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试题带解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试题带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4题)
1.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答案】【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
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
的关键.
难度:中等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2.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A.分子间的间隔 B.分子的大小C.分子的质量D.分子的种类
【答案】【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影响体积的因素有微粒的大小,微粒之间的距离以及所含微粒数等因素,对于气体来说,微粒本
身大小远小于微粒间的距离.
【解答】解:对于气体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分子本身可以忽略不计,决定气
体体积的因素主要为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和分子间的间隔.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把握好课本相关知识
,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3.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
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D.阴离子
【答案】【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对于分子和原子来说具有多少质子就有多少核外电子,对于离子来说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不相同的.
【解答】解:A、在原子中,核内所含的质子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故A错误;
B、在分子中,核内所含的质子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故B错误;
C、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所以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故C正确;
D、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所以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小于其核外电子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这类题目要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举例回答,要熟记对于分子和原子来说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对于离子来说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
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
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B.氯化钠C.金刚石D.C60
【答案】【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难度:容易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5.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说与元素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无关.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难度:基础知识点:元素
6.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55B.30C.25D.80
【答案】【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故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5.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铁D.铝
【答案】【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考虑.
【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壳张元素的含量,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
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
8.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电荷数为12
B.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带12个单位正电荷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
【答案】【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带正电),核外电子数为12(带负电),该粒子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
9.下列含有硫元素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H2SO3 B.H2SO4 C.KHSO3 D.Na2S2O3
【答案】【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别计算选项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氧显﹣2价,氢显+1价,设H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a+(﹣2)×3=0,解得a=+4;
B、氧显﹣2价,氢显+1价,设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b+(﹣2)×4=0,解得b=+6;
C、氧显﹣2价,氢显+1价,钾显+1价,设K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1)+c+(﹣2)×3=0,解得c=+4;
D、氧显﹣2价,钠显+1价,设Na2S2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2d+(﹣2)×3=0,解得d=+2;
因此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
故选B.
【点评】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1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答案】【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物质的构成及微粒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故A错;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B正确;
C、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错;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学生应正确理解微粒的微观性,并熟悉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
11.下列有关的化学用于表达正确的是()
A.五个氢原子:H5B.三个水分子:3H2O
C.四个钙离子:2Ca+2 D.四个铵根离子:4NH3+
【答案】【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氢原子表示为:5H,故选项表示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故选项表示正确.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四个钙离子可表示为:4Ca2+,故选项表示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四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4NH4+,故选项表示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12.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答案】【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
C、钠属于金属元素;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
【解答】解:A、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电子,故A说法错误;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B说法错误;
C、钠属于金属元素不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钠的原子序数为11.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了解及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
13.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 )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镉是金属元素
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答案】【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分析,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
C、从元素的造字上分析元素的种类.
D、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解答】解:A、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故此说法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故此说法错误.
C、镉字的偏旁是“金”字旁,故镉是金属元素,故此说法正确.
D、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可知,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故此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的牢记与掌握,并能应用于解题.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14.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
【答案】【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中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B是一种单质,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D 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微观模拟图,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二、填空题(共9题)
1.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
(1)钙离子__________________(2)二个氢原子__________________(3)5N2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钙离子可表示为:Ca2+.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N2可表示为:5个氮分子.
故答案为:(1)Ca2+;(2)2H;(3)5个氮分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2.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4)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6)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是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其化学式为:O2.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3)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
(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CO.
(5)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化学式为:CaO.
(6)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1)O2;(2)H2;(3)Ca(OH)2;(4)CO;(5)CaO;(6)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3.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
(2)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D中x=__________________.
(4)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倍.
【答案】【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依据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分析解答;
(2)依据阳离子是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而阴离子是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的特点分析解答;
(3)依据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解答;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意义分析解答;
【解答】解:(1)依据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由图示可知四种微粒中共有质子数是13、17和18的三种元素;
(2)阳离子是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A是带有三个正电荷的铝离子,而阴离子是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故C是带有一个负电荷的氯离子,故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3)由于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观察可知该微粒的质子数是18,是具有稳定结构的氩原子,所以核外电子数也应为18,所以X为8;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意义可知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47,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其质
量之比,所以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倍=9倍;
故答案为:(1)三;(2)AlCl3;(3)8;(4)47;9;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
4.乐山大佛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雕刻佛像的红砂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结合你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红砂岩雕刻佛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变化.
(2)红砂岩中含碳、硅、氧、铁、钙等多种元素,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碳酸钙组成里因含有碳酸根离子而属于__________________盐.
(4)大佛左右的洞壁上凝结有石灰质化合物,其形成与下述方程式有关:
Ca(HCO3)2═CaCO3↓+CO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考虑;
(3)根据盐的分类考虑;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1)红砂岩雕刻佛像,只是雕刻成不同形状的石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
(3)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属于碳酸盐;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HCO3)2═CaCO3↓+CO2↑+X,反应物中钙、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2、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0、2、5,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1)物理;(2)氧;(3)碳酸;(4)H2O.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知道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熟悉盐的分类方法和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5.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1)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_______电子;这种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你学过的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化学元素符号即可).
(3)加碘盐中所指的碘是指碘酸钾中的碘元素(KIO3),则此物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价,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碘盐,这说明碘酸钾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元素的简单分类;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弄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意义,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间的关系,根据化学式计算有关化合价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解:(1)由于该元素是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所以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故答案为:得到,非金属.
(2)由于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因此与它化学性质相似的应是最外层电子数是7的.故答案为:F或Cl
(3)由于钾元素为+1,氧元素为﹣2,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碘元素的化合价应为+5价;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中各个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故答案为:+5,214.(4)由于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加碘盐,说明碘酸钾在受热时可能容易分解.故答案为:碘酸钾受热易分解(或化学性质不稳定)
【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意义,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化合价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知识点:元素
6.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