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氧化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H2和He质子数都是2,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B.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C.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D.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B.核外电子数:X=Z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4.既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S B.H2O C.O D.H
5.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 )
A.往右盘增加砝码B.从右盘减少砝码
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6.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B.液态氧是无色的
C.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7.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A.燃烧匙B.烧杯C.试管D.蒸发皿
8.右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气密性检查:先用手握紧试管,再把导管放入水中,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一段时间,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
D.停止加热: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9.下列应用的原理、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表示均正确的是( )
A.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4Al + 3O2△ 2Al2O3化合反应
B.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2Al(OH)3 + 6HCl = 2AlCl3 + 6H2O 复分解反应
C.用盐酸除铁锈: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复分解反应
D.比较铜和镁的活动性顺序:Cu + MgSO2 = Cu + MgSO4置换反应
10.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代表氮原子,“”代表氢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示意图中甲、乙、丙均为混合物B.过程Ⅰ和Ⅱ都发生化学变化
C.过程Ⅱ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D.过程Ⅱ变化中最小微粒是氮原子和氢原子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1g氧气和1g臭氧中含有不同的原子个数
C.1mol水分子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
D.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有23
6.0210
个分子
12.铬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铬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红糖、全谷类糙米、未精制的油、小米、胡萝卜、豌豆
中含铬较高。

铬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一个原子里有24个中子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g D.该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实验室现有石灰石、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若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

(2)若用上述药品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装置是①___(填字母)。

若用图装置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②____,实验中会观察到左侧瓶中液面下降,量筒内液面上升,这是因为发生装置内物质反应时气体③______,压强④________,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从导管口冒出。

(3)如图装置,若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下图某装置,从______进,______出(均填字母)
14.实验室使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回收二氧化锰,可供选择的实验仪器和用品如下.
(1)该方法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氧气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__。

(2)制取氧气时,用A仪器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优点是_____(填序号)。

A.便于控制反应快慢 B.定量添加药品更方便 C.生成氧气质量更大
(3)实验结束后需要回收二氧化锰,需要进行操作的操作为__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4)回收后的二氧化锰,还可以在上述反应中反复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15.下面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①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将燃着的红磷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现象是_______,该实验要求红磷过量的目的是:______
②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如图所示实验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1)实验1中,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2中,能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的现象是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水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图2为蒸馏装置,该装置内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我们可以用_____来区分软水和硬水,生活中用_____方法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2)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A、B两管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是_____。

(3)将图3中水的变化情况与图2中水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请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二者的本质区别:_____。

18.实验室常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氧气。

为探究双氧水分解的影响因素,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并记录了收集125mL氧气所需时间。

实验序号
双氧水的
浓度双氧水体
积(mL)
温度(℃)
MnO2用量
(g)
收集时间(s)
①5% 20 20 0.2 11
②30% 20 20 0.2 2
③30% 20 40 0 148
④30% 20 90 0 82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_(填序号)对比,可知温度越高,双氧水的分解速率越快。

(3)上述最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实验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

(4)小明认为要想探究“二氧化锰的使用与否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还需在上表实验①的基础上再添加一组对比实验⑤。

请在下表填写实验⑤的有关信息。

实验序号双氧水的浓度
双氧水体积
(mL)
温度(℃)MnO2用量(g)收集时间(s)
⑤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小华认为无需再进行实验⑤,将实验②、④进行对比也可得出“二氧化锰能加快双氧水分解速率”的结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今年兰州新区将加大生态林建设和城市绿化力度,着力改善新区生态环境。

为此将推广种植3000亩薰衣草。

以薰衣草为主要原料的薰衣助眠茶因富含挥发油、香豆素、单宁、类黄酮等而具有极高药用价值。

已知香豆索的化学式为CxH602,相对分子质量为146,碳元素质量分数为74.0%。

请回答:
(1)香豆素的化学式中x的数值是____________;
(2)香豆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3)含21.6g碳元素的香豆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题分析】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错误,如质子、电子也带电荷;故选项错误;
B、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2SO4,故选项推理错误;
C、H2和He质子数都是2,但是H2不是原子而是分子,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正确,故选项正确;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A
【解题分析】
A、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正确;
B、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也不停运动,错误;
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错误。

故选A。

3、C
【解题分析】
A、原子序数是Z>Y>X,说法错误;
B、X和Z位于同一族,同一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说法错误;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说法正确;
D、Z的电子层数比X的电子层数多1,说法错误。

故选C。

4、A
【解题分析】
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题目详解】
A、S属于可表示硫元素,表示一个硫原子,还能表示硫这一种物质,故A正确;
B、该符号是水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B不正确;
C、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C不正确;
D、H属于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D不正确。

故选A。

5、A
【解题分析】
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向右盘增加砝码.故选A.
【题目点拨】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即可.
6、B
【解题分析】
A、氧气不易溶于水,描述正确;
B、液态的氧气为淡蓝色,描述错误;
C、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描述正确;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描述正确。

故选:B。

7、B
【解题分析】
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A、燃烧匙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烧杯能进行加热,但需要垫石棉网,不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故选项符合题意。

C、试管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蒸发皿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气密性检查: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一段时间,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是正确的叙述;C、加热:先预热,然后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答案选择B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
9、C
【解题分析】A、该化学方程式条件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故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Al(OH)3 +3HCl =AlCl3 + 3H2O,故错误;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用盐酸除铁锈化学方程式为: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错误,并且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与硫酸铜不反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u + MgSO4 = Cu + MgSO4,故错误。

点睛:
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10、D
【解题分析】
A、丙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故是纯净物,故错误;
B、过程1中没有新分子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C、过程2是由两种分子生成一种分子,故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D、化学变化中的原子是最小的微粒,故过程2中最小的微粒是氮原子和氢原子,故正确。

故选D。

11、C
【解题分析】
A、摩尔不是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也不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选项错误;
B、1g氧气和1g臭
氧中原子个数比为(1
32
g
×2):(
1
48
g
×3)=1:1,因此1g氧气和1g臭氧中含有相同的原子个数,选项错误;C、一
个水分子中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以1mol水分子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选项正确;D、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还可能由原子或离子构成,选项错误,故选C。

12、D
【解题分析】
A、该元素的一个原子里有24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该元素的中子数为28,错误;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错误;
D、该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2KClO3
2
MnO
Δ
2KCl+3O2↑铁架台BD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增多增大,大于外
界大气压 c b 【解题分析】
(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
MnO
Δ
2KCl+3O2↑,据图可
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可选A作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用装置D;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而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管中的气体增多,导致内部压强变大,装置内部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从导管口被压出,因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量筒内液面升高;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来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因从长端进入。

【题目点拨】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4、H2O2H2O+O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集满AB过滤、干燥引流MnO2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解题分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如用D装置收集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2)A仪器能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且带有刻度,能定量添加药品,更方便;
(3)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需要进行操作的操作为过滤、洗涤、干燥。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回收后的二氧化锰,还可以在上述反应中反复使用。

15、发黄光,产生大量白烟水进入集气瓶约占其体积的1/5(强调体积)充分消耗氧气难溶于水不燃
烧 不支持燃烧 【解题分析】
解:①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将燃着的红磷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发出黄光,生成白烟;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1/5;该实验是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所以需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充分消耗掉,所以红磷要过量;
②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水倒流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只有五分之一,若氮气易溶于水,则倒流入瓶内的水几乎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因此氮气是难溶于水的;红磷燃烧一会熄灭了,说明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题目点拨】
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16、探究火焰不同位置的温度是否相同 烧杯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 【解题分析】
(1)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是为了根据火柴烧焦的程度判断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故填:探究火焰不同位置的温度是否相同;
(2)实验中,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体,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故填:烧杯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吸附作用 物理变化 肥皂水 煮沸 2H 2O 通电
2H 2↑+O 2↑ 8:1 图3中水分子拆分为原子,原
子重新组成新分子,而图2中水分子未发生变化 【解题分析】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和负极是气体的体积比为1:2。

【题目详解】
(1)由于活性炭有吸附性,在净水装置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图2为蒸馏装置,该装置内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软水和硬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生活中用 煮沸方法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H O 2H +O ↑↑通电
,则A 、B 两管中产生的气体的分比
为氧气、氢气,质量比是8:1。

(3)将图3中水的变化情况与图2中水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二者的本质区别为:图3中水分子拆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分子,而图2中水分子未发生变化。

【题目点拨】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18、双氧水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③④①反应速率适中,即节约时间又利于收集5% 20 20 0 ④中温度高于②中温度,②中利用了二氧化锰,收集时间却小于④,说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
【解题分析】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发现双氧水浓度大,生成等体积氧气需要的时间较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双氧水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故填:双氧水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同理,通过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温度越高,双氧水的分解速率越快。

故填:③;④。

(3)上述最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实验①,理由是反应速率适中,即节约时间又利于收集。

故填:①;反应速率适中,即节约时间又利于收集。

(4)要想探究“二氧化锰的使用与否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题目要求在实验①的基础上再添加一组对比实验⑤,实验①中添加了二氧化锰,所以实验⑤就不能再加二氧化锰,而且其它条件必须与①一致,才能比较出“二氧化锰的使用与否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故实验⑤所填信息如下:
小华认为无需再进行实验⑤,将实验②、④进行对比也可得出“二氧化锰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的结论。

如果不考虑二氧化锰的作用,②中温度低,④中温度高,②应该用的时间更长,而结果却是②用的时间更短,理由只有一个,就是②中有二氧化锰的原因,可以证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

故填:④中温度高于②中温度,②中利用了二氧化锰,收集时间却小于④,说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9 18∶1 2.2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1)根据化学式为CxH602,及相对分子质量为146,可列等式:12x+1×6+16×2=146,∴x=9
(2)根据香豆索的化学式为C9H602,香豆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9:1×6=18:1-
(3)根据表达式: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香豆索C9H60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8/146×100%,所以
含1.6g碳元素的香豆素的质量=1.6g÷108/146×100%=2.2g 考点: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