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搭建小学思品教育“立交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位一体:搭建小学思品教育“立交桥”
小学生的道德品德状况,体现着社会文明程度,而且对国民精神、社会风气有着决定性影响。
而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普遍重智轻德,学校教育方法单一,教育环境封闭,德育低效现象十分普遍。
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走出思品教师和班主任孤军作战的误区,让家庭、班级、课堂、学校、社区成为一体,实施“班级为轴,家庭、课堂为点,年级为线,学校为面,社区为辅”的德育立交桥工程。
一、以班级为轴,突出实效性
班级是教育主阵地,是学生接受教育最直接、最基础的单位。
做好班主任工作,建设好班集体,开展好班级的活动是班级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要获得班级教育的最佳效果,必须具有主体性、创造性,突出实效性。
首先,通过班级日志和班主任工作手册,加强班级活动的计划性、完整性,强调活动的全过程和活动的各个侧面,使其成为一个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作用。
每学年、每学期、每一次活动、每一种活动都要有完整的计划,都要有准备、实施、总结,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产生思想碰撞,促进情感升华。
其次,通过个性展示,促进班级活动丰富多彩,突出创造性。
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活动班级可以发通知,可以个别邀请,学校也可以根据情况推荐人选,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扩大影响的目的。
学生通过自我设计、自我展示、自主表决,内心生成积极向上
的情感体验。
通过活动展示,接受他人监督,促进这种情感体验的升华,落实教育实效性。
二、以家庭、课堂为点,突出系统性
家庭教育是学生品德教育的“受力点”之一,儿童的家庭教育,有着基础性、首属性、连续性和细致性的特点。
目前学校和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形式很多,如成立家教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册、创办家庭教育报、召开家长座谈会、设立家长开放日、进行家访和校访等,在工作中要注重两个方面。
首先是给家长传授教育的理论和技巧。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忽视或不懂如何教育子女,甚至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事。
向家长传授教育的理论和技巧,以及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使家长通过专题讲座或材料学习,能够获得相关的知识,从而纠正错误的教育认识。
其次是促进家校沟通,形成育人合力。
我校坚持办好每月一期的“金钥匙”家庭教育小报,每学期设一天的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到校听课,开展家长评教活动。
结合新课改理念,把对学生的部分评价权交给家长。
家长观念转变了,全面育人的认识到位了,就不再仅盯着分数而是与品学并重了。
课堂教学,特别是思品课教学是学生品德教育的另一个“受力点”,承担着系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教育。
品德课必须突破传统的纯学科概念,走向综合和开放。
近两年尝试的品德教育公开制,就是一个很好的作法,专职品德老师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时,
将材料印发给所有的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交流整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三、以年级为线,突出针对性
小学1—6年级,是儿童快速生长发育期,生理、心理、认知,变化显著。
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抓住年级这条线,有针对性的进行品德教育。
要培养小学生“四种能力”,即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服务、学会评价。
低年级学生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服从分配,完成任务;中年级学生要能在小组分工的基础上,主动地、自愿地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高年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并努力发挥作用。
在学会服务活动中,明确一二年级以自我服务为主,三年级以家庭服务为主,四年级以为集体服务为主,五年级以社会服务为主。
在活动中,以年级为载体,以不同的要求进行线性培养和训练,再逐步升级发展,使教育符合学生实际且有针对性。
四、以学校为面,突出整体性
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点上受力,轴心滚动,线上开花的基础上,学校必须推线成面,使其在面上结果。
开展系列性,传统性教育活动是稳固、内化、升华、展现学生品德教育成果的良好做法。
首先,开展主题突出、影响面大、教育效果显著的主题系列活动。
如以“五心”教育为主题,开展“忠心献祖国,关心献他人,热心献社会,孝心献父母,信心留自己”的主题系列活动,使学生
爱国爱党,热心助人,为家长分忧,为社会解难。
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其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得到良好的发展。
其次,结合传统节日活动开展系列活动。
除传统节日外,开展“六·一”校园读书节、“艺术节”等校园活动,通过专场的文艺汇演、书法、美术、手工、绘画、科技制作作品展览、篝火晚会、球类表演赛和趣味运动会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自然,走向社会,在体验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成立少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照顾孤寡老人,组织“金钥匙”小记者团组织采访活动、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助残日活动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寻找岗位,扮演角色,获得态度,明白道理,养成习惯,学会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以社区为辅,突出综合性
社区就是一个小型社会,社区的经济、人文、教育环境都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挖掘社区资源教育学生,通过社区活动去改造和净化环境。
如军民共建、警民共建,聘请法制副校长,聘请居委会治安员为义务监管员,定期开会,开展活动,进行评议,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以社区为辅助,就如同立交桥之两翼,使学生明是非,辨真伪,在真实感受社会活动中促进品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祥《面向21世纪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