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情感、悟思想,叩问诗歌的本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链接】Ke tang lian jie
理解诗歌内容的关键,在于对诗歌思想和情感的把握。

但学生对诗歌基本情感的把握十分头疼,做起诗歌阅读题来左右彷徨,出错较多。

“四抓法”能较迅速、准确地解读诗歌,引导学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变盲目为清晰,变困难为容易。

一、抓“诗眼”
“明显带有作者情感倾向的字词”,指作者对生活中各种对象和事件所表达出的情绪、态度等。

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一旦抓住了这类字词,就能迅速了解作者大致想要表达的情感。

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学生抓住明显带有作者感情倾向的“爱”字,便能知晓作者表达的对枫林、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柳永的《雨霖铃》中,抓出“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中的“伤离别”三字,便能知晓本词在表达因离别而产生的伤感之情;又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抓“问君能有几多愁”中的“愁”字,同样也能知晓本词大致在抒发一种愁绪。

古诗词中,这些明显带有作者情感倾向的字词,恰如诗词的“眼睛”,抓出诗词的“眼睛”,就能知道诗词的“心中所想”。

二、抓意象
“意象”即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因此,学生抓住这些意象及其特点,也能得知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是主要的意象,皎洁清亮,又有一丝孤寂之感。

当晚应是满月,月圆而人难团圆,诗人的思乡之情不言而喻。

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其中的意象有“寒蝉”“长亭”“骤雨”。

“骤雨”是傍晚时分刚停的急雨,不仅让人身体上感到一阵"冷
"意,还"冷"在了心上。

“长亭”是古人的
送别之地。

词中主人公心中因离别而产生
的"冷意"倍增。

“寒蝉”是夏末秋初时叫
声低微的蝉,免不了让人心生凄冷之情。


此可见,意象是诗词的“眼睛”。

学生要抓
住意象,把握特点,揣摩含义,以此读懂诗
歌所蕴含的情感。

此外,在诗词中,有些传统的意象包
含的情感有一定的固定性。

如“故乡明月”
表达思念之情,“杨柳”传达惜别之情,“菊
花”传达高洁隐逸之情,“梧桐”传达凄凉
悲伤之情,“鸿雁”传达思乡怀亲之情等。

如果学生熟悉这些意象,会对解读诗歌带
来很大帮助。

这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
注意认识并积累这些传统意象。

三、抓手法
解读诗歌情感还可以从写作手法入
手。

比如辛弃疾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
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人把远处高而尖的山比作玉簪,矮而大的
比作螺髻,突出了山秀美的特点,表达了对
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还运用了拟人手
法,赋予山以人的情感。

山河心中"有仇有
恨",其实是词人在表达自己心中对国土
沦丧的愤恨之情。

此外,辛弃疾的词还有一大特色----
用典。

如果学生关注辛词中的典故,对解读
词人的心境、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如辛弃疾
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里词人用南
朝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平定内乱,取代了东
晋政权的典故,既表达了自己对英雄人物
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
的豪情壮志。

又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此句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
好大喜功,仓促北伐,想建立像霍去病一样
“封狼居胥”的伟业,结果却兵败受创。


人用此典故,目的是劝诫当时的君王不要
仓促出兵。

四、抓作者
“文如其人”。

每首诗词都是作者情感
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以及作
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因此要理解诗歌的情
感,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
景。

比如杜甫的《月》(万里瞿唐月),联系
本诗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后,杜甫当
时因为战乱流落异乡,加上诗中的意象又
是“月”,那么全诗抒发的就是诗人“客居
他乡、凄凉冷落”的伤感之情;再如辛弃
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中,
三处写到了愁:“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
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联系词人
的经历: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
死,南归之后,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

那么这里的"愁"就不可能是个人的离愁
别绪,而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的悲愤。

许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都与作者的生
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因此,教师要引
导学生关注著名诗人的遭遇,以及所处朝
代的特点;若作者被贬某地,则要考虑是
否有怀才不遇、报国私用等情感;若作者
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
人之情;若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则要考
虑收复失地之志……
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中的一大难点,
一向被戏称为“费时却最不见效率”的模
块。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鉴赏诗歌的关键就
在于把握其中的情感。

解读诗歌情感的方
法众多,在具体运用中不是孤立的,常常是
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

学生要根据需要
灵活运用,从而有效地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品情感、悟思想,叩问诗歌的本真
◆邻水县邻水中学 陈涛
48《四川教育》2019年第07~08期.综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