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常需要的一些基本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常需要的一些基本理论
1、什么是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活动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质、作用及其构建。
(1)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必须予以保证。
①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②课后也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选择和支配的时间,以供自主活动。
(2)重视学生主体需要的培养和满足①重视学生主体需要的培养②使教育价值客体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质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教师与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构建:(1)了解和研究学生(2)教师要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3)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言语沟通与信息交流,而且要注意课下的相互作用,善于与学生交往。
(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5)端正领导方式——提倡民主的领导方式(6)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教师的主导作用:指教师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对培养人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先天素质、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等特点,在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方向性、领导性作用。
主导不在于改造受教育者,而是引发其主观能动性。
主导作用的落实: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符合人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水平。
教师要能有效地影响和协调其他与人的发展有关的因素,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宜的环境,精心设计组织各种活动。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及应对环境的能力。
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4、正确的学生观的主要内涵。
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一
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的未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
5、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应尊重和关怀每个儿童并承认每个儿童的潜能,尊重儿童的价值和尊严。
合理满足儿童的各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
6、教学的本质、当代“教学”新观念及教学的任务:教学是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当代“教学”新观念: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教学的任务:传授与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生成性教学的内涵、意义及教师进行生成性教学的态度
“教依据学”的内涵:首先表现在,教学是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所以,教必须以学为依据,遵循学的特点和规律;其次,教只有在引起学的情况下才能发生,没有学也就没有教;再次,如何教受到如何学的制约,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结构制约着教。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条件: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关注全人发展;旨在促进学生学习;呼唤效益意识;需要反思与创新。
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
有效教学的条件:创建促进学习的环境,研究并理解学生,明晰目标与组织内容,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感过程。
影响教学过程的情感因素。
教学是一个认知过程,主要表现在:(1)教学过程受各种认知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准备、认知风格等;(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感觉、记忆、判断、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想象、概念化和使用语言等。
教学也是一个情感过程,主要表现在:(1)教学过程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2)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进行着各种情感活动,师生共同体验着成功、满足、欢乐、自尊、兴奋及其他种种积极情感或愤怒、厌恶、自卑、绝望等消极情感,情感活动始终与认知活动相伴进行;(3)教学过程产生各种情感结果,如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自信自强,尊重他人,
关心社会等积极情感结果,当然也可能是厌恶学习、厌恶生活、自暴自弃、自我中心、疏离或仇视社会等消极情感结果。
教学过程的情感因素主要有:学生个体自身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情感因素、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等。
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因素主要有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
教师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如,人格优秀的老师对学生具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热情和善解人意的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若教师信任与关怀学生。
对学生寄予殷切的希望并严格要求学生,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充满激情地教学,自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
7、新课程的“新”,特别是新的三维目标、新的课程结构观、评价观、新的学习方式要注意。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的课程结构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这里你应对隐性课程、校本课程等要了解。
)
新的课程评价观: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与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8、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
(1)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
(2)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后继发展。
(3)注重过程评价。
(4)关注个体差异。
(5)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9、课程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观念滞后,不能完全适应时代要求;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教学内容存在“难繁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等现象普遍存在;评价上过于强调成绩及其选拔、甄别功能;课程管理过于统一,不能适应需求的多样性。
10、课堂管理:课堂管理不仅仅是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沟通、激励,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管理要实现对控制的超越,走向全面的课堂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