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材料话题作文可休矣-推荐word版 (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材料话题作文可休矣
今年高考时,陕西省一位考生写了一首200多字的小诗,作文即获得满分,而且还获得媒体的不断夸赞,甚至中央电视台还专门为其播出了访谈节目。
那么,这首诗的水平究竟如何呢?现将题为《无题》的该诗抄录于此
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题记/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不论你喜欢/赤橙黄绿青蓝紫/当然情感无罪/但它好像变色墨镜/把整个世
界/染得非喜即悲/把所有面孔扭曲/给你看/于是无知的你伸出指头/“这
个丑,那个美”/别总给理智放假/如果感情像雾/那么当心它遮住了/真理
的彼岸/如果感情像月光/那么要知道/它剽窃不了太阳的光线/不是说感情
总在欺骗/只是它总有失真的一面/时常擦拭你的双眼/别让理智离开身边/
拉开窗帘/你是否看得清暗礁/如果是/那么撑起帆/起风了,你看那是岸
只要多少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现在的中学生中,由于受席慕容、汪国真
一类流行诗人以及各种各样贺年卡、生日卡等上面的小诗影响,喜欢作这类诗
歌的孩子多得是。
而这首诗拿满分作文来要求,其实很不够格。
可以设想,如
果陕西省几十万考生都写诗,那么就是挑选一千首满分作文恐怕也轮不上这一首,以60分为满分计能得50分上下就不错了。
可惜的是,许多考生高考时没
有这位“才子”的胆量;于是,他就成了异类,他就引起了注意,他就把成千
上万作文水平远胜于他的考生甩在了后面,从而占了个大大的便宜。
这样的高考作文考试,能保证公正性、公平性吗?
笔者从事大学中文教学数十年,这几年又一直担任我省高考作文评卷总负
责人,深深感到,类似的问题绝非个案,不少满分作文并不是因为文与质真正
拔尖而往往是因其“出格”才博得青睐的。
媒体的推波助澜也给不少考生造成
误导,在考卷中追求形式奇特、内容荒诞、语言古怪的作文大有上升之势。
剔
除少数真正佳作外,大量的是――花里胡哨的表面掩盖着功力的羸弱和学养的
浅薄,所滋长的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浮躁的不良文风。
这样的倾向,对本该扎扎实实进行的中学作文训练能产生好影响吗?
笔者认为,之所以如此,不应当怪罪考生,也无须责备老师。
需要反思的,乃是这几年来被一些人士啧啧称道的所谓“材料话题作文”的命题模式。
歪招怪点子的作文为什么能获得高分?
近年来,高考越来越被社会看重,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
而高考的作文
命题与满分作文,每每一出台便成为媒体纷纷追踪的热点。
从1999年开始沿用至今的材料话题作文,赞美者众口如一的说词是:此等命题的要求灵活随意,
在立意、取材、文体方面给了考生相当的自由度与发挥空间,保证都能有话可说,还可以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形式与最得意的内容充分展示自我,使真正有文
才有灵气的素质较高的考生更易脱颖而出。
然而,笔者在一份一份考卷的不断审阅中却越来越感到,这种观点是大可
商榷的。
材料话题作为一种高考的作文模式,其弊端是很值得有关方面高度注
意的。
或问其弊端何在?窃以为,最大的弊端在太自由随意,在名为创新而实则
无新所创也。
过去高考用的命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前者题意有明确限制,后者完
成时不能脱离材料,其范畴也有限制。
正因为如此,而遭到现在不少人的诟病。
可是,限制题意、限制范畴就能限制能力、限制才华吗?戴着镣铐跳舞就一定
跳不出好舞吗?反观目前这种材料话题作文,表面看似乎很新潮,似乎比过去
纯叙事、纯议论的命题好了一些。
然而,既然考试时允许考生完全抛开命题提
供的材料,所谓话题作文岂不成了命题作文?这样,20xx年的全国卷作文给出
的四个“图形符号”,201X、20xx年给出的“七个背囊”和“登山者救陌生人”的故事,岂不形同虚设?今年从《韩非子》“智子疑邻”寓言中引出的,还不
是一道谈“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的命题作文吗?试问,这种与所给材料毫
无关联的命题,除了把过去明确的题意限制变得更模糊了一些外,究竟有什么
创新可言?
高考作文的根本目的与功能是什么?是辨识人才,考量人才,鉴别人才,
筛选人才。
为此,关键是标准的统一,核心是尺度的规范。
否则其公平性、公
正性怎能不大打折扣?而话题作文,给学生的自由实在太自由了。
自由本无可
非议,但作为考试作文,太自由就会产生负面效应。
进了考场什么都可以写,
怎么写都行,评卷时如何统一标准?如何规范尺度?这么多的碗与碗型号不一,这么多的水与水内容有异,将其端平谈何容易?评卷操作难于把握,就不免要
从一些并不具备普遍性之处发现亮点,寻找佳作。
窃以为,这正是近几年一些
本来稀松平常的歪招怪点子作文幸获高分的原因。
套题作文何以有增无减?
高考作文的根本目的与功能是辨识、考量、鉴别、筛选人才,故必须绝对
保证的是其公平性、公正性。
所命题目尽可能让所有考生都无法猜中,无法套上,无法改头换面或者剪切拼凑旧作,而只能在考场上即席挥毫,凭不折不扣
的实力取胜,才是上佳的选择。
为此,高考作文的内容、形式等必须有严格的限制,必须让考生带着镣铐
还要跳出好舞,在特定的天空下还要漂亮地飞翔,事先一无所知还要能充分展
示才华、充分证明自己的水平高下。
而时下这种材料话题作文所丧失的,恰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