秦时期:尧舜禹时期——以“舜”中央政府的组成为例:司空——居百官之首,辅佐政事。
“水利部长”——平治水土。
后稷--主管农业;司徒--主管教育;士——主管司法;百工——主管百工;虞——主管山泽草木鸟兽,即环保;三礼——主管秩宗;(三礼,即天事、人事、人事之礼;秩,即尊卑等级秩序。
);典乐——(看来兼职干部不是现在才有。
)主管音乐和诗歌;纳言——主管诚信真实地传达命令和回报意见;夏朝——辅佐夏王的六卿。
司空:主管礼仪、德化、祭祀等;后稷主管农业;司徒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大理主管刑狱;共工管营建百工;虞人掌管山泽畜牧;商朝——(一)政务官是处理外廷事务的官。
他们是:1、尹:治理之意。
本身并无职位高低之别,后来成为官的通称。
2、工:管理工程的官。
3、卜:为商王占卜的官。
4、巫:掌商王祭祀的官。
5、乍册:“乍”即“作”,是商代的史官。
6、卿史:又作“卿事”或“卿士”,是主祭祀的官。
此类官除卿史外,还有御史、史两职。
7、亚:武职官吏。
多亚是商王的贴身侍卫。
亚立吏是商王的钦差大臣。
8、服和多马:商代武职。
(二)事务官是管理王室内廷事务的各级官吏,他们是:1、宰:是为奴隶主管理家务和家奴的总管,此称为西周和春秋所沿用。
2、臣:是商王的近臣,掌为王征战、备车马、占卜等事。
除“臣”外,还有“小臣”、“多臣”之职。
3、小(来字旁)昔臣:管理王室田庄的农耕事务的官员。
4、小多马羌臣:管理羌奴或管理养马奴隶及商王车马的官员。
5、六宫官:近似后世的皇后中宫官。
西周——辅弼周王的三公:太保(既是周王的辅佐重臣,又是最高的执政官)、太师(地位显贵的武官)、太傅(教养太子以明君臣之道的官职)三公下设“三事大夫”(外廷政务官):掌地方民事行政的常伯,又称“牧”;掌官吏选任的为常任,又称“任人”;掌政务的为准人,又称“准夫”。
对我国政务官和事务官分类制度设想的评析

对我国政务官和事务官分类制度设想的评析
万斯佳
【期刊名称】《知识经济》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公务员人事管理是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对行政人员的分类管辖有助于从源头上理清各种权力和职能.西方国家的有关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分类制度从行政和政治两分法的角度为我国提供了人事管理的借鉴.比如权力的划清等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国情和党情的特殊性,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分类制度在现阶段只能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案的参考.
【总页数】1页(P67)
【作者】万斯佳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解决我国高校与学生纠纷的法律思考及制度设想 [J], 赵玉环;李玉影;赵国新
2.构建我国土地裁决机构的制度设想 [J], 张艳丽
3.“政务官员”与“事务官员” [J], 唐钧
4.浅析我国应该实行禁治产制度的原因及制度设想 [J], 王博文;
5.我国借鉴辩诉交易制度设想 [J], 江雨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今中国不应该推广两官分途

当今xx不应该推广两官分途概念辨析1.两官分途“两官分途”是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个特点。
“两官”即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或称政务官和事务官。
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在产生方式、任用条件、职责范围和管理办法等方面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互相之间不能交替任职,因之称为“两官分途”。
政务类公务员由选举或政府任命产生,业务类公务员则通过竞争性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实行职务常任。
两官分途的核心是“政治与行政的相对独立”和“政务官与事务官队伍的相对独立”。
2.当今xx本辩题所涉及到的是当今xx的党政关系。
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领导方式和领导体制进行积极的探索,党政关系从改革开放前党对政府具有绝对的、随意的干预和指挥权,从党管一切,逐步走向党管大政方针和干部人事,政府负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规划和具体执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党政关系。
立论框架1.理论层面,两官分途的理论基础“政治-行政二分”正在被不断修正政治是行政的指导,不可能存在完全脱离政治的行政工作;行政是政治的继续,是把政治意识寓于管理过程之中。
2.实践层面,两官正在体现出融合的趋势a.政务官进行政治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事务官在实际执行中的现实可行性(例证:xx的总统、部长对于职业文官的依赖);a.事务官在执行政务官的决策时,必须对政治决策有充分的理解和信心;b.政府高级文官中有相当数量者实际上兼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双重属性(美国卡特总统任期内曾制定《文官改革法》,在文官队伍中增加了一个新的级别丙级-ScheduleC,约占高级文官的20%,由总统任命、具有决策能力、不享受文官制度的保障,兼有两种性质)。
3.当今中国的现实决定了两官分途的推行毫无必要a.两官分途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多党制条件下政党更迭带来的政局动荡与腐败现象,中国的一党专政与两官分途诞生的基础就存在差别;b.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说明了在中国,党政合一的方式是既有效率又能保持稳定的选择,政策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可以有功能上的不同侧重,但不能有结构上的二元分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從西方經驗與臺灣地區經驗中分析政務官與事務官的區別
一、前言
所謂的“政務官”主要的概念來自於英國,其內閣的閣員就是政務官,同時也相當於臺灣行政院會議之政務委員,政務官主要的職責是決定或參與決定國家或地區政策或行政之主要發展方向。
二、臺灣地區政務官之範圍
臺灣目前並未對政務官做明確性的立法,故現今只能從一些相關法令中找出政務官的範圍,如果依照《政務官退職酬勞金給與條例》中來找尋政務官的範圍,仍無法窮盡政務官的範圍,並且對於臺灣地方民選首長是否屬於政務官的範圍,也產生一定的疑問,而根據《政務官退職酬勞金給與條例》中可知政務官的範圍包括特任及特派之人員、總統府秘書長、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各部政務次長、特命全權大使及特命全權公使、蒙藏委員會副委員長、委員及僑務委員會之副委員長等。
三、臺灣地區政務官與事務官之區別
臺灣地區政務官與事務官之區別如下:
1.就任務性質不同
政務官:以制定政策或參與決定政策為任務
事務官:以執行政策為任務
2.就任用資格不同
政務官:沒有資格的限制在英國由內閣總理基於其才能與信任度來選任,在臺灣則由行政院長選任之
事務官:為行政專門化,需要通過一定的考試或檢核及格始可,事務官有一定的任用資格限制但享有一定的任用的保障
3.就身份保障不同
政務官:隨著上級長官共進退,並得隨時被任用、免職,其身分不受法律之特別保障
事務官:非依照法律及法定程度,不得任意免職,並享有身分保障權
4.就退休制度之有無不同
政務官:無退休制度之適用
事務官:有法定退休制度,並有其相關之退休事項之規定
5.就懲戒種類不同
政務官:在臺灣地區,政務官僅有撤職及申誡兩種,而實際上政務官應向人民負擔政治責任,故照理說應當由人民民意來決定去留,然而臺灣實際上完全不是如此,例如一向以意識型態主管教育部門之教育部長杜正勝,民意極低然而卻是內閣中地位最為鞏固之政務官
事務官:在臺灣,事務官的懲戒則有撤職、休職、降級、減俸、記過及申誡等六種
6.就升遷制度不同’
政務官:無升遷制度,在臺灣只要政治正確,獲得長上的欣賞便可步步高升
事務官:有一定的升遷制度,並有相關法律的規定
四、小結
就政務官的法律規範來說明顯不足,特別在任用上許多政務官產生許多不適任的情況及多成為政黨酬庸性質,任人為親為同派系,當然,政務官的素質就反映出該國家或地區的法制成熟程度及民主成熟的程度,筆者對於臺灣地區許多政務官的出任不敢恭維,臺灣地區的政務官們已經變成選舉的戰鬥內閣,此破壞法律制度的遺禍,在陳水扁政權一次又一次撤換內閣時,充分突顯出政務官任用產生問題,相對來說在事務官部分,規範情況就較為完善,西方經驗中對於政務官的任用,或許能給陳水扁政權在用政務官上一個借鏡與參考模式。
北大公法网首发!
(作者简介:北大法学院2006级博士生)
一、前言
所谓的“政务官”主要的概念来自于英国,其内阁的阁员就是政务官,同时也
相当于台湾行政院会议之政务委员,政务官主要的职责是决定或参与决定国家或地区政策或行政之主要发展方向。
二、台湾地区政务官之范围
台湾目前并未对政务官做明确性的立法,故现今只能从一些相关法令中找出政务官的范围,如果依照《政务官退职酬劳金给与条例》中来找寻政务官的范围,仍无法穷尽政务官的范围,并且对于台湾地方民选首长是否属于政务官的范围,也产生一定的疑问,而根据《政务官退职酬劳金给与条例》中可知政务官的范围包括特任及特派之人员、总统府秘书长、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长、各部政务次长、特命全权大使及特命全权公使、蒙藏委员会副委员长、委员及侨务委员会之副委员长等。
三、台湾地区政务官与事务官之区别
台湾地区政务官与事务官之区别如下:
1.就任务性质不同
政务官:以制定政策或参与决定政策为任务
事务官:以执行政策为任务
2.就任用资格不同
政务官:没有资格的限制在英国由内阁总理基于其才能与信任度来选任,在台湾则由行政院长选任之
事务官:为行政专门化,需要通过一定的考试或检核及格始可,事务官有一定的任用资格限制但享有一定的任用的保障
3.就身份保障不同
政务官:随着上级长官共进退,并得随时被任用、免职,其身分不受法律之特别保障
事务官:非依照法律及法定程度,不得任意免职,并享有身分保障权
4.就退休制度之有无不同
政务官:无退休制度之适用
事务官:有法定退休制度,并有其相关之退休事项之规定
5.就惩戒种类不同
政务官:在台湾地区,政务官仅有撤职及申诫两种,而实际上政务官应向人民负担政治责任,故照理说应当由人民民意来决定去留,然而台湾实际上完全不是如此,例如一向以意识型态主管教育部门之教育部长杜正胜,民意极低然而却是内阁中地位最为巩固之政务官
事务官:在台湾,事务官的惩戒则有撤职、休职、降级、减俸、记过及申诫等六种6.就升迁制度不同’
政务官:无升迁制度,在台湾只要政治正确,获得长上的欣赏便可步步高升
事务官:有一定的升迁制度,并有相关法律的规定
四、小结
就政务官的法律规范来说明显不足,特别在任用上许多政务官产生许多不适任的情况及多成为政党酬庸性质,任人为亲为同派系,当然,政务官的素质就反映出
该国家或地区的法制成熟程度及民主成熟的程度,笔者对于台湾地区许多政务官的出任不敢恭维,台湾地区的政务官们已经变成选举的战斗内阁,此破坏法律制度的遗祸,在陈水扁政权一次又一次撤换内阁时,充分突显出政务官任用产生问题,相对来说在事务官部分,规范情况就较为完善,西方经验中对于政务官的任用,或许能给陈水扁政权在用政务官上一个借镜与参考模式。
事务官与政务官的区别是什么,详细
政务官主要负责决策,对所代表的利益群体负政治责任,通过做出政治决策来服务于自己所代表的利益群体。
事务官要求中立,不带任何政治取向的偏见,对政务官负责,执行政务官的合法决策。
比如美国的总统内阁成员都是属于政务官,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群体负责,并且按照规定实行任期制,而具体各个部门里办事
的就属于事务官,他们执行政务官的决策,负责决策的具体执行,对政务官负责,不实行任期制实行聘任制
一个是决定要不要做.
一个是决定如何去做.。
我国没有政务官员和事务官员的区分。
在多党制国家,一党或其中多党执政后,在政府各部门的一把手为政务官员,要代表执政党的利益;而事务官员为政府各部门的副手,无论谁执政都做相同的工作并以此为职业。
在我国基本都是事务型的么。
或者都要先做事务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